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交大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计划启动,10名志愿者将参与莫高窟保护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交大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计划启动,10名志愿者将参与莫高窟保护

“敦煌文化守望者”是一个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该项目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招募来自各个领域的10名志愿者,在敦煌莫高窟进行为期40天的体验式培训与上岗,参与莫高窟各项保护与传承工作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黄景源

2021年5月17日,“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第三期出征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在经历三重考核和两年等待之后,王实、崔新宇、蒋理、杨翻、张春晓、铁锚、郭睿婷、蔡一晨、梁益嘉、徐赟等十位志愿者即将开启为期40天的敦煌文化守望之旅。

上述名单中有多位高校师生,包括古籍所副教授、孔子学院院长及文博学院古书画老师;来自耶鲁大学、布朗大学与罗德岛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考古、美术史、插画、东亚(文化)研究与社会心理学专业,本科及博士阶段在读学子;更有知名博主、文化空间创始人、自由设计师、摄影师及互联网精英等。

“敦煌文化守望者”是一个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是以文化保护与传播为目标的知识赋能型文化公益行动,由敦煌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联合发起。

该项目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招募来自各个领域的10名志愿者,在敦煌莫高窟进行为期40天的体验式培训与上岗,参与莫高窟各项保护与传承工作,并通过专业化培训实现莫高窟需求与文化志愿者能力的精准匹配,进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与创新。

“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已成功举办两期,20位优秀的志愿者经历了在敦煌的严格培训之后,回归各自生活当中,已经成为了宣传敦煌、传播敦煌的星星之火。

守望者二期成员詹啸从敦煌回来后已经完成了近40场线下公益讲座,听众人数超5000人,他还在上海各区重点学校开设了敦煌系列公益课程,并为上海博物馆定制相关主题课程。

守望者二期成员陈梦楚著绘的《莫高窟乐乐大王回家记》目前已正式出版。这本书以敦煌研究院网红小狗“乐乐大王”为视角,依照莫高窟的实景绘制,以手绘的形式讲述了它在莫高窟的传奇经历。

陈梦楚笔下的“乐乐大王”。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官方微博

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理事陆强介绍称,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收到了大量应募简历,其中有高校师生、企业主、企事业单位高管、画家、设计师、媒体人、舞蹈家、医护人员、导演、公益机构创始人、工程师及律师等。

在评选过程中,第三期的评选增强了对每一位选手在项目40天结束后,仍可以继续为敦煌进行持续性传播的要求,分别从切题性、公益性、传播性及可持续性等维度,对其各自的敦煌“传播计划”进行深度考评。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守望者张春晓是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她计划从敦煌回来之后,组织策划并集体创作一本兼具学术性、趣味性和现场感的田野考察行记——《敦煌在望》。

守望者蒋理是苏州甪直古镇光影墅文化空间的创始人,从敦煌归来之后,他将在苏州建立实体的敦煌文化驿站,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持续传播敦煌文化。

守望者铁锚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帕德博恩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他计划通过全球孔子学院、国内外高校、中小学及青少年中心等平台,以培训讲座、视频课程及研学游等方式,向全世界展示千年敦煌之美。

守望者蔡一晨是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的在读博士生,她计划对敦煌壁画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再创作,构建敦煌壁画的世界观,将壁画中出现的神、人、物进行角色再造,建立档案卡。

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上海交大特别将本次守望者出征仪式升级为“敦煌日”活动。当日,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在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做了题为“敦煌文化艺术与丝绸之路”的讲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交大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计划启动,10名志愿者将参与莫高窟保护

“敦煌文化守望者”是一个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该项目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招募来自各个领域的10名志愿者,在敦煌莫高窟进行为期40天的体验式培训与上岗,参与莫高窟各项保护与传承工作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黄景源

2021年5月17日,“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第三期出征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在经历三重考核和两年等待之后,王实、崔新宇、蒋理、杨翻、张春晓、铁锚、郭睿婷、蔡一晨、梁益嘉、徐赟等十位志愿者即将开启为期40天的敦煌文化守望之旅。

上述名单中有多位高校师生,包括古籍所副教授、孔子学院院长及文博学院古书画老师;来自耶鲁大学、布朗大学与罗德岛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考古、美术史、插画、东亚(文化)研究与社会心理学专业,本科及博士阶段在读学子;更有知名博主、文化空间创始人、自由设计师、摄影师及互联网精英等。

“敦煌文化守望者”是一个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是以文化保护与传播为目标的知识赋能型文化公益行动,由敦煌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联合发起。

该项目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招募来自各个领域的10名志愿者,在敦煌莫高窟进行为期40天的体验式培训与上岗,参与莫高窟各项保护与传承工作,并通过专业化培训实现莫高窟需求与文化志愿者能力的精准匹配,进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与创新。

“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已成功举办两期,20位优秀的志愿者经历了在敦煌的严格培训之后,回归各自生活当中,已经成为了宣传敦煌、传播敦煌的星星之火。

守望者二期成员詹啸从敦煌回来后已经完成了近40场线下公益讲座,听众人数超5000人,他还在上海各区重点学校开设了敦煌系列公益课程,并为上海博物馆定制相关主题课程。

守望者二期成员陈梦楚著绘的《莫高窟乐乐大王回家记》目前已正式出版。这本书以敦煌研究院网红小狗“乐乐大王”为视角,依照莫高窟的实景绘制,以手绘的形式讲述了它在莫高窟的传奇经历。

陈梦楚笔下的“乐乐大王”。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官方微博

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理事陆强介绍称,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收到了大量应募简历,其中有高校师生、企业主、企事业单位高管、画家、设计师、媒体人、舞蹈家、医护人员、导演、公益机构创始人、工程师及律师等。

在评选过程中,第三期的评选增强了对每一位选手在项目40天结束后,仍可以继续为敦煌进行持续性传播的要求,分别从切题性、公益性、传播性及可持续性等维度,对其各自的敦煌“传播计划”进行深度考评。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守望者张春晓是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她计划从敦煌回来之后,组织策划并集体创作一本兼具学术性、趣味性和现场感的田野考察行记——《敦煌在望》。

守望者蒋理是苏州甪直古镇光影墅文化空间的创始人,从敦煌归来之后,他将在苏州建立实体的敦煌文化驿站,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持续传播敦煌文化。

守望者铁锚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帕德博恩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他计划通过全球孔子学院、国内外高校、中小学及青少年中心等平台,以培训讲座、视频课程及研学游等方式,向全世界展示千年敦煌之美。

守望者蔡一晨是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的在读博士生,她计划对敦煌壁画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再创作,构建敦煌壁画的世界观,将壁画中出现的神、人、物进行角色再造,建立档案卡。

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上海交大特别将本次守望者出征仪式升级为“敦煌日”活动。当日,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在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做了题为“敦煌文化艺术与丝绸之路”的讲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