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伟大的吴登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伟大的吴登盛

这个失地农民的儿子后来成了缅甸的民选总统,主导着缅甸这片有着近一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土地的彻底变革,带领五千多万的缅甸国民,开启了民主复兴的新纪元。

特刊出品人郭锦生  

主笔查章维

他是一个失地农民的儿子,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祖辈受英国殖民超过半个世纪,却又遭到日本的侵略节制,三岁时才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公民。

他是一名天资聪颖的学生,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在读书时代的假期,靠着帮助年迈的父亲卖奶茶,做鱼汤米线贴补家用。

他是一位军事科班生,职业军人生涯长达47载,最高军衔为陆军上将,出任缅甸军政府时代最后一任总理。

他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政治家,年过花甲后脱掉军装,组建顽发党并担任党首,参加多党制全国大选,并当选缅甸独立建国以来首任总统。

他还是缅甸民主政治的摆渡人,解除网禁,推动与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和谈进程,废除新闻检查制度,释放政治犯,修改宪法,一系列的措施让世人看到了趋于民主自由的缅甸。他开启了缅甸民主政府的先河,缅甸自他开始,由军政府向民选政府过渡。

你应该知晓了,他就是吴登盛。

公元1945年5月11日,当缅甸战役已然停火一月有余的时候,在缅甸南部伊洛瓦底省的宫古村,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的出生,没有给贫穷的家庭增添过多的喜悦,毕竟作为家中的幼子,在他之上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吴登盛出生于缅甸伊洛瓦底省的宫古村

摆在这家人面前,首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当年的太阳旗还没有在故国的领土上完全降落,米字旗再次飘扬到国土之上,他的父亲身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却没有属于自己可以耕种的土地。然而,他的父亲深深地明白,要想让孩子跳出偏僻闭塞的小村庄,唯有努力读书,而没有其它出路可以改变命运。

他的父亲,对于登盛这个其貌不扬,但是聪明懂事的小儿子,寄予了厚望。家中经济条件捉襟见肘,他的父亲有很长一段时间,靠着在码头上卖苦力挣钱,从而供养登盛等兄妹三人上学。

这是一段再平凡不过的艰苦岁月,但是他能够苦中作乐。他从学校里借回足球等体育用品,和小伙伴们踢踢足球、打打排球,用欢声笑语驱散着生活的辛劳。由于球技出众,且懂得球场规则,他经常组织小伙伴们对练,自己则充当着教练和裁判的角色。

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但是他并不贪玩。在学习之余,他还帮助家人做家务,尽量减轻父母的生活重担。比如在大学放假期间,他在父亲开的小奶茶店,帮忙烹煮鱼汤米线,就让家里获得了一些勉强糊口的收益。这些琐碎的事务,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业,青少年时期的吴登盛学习成绩优异,还会充当家庭教师的角色,帮助亲友补习英文。

村庄里的小球星,伙伴间的小教练,家族中的小老师,这些曾经的角色,在他后期的职业生涯中并没有应验。正因为没有实现,他才走上了一条不同凡响的人生道路。由于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他听从了村长的建议,报考了军校。因为读军校,不仅学费全免,还会得到一些额外的补贴。这对于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家庭而言,将是多么难得的鱼跃龙门的机会。

他考上了,由此成为了当地有史以来的第二位大学生。在此之前,他的表哥,打破了0的记录。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考上军校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国之领袖,不仅影响着宫古村这块穷乡僻壤,甚至主导着缅甸这片有着近一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土地的彻底变革,从而带领五千多万的缅甸国民,开启了民主复兴的新纪元。

1963年,吴登盛18岁了,已经是一位生龙活虎的成年男子了。彼时的缅甸,尽管是一个十足的上座部佛教国家,然而这个在1948年就脱离英联邦宣告独立的国度,却长期由军人把持着政权。曾跟随着民族英雄昂山从事独立运动,素有“缅军之父”的吴奈温,已于前一年发动了军事政变,监禁了总理吴努,建立了军政府。自此,缅甸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军政府统治。

军人的地位,在缅甸国内由此可见一斑。手握枪杆子,终究是踏上政途的捷径。没有人知道,吴登盛进入军校,在竞争激烈的军界,面对腐败与浑水,他究竟能否保证出淤泥而不染。事实是,他在军校毕业后,成为了“干净先生”。

