正在阅读:

开始执掌第五家央企,“中国摩根”宁高宁的职业三部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开始执掌第五家央企,“中国摩根”宁高宁的职业三部曲

中国中化挂牌成立,宁高宁任董事长、党组书记。他离63周岁还剩半年时间。

图片来源:中化集团

记者 | 侯瑞宁

谁人不识宁高宁。

被誉为“中国摩根”的他,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征程。5月8日,中国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下称“两化”)联合重组的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中化)挂牌成立,宁高宁任董事长、党组书记。

至此,宁高宁成为了国内执掌过五家央企董事长职务的企业家。他出生于1958年11月9日,目前离63周岁的央企一把手退休年龄上限,还剩半年。

中国中化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两化”重组完成后,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化工企业,资产超过万亿,员工22万人,拥有1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宁高宁曾主事华润集团、中粮集团,彻底改变了它们的产业和资产结构。因优秀的资本运作能力,他被称为中国摩根,但他更喜欢自称“国企放牛娃”。

2016年,宁高宁开始执掌中化集团,2018年兼任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由此拉开“两化”重组的大幕。

“人一生中能经历创造一个大的行业、大的公司整合,同时公司在大的战略整合后能够不断为行业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是非常幸运的。”在2021年的工作年会上,宁高宁曾这样表示。

从业30多年来,宁高宁的个人荣辱与国企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国企改革成就了他,他也构建了传统国企新的商业和产业模式。

再造一个新华润

在老部下黄铁鹰看来,宁高宁优秀的资本运作能力,与其专业知识素养和在香港的从业经历密切相关。

1958年11月,宁高宁出生于山东滨州,下乡两年、当兵三载。1978年,他被从山东大学中文系调剂到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又进入了美国匹斯堡大学攻读MBA。

1986年留学回国后,宁高宁进入香港华润集团,并在此工作了18年。

“他初入商道时就在香港那个规范但极其残酷的市场里游泳,而且一游就是18年。”黄铁鹰认为,宁高宁不是一举成功的商人,而是从华润集团那个庞然大物的商业机构底层一步步游出水面的。

黄铁鹰曾与宁高宁搭班,先后担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2001年,他离开华润,成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管理学访问教授。

华润集团的前身是创立于1938年的“联合行”,是一家在香港注册和运营的进出口企业。

1989年,32岁的宁高宁成为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此后拾阶而上,1999年任华润集团副董事长、董事会主席,华润集团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宁高宁执掌华润集团期间,借助资本市场,带领华润从贸易转向了实业、从香港拓展至内地。由此开启了“再造一个华润”的新阶段。

在宁高宁的主导下,1994年1月1日,华润集团和沈阳市政府合资成立沈阳雪花啤酒有限公司。1996年,华润收购大连渤海啤酒厂并改为大连华润啤酒有限公司,后展开了全国性的啤酒产业并购。最终,华润成为全国两大啤酒集团之一。

黄铁鹰曾在《宁高宁其人》一文中回忆起收购啤酒厂初期的艰难。

1995年,黄铁鹰和宁高宁去沈阳收购一家啤酒厂时,谈判颇为不顺。沈阳市的一位官员向宁高宁提出要撤掉黄铁鹰才能继续跟华润谈。

没想到一向礼让谦和的宁高宁拍着桌子说:“我们合作的原则是平等!你没有权利让我撤掉黄铁鹰,就像我也没有权利让你们的市长撤掉你一样。”

后来,双方重开谈判。华润在沈阳的收购也顺利完成。

黄铁鹰在上述文章中写道,“我对他做人和做事的魄力与气量,带有国际视角的战略眼光,特别是那种与年龄不相符的忍辱负重,又不失原则而能达到目的的能力极为佩服!”

