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公募REITs火热,基金子凭什么也来分一杯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公募REITs火热,基金子凭什么也来分一杯羹

对坚持至今的基金子公司而言,第二次“重生”的机会就在眼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公募REITs自2020年4月试点以来,1年多的时间内已经经过多轮探讨,包括金融机构在当中的参与方式、多方参与者的利益诉求、底层资产的筛选,都让以公募基金、券商为主的机构忙活了一整年。

直到5月17日晚,沪、深两市首批9只公募REITs正式获证监会批复,24日也将正式发售。

据悉,这9只产品预计募集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对市场而言,公募REITs政策的放开无疑能让金融机构更好地分享这万亿的蓝海市场,而对坚持至今的基金子公司而言,第二次“重生”的机会就在眼前。

其实早在去年公募REITs指引落地时智信研究院就指出,《指引》中比较关键的一条在于,针对产品定义及运作模式,明确公募REITs采用“公募基金+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的产品结构,基金管理人与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管理人存在实际控制关系或受同一控制人控制。

这无疑对基金子公司而言是一种利好。 

从结果上来看也确实如此,在首批9只公募REITs产品中,有3只产品的计划管理人均为基金子公司,分别为富国基金旗下的富国资产、博时基金旗下的博时资本以及红土创新基金旗下的深创投红土资管。

要知道,深创投红土资管2020年2月才刚提交设立申请,同年8月就得到获批,并且是在时隔5年证监会停止审批基金子公司设立后首家成立的公司,并且与此前业务范围显示是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以及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的基金子公司牌照不同,深创投红土资管的业务范围直接就明确了是私募资产管理(限从事基础设施领域资产支持证券业务)。

说到底就是公募REITs业务。

此外,招商基金旗下子公司招商财富资产也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了一款名为“招商财富-招银基础设施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产品,主要投资公募REITs以及货币市场工具。

首先,为什么基金子会对公募REITs业务这么看重?

其实也是老生常态了,因为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基金子业务中不是用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载体,而是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等于是监管额外给到基金子公司的一张牌照。

这个载体或者说ABS业务本身,是不受资管新规影响的。如果基金子以ABS业务作为突破方向,就不需要受到监管要求的资本约束、资本消耗、非标占比要求等限制。

但是在ABS业务中,基金子本身也不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尤其是当券商等竞争对手在这块业务上足够成熟时,这时候就需要靠母公司联动,公募REITs正为基金子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而这个机会是很多基金子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有所预见的。

据了解,在基金子新规刚落地后的一段时间,基金子公司发行的ABS产品多以企业债权、应收账款及小额贷款等为底层资产,类似京东白条、花呗等资产是基金子选择最多的。而从2017年开始,基金子公司逐渐开始发行以不动产投资为底层资产的ABS产品。

这对于如今公募REITs业务是有足够大的意义的。

第二个问题,如果旗下基金子公司在ABS业务上没有足够的投资能力,在类REITs上也没有一定的经验,基金公司还会选择基金子作为计划管理人吗?

肯定不会,公募REITs的问世足足等了15年之久,政策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在这条刚刚打开的赛道上,如果因一时的疏忽未能在前期打开局面站稳脚跟,很容易就会被同行甩下,无法再去分享这万亿的蛋糕。 

监管层肯定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此次获批产品中,基金公司是一个考量因素,计划管理人的能力也是另一个观察点,富国资产、博时资本都是在ABS业务上早已运作多年,有着足够成熟的经验。

深创投红土创新则是由于大股东深创投在REITs领域深耕已久,能够给公司提供足够的支持。

而前20排名中占比较高的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在此次公募REITs的业务中并未出现身影,看来规模并不是监管选择的条件。

智信研究院研究后发现,REITs作为ABS中的一个特殊产品,也是证券化产品的一类代表。在投资上对管理人,其实是有一定的要求,能不能有效的分析底层资产的投资价值所在、对投资期限、收益风险的把握,这些都是管理人需要具备的能力。

对于转型中或是接下来眼红公募REITs想要进入这块市场的基金子公司们,可不是仅仅锻炼投资能力就行的,产品设计能力、销售交易能力、客户资源的积累开拓能力、投后管理的能力、跟监管沟通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培养,然后才能继续朝这个方向去走。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

因为基金子公司要去转型做资产证券化业务,并不是说就一定能转的,是会遇到一些困难。

主要的困难的话就是业务本身费率低、收入少、投入大,简单来讲的话,事多、钱少、离家远。

费率低、收入少、投入大,对很多基子而言,投资周期不合算,只有做到一定量级之后,才不会变的那么严重。

这些问题怎么去解决呢?短期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彻底解决问题,核心还是要保证整个业务是以一个长期规划去做安排,因为做ABS从开始布局到能够立身,短则3、5年,长的要接近10年。

就像此次获批的几只产品,东吴基金、平安基金和华安基金旗下也是有基金子公司的,平安大华甚至是2012年首批成立的三家基金子公司之一,2020年三季度末规模仅次于博时资本位列行业第十。

但在ABS业务上,平安大华与其他银行系有着同样的问题,即没有坚定这一方向,也就没能搭上公募REITs这一列快车。

最后,再强调一次,公募REITs对基子来说是一个新机会,是一个让行业沉寂多年后能够再次发展的快车道,但不是所有的基子都能搭上车,想要抓住机会的公司更应该检视自己是否有与之匹配的能力,并做好长期的安排。