他进入缅甸军事学院学习,给家族带来了无限荣耀,并在大学期间仍旧保持了勤勉好学的作风。四年后,他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不再是一位学习优异的军事院校学员,而成为了一名潇洒倜傥的少尉排长。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和平年代,没有靠打仗来建功立业,但是他的军阶仍然逐年升高。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强大的幕后资本运作,依靠严守纪律、诚实待人的高尚品格,干练沉稳、努力勤奋的工作作风,他赢得了下属的拥戴,也获得了上级的赏识和信任。

1988年,在他的军政生涯中,一个很重要的女人出现了。这个人不是他的妻子,但是在二十多年后,他们的关系却直接影响到缅甸的未来。这一年,缅甸爆发了全国性的民主运动,昂山的女儿昂山素季回国,并于9月底组建了全缅最大的反对党——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亲自出任总书记。而此时的吴登盛,被派往实皆省担任指挥官,并接到了武力镇压民主运动的命令。面对两百多名无辜民众在8888民主运动中死难的事实,他的心颤抖了。身为普通农民的儿子,他不忍心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自己的国民。有一次,他管辖的部队抓获了一批欲越境逃离的民运成员,他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巧妙地释放了那些民运分子。

从一个排长做起,他逐步晋升为轻步兵55师上校,后来被调到掸邦kalaw县著名的指挥官学院进修。毕业那一年,他45岁,直接被调到作战办公室,担任丹瑞将军的参谋。

吴登盛与丹瑞等军政府高层领导人

要说检验军人的本事,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形容最为恰当。当时,以苏茂为首的军政府,继续坚持一党极权执政,并与克伦族全国联盟和全缅学生联合战线活动交战激烈。而丹瑞担当大任,相继出任缅甸联邦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军副总司令、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吴登盛则作为丹瑞的得力助手,由于工作出色、为人忠诚,获得丹瑞大将的信赖与赏识,他很快晋升为准将,从此进入军队核心领导层。

要说“枪杆子里出政权”,放在缅甸来讲,多位军人独裁统治,足以明证。可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缅甸同样行得通。1992年4月,丹瑞大将取代苏貌将军,出任缅甸联邦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主席,继续实行一党专政的政治道路。丹瑞刚接过苏茂的权杖时,缅甸的军政府还是一个集体领导班子。但是丹瑞上台后,面对日益发展壮大的反对党,以及愈演愈烈的民主呼声,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变本加厉地迫害反对党。

他的上司成为了缅甸最高领导人,他的权力地位也就平步青云。可是作为丹瑞提拔起来的下属,吴登盛没有对丹瑞的一切主张都唯诺是从,但这并不违背他留给外界的“和事佬”印象。在相继担任国防军三角军区司令、国防部军务署署长等要职期间,他做事有自己的主见,并善于和丹瑞沟通,让其接受自己不同的政见,这为日后丹瑞助其当上总统做好了铺垫。

2007年5月17日,缅甸总理梭温因身体状况不佳去职,“和发委”第一秘书长吴登盛出任代总理。10月24日,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任命他为政府总理。

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军界跨到政界,他由一个农家子弟,逐步成长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的总理,这与他自身的勤奋分不开,然而也与赏识他的丹瑞分不开。丹瑞软禁了反对派政党缅甸全国民主联盟领袖昂山素季,但是吴登盛却于2010年11月13日,下令解除了对昂山素季的监禁,让其重获自由并参加政治活动。包括陆续释放其他政治犯,他并不是对自己政坛伯乐的“背叛”,而是对民主自由宪政的一次献礼。这一次民主进程,由吴登盛做到了,而且是如此真诚。

民主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在全国大选中获得大胜,然而军政府拒绝向其交权,并单方面宣布选举结果无效。

1988年声势浩荡的抗议活动,尽管为民主选举铺平了道路,然而笔杆子面对枪杆子,红口面对炮口,终究换不来专制独裁者的让步。毕竟在既得利益者那里,没有人愿意随便拱手相让唾手可得的权利。他或许深深地明白,缅甸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就不能寄希望于枪杆子下的高压统治;缅甸要想取得稳定的长治久安,就不能依赖于单个政党的独当一面。他也许早就看透了军人主政后,缅甸政坛的黑暗与腐败,缅甸民众躁动不安的心气,以及缅甸农业经济的落后与凋敝。他清楚地懂得了,和平与发展才是社会的需要,自由与民主才是人民的福祉,繁荣与富强才是国家的未来,统一与进步才是历史的主流。

