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第十届花博会在沪开幕,世界级生态岛迎风启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第十届花博会在沪开幕,世界级生态岛迎风启航

第十届花博会首次选择在岛屿上、乡村里、森林中举办。这是一次全国各地积极参展、室外展园建设最多、国外城市参展最踊跃的花事盛会。

摄影:王华

记者 | 杨舒鸿吉

编辑 | 刘素楠

历经1300年的江水冲刷,“长江门户、东海瀛洲”的崇明岛不断在建设“世界级生态岛”之路上探索创新。

2021年5月21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上海崇明开幕。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将向世界展示“盛世花开、耀我中华”的大气格局。

崇明区委书记李政表示,自2018年获得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举办权以来,崇明区坚持把举办一届精彩难忘的花博盛会作为推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美丽蝶变的重大机遇,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努力打造充分展示上海魅力、崇明风采的最美花博会。

本届花博会首次选择在岛屿上、乡村里、森林中举办。这是一次全国各地积极参展、室外展园建设最多、国外城市参展最踊跃的花事盛会。

盛世花开,绽放崇明: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上海开幕

 

花博园区共589公顷,围绕“花开中国梦”的主题进行了景观艺术规划。花博北园的主入口是上海市花白玉兰的造型,占地825亩的花博园核心区形如一个大写意的牡丹。

六大场馆建筑也独具匠心,构建出“复兴馆波澜壮阔、世纪蝶展翅欲飞、竹藤馆破茧而出、百花馆心心相印、花艺馆争奇斗艳、花栖堂温润如玉”的景观建筑群。

本届花博会共有室外展园180个、室内展馆64个,各个展园的花卉大都达数百种。

同时,本届花博会引入了大批世界排名前列的国际花卉企业展园,还引入了久负盛名的英国皇家植物园分园、欧洲花博园分园。

第十届花博会积极把握城市数字化转型趋势,创新设立“智慧花博”平台,在交通客流、票务运营、观展服务等环节实现“全实名、全预约、全要素、全场景”精细化管理。另外,上海“随申办”、上海崇明APP等线上系统中还推出了“云游花博”功能,为各方宾客提供花博住宿、购票、交通、资讯等综合服务。

花博会灯光秀。摄影:王华

此次世界级的盛会将展示上海崇明近10年以来生态保护的优秀成果。

位于长江入海口和东海交汇处的崇明岛,长是江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崇明岛具有特殊的生态服务功能,也是上海落实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发展”的重点区域。

早在21世纪初,上海就提出崇明生态岛建设理念。

2016年9月,上海决定举全市之力支持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

2017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促进和保障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决定》,以法规形式明确崇明生态岛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确立了“生态立岛”原则,强化崇明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保护力度,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区建设,打造鸟类天然博物馆和候鸟天堂。同时,授权市政府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中先行先试,在环保、自然资源保护、绿色农业、绿色交通等领域出台配套规范性文件。

2018年3月,上海出台的《上海市崇明禁猎区管理规定》明确,禁止猎捕及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活动;禁止使用弓箭(弩)、射钉枪、捕鸟器、捕蛇夹等猎捕工具和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禁止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以及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以上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名称、别称、图案为内容,制作招牌或者菜谱等。

2018年5月,上海市政府批复《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按照“生态立岛”理念,强化生态底线管控,严格把控人口导入标准、土地开发强度等。明确到2035年,崇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7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65平方米公里以内,划定生态空间1618.58平方公里,自然湿地保有率43%,人均绿地面积15平方米,水面率10.6%。

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落地,崇明区正式开启“十年禁渔”。

崇明东滩湿地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严密的法治体系为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提供重要支撑。

位于崇明东端的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崇明东滩)是崇明打造世界级生态岛的重要一环。

崇明东滩于1998年11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总面积241.55平方公里,是以迁徙候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截至目前,崇明东滩可记录鸟类290余种,主要保护对象为水鸟,有140余种。

这里丰富的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鸟类提供了多样性的食物来源,每年吸引近百万只候鸟来栖息或过境。2002年,崇明东滩被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披露的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海区域范围内已累计记录到野生鸟类506种,涵盖22目79科,其种类之多,已经占到全国鸟种数的约1/3。

其中,过去一年,共有70万只次候鸟迁徙路过上海,或在此越冬。刚刚过去的冬季,由于北方寒潮等原因,约有12万只鸟类在上海越冬,这其中又以崇明东滩、横沙东滩和南汇东滩的越冬水鸟最为集中,数量占比超过90%。

