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摇滚歌手上综艺节目还能“摇滚”起来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摇滚歌手上综艺节目还能“摇滚”起来吗?

综艺节目的属性,决定了参与者要照顾节目需求,按照效果来进行配合,在需要表演的时候,必须要夸张,甚至要“卖弄”。这对摇滚音乐人来说,的确是痛苦的事。

作者:韩浩月

说到摇滚,后面经常会跟着一个词,英雄,摇滚英雄。今天我们的话题也要围绕这个词展开。因为中国摇滚在一片从无到有的土壤上生长出来,并且曾在理想年代给予过人们精神上的鼓励。我对“摇滚英雄”有自己的认识,源自于几年前所听到一场演唱会,那场演唱会的主角,是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摇滚歌手,举办地点是在一所大学。

▲图片来自网易Loft

那是我听过的一场最尴尬的演唱会。整场演出,歌手的裤子像是涂了胶水一样,被牢牢地粘在一张椅子上,原因是,主办方担心歌手控制不住情绪——用乐迷的话来说,就是“太躁”——会让大学生们不安分地跳到座位上、桌面上。学生们也一直稳稳地坐在那里,没有夸张的肢体扭动,没有整齐划一的corna(摇滚手势)……最后一首歌的时候,歌手或是按捺不住了,说了句“让我们站起来吧,摇滚就是要站着唱站着听的”,话音未落,现场安保制止了。

朋友说,摇滚这样唱,只感受到了“英雄气短”。这样的感受,在崔健成为《中国之星》评委,张楚、何勇走进《天天向上》,老狼和“摇滚半壁江山”登陆《我是歌手》时,一些人也曾觉察到……尤其是老狼和他的朋友们演唱完毕之后,社交媒体上炸了锅,把他们在《我是歌手》中的演出,形容为“车祸现场”。汪峰、周晓鸥、栾树、丁武、高旗、李延亮……每位都是或者曾经是摇滚乐坛的风云人物,单独拎出来,都是可以撑满场的腕儿,这么糟糕的现场演出效果,有人分析是,他们根本不适应综艺节目对现场的要求与掌控,难以在这样的演出中投入情绪,拿出最好的状态。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老狼

还有这样一条段子,广泛流传。“每次看歌曲比赛,总有人说民谣不死,摇滚不死,那到底什么死了?”,“难听死了”。这么一个浅显的段子,像个冷笑话,你得琢磨一下,才知道笑点在哪里,当然,想着想着,又能触摸到它的痛点。摇滚的魅力,根本不在于好听,而在于它的精神。可现在说“摇滚精神”,仿佛又语塞,觉得不知道从何说起,所以,网友才会用“难听”,来表达对摇滚的失望。

中国摇滚有过自己的黄金年代,那是张楚唱出“姐姐,我想回家”让我们心旌摇动的时候,是何勇唱出“姑娘姑娘漂亮漂亮”让我们蠢蠢欲动的时候,是窦唯高喊“我无地自容”的时候……1994年12月17日,那是中国摇滚最疯狂也是最后的一夜,魔岩三杰和唐朝乐队以及何勇他父亲,几乎将香港红磡体育馆掀翻,有文字记录当时的情形,“超过一半数量的椅子砸坏,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长跪不起,哭着口里呼喊何勇、窦唯等人的名字,演出结束几天里,香港几乎所有报纸连续3天以头版报道此次演出的盛况。”

在那场演出中,何勇还说了句惊人之语,“四大天王里就张学友还算是个唱歌的,其他几个都是小丑”。多年过去,四大天王仍有市场号召力,影评人杨时旸这样评论称,“四大天王,一个比一个争气,要颜有颜,要心走心。而何勇自己在时而清醒时而混沌之间,一点点走向自毁”……摇滚音乐人,是如何走到了今天这样的境地?是他们自身创作出了问题?还是听众抛弃了他们?是庸众选择了一无营养二无力量感的口水音乐?还是一场席卷而来的时代病症率先把摇滚英雄们击倒?