最终,宁高宁带领华润集团在电力、燃气、水泥、零售快消、地产、医药和金融等行业攻城略池,利用资本开道,实现创业,而后注入经理人和管理文化,获得了更丰厚的回报。

宁高宁在管理散文集《为什么?企业思考笔记》(下称《笔记》)里曾写道,“做生意守是守不住的!如果不能把资产不断地放到增长性强的行业和地域,资本市场就会无情地抛弃你”。

对于市场残酷性的清晰认知,或许是他不断进行创新和拓展的动力之一。

1999年,华润集团被评为“亚洲管理最佳企业”,宁高宁与李嘉诚、霍英东等商界大佬同获“全球金融业最具影响力人士”称号。

2003年,华润集团归属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被列为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目前,华润集团在98家央企名录里位列第49位。

中粮十二载

2004年,46岁的宁高宁空降中粮集团,成为新掌门。

“企业的空降兵,无论是哪个层面上的,都会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宁高宁在《笔记》里谈起空降一事时,这样坦诚心迹。

他表露出了少见的不安。他在《笔记》里说道,空降兵是外来的,外来人加入到企业组织中来,有点像器官移植,可能会带来新的变化和动力,但也一定伴随着往外的风险。对空降兵本人会带来更多的考验。

但他从中也看到了优势。“空降兵最大的优势是带来了过去的经验,但没有带来过去的的局限和包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当时的中粮集团是一家立足于传统农业的粮油贸易公司,旗下拥有50多个分散的业务单元。

上任几个月后,他为中粮集团和自己写下了108道思考题,以寻找大型央企高效转型的答案。

宁高宁立下目标,用五年时间使中粮成为中国粮油食品业最强大的企业,十年成为全球最富有进取精神、最优秀、最令人尊敬的企业之一。

2005年,宁高宁提出“全产业链”业务逻辑;2009年正式提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

在中粮集团十二年里,从最初重组新疆屯河、收购华润生化、华润酒精,到将全产业链延伸至国际市场,联合厚朴、淡马锡等跨国投资团进行海外并购,宁高宁带领中粮从国内走向了国外,直接对标国际四大粮商。

公开资料显示,宁高宁入主中粮集团时总资产为598亿元;2016年1月5日离任时,中粮集团总资产超过了7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24亿元),旗下拥有八家上市公司。

哈佛大学、北京大学都撰写过中粮案例,光明、新希望等同类公司曾仿效其打造全产业链。

但宁高宁也遭遇了诸多质疑。2012年,中粮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遭遇了业绩亏损或利润大幅下滑。

虽然一定程度上与宏观经济整体走弱有关,但业界也开始质疑,这是否意味着中粮集团前期扩张过快、整合乏力?

对此,宁高宁在接受《财新》杂志采访时表示,中粮有很好的资产,完全可以活下去。要创造价值就需要有人去承担风险,承担质疑。他深信中粮的全产业链一定能做成,只是需要时间。

但宁高宁没有在中粮的任职内看到这一天。因为他有了新的使命。

主事“两化”合并

2016年1月,宁高宁赴任中化集团担任董事长。两年后,兼任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两化”重组的大幕由此拉开。

“两化”重组的意义举足轻重。尽管中国是化学工业大国,但市场主体分散,竞争力较弱,重组“两化”被视为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增强化工行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中化集团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主业分布在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五大领域,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

在宁高宁履职之初,中化集团正处于业绩低迷之际。《财富》500强数据显示,2015年,中化集团的营收为606.55亿美元,净亏损约5510万美元,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亏损。

因此,宁高宁也被称为中化集团的“救火队长”。

宁高宁上任后,中化集团营业收入实现大幅增长,2018年营收创下十年来的高峰,达到893.58亿美元;同期净利润为7亿美元,创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名列央企名录第41位。

中国化工集团的盈利情况也不乐观。财富500强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净亏损7.39亿美元,2018年净亏损升至22亿美元。

2018年6月,宁高宁兼任中国化工董事长后,经营状况开始向好。2019年,中国化工净亏损降至12.5亿美元。目前,位列央企名录第60位。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两化”2021年工作会议,宁高宁对在座领导干部称,经过几年时间的整合、调整和巩固,“两化”建立起了一个稳定的盈利基础。再经过三到五年的积累,将真正形成一个健康运转的企业。

可是要达到这个标准,并不容易。目前“两化”旗下仅上市公司就有16家,业务涉及范围非常庞杂。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两化”合并难度极大。

宁高宁在5月8日举行的中国中化成立大会上表示,集合两家公司的优势,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的技术领先的化工企业集团,是中国中化的目标定位;将把新公司的成立,作为创建国际化产业链和新商业模式的实践。

经过两年多的酝酿与调整,“两化”在农化板块已经完成重组,成立了全球最大的农药企业和全球第三大种子企业先正达集团。

下一步,“两化”将在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展开进一步的重组整合。

纵横资本市场的“国企放牛娃”宁高宁,又将书写怎样的故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宁高宁

