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康的工作室和深圳欢乐谷只有一条马路之隔,从他工作室的阳台上能隐约听到不远处围墙之内的欢笑声和尖叫声。
作为一位室内设计师,他在家乡台湾成名其实很早,但是在内地,大部分公众听说过他都是因为方所书店。
2011年,方所广州店以多元空间的格局出现的时,以打破了传统内地书店的沉闷和无趣,构建了“市民广场”气氛。待到2014年,由朱志康操刀的方所成都店揭幕,5508平方米的空间位于远洋太古里的负一层,被朱志康赋予了“地下藏经阁”的概念。

成都方所横扫了一大批设计奖项,包括入选了《Architectural Digest》2015年世界最美15座书店榜单,以及2016年世界零售商大会最佳店铺设计奖。
因为方所太过成功,找朱志康设计书店的甲方纷至沓来。不过他做决定很谨慎——假如没有更好玩的项目,他宁愿不做,即使那样来钱会很快。
“我们公司不大,没有那么急需大量资金来周转。当初我们从台湾过来不是为了求生存。如果只是为了求生存那么待在台湾就可以了,不需要来这边浪费时间。”朱志康说。
但其实朱志康并不是一个文艺青年。他设计过住宅, 还设计过夜总会,去年还接手一个冰雪试驾基地。表面上看上去这些空间风马牛不相及,但对于设计师来说,重要的不是擅长设计某一种空间,而是懂得人性,懂得人的需求。



界面:设计过很多服装店、时装店等零售空间,卖衣服卖书差异大吗?在方所之前,内地很少有人会在乎书店的购物体验怎样的。
朱志康:对啊,大家不在乎到底人想什么。设计师最大的问题是不考虑使用者,因为他自己没有感觉,自己没有体验这件事。我们也跟很多设计师交流,(设计什么空间)只是一个外在形式,内在形式其实做什么都一样,我喜欢研究如何帮别人解决问题。
界面:你觉得西方室内设计师和你有哪些最大的不同?
朱志康:这件事蛮有趣的,我很仔细留意过,国外的传统设计都为宗教,但我们围绕的是祖先和家庭,从小的内心修行到大的无形意境,所有人都是在求平安——如果看到有柜子门上有“福”字,那就是平安福,每个符号都有意义。所以做成都方所的时候,我们也想有那种能求平安的感觉,所以要做大气、能镇压东西的设计,“藏经阁”的概念就很庄重。
界面:你大学时学习的国画是一个平面概念,但现在你要设计的是立体的空间,思维方式差异大吗?
朱志康:底层逻辑差不多,不同的是空间感和比例感而已。国画是没有透视的画,国画又不求形,它求意;它不求空间,但是求比例。等到后来我做室内设计的时候,这些以前老师教过我、但让我选择性忘记的东西又突然飘出来在我身上打转。
界面:你好像也没什么固定的风格。
朱志康:我很欣赏李安讲的,“风格是给那些没有风格的人所担心的事”。很多人去问李安他的电影风格是什么,他回了一句很妙的话,真实做自己东西就是了,不用考虑其他。台湾人也没有自己风格,小清新是台湾生活方式,但它并不是风格。
界面:所以现在你基本上把重心放在了内地了?
朱志康:没有,我们在台湾正挑战另外一个更大、更夸张一个项目。我们用中国山水画的手法,把户外园林拉进室内。我要让人走进去感觉无限大,室内和户外是结合的。然后,内部感觉就像是一个艺术空间,所有东西都是手工打造艺术品,而不是从哪儿搬一个阿玛尼椅子过来。每个件艺术品都标明这是台湾知名工匠做的最好的木工,同时使用台湾最好的大理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