2003年8月,缅甸军政府宣布了旨在实现民族和解、推进民主进程的七点民主政治路线图计划。计划主要包括恢复中止八年的制宪国民大会、全民公决新宪法草案、依法举行大选和组成新政府。时任“和发委”第二秘书长的吴登盛,就是这条民主路线图的设计者之一。

一切看上去那么理所应然,又让局外人觉得不可理解,他的职位由军界转任到政途中时,管理缅甸全国的大权,也逐渐从军政府向民选政府移交。

2010年4月,他以军政府高级官员为领导核心,组建了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并出任党主席。他参加总统大选,并毫无悬念地当选。

习近平会见吴登盛

外界并不看好这个军人出身的“民选总统”,将他看成是缅甸军方最高统帅丹瑞大将的“政治傀儡”,并将其推行民主措施看作“装点门面”。但是,随着统治国家将近20年的强人丹瑞卸下军事领导人的职位,Facebook、Twitter、BBC等国外网站的封锁被解除,所有缅甸当地出版部门的审查制度被废除,政治犯被释放等等一系列措施,让缅甸人无不惊呼,缅甸天空的阴霾终于要散去了,民主政治的脚步并非空穴来风。

2015年11月,缅甸举行首次公开竞争的全国性民主选举。距离上次全国选举时隔25年,他的竞争对手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再次获胜。尽管昂山素季受到宪法制度的限制,没有资格参选总统,然而其亲信吴廷觉高票当选。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吴登盛没有获得连任,并不说明是他施政的失败,而恰巧佐证了他还政于民的成功。

2015年12月2日,他会晤民盟领导人昂山素季。此刻,他们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落座,又在同一个镜头前握手合影。这番场景抵消了民盟前车之鉴的疑虑,他还于4天后表示“政府和军队将尊重大选结果”。

吴登盛会晤昂山素季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2016年4月4日,卸任总统职位5天后,他在曼德勒彬乌伦达曼巴迪善寺庙削发为僧。他虽然只是象征性地度过了5天的僧侣生活,但是何曾不像当年的父亲一样,在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后,就遁入空门。这不是一次世俗的逃避,而是一次向世人的表态。他已经完成缅甸民主政治的摆渡使命,更大的成就则等着民选政府去缔造吧!

吴登盛祝发空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伟大的吴登盛

这个失地农民的儿子后来成了缅甸的民选总统,主导着缅甸这片有着近一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土地的彻底变革,带领五千多万的缅甸国民,开启了民主复兴的新纪元。

特刊出品人郭锦生  

主笔查章维

他是一个失地农民的儿子,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祖辈受英国殖民超过半个世纪,却又遭到日本的侵略节制,三岁时才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公民。

他是一名天资聪颖的学生,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在读书时代的假期,靠着帮助年迈的父亲卖奶茶,做鱼汤米线贴补家用。

他是一位军事科班生,职业军人生涯长达47载,最高军衔为陆军上将,出任缅甸军政府时代最后一任总理。

他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政治家,年过花甲后脱掉军装,组建顽发党并担任党首,参加多党制全国大选,并当选缅甸独立建国以来首任总统。

他还是缅甸民主政治的摆渡人,解除网禁,推动与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和谈进程,废除新闻检查制度,释放政治犯,修改宪法,一系列的措施让世人看到了趋于民主自由的缅甸。他开启了缅甸民主政府的先河,缅甸自他开始,由军政府向民选政府过渡。

你应该知晓了,他就是吴登盛。

公元1945年5月11日,当缅甸战役已然停火一月有余的时候,在缅甸南部伊洛瓦底省的宫古村,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的出生,没有给贫穷的家庭增添过多的喜悦,毕竟作为家中的幼子,在他之上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吴登盛出生于缅甸伊洛瓦底省的宫古村

摆在这家人面前,首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当年的太阳旗还没有在故国的领土上完全降落,米字旗再次飘扬到国土之上,他的父亲身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却没有属于自己可以耕种的土地。然而,他的父亲深深地明白,要想让孩子跳出偏僻闭塞的小村庄,唯有努力读书,而没有其它出路可以改变命运。

他的父亲,对于登盛这个其貌不扬,但是聪明懂事的小儿子,寄予了厚望。家中经济条件捉襟见肘,他的父亲有很长一段时间,靠着在码头上卖苦力挣钱,从而供养登盛等兄妹三人上学。