▲图片来自豆瓣网

他们像冬眠醒来却钻不出地面的生物,在暗中狂躁的涌动。在一场疲惫的演出结束之后,他们喝着新鲜的扎啤和演出商谈论着下场演出的价钱。拔掉电吉他的插头晃荡在北京的大街上,和普通人并无二样。他们有时安静有时羞涩有时温情,看上去根本不是一个搞摇滚的,一边骂着这个世界,一边默默收拾好乐器步入地下室排练……摇滚在中国这些年,由一无所有开始,到一无所有结束。

在国外,摇滚是一种反叛姿态,是一种自由态度,更是一种勇敢批判,但崔健说过,“在中国历史上,批评一直都不是一种美”。在摇滚最火爆的90年代,摇滚也并非因批判而流行,而是因为它被与理想主义一起捆绑销售,滋润了人们焦渴的心灵。当理想主义过去的时候,摇滚便成为失去源头的河流,消失在了干裂的文化土地上。

▲图片来自于视频截图

每次窦唯露面,坐地铁,骑自行车买菜,都会引起一番争论。有人激赏他鄙视商业、坚持内心的态度,有人则遗憾于他的“落寞”。窦唯现在身上的最大标签,竟然是他完全不把赚钱当回事,安心做一个都市隐者。无形当中,人们已经学会了区别对待曾经的摇滚英雄,窦唯作为最“特立独行”的一位,被划归为一个群体,而其他开始尝试拥抱商业、贴近娱乐的一群,则被划归到另一个群体。“去他妈的理想,老子要去赚钱了”,两三年前一位媒体人的这句话,被认为是理想主义丧失之后的无奈妥协,把这句话安在摇滚音乐人身上,也颇能形容他们的心境,这也是解释为什么会有很多人支持摇滚人占领综艺舞台的理由。摇滚人也要在物质上先富裕起来,再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裕。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崔健曾表示,参加综艺节目最大的痛苦在于,“必须去说那些不应该说的话”。综艺节目的属性,决定了参与者要照顾节目需求,按照效果来进行配合,在需要表演的时候,必须要夸张,甚至要“卖弄”。这对摇滚音乐人来说,的确是痛苦的事。在《超级女声》启动了这一轮长达十多年的综艺选秀热以来,摇滚音乐人一直排斥综艺节目,并且曾在不同场合炮轰综艺无聊。但当越来越多的摇滚人走上综艺的时候,批评的声音少了,从节目组到摇滚明星再到观众,大家都纷纷在斟酌言辞,为摇滚音乐人上综艺节目寻找存在理由。摇滚歌手在综艺节目中还能“摇滚”吗?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答案,因为,起码他们在这种舞台上的表演,还没到令人觉得尴尬的地步。

“摇滚明星上综艺”话题榜

榜单撰文:莫儿

01

崔健&《中国之星》

话题指数:★★★★★

崔健老师常年以一副“非暴力不合作”的面目示人,除了偶尔接受纸媒专访之外,老崔一直对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平台保持着抵触姿态。老崔深知,电视的传播方式与摇滚的要义有着根本上的冲突。

正如陈道明老师在《无间道》中所言:“从来都是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崔健一直享受着人们“摇滚教父”的尊称与膜拜,他渴望带领臣民们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崔健已经无法再做崔健自己,他的意义早已不止于自嗨的反抗者,而作为“教父”,他需要担负起中国摇滚复兴的重任,为相对小众的摇滚圈争取更大的话语权以及商业方面的成功。

▲图片来自中国青年网

《中国之星》的评委们同时扮演着“推荐人”角色——老崔从中看到了话语权,以及一名“教父”应该挑起的担当。于是他果断走到电视镜头前,与刘欢林忆莲们撕逼。

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崔健希望掀起暴动,让摇滚重回主流视野,而他想要对抗的则是客观存在的人民群众主流审美。崔健的革命缺乏群众基础与经济基础,掀翻文化市场的固有秩序几乎注定失败。