来源:资管云

原标题:公募REITs火热,基子凭什么也来分一杯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公募REITs火热,基金子凭什么也来分一杯羹

对坚持至今的基金子公司而言,第二次“重生”的机会就在眼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公募REITs自2020年4月试点以来,1年多的时间内已经经过多轮探讨,包括金融机构在当中的参与方式、多方参与者的利益诉求、底层资产的筛选,都让以公募基金、券商为主的机构忙活了一整年。

直到5月17日晚,沪、深两市首批9只公募REITs正式获证监会批复,24日也将正式发售。

据悉,这9只产品预计募集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对市场而言,公募REITs政策的放开无疑能让金融机构更好地分享这万亿的蓝海市场,而对坚持至今的基金子公司而言,第二次“重生”的机会就在眼前。

其实早在去年公募REITs指引落地时智信研究院就指出,《指引》中比较关键的一条在于,针对产品定义及运作模式,明确公募REITs采用“公募基金+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的产品结构,基金管理人与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管理人存在实际控制关系或受同一控制人控制。

这无疑对基金子公司而言是一种利好。 

从结果上来看也确实如此,在首批9只公募REITs产品中,有3只产品的计划管理人均为基金子公司,分别为富国基金旗下的富国资产、博时基金旗下的博时资本以及红土创新基金旗下的深创投红土资管。

要知道,深创投红土资管2020年2月才刚提交设立申请,同年8月就得到获批,并且是在时隔5年证监会停止审批基金子公司设立后首家成立的公司,并且与此前业务范围显示是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以及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的基金子公司牌照不同,深创投红土资管的业务范围直接就明确了是私募资产管理(限从事基础设施领域资产支持证券业务)。

说到底就是公募REITs业务。

此外,招商基金旗下子公司招商财富资产也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了一款名为“招商财富-招银基础设施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产品,主要投资公募REITs以及货币市场工具。

首先,为什么基金子会对公募REITs业务这么看重?

其实也是老生常态了,因为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基金子业务中不是用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载体,而是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等于是监管额外给到基金子公司的一张牌照。

这个载体或者说ABS业务本身,是不受资管新规影响的。如果基金子以ABS业务作为突破方向,就不需要受到监管要求的资本约束、资本消耗、非标占比要求等限制。

但是在ABS业务中,基金子本身也不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尤其是当券商等竞争对手在这块业务上足够成熟时,这时候就需要靠母公司联动,公募REITs正为基金子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而这个机会是很多基金子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有所预见的。

据了解,在基金子新规刚落地后的一段时间,基金子公司发行的ABS产品多以企业债权、应收账款及小额贷款等为底层资产,类似京东白条、花呗等资产是基金子选择最多的。而从2017年开始,基金子公司逐渐开始发行以不动产投资为底层资产的ABS产品。

这对于如今公募REITs业务是有足够大的意义的。

第二个问题,如果旗下基金子公司在ABS业务上没有足够的投资能力,在类REITs上也没有一定的经验,基金公司还会选择基金子作为计划管理人吗?

肯定不会,公募REITs的问世足足等了15年之久,政策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在这条刚刚打开的赛道上,如果因一时的疏忽未能在前期打开局面站稳脚跟,很容易就会被同行甩下,无法再去分享这万亿的蛋糕。 

监管层肯定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此次获批产品中,基金公司是一个考量因素,计划管理人的能力也是另一个观察点,富国资产、博时资本都是在ABS业务上早已运作多年,有着足够成熟的经验。

深创投红土创新则是由于大股东深创投在REITs领域深耕已久,能够给公司提供足够的支持。

而前20排名中占比较高的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在此次公募REITs的业务中并未出现身影,看来规模并不是监管选择的条件。

智信研究院研究后发现,REITs作为ABS中的一个特殊产品,也是证券化产品的一类代表。在投资上对管理人,其实是有一定的要求,能不能有效的分析底层资产的投资价值所在、对投资期限、收益风险的把握,这些都是管理人需要具备的能力。

对于转型中或是接下来眼红公募REITs想要进入这块市场的基金子公司们,可不是仅仅锻炼投资能力就行的,产品设计能力、销售交易能力、客户资源的积累开拓能力、投后管理的能力、跟监管沟通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培养,然后才能继续朝这个方向去走。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

因为基金子公司要去转型做资产证券化业务,并不是说就一定能转的,是会遇到一些困难。

主要的困难的话就是业务本身费率低、收入少、投入大,简单来讲的话,事多、钱少、离家远。

费率低、收入少、投入大,对很多基子而言,投资周期不合算,只有做到一定量级之后,才不会变的那么严重。

这些问题怎么去解决呢?短期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彻底解决问题,核心还是要保证整个业务是以一个长期规划去做安排,因为做ABS从开始布局到能够立身,短则3、5年,长的要接近10年。

就像此次获批的几只产品,东吴基金、平安基金和华安基金旗下也是有基金子公司的,平安大华甚至是2012年首批成立的三家基金子公司之一,2020年三季度末规模仅次于博时资本位列行业第十。

但在ABS业务上,平安大华与其他银行系有着同样的问题,即没有坚定这一方向,也就没能搭上公募REITs这一列快车。

最后,再强调一次,公募REITs对基子来说是一个新机会,是一个让行业沉寂多年后能够再次发展的快车道,但不是所有的基子都能搭上车,想要抓住机会的公司更应该检视自己是否有与之匹配的能力,并做好长期的安排。

来源:资管云

原标题:公募REITs火热,基子凭什么也来分一杯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