这是一段再平凡不过的艰苦岁月,但是他能够苦中作乐。他从学校里借回足球等体育用品,和小伙伴们踢踢足球、打打排球,用欢声笑语驱散着生活的辛劳。由于球技出众,且懂得球场规则,他经常组织小伙伴们对练,自己则充当着教练和裁判的角色。

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但是他并不贪玩。在学习之余,他还帮助家人做家务,尽量减轻父母的生活重担。比如在大学放假期间,他在父亲开的小奶茶店,帮忙烹煮鱼汤米线,就让家里获得了一些勉强糊口的收益。这些琐碎的事务,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业,青少年时期的吴登盛学习成绩优异,还会充当家庭教师的角色,帮助亲友补习英文。

村庄里的小球星,伙伴间的小教练,家族中的小老师,这些曾经的角色,在他后期的职业生涯中并没有应验。正因为没有实现,他才走上了一条不同凡响的人生道路。由于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他听从了村长的建议,报考了军校。因为读军校,不仅学费全免,还会得到一些额外的补贴。这对于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家庭而言,将是多么难得的鱼跃龙门的机会。

他考上了,由此成为了当地有史以来的第二位大学生。在此之前,他的表哥,打破了0的记录。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考上军校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国之领袖,不仅影响着宫古村这块穷乡僻壤,甚至主导着缅甸这片有着近一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土地的彻底变革,从而带领五千多万的缅甸国民,开启了民主复兴的新纪元。

1963年,吴登盛18岁了,已经是一位生龙活虎的成年男子了。彼时的缅甸,尽管是一个十足的上座部佛教国家,然而这个在1948年就脱离英联邦宣告独立的国度,却长期由军人把持着政权。曾跟随着民族英雄昂山从事独立运动,素有“缅军之父”的吴奈温,已于前一年发动了军事政变,监禁了总理吴努,建立了军政府。自此,缅甸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军政府统治。

军人的地位,在缅甸国内由此可见一斑。手握枪杆子,终究是踏上政途的捷径。没有人知道,吴登盛进入军校,在竞争激烈的军界,面对腐败与浑水,他究竟能否保证出淤泥而不染。事实是,他在军校毕业后,成为了“干净先生”。

他进入缅甸军事学院学习,给家族带来了无限荣耀,并在大学期间仍旧保持了勤勉好学的作风。四年后,他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不再是一位学习优异的军事院校学员,而成为了一名潇洒倜傥的少尉排长。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和平年代,没有靠打仗来建功立业,但是他的军阶仍然逐年升高。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强大的幕后资本运作,依靠严守纪律、诚实待人的高尚品格,干练沉稳、努力勤奋的工作作风,他赢得了下属的拥戴,也获得了上级的赏识和信任。

1988年,在他的军政生涯中,一个很重要的女人出现了。这个人不是他的妻子,但是在二十多年后,他们的关系却直接影响到缅甸的未来。这一年,缅甸爆发了全国性的民主运动,昂山的女儿昂山素季回国,并于9月底组建了全缅最大的反对党——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亲自出任总书记。而此时的吴登盛,被派往实皆省担任指挥官,并接到了武力镇压民主运动的命令。面对两百多名无辜民众在8888民主运动中死难的事实,他的心颤抖了。身为普通农民的儿子,他不忍心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自己的国民。有一次,他管辖的部队抓获了一批欲越境逃离的民运成员,他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巧妙地释放了那些民运分子。

从一个排长做起,他逐步晋升为轻步兵55师上校,后来被调到掸邦kalaw县著名的指挥官学院进修。毕业那一年,他45岁,直接被调到作战办公室,担任丹瑞将军的参谋。

吴登盛与丹瑞等军政府高层领导人

要说检验军人的本事,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形容最为恰当。当时,以苏茂为首的军政府,继续坚持一党极权执政,并与克伦族全国联盟和全缅学生联合战线活动交战激烈。而丹瑞担当大任,相继出任缅甸联邦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军副总司令、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吴登盛则作为丹瑞的得力助手,由于工作出色、为人忠诚,获得丹瑞大将的信赖与赏识,他很快晋升为准将,从此进入军队核心领导层。

要说“枪杆子里出政权”,放在缅甸来讲,多位军人独裁统治,足以明证。可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缅甸同样行得通。1992年4月,丹瑞大将取代苏貌将军,出任缅甸联邦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主席,继续实行一党专政的政治道路。丹瑞刚接过苏茂的权杖时,缅甸的军政府还是一个集体领导班子。但是丹瑞上台后,面对日益发展壮大的反对党,以及愈演愈烈的民主呼声,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变本加厉地迫害反对党。