02

汪峰&《中国好声音》

话题指数:★★★★★

在中国摇滚界,从来没人能像汪峰这样取得最大范围的认可,包括崔健。鸡汤摇滚Low吗,或许,但逼格自嗨小乐队与汪老师谁对时代的影响更大,答案不言自明。

无论音乐诉求有多高大上,完成传播才能让一切实现意义。汪峰老师懂得渠道为王的道理,而他的作品是精准把握用户需求的产品。走上《中国好声音》做评委,这只是汪峰打通产品渠道的另一项布局。

▲图片来自东方头条网

被原先的死忠受众唾弃也好,无法登上头条也好,抱子怡大腿也好,汪峰老师却始终用现实主义者的方式,追随着中国摇滚的伟大复兴之梦。他始终在尺度允许、商业允许的限定下保持着自己的初心。“主流摇滚是最难做的,因为必须要经历摇滚乐和流行乐两边的骂声。”汪峰老师如此倾诉心声。

至于汪峰歌词中渴望表达的核心“诉求”,一名网友不失幽默的点评:“汪峰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总希望自己奔着鲍勃-迪伦去,可最后总不知不觉滑向零点乐队。“

03

老狼&《我是歌手》

话题指数:★★★★

所有人都以为,老狼站上《我是歌手》是冲着让民谣借尸还魂去的,直到总决赛,他揭晓谜底——“其实,哥有颗不肯媚俗的心,其实,我骨子里是玩摇滚的。”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

人文精神也好,温暖明媚也好,或者纯真细腻也好,老狼自然是有格调且有根基的音乐人。但我们必须承认,支持他走上主流舞台,搞张炬纪念会的仍是《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类歌提供的群众基础,而这些歌在今天的视野里,不仅不够民谣,反倒很口水。

如今的民谣与摇滚有个最显眼的共通点——他们都属于小众,而小众等于不赚钱。在《我是歌手》决赛搞来“摇滚天团”,更像是为中国摇滚打造的情怀营销。

04

痛仰乐队&《中国之星》

话题指数:★★★

当崔健成为《中国之星》的评委之一后,作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地下乐队”,“痛仰”受教父邀请登上选秀舞台也成了顺理成章之事。在电视舞台上,痛仰特意选择了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然后,他们就被剪掉与淘汰了。与崔健推荐的子曰乐队基本前后脚下台。

▲图片来自网易娱乐

按照痛仰的商业嗅觉,他们更合理的选择应当是《不要停止我的音乐》中的任意一首歌。合理意淫下,我认为怂恿痛仰选择《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种歌“自杀”的人,很可能是崔健老师。

痛仰和汪峰哪个逼格更高?或许曾经这根本称不上问题,但一切已经不同了。痛仰在多次访谈中暗示,他们要拥抱商业,但无论是“撩拨大众情绪”,或是“描述时代痛点”,再到摆弄旋律的天分,他们与汪峰的距离基本等于汪峰与鲍勃-迪伦的距离。

05

郑钧&《中国最强音》

话题指数:★★★

接受《中国最强音》的邀请出任评委,郑钧笑言,“给那么多钱为什么不去?”

作为一名事实上的过气歌手,郑钧把摇滚看的很透,“我热爱音乐,但我不爱歌手这个职业。”经商后的郑钧早已无需依靠歌手身份讨生活,这也使他无需应付“如何把摇滚做商业”这种问题。

▲图片来自长沙晚报

抛开摇滚偶像与职业歌手这双重身份之后,郑钧在评委席上的眼界更为宽广。他无需肩负老崔那样的“摇滚教父使命”,而是更为豁达的直言自己评估选手的准则是“依靠音乐挖掘人性美好的一面”。

至于能否推出新作品,达到《回到拉萨》的高度,郑钧给出了开放式的解答:“也许能,也许不能,顺其自然吧。”

恰好,这也为其他“摇滚老炮儿”们找了一个不错的台阶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摇滚歌手上综艺节目还能“摇滚”起来吗?

