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赛格大厦再次晃动背后:当年边设计边施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赛格大厦再次晃动背后:当年边设计边施工

一篇论文指出,当年赛格大厦最大的问题是施工图滞后,造成边设计边施工。这种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一直持续到大厦的结构工程施工完成。

5月19日赛格大厦入口 拍摄:戈振伟

记者|戈振伟 涂馨月

2021年5月18日,深圳华强北赛格大厦出现晃动,大厦内近一万五千人全部撤离,没有人员伤亡。目前大厦主体结构及周边环境未发现涉及安全异常情况,具体晃动原因还在调查之中。

5月19日下午两点左右,有两位在六楼和一位在五楼的赛格大厦商家分别告诉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大楼在一点半到两点之间出现过晃动。目前大厦原则上只能让商家等内部工作人员出入。赛格大厦1-6楼还有很多商家在忙碌,其中一些人拉着推车从里面往外发货。一位卖矿机的商家对记者表示,她并不担心大厦的安全,尽管顾客进不来,她认为自己的生意只会暂时受到一些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赛格广场(SEG Plaza)是深圳的一座摩天大楼,于2000年5月正式交付使用,总高度355.8米,实高292米,总建筑层79层,地上75层,地下4层,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该大楼位于知名的电子产业一条街华强北,是商圈内的最高建筑,这里一度是深圳第三高楼,也是世界最高的钢管混凝土架构大厦之一。

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表示,高楼大厦都是有地震分析的,一般情况下是在地震时才会有震动和摆幅。今天如果没有地震的话赛格大厦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太正常的。从目前掌握信息看,这是一种偶然的频率的巧合,就是共振现象。目前在没有明确查出原因的情况下,只有这种解释,最后要以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为准。

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发现,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就已经提出赛格大厦存在“隐患”。这篇名为《深圳赛格广场建设项目评析》的论文,作者是金典琦,指导教师为张子刚。

金典琦在论文中自述参与了赛格大厦建设的全过程。她在肯定赛格大厦在建设速度和商业模式上的成功之外,还指出了一些建设过程中的不足。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施工图滞后,造成边设计边施工。这种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一直持续到赛格大厦的结构工程施工完成。

金典琦在论文中描述,边设计边施工造成的最严重的一次后果发生在顶部的天线上。由于不停的修改,天线的制作安装都曾停下来等图,在1999年 4月8日钢结构封顶之后,直到同年9月30日才完成天线部分的施工。地面行人发现赛格大厦的天线在剧烈地摇摆。当时深圳市风和日丽,只有微风习习,原来天线的设计计算错误造成共振。

金典琦在论文中表示,“幸亏是在微风的日子,如果遭遇到强台风,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时解决的办法是,立即召集全部人马,在来不及搭设安全设施的情况下,日夜奋战割除顶部26米,解除险情。重新计算后安装上去13米,并做了局部修改。

据了解,金典琦现任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运营总监、深圳城安软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5月19日, 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和深圳城安软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并提出采访金典琦的要求,但截至发稿,对方未回应。

据红星新闻,该论文指导老师张子刚表示,作者有想法,但不代表科学。张子刚介绍,金典琦当时专业是工商管理,不是建筑专业,但当时她有些想法,但也说不上权威。

目前,深圳市已设立现场指挥部,并组织有关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抗震方面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赛格大厦进行沉降、倾斜和震动等监测,进一步拟定应急处置方案。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赛格大厦再次晃动背后:当年边设计边施工

一篇论文指出,当年赛格大厦最大的问题是施工图滞后,造成边设计边施工。这种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一直持续到大厦的结构工程施工完成。

5月19日赛格大厦入口 拍摄:戈振伟

记者|戈振伟 涂馨月

2021年5月18日,深圳华强北赛格大厦出现晃动,大厦内近一万五千人全部撤离,没有人员伤亡。目前大厦主体结构及周边环境未发现涉及安全异常情况,具体晃动原因还在调查之中。

5月19日下午两点左右,有两位在六楼和一位在五楼的赛格大厦商家分别告诉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大楼在一点半到两点之间出现过晃动。目前大厦原则上只能让商家等内部工作人员出入。赛格大厦1-6楼还有很多商家在忙碌,其中一些人拉着推车从里面往外发货。一位卖矿机的商家对记者表示,她并不担心大厦的安全,尽管顾客进不来,她认为自己的生意只会暂时受到一些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赛格广场(SEG Plaza)是深圳的一座摩天大楼,于2000年5月正式交付使用,总高度355.8米,实高292米,总建筑层79层,地上75层,地下4层,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该大楼位于知名的电子产业一条街华强北,是商圈内的最高建筑,这里一度是深圳第三高楼,也是世界最高的钢管混凝土架构大厦之一。

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表示,高楼大厦都是有地震分析的,一般情况下是在地震时才会有震动和摆幅。今天如果没有地震的话赛格大厦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太正常的。从目前掌握信息看,这是一种偶然的频率的巧合,就是共振现象。目前在没有明确查出原因的情况下,只有这种解释,最后要以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为准。

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发现,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就已经提出赛格大厦存在“隐患”。这篇名为《深圳赛格广场建设项目评析》的论文,作者是金典琦,指导教师为张子刚。

金典琦在论文中自述参与了赛格大厦建设的全过程。她在肯定赛格大厦在建设速度和商业模式上的成功之外,还指出了一些建设过程中的不足。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施工图滞后,造成边设计边施工。这种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一直持续到赛格大厦的结构工程施工完成。

金典琦在论文中描述,边设计边施工造成的最严重的一次后果发生在顶部的天线上。由于不停的修改,天线的制作安装都曾停下来等图,在1999年 4月8日钢结构封顶之后,直到同年9月30日才完成天线部分的施工。地面行人发现赛格大厦的天线在剧烈地摇摆。当时深圳市风和日丽,只有微风习习,原来天线的设计计算错误造成共振。

金典琦在论文中表示,“幸亏是在微风的日子,如果遭遇到强台风,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时解决的办法是,立即召集全部人马,在来不及搭设安全设施的情况下,日夜奋战割除顶部26米,解除险情。重新计算后安装上去13米,并做了局部修改。

据了解,金典琦现任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运营总监、深圳城安软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5月19日, 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和深圳城安软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并提出采访金典琦的要求,但截至发稿,对方未回应。

据红星新闻,该论文指导老师张子刚表示,作者有想法,但不代表科学。张子刚介绍,金典琦当时专业是工商管理,不是建筑专业,但当时她有些想法,但也说不上权威。

目前,深圳市已设立现场指挥部,并组织有关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抗震方面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赛格大厦进行沉降、倾斜和震动等监测,进一步拟定应急处置方案。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