  • 临港新片区举办民营企业共享发展论坛
  • 宁高宁:碳关税并不会促进碳减排,反而会带来新一轮贸易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开始执掌第五家央企,“中国摩根”宁高宁的职业三部曲

中国中化挂牌成立,宁高宁任董事长、党组书记。他离63周岁还剩半年时间。

图片来源:中化集团

记者 | 侯瑞宁

谁人不识宁高宁。

被誉为“中国摩根”的他,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征程。5月8日,中国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下称“两化”)联合重组的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中化)挂牌成立,宁高宁任董事长、党组书记。

至此,宁高宁成为了国内执掌过五家央企董事长职务的企业家。他出生于1958年11月9日,目前离63周岁的央企一把手退休年龄上限,还剩半年。

中国中化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两化”重组完成后,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化工企业,资产超过万亿,员工22万人,拥有1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宁高宁曾主事华润集团、中粮集团,彻底改变了它们的产业和资产结构。因优秀的资本运作能力,他被称为中国摩根,但他更喜欢自称“国企放牛娃”。

2016年,宁高宁开始执掌中化集团,2018年兼任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由此拉开“两化”重组的大幕。

“人一生中能经历创造一个大的行业、大的公司整合,同时公司在大的战略整合后能够不断为行业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是非常幸运的。”在2021年的工作年会上,宁高宁曾这样表示。

从业30多年来,宁高宁的个人荣辱与国企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国企改革成就了他,他也构建了传统国企新的商业和产业模式。

再造一个新华润

在老部下黄铁鹰看来,宁高宁优秀的资本运作能力,与其专业知识素养和在香港的从业经历密切相关。

1958年11月,宁高宁出生于山东滨州,下乡两年、当兵三载。1978年,他被从山东大学中文系调剂到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又进入了美国匹斯堡大学攻读MBA。

1986年留学回国后,宁高宁进入香港华润集团,并在此工作了18年。

“他初入商道时就在香港那个规范但极其残酷的市场里游泳,而且一游就是18年。”黄铁鹰认为,宁高宁不是一举成功的商人,而是从华润集团那个庞然大物的商业机构底层一步步游出水面的。

黄铁鹰曾与宁高宁搭班,先后担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2001年,他离开华润,成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管理学访问教授。

华润集团的前身是创立于1938年的“联合行”,是一家在香港注册和运营的进出口企业。

1989年,32岁的宁高宁成为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此后拾阶而上,1999年任华润集团副董事长、董事会主席,华润集团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宁高宁执掌华润集团期间,借助资本市场,带领华润从贸易转向了实业、从香港拓展至内地。由此开启了“再造一个华润”的新阶段。

在宁高宁的主导下,1994年1月1日,华润集团和沈阳市政府合资成立沈阳雪花啤酒有限公司。1996年,华润收购大连渤海啤酒厂并改为大连华润啤酒有限公司,后展开了全国性的啤酒产业并购。最终,华润成为全国两大啤酒集团之一。

黄铁鹰曾在《宁高宁其人》一文中回忆起收购啤酒厂初期的艰难。

1995年,黄铁鹰和宁高宁去沈阳收购一家啤酒厂时,谈判颇为不顺。沈阳市的一位官员向宁高宁提出要撤掉黄铁鹰才能继续跟华润谈。

没想到一向礼让谦和的宁高宁拍着桌子说:“我们合作的原则是平等!你没有权利让我撤掉黄铁鹰,就像我也没有权利让你们的市长撤掉你一样。”

后来,双方重开谈判。华润在沈阳的收购也顺利完成。

黄铁鹰在上述文章中写道,“我对他做人和做事的魄力与气量,带有国际视角的战略眼光,特别是那种与年龄不相符的忍辱负重,又不失原则而能达到目的的能力极为佩服!”