综艺节目的属性,决定了参与者要照顾节目需求,按照效果来进行配合,在需要表演的时候,必须要夸张,甚至要“卖弄”。这对摇滚音乐人来说,的确是痛苦的事。

作者:韩浩月

说到摇滚,后面经常会跟着一个词,英雄,摇滚英雄。今天我们的话题也要围绕这个词展开。因为中国摇滚在一片从无到有的土壤上生长出来,并且曾在理想年代给予过人们精神上的鼓励。我对“摇滚英雄”有自己的认识,源自于几年前所听到一场演唱会,那场演唱会的主角,是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摇滚歌手,举办地点是在一所大学。

▲图片来自网易Loft

那是我听过的一场最尴尬的演唱会。整场演出,歌手的裤子像是涂了胶水一样,被牢牢地粘在一张椅子上,原因是,主办方担心歌手控制不住情绪——用乐迷的话来说,就是“太躁”——会让大学生们不安分地跳到座位上、桌面上。学生们也一直稳稳地坐在那里,没有夸张的肢体扭动,没有整齐划一的corna(摇滚手势)……最后一首歌的时候,歌手或是按捺不住了,说了句“让我们站起来吧,摇滚就是要站着唱站着听的”,话音未落,现场安保制止了。

朋友说,摇滚这样唱,只感受到了“英雄气短”。这样的感受,在崔健成为《中国之星》评委,张楚、何勇走进《天天向上》,老狼和“摇滚半壁江山”登陆《我是歌手》时,一些人也曾觉察到……尤其是老狼和他的朋友们演唱完毕之后,社交媒体上炸了锅,把他们在《我是歌手》中的演出,形容为“车祸现场”。汪峰、周晓鸥、栾树、丁武、高旗、李延亮……每位都是或者曾经是摇滚乐坛的风云人物,单独拎出来,都是可以撑满场的腕儿,这么糟糕的现场演出效果,有人分析是,他们根本不适应综艺节目对现场的要求与掌控,难以在这样的演出中投入情绪,拿出最好的状态。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老狼

还有这样一条段子,广泛流传。“每次看歌曲比赛,总有人说民谣不死,摇滚不死,那到底什么死了?”,“难听死了”。这么一个浅显的段子,像个冷笑话,你得琢磨一下,才知道笑点在哪里,当然,想着想着,又能触摸到它的痛点。摇滚的魅力,根本不在于好听,而在于它的精神。可现在说“摇滚精神”,仿佛又语塞,觉得不知道从何说起,所以,网友才会用“难听”,来表达对摇滚的失望。

中国摇滚有过自己的黄金年代,那是张楚唱出“姐姐,我想回家”让我们心旌摇动的时候,是何勇唱出“姑娘姑娘漂亮漂亮”让我们蠢蠢欲动的时候,是窦唯高喊“我无地自容”的时候……1994年12月17日,那是中国摇滚最疯狂也是最后的一夜,魔岩三杰和唐朝乐队以及何勇他父亲,几乎将香港红磡体育馆掀翻,有文字记录当时的情形,“超过一半数量的椅子砸坏,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长跪不起,哭着口里呼喊何勇、窦唯等人的名字,演出结束几天里,香港几乎所有报纸连续3天以头版报道此次演出的盛况。”

在那场演出中,何勇还说了句惊人之语,“四大天王里就张学友还算是个唱歌的,其他几个都是小丑”。多年过去,四大天王仍有市场号召力,影评人杨时旸这样评论称,“四大天王,一个比一个争气,要颜有颜,要心走心。而何勇自己在时而清醒时而混沌之间,一点点走向自毁”……摇滚音乐人,是如何走到了今天这样的境地?是他们自身创作出了问题?还是听众抛弃了他们?是庸众选择了一无营养二无力量感的口水音乐?还是一场席卷而来的时代病症率先把摇滚英雄们击倒?