这也得益于上海自2013年起开始的一场互花米草治理工程。在经历持续近10年“人草大战”之后,约24平方公里的修复区域内,成为几十万只鸟儿的越冬栖息地。

图片来源:上海崇明

世界级生态岛提供了生态保护与开发的“崇明模式”。

2020年8月,占地面积317亩,总投资超过2.2亿元的超大型智能花卉种苗基地项目——上海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试运行。

这座亚洲最大的智慧生态花卉园位于崇明中部的港沿镇,以科技为引领,是打造智慧农业向高端迈进的一个缩影。

崇明港沿镇有着悠久的花卉苗木种植历史,面积达6000余亩。1958年成立合兴园艺场,拥有光明集团港沿花卉基地、春雷花卉合作社、超仁花卉合作社等一批有一定规模的花卉生产基地和市场主体。

截止2012年,因产业结构调整,花卉面积不断下降,为重振花卉产业,港沿镇聘请了花卉专家引入一批新种球,改良了种植方法,剑兰、百合、芍药等鲜切花生产走上了稳中有进的专业化经营之路。

2017年崇明区委区政府制定了“2+2+1”绿色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是在发挥港沿镇原有花卉苗木优势的基础上,打造上海崇明生态农业科技创新聚集区。

2019年崇明区农委通过实施引培国内外花卉龙头企业,鼓励花卉种源研发、新品种引进等项目,推出多项优惠扶持政策,为花卉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力推动崇明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生态花卉园就在绿色生态、高效节约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基础上,推广“生态+”模式,推动花卉产业向生态、养生、文化等多功能拓展。

花博会在崇明召开,港沿镇紧抓契机,鼓励花卉产业的创新发展,打响“上海花卉”品牌,推动花卉产业向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打响上海花卉品牌。

“上海花港”,如今成为这座小镇的新名片。

2020年12月15日,崇明区委书记李政做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栏目时表示,崇明将全力抢抓筹办花博会的历史机遇,推动世界级生态岛全面发展,实现“蝶变十四五、建设新崇明”。这里面包括对全岛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快现代花卉产业发展、推动旅游服务设施升级改造扩容、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海上花岛”建设等内容。

不仅花卉,崇明现代农业产业园还入选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摄影:王华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崇明区委、区政府围绕细化做实今年目标任务,经过前期深入研究,共明确了100个重大生态项目,其中生态环境类25个项目,乡村振兴战略类13个项目,生态产业类18个项目,基础设施类14个项目,民生保障类30个项目,总投资约666亿元。

2021年2月公布的《崇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25年,崇明将推动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全面打造美丽生态新高地、绿色发展新示范、幸福宜居新样板、城乡治理新标杆、开放创新新格局;到2035年,基本建成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发展方式、人居品质、人文素养、城乡治理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世界级生态岛。

未来5年,在产业方面,崇明将以“五型经济”为引领,着力构建“2+3+N”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

“2”即重点聚焦代表世界级生态岛发展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和海洋装备产业两个主导产业;“3”即着力发展高品质旅游业、特色体育产业、健康服务业三个优势产业;“N”即抓住新基建和新经济发展契机,主动培育若干个适应生态产业发展方向、在崇明大有可为的新兴产业和创新业态。

以高品质旅游业为例,崇明将扩大全域旅游示范区成果,创建西沙明珠湖国家5A级景区及更多4A、3A级景区,新增500家民宿,其中300家星级民宿。到2025年,崇明旅游接待人次达到千万级,旅游直接收入确保实现翻番,“过夜游”游客比重达到50%。

数据显示,借势花博会,2021年“五一黄金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接待游客38.83万人次。

花博园区里的这条长椅,是有牛奶盒再生利用制造的。图片来源:上海城投

举办花事盛会,展示了上海的热情与筹办能力。

自2018年“接棒”昆明成为花博会主办城市后,上海首次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筹办,共吸引50多家企业共同参与运营及布展。

据媒体披露数据,截至2021年4月,本届花博会已获得赞助资金2.6亿元,开发并对外发售300多款特许产品。

本届花博会会期42天,预测观展游客将达到300万人次,日均可达7至8万。

为保障花博会期间道路安全通畅,上海城投实施了多个花博会配套项目,积极疏通交通“毛细血管”,完善崇明交通线网骨架。

配套工程包括崇明大道新建工程、建设公路改扩建工程、北沿公路改建工程、G40公路陈海公路D匝道整治工程、环岛防汛提标及景观道一期工程和G40公路长兴岛服务区改扩建等建设工程。

