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四川“深山信使”王顺友因病去世:一人一马一辈子,山里山外三十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四川“深山信使”王顺友因病去世:一人一马一辈子,山里山外三十年

“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据微信公众号“中国邮政”5月30日消息,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邮政“马班邮路”的忠诚信使王顺友同志,因病于2021年5月30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逝世,享年56岁。王顺友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等荣誉。2006年,中国之声曾以王顺友为原型创作了广播剧《深山信使》。

在王顺友20岁的时候,身为马帮邮递员的父亲把马缰绳交给他,并嘱咐他邮件不能丢、不能晚。1985年,他子承父业,成为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的一名马帮邮递员。王顺友长期从事木里县城——白雕、三角垭、倮波乡的马班邮路投递工作,坚守马班邮路32年,自从1985年10月参加工作以来,王顺友负责木里县——白碉、三桷垭、倮波三个乡的邮件投递工作,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王顺友从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投递准确率100%,书写了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2005年,王顺友受邀登上万国邮联的行政理事会讲坛,成为自1874年万国邮联成立以来第一个被邀请的最基层、最普通的邮递员。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紧连青藏高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角,平均海拔3100多米。这里群山环抱,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只有9个人。全县29个乡镇有28个乡镇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以马驮人送为手段的邮路,是当地乡政府和百姓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把邮件放到马背上,由乡邮员牵着马沿村进行投递,因为牵马送信,这个职业,也被称为马帮邮递员。全县除县城外,15条邮路全部是马班邮路,而且绝大部分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以共产党员王顺友为代表的马班邮递员几十年如一日,冒着生命危险跋涉在人迹罕至的高寒深山,为各族群众送信送报,确保全县所有乡镇通邮,受到当地各族群众高度赞誉。

这是一条怎样的邮路?跨过十几座海拔从1000米到5000米不等的高山,必经之地察尔瓦山,一年当中有六个月冰雪覆盖。而下到雅砻江河谷时,气温高达四十度。王顺友的同事毛建华说,“乡邮员基本上到四十几岁身上就有很多疾病,像风湿、类风湿,很多同志都是因为这个风湿,走路都走不了。那个山路,上下上下,他的关节根本承受不了。加上海拔也是高高低低,短时间气压的不断变换,会对邮递员们的心肺功能造成损害。我了解到的老的乡邮员,他们基本上就只能干到45岁左右,就跑不下去了,像王顺友这样的是个奇迹。”

王顺友在这条路上跑了三十多年,每年走的路程,相当于一次长征。他生前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地方最险的是三桷垭乡马黄沟,直到九十九道拐,这些路就太难走了,山太陡,有些还要在后边推,有些上不去,弯连弯,拐连拐,太多了,一天只能翻半坡,山太大、太高了。”

在三桷垭乡马黄沟,就是这个九十九道拐的地方,一次一只山鸡突然飞出来,受惊的马差点让王顺友丢掉性命,“突然一只野鸡飞出来了,我赶忙去拉住缰绳,但是马蹬了我一脚,啊哟,当时我倒下去,冒着汗,我觉得完了。”

这一脚,足足让王顺友躺了三个小时。他强忍着疼痛站了起来,找了棍子拄着,和驮着邮件的马,边走边歇。这段平常只要一天的路程,王顺友走了九天。“到了医院,医生给我做手术,说我再晚来两个小时就没命了,我肚子里的肠子断了三公分,后来就住了45天的院。”

这是王顺友工作以来在县城待的最长的一次,出院后第三天,他又上路了。因为,王顺友记着父亲把缰绳递到他手里时说的话:邮件,一不能丢,二不能晚。木里藏族自治县乔瓦镇锄头村村民降初玛对王顺友印象深刻,“有一次下大雨,他从县上走下来,突然半路上就下起大雨了,把他淋得跟落汤鸡一样。我跟他说,老王,来屋子里烤一下火,等衣服干了再走,他说不行,我这里有一些重要文件和通知,必须要赶时间送到。”