▲图片来自豆瓣网

他们像冬眠醒来却钻不出地面的生物,在暗中狂躁的涌动。在一场疲惫的演出结束之后,他们喝着新鲜的扎啤和演出商谈论着下场演出的价钱。拔掉电吉他的插头晃荡在北京的大街上,和普通人并无二样。他们有时安静有时羞涩有时温情,看上去根本不是一个搞摇滚的,一边骂着这个世界,一边默默收拾好乐器步入地下室排练……摇滚在中国这些年,由一无所有开始,到一无所有结束。

在国外,摇滚是一种反叛姿态,是一种自由态度,更是一种勇敢批判,但崔健说过,“在中国历史上,批评一直都不是一种美”。在摇滚最火爆的90年代,摇滚也并非因批判而流行,而是因为它被与理想主义一起捆绑销售,滋润了人们焦渴的心灵。当理想主义过去的时候,摇滚便成为失去源头的河流,消失在了干裂的文化土地上。

▲图片来自于视频截图

每次窦唯露面,坐地铁,骑自行车买菜,都会引起一番争论。有人激赏他鄙视商业、坚持内心的态度,有人则遗憾于他的“落寞”。窦唯现在身上的最大标签,竟然是他完全不把赚钱当回事,安心做一个都市隐者。无形当中,人们已经学会了区别对待曾经的摇滚英雄,窦唯作为最“特立独行”的一位,被划归为一个群体,而其他开始尝试拥抱商业、贴近娱乐的一群,则被划归到另一个群体。“去他妈的理想,老子要去赚钱了”,两三年前一位媒体人的这句话,被认为是理想主义丧失之后的无奈妥协,把这句话安在摇滚音乐人身上,也颇能形容他们的心境,这也是解释为什么会有很多人支持摇滚人占领综艺舞台的理由。摇滚人也要在物质上先富裕起来,再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裕。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崔健曾表示,参加综艺节目最大的痛苦在于,“必须去说那些不应该说的话”。综艺节目的属性,决定了参与者要照顾节目需求,按照效果来进行配合,在需要表演的时候,必须要夸张,甚至要“卖弄”。这对摇滚音乐人来说,的确是痛苦的事。在《超级女声》启动了这一轮长达十多年的综艺选秀热以来,摇滚音乐人一直排斥综艺节目,并且曾在不同场合炮轰综艺无聊。但当越来越多的摇滚人走上综艺的时候,批评的声音少了,从节目组到摇滚明星再到观众,大家都纷纷在斟酌言辞,为摇滚音乐人上综艺节目寻找存在理由。摇滚歌手在综艺节目中还能“摇滚”吗?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答案,因为,起码他们在这种舞台上的表演,还没到令人觉得尴尬的地步。

“摇滚明星上综艺”话题榜

榜单撰文:莫儿

01

崔健&《中国之星》

话题指数:★★★★★

崔健老师常年以一副“非暴力不合作”的面目示人,除了偶尔接受纸媒专访之外,老崔一直对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平台保持着抵触姿态。老崔深知,电视的传播方式与摇滚的要义有着根本上的冲突。

正如陈道明老师在《无间道》中所言:“从来都是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崔健一直享受着人们“摇滚教父”的尊称与膜拜,他渴望带领臣民们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崔健已经无法再做崔健自己,他的意义早已不止于自嗨的反抗者,而作为“教父”,他需要担负起中国摇滚复兴的重任,为相对小众的摇滚圈争取更大的话语权以及商业方面的成功。

▲图片来自中国青年网

《中国之星》的评委们同时扮演着“推荐人”角色——老崔从中看到了话语权,以及一名“教父”应该挑起的担当。于是他果断走到电视镜头前,与刘欢林忆莲们撕逼。

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崔健希望掀起暴动,让摇滚重回主流视野,而他想要对抗的则是客观存在的人民群众主流审美。崔健的革命缺乏群众基础与经济基础,掀翻文化市场的固有秩序几乎注定失败。

