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城市观察 | 一季度GDP增速19.5%,淄博转向新经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城市观察 | 一季度GDP增速19.5%,淄博转向新经济

淄博正在重塑产业发展格局、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为下一步的腾飞积蓄动力。

文 | 崔京智

4月25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市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淄博市实现生产总值926.06亿元,同比增长19.5%,两年平均增长4.0%。

淄博终于走出低谷,用实力证明了强大的发展潜力。

优异数据背后的淄博

今年一季度,淄博成为省会经济圈的一大亮点,其增速超过其他六座城市排在第一位。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样来形容淄博,也许并不为过。曾在2019年首次提出重用“老黄牛型干部”的淄博,以传统产业持续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实现高速增长,在牛年的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

作为“腾笼换鸟”重点城市的淄博,一直以来备受瞩目。尽管近几年来,淄博经济表现并不理想,然而作为老牌工业强市,疫情对于淄博的打击尤为严重,如今GDP的快速复苏,无疑极为振奋人心。

不经意间,淄博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已渐行渐远。

今年第一季度,淄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向好、质效提升态势,GDP、工业、投资等主要指标出现可喜变化,产业结构稳步优化,发展动能加速积聚,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高质量发展后劲增强。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12.5%、10.7%,同比分别提高0.4个、1.5个百分点。“四新”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49.9%,高出全省水平3.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到19.8%,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

步入“十四五”的淄博,仿佛突然间变成了一座新的城市,不断刷新着公众的目光。不过平心而论,当下的淄博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产业转型升级:浴火重生的淄博

1994年淄博GDP全国排名第13,位列济南、无锡、厦门之前,与杭州成都也相差无几。

旧的经济体系需要发展与更新,才能在新的时代里获得立足之地,而淄博却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抓住发展的机遇。时至今日,增速放缓的淄博步入漫长低谷期,始终保持山东省第五,与潍坊保持着差距,而在2019年GDP更是被临沂济宁等鲁西南城市超越。

在此背景下,唱衰淄博的言论甚嚣尘上。

2018年,山东省推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石,铺平道路。而淄博的新旧动能转换之路并不顺利。长久以来,淄博没有抓住发展的机遇,一直依赖于石油化工、陶瓷、水泥等重污染企业。新旧动能转化要先引入新动能再逐渐移除旧动能,淄博却进行了大跨进,关停大量小型化工企业,然而实施的过程中,非但没有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反而使经济大幅下滑。企业的关停经济的下滑导致人口大量外流,招商引资更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对原有的经济结构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与之对此鲜明的则是山东热烈的发展势头,去年山东的增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了广东。

不难看出,淄博此时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压力不会平白转化为动力,发展需要积淀,也需要勇气。

淄博市市委书记江敦涛曾经表示,“工业是支撑淄博经济发展的看家本领和定海神针。”几年来,淄博坚持以“以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以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国家发展战略,重振工业强市。

截至2020年,淄博共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400余个,累计完成技改投资3500亿元以上,全面完成国家、省下达钢铁、水泥、焦化等产能压减任务。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4%;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4%。

淄博经济的增幅尽管来迟了一年,却仍可喜,这既代表了淄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与能力,也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政策的正确性做出了有力的证明。

加速跑的淄博为何瞄准新经济?

路走对了,那么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而淄博已然证明其走上了一条稳健的发展之路。

在未来,新旧动能转换依旧是淄博所坚持的一项长期政策。今后,淄博将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深入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同时,积极培育壮大新经济,抓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产业化等示范项目,全力打造氢能生产应用标杆城市。

此外,淄博也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融入省会经济圈,主动链接胶东经济圈,深入推进济淄一体化,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全力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活力。

同样,淄博也将目光望向了更长远处。

去年10月18日,淄博市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提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智联汽车、人工智能等11条产业“新赛道”和35条“子赛道”,并公布了全市28个首批新经济应用场景发展方向和50个首批新经济发展重点项目。

于是,淄博与“新经济”挂钩,步入公众视野。

市委书记江敦涛表示,当前淄博正处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拐点期,正处于老工业城市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关键期。依靠新经济为城市打开上升空间、插上腾飞翅膀,真正实现这座城市和城市产业、城市经济凤凰涅槃、加速崛起。

这无疑代表了一种远见,用平台化、生态化的思维,更好地去打造一个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新理念,营造出高新经济良好发展的生态圈。这是淄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经历的“必修课”。淄博正在重塑产业发展格局、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为下一步的腾飞积蓄动力。

2021年,淄博还将深化与亿华通、港科大、华为等头部企业和高端研发机构合作,分行业、分领域遴选形成一批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示范应用场景,打造燃料电池汽车及固体燃料电池创新应用示范城市、自动驾驶全域开放标杆城市、中国产业算力中心。

淄博是山东发展的一个缩影,淄博顺应着山东发展的大势,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淄博发展之路曲折坎坷,其所得、所失或许会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而我们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见证淄博的崛起与腾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城市观察 | 一季度GDP增速19.5%,淄博转向新经济