他的上司成为了缅甸最高领导人,他的权力地位也就平步青云。可是作为丹瑞提拔起来的下属,吴登盛没有对丹瑞的一切主张都唯诺是从,但这并不违背他留给外界的“和事佬”印象。在相继担任国防军三角军区司令、国防部军务署署长等要职期间,他做事有自己的主见,并善于和丹瑞沟通,让其接受自己不同的政见,这为日后丹瑞助其当上总统做好了铺垫。

2007年5月17日,缅甸总理梭温因身体状况不佳去职,“和发委”第一秘书长吴登盛出任代总理。10月24日,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任命他为政府总理。

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军界跨到政界,他由一个农家子弟,逐步成长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的总理,这与他自身的勤奋分不开,然而也与赏识他的丹瑞分不开。丹瑞软禁了反对派政党缅甸全国民主联盟领袖昂山素季,但是吴登盛却于2010年11月13日,下令解除了对昂山素季的监禁,让其重获自由并参加政治活动。包括陆续释放其他政治犯,他并不是对自己政坛伯乐的“背叛”,而是对民主自由宪政的一次献礼。这一次民主进程,由吴登盛做到了,而且是如此真诚。

民主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在全国大选中获得大胜,然而军政府拒绝向其交权,并单方面宣布选举结果无效。

1988年声势浩荡的抗议活动,尽管为民主选举铺平了道路,然而笔杆子面对枪杆子,红口面对炮口,终究换不来专制独裁者的让步。毕竟在既得利益者那里,没有人愿意随便拱手相让唾手可得的权利。他或许深深地明白,缅甸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就不能寄希望于枪杆子下的高压统治;缅甸要想取得稳定的长治久安,就不能依赖于单个政党的独当一面。他也许早就看透了军人主政后,缅甸政坛的黑暗与腐败,缅甸民众躁动不安的心气,以及缅甸农业经济的落后与凋敝。他清楚地懂得了,和平与发展才是社会的需要,自由与民主才是人民的福祉,繁荣与富强才是国家的未来,统一与进步才是历史的主流。

2003年8月,缅甸军政府宣布了旨在实现民族和解、推进民主进程的七点民主政治路线图计划。计划主要包括恢复中止八年的制宪国民大会、全民公决新宪法草案、依法举行大选和组成新政府。时任“和发委”第二秘书长的吴登盛,就是这条民主路线图的设计者之一。

一切看上去那么理所应然,又让局外人觉得不可理解,他的职位由军界转任到政途中时,管理缅甸全国的大权,也逐渐从军政府向民选政府移交。

2010年4月,他以军政府高级官员为领导核心,组建了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并出任党主席。他参加总统大选,并毫无悬念地当选。

习近平会见吴登盛

外界并不看好这个军人出身的“民选总统”,将他看成是缅甸军方最高统帅丹瑞大将的“政治傀儡”,并将其推行民主措施看作“装点门面”。但是,随着统治国家将近20年的强人丹瑞卸下军事领导人的职位,Facebook、Twitter、BBC等国外网站的封锁被解除,所有缅甸当地出版部门的审查制度被废除,政治犯被释放等等一系列措施,让缅甸人无不惊呼,缅甸天空的阴霾终于要散去了,民主政治的脚步并非空穴来风。

2015年11月,缅甸举行首次公开竞争的全国性民主选举。距离上次全国选举时隔25年,他的竞争对手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再次获胜。尽管昂山素季受到宪法制度的限制,没有资格参选总统,然而其亲信吴廷觉高票当选。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吴登盛没有获得连任,并不说明是他施政的失败,而恰巧佐证了他还政于民的成功。

2015年12月2日,他会晤民盟领导人昂山素季。此刻,他们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落座,又在同一个镜头前握手合影。这番场景抵消了民盟前车之鉴的疑虑,他还于4天后表示“政府和军队将尊重大选结果”。

吴登盛会晤昂山素季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2016年4月4日,卸任总统职位5天后,他在曼德勒彬乌伦达曼巴迪善寺庙削发为僧。他虽然只是象征性地度过了5天的僧侣生活,但是何曾不像当年的父亲一样,在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后,就遁入空门。这不是一次世俗的逃避,而是一次向世人的表态。他已经完成缅甸民主政治的摆渡使命,更大的成就则等着民选政府去缔造吧!

吴登盛祝发空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