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事件,证明债转股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网红。
先是有国家1万亿规模的债转股,催生了股市上涨千点的热议。
(债转股的简单流程是这样的:债务从企业到银行,从银行到资产管理公司,从资产管理公司到政府,再从政府到央行。每一步的目的都是为了消化,但大部分只是转移而已,并没有消灭哦~~)
接着,斯里兰卡给我们开了个国际玩笑,总理维克勒马辛哈访华期间提出,斯里兰卡政府请求中国取消其80亿美元的债务,要求改换以将一系列斯里兰卡公司股份卖给中国。
多么想银行也能取消我的贷款啊。。。。
这是债转股的第二个事件,接下来是第三个事件:
梧桐树,知道吧,突然爆火,是新晋的交行、浦发、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几家银行的十大股东。不多累赘介绍,梧桐树投资,是外汇管理局旗下的投资平台。在股民朋友看来,这是国家队继汇金、证金公司后,又一国家队平台入市抄底,抄底资金271亿。所以,一出场,就成功虏获了股民朋友们的心。
梧桐树跟债转股有关系?有,而且还是脱不了的关系。
经济观察报今日微博说,梧桐树A股持股来源,是证金的“债转股”。去年国家队维稳的救市,别以为资金是国家队就地开挂印出来的,人家也是向人民银行借来的。证金公司通过拆借、发行金融债券、抵押融资、借用再贷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流动性。
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现在国家队奇思妙想,搞了个债转股,所以顺理成章的,为了还债,两家公司可私下商议偿债方式。比如证金公司以股权偿还债务,定价可以选择以买入价为准,直接将股票转让给梧桐树。。。
多么痛的领悟。小编一直都傻傻地以为,这是国家队的二次救市行动,以为有了增量资金入场,以为梧桐树的股票是用美元买的。。。。
还没从梧桐树的迷乱中清醒,就又被同洲电子来了一棒。真正将债转股运用到淋漓精致的,是同洲电子的股东。还为资本界催生发明了个词,“借贷纠纷仲裁”式的卖壳。
专业的内容网上都讲得通透了,小编是个俗人,所以就通俗地描述一下。
一开始,同洲电子的股东虚晃了好多招。去年12月份先是趁着同洲电子的增发,实际控制人袁明增持了股票。不知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呢,还是小孩要出国读书,反正同洲电子的实际控制人袁明将股权1.22亿股质押出去换了钱。
接着,遇到了熔断灾,同洲电子接近警戒线跟平仓线。遂,紧急停牌。其停牌公告也写得很实在:
当时的质押融资规模是8亿元,同洲电子复牌后每跌10%,袁明就需要追缴约1.1亿元保证金,若要彻底解决爆仓危机,则至少需要筹集9亿元。
当时这满盘的环保绿,亲朋好友都深套,上哪找资金追加保证金去。而之前借的那笔钱,可能又暂时动不了。而底部被平仓,相当于割肉割到了地板上,哪位股民接受得了哦。火急火燎之际,出现了救世主:小牛资本。
但小牛资本也不是吃素的,有钱的是老大。小牛借钱给袁明可以,但他要求袁明不仅要将质押给证券公司的股票转质押给小牛,还要增加质押的股权,从1.22亿股增加到1.23亿股。
这就为接下来的仲裁埋下了伏笔。明明协议约定质押给我小牛的是1.23亿股,但我现在才收到券商解除质押后转过来的1.22亿,这有违合同约定啊。不行,我得起诉。而且起诉不是简单的追回这0.01亿股的股权,而是起诉要违约的袁明提前还贷付息。
我的妈呀,袁大哥他现在就是资金紧张啊,上哪找钱来还你小牛贷付你小牛息。又是个十万火急。。。
我国是个法治社会,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还的话自有法来治。所以,袁明乖乖补足了那0.01亿股的股数给小牛,然后在法院的宣判及见证下,此1.23亿股股权的实际持有人,由袁明变成了小牛。至此,资本市场上的一段债转股经典案例圆满完成。
自双方签署借款协议日算起,同洲电子控股权易手周期约为1个月。
眼花缭乱的卖壳,惊心动魄的易主,完美策划的一场债转股,就这样准备落幕。表面看,双方都很无奈。此二人有无跟证金和梧桐树一样,私下偷偷商议策划此事?除了当事人,又有谁能知。
变幻莫测,是资本市场的神奇之处,也是资本市场的魅力所在。在这个市场中,眼花缭乱的剧情在上演,但万变不离其宗,围绕剧情发展的核心,永远都是资本运作。
在这个市场上,永远不缺传奇,所以你也永远不会寂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