目前这五条道路和长兴岛服务区升级改造已经全面建成。上海城投透露,崇明区五条道路累计总里程160余公里,改造总投资133.1亿元。

住宿方面,为加快住宿配套设施建设、加大住宿接待能力,两年多来,崇明区在市文旅局的支持下新增了712家各类住宿单位,新增床位1.94万张,住宿床位总数达到了4.2万张,住宿项目品质也有了大幅提升。

记者获悉,在花博会主办权“花落”崇明后,区内宾馆、民宿着手升级改造,一批花博酒店、花博民宿、花博人家准备迎接八方来客。

以宝岛森林(衡山)酒店为例,一年前,该酒店已停业近10年。经过升级改造,如今该酒店共设标准客房240间套、大小别墅5套,还有可容纳千人开会的无柱大厅,以及餐厅、棋牌室、卡拉OK房、健身房等功能性设施。

截至花博会开幕前,崇明酒店、民宿已准备4.2万张床位迎接全球赏花客。

此外,花博住宿智慧平台 “住崇明”也正式上线。在微信中搜索“住崇明”小程序,可看到崇明全区精品酒店、商务酒店、经济酒店、星级民宿、花博人家等简介信息,并可在线预订。

竹园。摄影:王华

志愿者服务是上海从世博会、进博会延续到花博会的名片。

本届花博会上,来自全市20所高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3500余人,同时组建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队伍35人;同时招募城市文明志愿者2000余人,配合做好园区周边志愿服务保障工作。

记者还从上海警方获悉,花博会开园后,主办方每天都将安排1000余名专业保安平均分布在园区内,加上志愿者、场馆工作人员以及园区内的安保警力,共计人员2000余名,市民群众如果在园区内碰到需要求助的情况可就近得到工作人员的帮助。

此外,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状态下,上海崇明警方将关口前移,实现预约购票游客的健康码数据审核前置,确保进园人员健康状况符合防疫要求,将疫情风险防在前端,也解决了因入口现场查验而导致人员积压。

为了确保入园游客“零疫情”,崇明警方还在各个入口区域设置医疗隔离点,配备专业医疗人员,安装测温安检一体机。一旦一体机发出报警,保安员将游客带至医疗隔离点,过5分钟后使用测温仪再次做精确体温测量,如体温正常,则正常通行进入园区;如体温仍偏高,则将游客交予专业医疗人员,通过120急救车送至附近医院进行检查。

盛世花开,上海欢迎市民游客共赴繁花之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第十届花博会在沪开幕,世界级生态岛迎风启航

第十届花博会首次选择在岛屿上、乡村里、森林中举办。这是一次全国各地积极参展、室外展园建设最多、国外城市参展最踊跃的花事盛会。

摄影:王华

记者 | 杨舒鸿吉

编辑 | 刘素楠

历经1300年的江水冲刷,“长江门户、东海瀛洲”的崇明岛不断在建设“世界级生态岛”之路上探索创新。

2021年5月21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上海崇明开幕。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将向世界展示“盛世花开、耀我中华”的大气格局。

崇明区委书记李政表示,自2018年获得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举办权以来,崇明区坚持把举办一届精彩难忘的花博盛会作为推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美丽蝶变的重大机遇,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努力打造充分展示上海魅力、崇明风采的最美花博会。

本届花博会首次选择在岛屿上、乡村里、森林中举办。这是一次全国各地积极参展、室外展园建设最多、国外城市参展最踊跃的花事盛会。

盛世花开,绽放崇明: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上海开幕

 

花博园区共589公顷,围绕“花开中国梦”的主题进行了景观艺术规划。花博北园的主入口是上海市花白玉兰的造型,占地825亩的花博园核心区形如一个大写意的牡丹。

六大场馆建筑也独具匠心,构建出“复兴馆波澜壮阔、世纪蝶展翅欲飞、竹藤馆破茧而出、百花馆心心相印、花艺馆争奇斗艳、花栖堂温润如玉”的景观建筑群。

本届花博会共有室外展园180个、室内展馆64个,各个展园的花卉大都达数百种。

同时,本届花博会引入了大批世界排名前列的国际花卉企业展园,还引入了久负盛名的英国皇家植物园分园、欧洲花博园分园。

第十届花博会积极把握城市数字化转型趋势,创新设立“智慧花博”平台,在交通客流、票务运营、观展服务等环节实现“全实名、全预约、全要素、全场景”精细化管理。另外,上海“随申办”、上海崇明APP等线上系统中还推出了“云游花博”功能,为各方宾客提供花博住宿、购票、交通、资讯等综合服务。

花博会灯光秀。摄影:王华

此次世界级的盛会将展示上海崇明近10年以来生态保护的优秀成果。

位于长江入海口和东海交汇处的崇明岛,长是江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崇明岛具有特殊的生态服务功能,也是上海落实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发展”的重点区域。