02

汪峰&《中国好声音》

话题指数:★★★★★

在中国摇滚界,从来没人能像汪峰这样取得最大范围的认可,包括崔健。鸡汤摇滚Low吗,或许,但逼格自嗨小乐队与汪老师谁对时代的影响更大,答案不言自明。

无论音乐诉求有多高大上,完成传播才能让一切实现意义。汪峰老师懂得渠道为王的道理,而他的作品是精准把握用户需求的产品。走上《中国好声音》做评委,这只是汪峰打通产品渠道的另一项布局。

▲图片来自东方头条网

被原先的死忠受众唾弃也好,无法登上头条也好,抱子怡大腿也好,汪峰老师却始终用现实主义者的方式,追随着中国摇滚的伟大复兴之梦。他始终在尺度允许、商业允许的限定下保持着自己的初心。“主流摇滚是最难做的,因为必须要经历摇滚乐和流行乐两边的骂声。”汪峰老师如此倾诉心声。

至于汪峰歌词中渴望表达的核心“诉求”,一名网友不失幽默的点评:“汪峰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总希望自己奔着鲍勃-迪伦去,可最后总不知不觉滑向零点乐队。“

03

老狼&《我是歌手》

话题指数:★★★★

所有人都以为,老狼站上《我是歌手》是冲着让民谣借尸还魂去的,直到总决赛,他揭晓谜底——“其实,哥有颗不肯媚俗的心,其实,我骨子里是玩摇滚的。”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

人文精神也好,温暖明媚也好,或者纯真细腻也好,老狼自然是有格调且有根基的音乐人。但我们必须承认,支持他走上主流舞台,搞张炬纪念会的仍是《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类歌提供的群众基础,而这些歌在今天的视野里,不仅不够民谣,反倒很口水。

如今的民谣与摇滚有个最显眼的共通点——他们都属于小众,而小众等于不赚钱。在《我是歌手》决赛搞来“摇滚天团”,更像是为中国摇滚打造的情怀营销。

04

痛仰乐队&《中国之星》

话题指数:★★★

当崔健成为《中国之星》的评委之一后,作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地下乐队”,“痛仰”受教父邀请登上选秀舞台也成了顺理成章之事。在电视舞台上,痛仰特意选择了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然后,他们就被剪掉与淘汰了。与崔健推荐的子曰乐队基本前后脚下台。

▲图片来自网易娱乐

按照痛仰的商业嗅觉,他们更合理的选择应当是《不要停止我的音乐》中的任意一首歌。合理意淫下,我认为怂恿痛仰选择《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种歌“自杀”的人,很可能是崔健老师。

痛仰和汪峰哪个逼格更高?或许曾经这根本称不上问题,但一切已经不同了。痛仰在多次访谈中暗示,他们要拥抱商业,但无论是“撩拨大众情绪”,或是“描述时代痛点”,再到摆弄旋律的天分,他们与汪峰的距离基本等于汪峰与鲍勃-迪伦的距离。

05

郑钧&《中国最强音》

话题指数:★★★

接受《中国最强音》的邀请出任评委,郑钧笑言,“给那么多钱为什么不去?”

作为一名事实上的过气歌手,郑钧把摇滚看的很透,“我热爱音乐,但我不爱歌手这个职业。”经商后的郑钧早已无需依靠歌手身份讨生活,这也使他无需应付“如何把摇滚做商业”这种问题。

▲图片来自长沙晚报

抛开摇滚偶像与职业歌手这双重身份之后,郑钧在评委席上的眼界更为宽广。他无需肩负老崔那样的“摇滚教父使命”,而是更为豁达的直言自己评估选手的准则是“依靠音乐挖掘人性美好的一面”。

至于能否推出新作品,达到《回到拉萨》的高度,郑钧给出了开放式的解答:“也许能,也许不能,顺其自然吧。”

恰好,这也为其他“摇滚老炮儿”们找了一个不错的台阶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