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梁启超之子梁思礼逝世 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梁启超之子梁思礼逝世 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

据中新社消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14日10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图片来源:网络

据中新社消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14日10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梁思礼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启超和妻子共育有九个子女,其中三个成了院士,一直被世人所称颂,梁思礼就是其中一个。梁思礼在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

在梁思礼小的时候,梁启超对他宠爱有加,给了他“老白鼻”的昵称。1927年1月2日,梁启超在一封信中写道:“老白鼻一天一天越得人爱,非常聪明,又非常听话,每天总要逗我笑几场。"

梁思礼在回忆童年时曾说,在他的记忆中,只是觉得父亲很疼爱他,当时他年纪很小,认识的字不多,很多事情也是后来看到父亲书信集的时候了解到的。

后来这个“老白鼻”成为我国航天质量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他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了精辟的论述,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9年,梁思礼参加 “12年科学远景规划”起草工作,负责起草我国运载火箭研制的长远规则。1956年,先后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研制试验。他是我国自行设计并于1964年实验成功的第一枚地对地导弹的控制系统负责人之一。

梁思礼还领导和参加了多种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他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在弹上使用集成电路化的计算机,为向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导弹试验作出重要贡献。

梁思礼的一生获得了非常多的荣誉,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7年获 “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他还曾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根据梁思礼治丧办公室消息,将于北京时间4月18日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送别仪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梁启超之子梁思礼逝世 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

据中新社消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14日10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图片来源:网络

据中新社消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14日10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梁思礼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启超和妻子共育有九个子女,其中三个成了院士,一直被世人所称颂,梁思礼就是其中一个。梁思礼在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

在梁思礼小的时候,梁启超对他宠爱有加,给了他“老白鼻”的昵称。1927年1月2日,梁启超在一封信中写道:“老白鼻一天一天越得人爱,非常聪明,又非常听话,每天总要逗我笑几场。"

梁思礼在回忆童年时曾说,在他的记忆中,只是觉得父亲很疼爱他,当时他年纪很小,认识的字不多,很多事情也是后来看到父亲书信集的时候了解到的。

后来这个“老白鼻”成为我国航天质量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他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了精辟的论述,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9年,梁思礼参加 “12年科学远景规划”起草工作,负责起草我国运载火箭研制的长远规则。1956年,先后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研制试验。他是我国自行设计并于1964年实验成功的第一枚地对地导弹的控制系统负责人之一。

梁思礼还领导和参加了多种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他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在弹上使用集成电路化的计算机,为向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导弹试验作出重要贡献。

梁思礼的一生获得了非常多的荣誉,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7年获 “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他还曾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根据梁思礼治丧办公室消息,将于北京时间4月18日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送别仪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