早在21世纪初,上海就提出崇明生态岛建设理念。

2016年9月,上海决定举全市之力支持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

2017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促进和保障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决定》,以法规形式明确崇明生态岛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确立了“生态立岛”原则,强化崇明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保护力度,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区建设,打造鸟类天然博物馆和候鸟天堂。同时,授权市政府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中先行先试,在环保、自然资源保护、绿色农业、绿色交通等领域出台配套规范性文件。

2018年3月,上海出台的《上海市崇明禁猎区管理规定》明确,禁止猎捕及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活动;禁止使用弓箭(弩)、射钉枪、捕鸟器、捕蛇夹等猎捕工具和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禁止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以及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以上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名称、别称、图案为内容,制作招牌或者菜谱等。

2018年5月,上海市政府批复《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按照“生态立岛”理念,强化生态底线管控,严格把控人口导入标准、土地开发强度等。明确到2035年,崇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7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65平方米公里以内,划定生态空间1618.58平方公里,自然湿地保有率43%,人均绿地面积15平方米,水面率10.6%。

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落地,崇明区正式开启“十年禁渔”。

崇明东滩湿地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严密的法治体系为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提供重要支撑。

位于崇明东端的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崇明东滩)是崇明打造世界级生态岛的重要一环。

崇明东滩于1998年11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总面积241.55平方公里,是以迁徙候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截至目前,崇明东滩可记录鸟类290余种,主要保护对象为水鸟,有140余种。

这里丰富的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鸟类提供了多样性的食物来源,每年吸引近百万只候鸟来栖息或过境。2002年,崇明东滩被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披露的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海区域范围内已累计记录到野生鸟类506种,涵盖22目79科,其种类之多,已经占到全国鸟种数的约1/3。

其中,过去一年,共有70万只次候鸟迁徙路过上海,或在此越冬。刚刚过去的冬季,由于北方寒潮等原因,约有12万只鸟类在上海越冬,这其中又以崇明东滩、横沙东滩和南汇东滩的越冬水鸟最为集中,数量占比超过90%。

这也得益于上海自2013年起开始的一场互花米草治理工程。在经历持续近10年“人草大战”之后,约24平方公里的修复区域内,成为几十万只鸟儿的越冬栖息地。

图片来源:上海崇明

世界级生态岛提供了生态保护与开发的“崇明模式”。

2020年8月,占地面积317亩,总投资超过2.2亿元的超大型智能花卉种苗基地项目——上海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试运行。

这座亚洲最大的智慧生态花卉园位于崇明中部的港沿镇,以科技为引领,是打造智慧农业向高端迈进的一个缩影。

崇明港沿镇有着悠久的花卉苗木种植历史,面积达6000余亩。1958年成立合兴园艺场,拥有光明集团港沿花卉基地、春雷花卉合作社、超仁花卉合作社等一批有一定规模的花卉生产基地和市场主体。

截止2012年,因产业结构调整,花卉面积不断下降,为重振花卉产业,港沿镇聘请了花卉专家引入一批新种球,改良了种植方法,剑兰、百合、芍药等鲜切花生产走上了稳中有进的专业化经营之路。

2017年崇明区委区政府制定了“2+2+1”绿色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是在发挥港沿镇原有花卉苗木优势的基础上,打造上海崇明生态农业科技创新聚集区。

2019年崇明区农委通过实施引培国内外花卉龙头企业,鼓励花卉种源研发、新品种引进等项目,推出多项优惠扶持政策,为花卉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力推动崇明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生态花卉园就在绿色生态、高效节约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基础上,推广“生态+”模式,推动花卉产业向生态、养生、文化等多功能拓展。

花博会在崇明召开,港沿镇紧抓契机,鼓励花卉产业的创新发展,打响“上海花卉”品牌,推动花卉产业向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打响上海花卉品牌。

“上海花港”,如今成为这座小镇的新名片。

2020年12月15日,崇明区委书记李政做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栏目时表示,崇明将全力抢抓筹办花博会的历史机遇,推动世界级生态岛全面发展,实现“蝶变十四五、建设新崇明”。这里面包括对全岛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快现代花卉产业发展、推动旅游服务设施升级改造扩容、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海上花岛”建设等内容。

不仅花卉,崇明现代农业产业园还入选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摄影:王华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崇明区委、区政府围绕细化做实今年目标任务,经过前期深入研究,共明确了100个重大生态项目,其中生态环境类25个项目,乡村振兴战略类13个项目,生态产业类18个项目,基础设施类14个项目,民生保障类30个项目,总投资约666亿元。