淄博正在重塑产业发展格局、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为下一步的腾飞积蓄动力。

文 | 崔京智

4月25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市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淄博市实现生产总值926.06亿元,同比增长19.5%,两年平均增长4.0%。

淄博终于走出低谷,用实力证明了强大的发展潜力。

优异数据背后的淄博

今年一季度,淄博成为省会经济圈的一大亮点,其增速超过其他六座城市排在第一位。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样来形容淄博,也许并不为过。曾在2019年首次提出重用“老黄牛型干部”的淄博,以传统产业持续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实现高速增长,在牛年的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

作为“腾笼换鸟”重点城市的淄博,一直以来备受瞩目。尽管近几年来,淄博经济表现并不理想,然而作为老牌工业强市,疫情对于淄博的打击尤为严重,如今GDP的快速复苏,无疑极为振奋人心。

不经意间,淄博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已渐行渐远。

今年第一季度,淄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向好、质效提升态势,GDP、工业、投资等主要指标出现可喜变化,产业结构稳步优化,发展动能加速积聚,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高质量发展后劲增强。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12.5%、10.7%,同比分别提高0.4个、1.5个百分点。“四新”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49.9%,高出全省水平3.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到19.8%,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

步入“十四五”的淄博,仿佛突然间变成了一座新的城市,不断刷新着公众的目光。不过平心而论,当下的淄博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产业转型升级:浴火重生的淄博

1994年淄博GDP全国排名第13,位列济南、无锡、厦门之前,与杭州成都也相差无几。

旧的经济体系需要发展与更新,才能在新的时代里获得立足之地,而淄博却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抓住发展的机遇。时至今日,增速放缓的淄博步入漫长低谷期,始终保持山东省第五,与潍坊保持着差距,而在2019年GDP更是被临沂济宁等鲁西南城市超越。

在此背景下,唱衰淄博的言论甚嚣尘上。

2018年,山东省推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石,铺平道路。而淄博的新旧动能转换之路并不顺利。长久以来,淄博没有抓住发展的机遇,一直依赖于石油化工、陶瓷、水泥等重污染企业。新旧动能转化要先引入新动能再逐渐移除旧动能,淄博却进行了大跨进,关停大量小型化工企业,然而实施的过程中,非但没有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反而使经济大幅下滑。企业的关停经济的下滑导致人口大量外流,招商引资更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对原有的经济结构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与之对此鲜明的则是山东热烈的发展势头,去年山东的增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了广东。

不难看出,淄博此时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压力不会平白转化为动力,发展需要积淀,也需要勇气。

淄博市市委书记江敦涛曾经表示,“工业是支撑淄博经济发展的看家本领和定海神针。”几年来,淄博坚持以“以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以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国家发展战略,重振工业强市。

截至2020年,淄博共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400余个,累计完成技改投资3500亿元以上,全面完成国家、省下达钢铁、水泥、焦化等产能压减任务。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4%;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4%。

淄博经济的增幅尽管来迟了一年,却仍可喜,这既代表了淄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与能力,也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政策的正确性做出了有力的证明。

加速跑的淄博为何瞄准新经济?

路走对了,那么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而淄博已然证明其走上了一条稳健的发展之路。

在未来,新旧动能转换依旧是淄博所坚持的一项长期政策。今后,淄博将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深入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同时,积极培育壮大新经济,抓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产业化等示范项目,全力打造氢能生产应用标杆城市。

此外,淄博也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融入省会经济圈,主动链接胶东经济圈,深入推进济淄一体化,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全力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活力。

同样,淄博也将目光望向了更长远处。

去年10月18日,淄博市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提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智联汽车、人工智能等11条产业“新赛道”和35条“子赛道”,并公布了全市28个首批新经济应用场景发展方向和50个首批新经济发展重点项目。

于是,淄博与“新经济”挂钩,步入公众视野。

市委书记江敦涛表示,当前淄博正处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拐点期,正处于老工业城市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关键期。依靠新经济为城市打开上升空间、插上腾飞翅膀,真正实现这座城市和城市产业、城市经济凤凰涅槃、加速崛起。

这无疑代表了一种远见,用平台化、生态化的思维,更好地去打造一个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新理念,营造出高新经济良好发展的生态圈。这是淄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经历的“必修课”。淄博正在重塑产业发展格局、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为下一步的腾飞积蓄动力。

2021年,淄博还将深化与亿华通、港科大、华为等头部企业和高端研发机构合作,分行业、分领域遴选形成一批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示范应用场景,打造燃料电池汽车及固体燃料电池创新应用示范城市、自动驾驶全域开放标杆城市、中国产业算力中心。

淄博是山东发展的一个缩影,淄博顺应着山东发展的大势,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淄博发展之路曲折坎坷,其所得、所失或许会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而我们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见证淄博的崛起与腾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