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聚光灯下的是彭永东,其背后是大量拥有相同价值观,并且在居住产业深耕多年的管理团队。贝壳创始人左晖曾在贝壳上市的时候表示,贝壳拥有一支超过10,000人的管理团队,服务时间超过7年并有着共同信任,是贝壳的核心资产。
20年时间,这支现在的“贝壳军团”是如何炼成的?
孕育火种:价值观逐渐成型
回望20多年前的“前链家”时代,房产交易市场还是一片草莽之态。一方面,中介不受消费者信任、从业者无社会地位;另一方面,消费者找房看房体验差、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在度过早年的生存期之后,链家逐渐发现吃差价、虚假房源等并不利于公司发展,于是走上了一条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从2005年到2007年,链家采取了两项关键举措。第一,对内发布“基本法”,严格管理服务品质。当时的房产经纪行业布局散漫、管理混乱。链家内部推出了一部作业的基本法,对考勤、房源录入、同业竞争等多个方面都设定了明确的规范,要求经纪人严格执行。第二,建立“分区文化”。链家区域经理管理的门店店面超过一定数量就要进行拆分,确保了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才向更大范围流动,通过老员工的“帮传带”,更多新人得以实现价值观的传承。
在此过程中,链家内部成长起来一大批拥有相同价值观的中坚力量。以现任北京链家总经理李峰岩为例,其在链家成立77天后加入成为一名房产经纪人。李峰岩后来在链家2014年拆分大区、2007首次从北京进入天津市场、2018年推出贝壳等组织扩展的关键时期,均选择直接服从安排,从新开始。
现任贝壳找房北部区域总经理的祁世钊是一个老链家人,曾担任德佑COO。据他回忆,贝壳的战略刚出炉时,他并未完全理解,但没有反对,“因为公司内部一直都比较强调执行力,也强调愿景驱动。我们总在问自己未来要做成什么样,链家未来会成为什么样,行业会变成什么样?我觉得贝壳很有价值。开放的战略公司既然已经定了,那我们肯定全力去执行。”
李峰岩、祁世钊并不是个例。2018年4月23日,贝壳宣告上线。5月17日,链家的城市总经理全部被叫到了福道大厦(贝壳总部所在地)的一楼,“下午六点前给我一个结果,是继续待在链家,还是来贝壳”。彭永东让大家自己做选择。
八小时之后, 28个城市总经理来了23个,600个运营总监来了400个。在之后的两天里,所有这423人,全部调整到位。很快,链家近2万人完成调动。
聚拢火种:信念相同的人走到一起
2015年,链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11场战略合并。在链家和贝壳内部,称之为合并同类项。现任贝壳首席运营官、执行董事的徐万刚,贝壳执行董事单一刚等人均因此进入链家。
这不仅仅只是规模的合并,更是价值观的会师。事实上,全国很多优秀的行业人才因为价值观的认同而留了下来,直到今天也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徐万刚是成都伊诚地产的创始人,他曾表示,合并能不能成功,关键还是看两个团队的价值观是不是趋同。“一个是文化,一个是价值观,链家这个合作共赢,以前叫团队作战,我自己的感觉是,原先我们两个公司合并完了,真的实现了1+1>2。”
与此同时,另外一场“价值观”的人才合并也在悄然发生。彭永东曾透露在2010年离开IBM,加入链家的原因:“从当时来看,我被这拨人深深地感动了,大家愿意做难而正确的事。开会的时候,大家总在问一个问题,到底有链家和没链家有什么不一样?每次开会都会聊这种好像不产生具体数字,但是往往又能触及我们思考很多的问题。”
类似的经历也让很多跨界人才决定在这个行业扎根。2014年初入链家时,闫觅被派到北京北苑的一家店实习,跟着经纪人到处带客看房发传单。后来,他参与了链家网到贝壳找房的转型全过程,通过围绕房产交易本身,逐步实现人、物、流程的数字化、标准化,推动产业智能化。
从链家到贝壳:价值观点的一把火
2018年,贝壳找房出现,希望将链家打磨的人的标准、物的标准和流程的标准输出给整个行业,让从业者更有尊严,让用户居住体验更好。
“链家的品牌力很强,但是一旦做平台之后,你发现很多地方都面临挑战,链家已经有十分成熟的业务和管理方法论,贝壳作为平台,需要立足于为全行业服务,任何一块短板问题都将影响到全行业。”彭永东表示。
贝壳刚推出时面临巨大争议,但是更多认同贝壳理念的人愿意一起来尝试。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贝壳的合作门店数量就接近了3万家。“我们一定还很差。”左晖曾对媒体表示,贝壳在不够好的前提下,有这么顺利是因为今天全中国那么多房地产经纪人,那么多店东,大家有多渴望在一个规范环境下面,好好地去竞争,好好地去干活。
一个中介公司老板给贝壳写过一封信:“今天加入贝壳,我知道是我在帮贝壳,不是贝壳在帮我,而且贝壳在很长一段时间帮不到我,但我也要尽力。”
三年之后,贝壳带来的行业改变是明显的。根据贝壳2021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贝壳连接的经纪品牌之间保持着健康紧密的合作关系,跨店合作比例进一步提升至76%,非链家连接门店贡献房源占比达83%。
更直接的反馈来自感性层面。
“进了几个店,分别与几名经纪人交流,感受到这个商圈跨品牌合作的氛围很好。大家普遍觉得, 以前店和店之间的合作不多,因为彼此之间缺乏信任,业绩分配没有保障。进入贝壳平台后,房源变多了;借钥匙、看房子、见业主都比以前方便了;收佣金更容易了,打折竞争情况很少了;跨店、跨品牌合作变成常态了。”徐万刚曾表示。
左晖认为,贝壳的团队多年来培养了大量的具备“做难而正确的事”这种核心理念的管理人员,他们都经历过一次次的艰难的“无产出期”,之后迎来了长期增长和消费者的正反馈,从而更坚定了这种信念。
有这样一支贝壳军团的存在,我们可以期待居住产业未来的更多改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