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最高法:禁止让刑事在押被告人穿囚服出庭 受审时不得使用戒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最高法:禁止让刑事在押被告人穿囚服出庭 受审时不得使用戒具

法庭规则规定,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受审时,着正装或便装,不着监管机构的识别服。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庭审活动中不得对被告人或上诉人使用戒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正式发布了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以下简称《法庭规则》),将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为了保障庭审活动的规范和秩序,197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试行)》。199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对其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法庭规则》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22年。

与旧版规则相比,新的《法庭规则》强调充分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行使庭审活动中的各项诉讼权利。

《法庭规则》要求,人民法院开庭审判案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予以特别保护,规定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庭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特殊设置。加强证人人身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要求法庭设置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为特殊群体参与庭审活动提供方便。

《法庭规则》在推进庭审实质化方面推出了新的制度设计。法庭规则规定,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受审时,着正装或便装,不着监管机构的识别服。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庭审活动中不得对被告人或上诉人使用戒具。

此外,《法庭规则》还规定,审判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平等对待诉讼各方,形成诉辩双方平等对抗的格局,避免庭审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在庭审中,审判人员应当保持中立,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合理分配诉讼各方的发言时间,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这些规定更鲜明地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防止先入为主,确保程序正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胡仕浩介绍说。

《法庭规则》在尊重和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方面采取了新的举措。胡仕浩介绍,为保障律师在庭审活动中行使各项权利,《法庭规则》规定律师与检察人员在法庭安检方面待遇同等;律师在法庭上享有充分的辩论、辩护权,在法庭上可以使用自带电脑办案;律师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司法警察违反法庭规则的,可以在庭审活动结束后向人民法院反映。

同时,《法庭规则》更加注重庭审规则公平和保障法庭安全,强调严厉处罚危及法庭安全的行为。规定对危及法庭安全的行为,视情节分别予以罚款、拘留或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发挥法律的惩罚、威慑和预防功能。

在规范法庭秩序方面,《法庭规则》规定,法庭内人员不得鼓掌、喧哗,吸烟、进食,拨打或接听电话,确保正常的庭审秩序。非经法院许可,不得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检察人员、诉讼参与人发言或提问应当经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许可。旁听人员不得进入审判区,不得随意站立、走动,不得发言和提问。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不得携带标语、条幅、传单进入法庭。

《法庭规则》强调,行为人实施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诉讼参与人,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将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最高法:禁止让刑事在押被告人穿囚服出庭 受审时不得使用戒具

法庭规则规定,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受审时,着正装或便装,不着监管机构的识别服。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庭审活动中不得对被告人或上诉人使用戒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正式发布了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以下简称《法庭规则》),将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为了保障庭审活动的规范和秩序,197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试行)》。199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对其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法庭规则》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22年。

与旧版规则相比,新的《法庭规则》强调充分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行使庭审活动中的各项诉讼权利。

《法庭规则》要求,人民法院开庭审判案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予以特别保护,规定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庭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特殊设置。加强证人人身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要求法庭设置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为特殊群体参与庭审活动提供方便。

《法庭规则》在推进庭审实质化方面推出了新的制度设计。法庭规则规定,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受审时,着正装或便装,不着监管机构的识别服。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庭审活动中不得对被告人或上诉人使用戒具。

此外,《法庭规则》还规定,审判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平等对待诉讼各方,形成诉辩双方平等对抗的格局,避免庭审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在庭审中,审判人员应当保持中立,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合理分配诉讼各方的发言时间,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这些规定更鲜明地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防止先入为主,确保程序正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胡仕浩介绍说。

《法庭规则》在尊重和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方面采取了新的举措。胡仕浩介绍,为保障律师在庭审活动中行使各项权利,《法庭规则》规定律师与检察人员在法庭安检方面待遇同等;律师在法庭上享有充分的辩论、辩护权,在法庭上可以使用自带电脑办案;律师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司法警察违反法庭规则的,可以在庭审活动结束后向人民法院反映。

同时,《法庭规则》更加注重庭审规则公平和保障法庭安全,强调严厉处罚危及法庭安全的行为。规定对危及法庭安全的行为,视情节分别予以罚款、拘留或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发挥法律的惩罚、威慑和预防功能。

在规范法庭秩序方面,《法庭规则》规定,法庭内人员不得鼓掌、喧哗,吸烟、进食,拨打或接听电话,确保正常的庭审秩序。非经法院许可,不得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检察人员、诉讼参与人发言或提问应当经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许可。旁听人员不得进入审判区,不得随意站立、走动,不得发言和提问。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不得携带标语、条幅、传单进入法庭。

《法庭规则》强调,行为人实施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诉讼参与人,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将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