最终,宁高宁带领华润集团在电力、燃气、水泥、零售快消、地产、医药和金融等行业攻城略池,利用资本开道,实现创业,而后注入经理人和管理文化,获得了更丰厚的回报。

宁高宁在管理散文集《为什么?企业思考笔记》(下称《笔记》)里曾写道,“做生意守是守不住的!如果不能把资产不断地放到增长性强的行业和地域,资本市场就会无情地抛弃你”。

对于市场残酷性的清晰认知,或许是他不断进行创新和拓展的动力之一。

1999年,华润集团被评为“亚洲管理最佳企业”,宁高宁与李嘉诚、霍英东等商界大佬同获“全球金融业最具影响力人士”称号。

2003年,华润集团归属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被列为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目前,华润集团在98家央企名录里位列第49位。

中粮十二载

2004年,46岁的宁高宁空降中粮集团,成为新掌门。

“企业的空降兵,无论是哪个层面上的,都会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宁高宁在《笔记》里谈起空降一事时,这样坦诚心迹。

他表露出了少见的不安。他在《笔记》里说道,空降兵是外来的,外来人加入到企业组织中来,有点像器官移植,可能会带来新的变化和动力,但也一定伴随着往外的风险。对空降兵本人会带来更多的考验。

但他从中也看到了优势。“空降兵最大的优势是带来了过去的经验,但没有带来过去的的局限和包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当时的中粮集团是一家立足于传统农业的粮油贸易公司,旗下拥有50多个分散的业务单元。

上任几个月后,他为中粮集团和自己写下了108道思考题,以寻找大型央企高效转型的答案。

宁高宁立下目标,用五年时间使中粮成为中国粮油食品业最强大的企业,十年成为全球最富有进取精神、最优秀、最令人尊敬的企业之一。

2005年,宁高宁提出“全产业链”业务逻辑;2009年正式提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

在中粮集团十二年里,从最初重组新疆屯河、收购华润生化、华润酒精,到将全产业链延伸至国际市场,联合厚朴、淡马锡等跨国投资团进行海外并购,宁高宁带领中粮从国内走向了国外,直接对标国际四大粮商。

公开资料显示,宁高宁入主中粮集团时总资产为598亿元;2016年1月5日离任时,中粮集团总资产超过了7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24亿元),旗下拥有八家上市公司。

哈佛大学、北京大学都撰写过中粮案例,光明、新希望等同类公司曾仿效其打造全产业链。

但宁高宁也遭遇了诸多质疑。2012年,中粮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遭遇了业绩亏损或利润大幅下滑。

虽然一定程度上与宏观经济整体走弱有关,但业界也开始质疑,这是否意味着中粮集团前期扩张过快、整合乏力?

对此,宁高宁在接受《财新》杂志采访时表示,中粮有很好的资产,完全可以活下去。要创造价值就需要有人去承担风险,承担质疑。他深信中粮的全产业链一定能做成,只是需要时间。

但宁高宁没有在中粮的任职内看到这一天。因为他有了新的使命。

主事“两化”合并

2016年1月,宁高宁赴任中化集团担任董事长。两年后,兼任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两化”重组的大幕由此拉开。

“两化”重组的意义举足轻重。尽管中国是化学工业大国,但市场主体分散,竞争力较弱,重组“两化”被视为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增强化工行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中化集团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主业分布在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五大领域,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

在宁高宁履职之初,中化集团正处于业绩低迷之际。《财富》500强数据显示,2015年,中化集团的营收为606.55亿美元,净亏损约5510万美元,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亏损。

因此,宁高宁也被称为中化集团的“救火队长”。

宁高宁上任后,中化集团营业收入实现大幅增长,2018年营收创下十年来的高峰,达到893.58亿美元;同期净利润为7亿美元,创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名列央企名录第41位。

中国化工集团的盈利情况也不乐观。财富500强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净亏损7.39亿美元,2018年净亏损升至22亿美元。

2018年6月,宁高宁兼任中国化工董事长后,经营状况开始向好。2019年,中国化工净亏损降至12.5亿美元。目前,位列央企名录第60位。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两化”2021年工作会议,宁高宁对在座领导干部称,经过几年时间的整合、调整和巩固,“两化”建立起了一个稳定的盈利基础。再经过三到五年的积累,将真正形成一个健康运转的企业。

可是要达到这个标准,并不容易。目前“两化”旗下仅上市公司就有16家,业务涉及范围非常庞杂。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两化”合并难度极大。

宁高宁在5月8日举行的中国中化成立大会上表示,集合两家公司的优势,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的技术领先的化工企业集团,是中国中化的目标定位;将把新公司的成立,作为创建国际化产业链和新商业模式的实践。

经过两年多的酝酿与调整,“两化”在农化板块已经完成重组,成立了全球最大的农药企业和全球第三大种子企业先正达集团。

下一步,“两化”将在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展开进一步的重组整合。

纵横资本市场的“国企放牛娃”宁高宁,又将书写怎样的故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