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新冠疫情冲击之后,更多的家族企业开始重新制定应对危机及未来发展的战略计划。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2021全球家族企业调研——中国报告》显示,2020年,54%的中国内地受访家族企业利润有所下滑,超过八成的中国内地家族企业没有“继任计划”。
“家族企业”是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美的集团、恒瑞医药、碧桂园集团、长江实业集团等都是国内知名家族企业。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有逾2700万家民营企业,其中超过80%为家族企业。
普华永道调研发现,受疫情影响,2020年,54%的中国内地家族企业利润有所下降,而中国香港地区和全球则分别为59%、51%。27%的中国内地家族企业存在额外资本补充需求。
不过,得益于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复工复产的迅速和到位,以及央行方面及时为市场提供了流动资金的支持等一系列举措,就2021年和2022年的业务增长目标来看,中国内地家族企业普遍比香港和全球同行更加乐观。
报告显示,73%的中国内地家族企业预计将在2021年实现业务增长,远高于中国香港53%的占比和全球65%的占比。另外,接近九成的中国内地受访家族企业预计将在2022年实现业务增长。
针对未来的发展计划,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家族企业在未来两年的战略重心包括:拓展全新市场或客户群(63%)、增加创新和研发投资(51%)、引入新产品或创新服务(49%)。
此外,疫情影响线下业务,也使得家族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本身的数字化变革能力。数据显示,35%的中国内地受访者非常同意或者同意他们拥有强大的数字变革能力,占比与全球比例接近。45%中国内地受访家族企业已制定清晰且明文记载的数字化转型路线图,该比例在中国香港和全球分别是9%以及33%。
但是,和全球相比,在投入资金培养雇员的必备数字能力方面,中国内地和香港企业的比例则明显落后于全球平均值(中国内地:41%;香港:32%;全球:62%);在利用科技获取相关数据以完善经营决策方面亦是如此(中国内地:36%;香港:50%;全球:67%)。
值得注意的是,在备受关注的“接班人”问题上,报告发现,超过八成的中国内地家族企业没有“继任计划”。与中国香港和全球的情况相比,中国内地家族企业希望企业继续由家族持有或传承基业的比例略低;与此同时,将近一半的中国内地受访者表示没有家族新生代参与企业运营。
研究发现,中国内地家族企业的新生代更愿意自立门户或从事金融、投资和科技等更受他们欢迎的行业。报告指出,过去在中国内地施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令此问题尤为突显。内地创始人的千禧年后代往往极少有任何兄弟姐妹,因此企业的潜在继承人从一开始就比较少。
在全球局势越趋不明朗的环境下,家族企业缺乏强有力的继任计划会引发对于业务连续性和危机应对能力的担忧。
普华永道分析认为,随着家族企业不断发展成熟,中国内地的家族企业面临更多机会引入外部职业经理人、吸收专业顾问和外部资金,从而来进一步推动公司治理和商业化。
普华永道中国科创与民营企业服务北方区主管合伙人孙进表示:“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中国南方地区,服务于家族办公室以及高净值人群的资产管理专业人士越来越多,他们中既有服务于家族办公室的律师、财务顾问,还有为家族办公室做投资决策的专业人士。外部力量也可以帮助家族企业完成基业传承。”
移交企业拥有权或管理权时,纯粹以血缘关系作为首要考量也是个让人心虑的问题。普华永道指出,中国家族企业的接班人往往是依其与生俱来的身份(如长子)来选择,而不是根据下一代同辈分中成员的能力和优点。
在继任计划方面,调研数据显示,只有19%的中国内地家族企业受访者和20%的香港受访者拥有健全的、明文记载且清晰传达的继任计划书,而全球有30%的家族企业有明确的继承计划。
报告认为,由于中国的家族企业与全球其它地区的家族企业相比相对“年轻”,许多家族企业仍是由第一代创始人掌控并积极经营,可能暂时尚无交给继承人的迫切性。
另外,新冠疫情也没有让家族创始人开始制定或修订继承计划。调研显示,全球家族企业的样本中,仅9%的家族企业表示因疫情爆发而修改其继任计划书,而因此修改继任计划的中国内地和香港受访者则仅有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