2021年2月公布的《崇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25年,崇明将推动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全面打造美丽生态新高地、绿色发展新示范、幸福宜居新样板、城乡治理新标杆、开放创新新格局;到2035年,基本建成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发展方式、人居品质、人文素养、城乡治理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世界级生态岛。

未来5年,在产业方面,崇明将以“五型经济”为引领,着力构建“2+3+N”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

“2”即重点聚焦代表世界级生态岛发展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和海洋装备产业两个主导产业;“3”即着力发展高品质旅游业、特色体育产业、健康服务业三个优势产业;“N”即抓住新基建和新经济发展契机,主动培育若干个适应生态产业发展方向、在崇明大有可为的新兴产业和创新业态。

以高品质旅游业为例,崇明将扩大全域旅游示范区成果,创建西沙明珠湖国家5A级景区及更多4A、3A级景区,新增500家民宿,其中300家星级民宿。到2025年,崇明旅游接待人次达到千万级,旅游直接收入确保实现翻番,“过夜游”游客比重达到50%。

数据显示,借势花博会,2021年“五一黄金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接待游客38.83万人次。

花博园区里的这条长椅,是有牛奶盒再生利用制造的。图片来源:上海城投

举办花事盛会,展示了上海的热情与筹办能力。

自2018年“接棒”昆明成为花博会主办城市后,上海首次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筹办,共吸引50多家企业共同参与运营及布展。

据媒体披露数据,截至2021年4月,本届花博会已获得赞助资金2.6亿元,开发并对外发售300多款特许产品。

本届花博会会期42天,预测观展游客将达到300万人次,日均可达7至8万。

为保障花博会期间道路安全通畅,上海城投实施了多个花博会配套项目,积极疏通交通“毛细血管”,完善崇明交通线网骨架。

配套工程包括崇明大道新建工程、建设公路改扩建工程、北沿公路改建工程、G40公路陈海公路D匝道整治工程、环岛防汛提标及景观道一期工程和G40公路长兴岛服务区改扩建等建设工程。

目前这五条道路和长兴岛服务区升级改造已经全面建成。上海城投透露,崇明区五条道路累计总里程160余公里,改造总投资133.1亿元。

住宿方面,为加快住宿配套设施建设、加大住宿接待能力,两年多来,崇明区在市文旅局的支持下新增了712家各类住宿单位,新增床位1.94万张,住宿床位总数达到了4.2万张,住宿项目品质也有了大幅提升。

记者获悉,在花博会主办权“花落”崇明后,区内宾馆、民宿着手升级改造,一批花博酒店、花博民宿、花博人家准备迎接八方来客。

以宝岛森林(衡山)酒店为例,一年前,该酒店已停业近10年。经过升级改造,如今该酒店共设标准客房240间套、大小别墅5套,还有可容纳千人开会的无柱大厅,以及餐厅、棋牌室、卡拉OK房、健身房等功能性设施。

截至花博会开幕前,崇明酒店、民宿已准备4.2万张床位迎接全球赏花客。

此外,花博住宿智慧平台 “住崇明”也正式上线。在微信中搜索“住崇明”小程序,可看到崇明全区精品酒店、商务酒店、经济酒店、星级民宿、花博人家等简介信息,并可在线预订。

竹园。摄影:王华

志愿者服务是上海从世博会、进博会延续到花博会的名片。

本届花博会上,来自全市20所高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3500余人,同时组建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队伍35人;同时招募城市文明志愿者2000余人,配合做好园区周边志愿服务保障工作。

记者还从上海警方获悉,花博会开园后,主办方每天都将安排1000余名专业保安平均分布在园区内,加上志愿者、场馆工作人员以及园区内的安保警力,共计人员2000余名,市民群众如果在园区内碰到需要求助的情况可就近得到工作人员的帮助。

此外,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状态下,上海崇明警方将关口前移,实现预约购票游客的健康码数据审核前置,确保进园人员健康状况符合防疫要求,将疫情风险防在前端,也解决了因入口现场查验而导致人员积压。

为了确保入园游客“零疫情”,崇明警方还在各个入口区域设置医疗隔离点,配备专业医疗人员,安装测温安检一体机。一旦一体机发出报警,保安员将游客带至医疗隔离点,过5分钟后使用测温仪再次做精确体温测量,如体温正常,则正常通行进入园区;如体温仍偏高,则将游客交予专业医疗人员,通过120急救车送至附近医院进行检查。

盛世花开,上海欢迎市民游客共赴繁花之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