他爱喝酒,为了御寒、壮胆。他也爱唱歌,乡亲们听到歌声就知道,外面的世界来了。这条路不好走,但他一走就是三十余年。他说,因为山里头,有很多人在等着他,“我文化程度不高,什么单位也不会要我,但是乡亲们是离不了我的,乡亲们希望我为他的远方亲戚带去消息,盼着我;政府盼着我给他们带去党的声音,需要我。”

“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这是王顺友生前常挂在嘴边的话。2005年,王顺友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但愿马班邮路早日消失!”2011年,在出席四川省两会时,作为人大代表的王顺友曾说过这样的话。2017年,木里县三桷垭乡通了公路,14天往返的马班邮路,现在只需要10来个小时,木里县各乡镇都通了电话,乡亲们都用上了互联网、手机,邮递员们骑摩托、开汽车送件,“马班邮路”从此成了历史。马班邮路消失了,王顺友一路洒下的歌声,依然响彻山间;几代马帮邮递员凝结在这条路上的为民奉献精神,依然生动鲜活。

5月30日晚,王顺友的儿子王银海告诉媒体,家里正在忙父亲的葬礼,目前没有安排追悼会的打算。王银海说,父亲去世很突然,是因突发疾病去世的。去世之前状态挺不错,吃饭和说话都没问题。当天,在得知王顺友去世的消息后,家里的亲友和当地的领导都来了。王银海说,他们准备按照当地的习俗来处理后事,初步计划在6月1日早上,将送父亲上山安葬。

“哎……我从北京赶回来哟,乡里乡亲等着我噢;牵着马儿就上路哟,送去党的好声音噢喂!” 王顺友背影在大山中慢慢隐去,而他的歌声还飘荡在幽静的山谷中。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深山信使”王顺友因病去世:一人一马一辈子,山里山外三十年_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四川“深山信使”王顺友因病去世:一人一马一辈子,山里山外三十年

“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据微信公众号“中国邮政”5月30日消息,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邮政“马班邮路”的忠诚信使王顺友同志,因病于2021年5月30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逝世,享年56岁。王顺友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等荣誉。2006年,中国之声曾以王顺友为原型创作了广播剧《深山信使》。

在王顺友20岁的时候,身为马帮邮递员的父亲把马缰绳交给他,并嘱咐他邮件不能丢、不能晚。1985年,他子承父业,成为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的一名马帮邮递员。王顺友长期从事木里县城——白雕、三角垭、倮波乡的马班邮路投递工作,坚守马班邮路32年,自从1985年10月参加工作以来,王顺友负责木里县——白碉、三桷垭、倮波三个乡的邮件投递工作,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王顺友从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投递准确率100%,书写了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2005年,王顺友受邀登上万国邮联的行政理事会讲坛,成为自1874年万国邮联成立以来第一个被邀请的最基层、最普通的邮递员。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紧连青藏高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角,平均海拔3100多米。这里群山环抱,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只有9个人。全县29个乡镇有28个乡镇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以马驮人送为手段的邮路,是当地乡政府和百姓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把邮件放到马背上,由乡邮员牵着马沿村进行投递,因为牵马送信,这个职业,也被称为马帮邮递员。全县除县城外,15条邮路全部是马班邮路,而且绝大部分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以共产党员王顺友为代表的马班邮递员几十年如一日,冒着生命危险跋涉在人迹罕至的高寒深山,为各族群众送信送报,确保全县所有乡镇通邮,受到当地各族群众高度赞誉。

这是一条怎样的邮路?跨过十几座海拔从1000米到5000米不等的高山,必经之地察尔瓦山,一年当中有六个月冰雪覆盖。而下到雅砻江河谷时,气温高达四十度。王顺友的同事毛建华说,“乡邮员基本上到四十几岁身上就有很多疾病,像风湿、类风湿,很多同志都是因为这个风湿,走路都走不了。那个山路,上下上下,他的关节根本承受不了。加上海拔也是高高低低,短时间气压的不断变换,会对邮递员们的心肺功能造成损害。我了解到的老的乡邮员,他们基本上就只能干到45岁左右,就跑不下去了,像王顺友这样的是个奇迹。”

王顺友在这条路上跑了三十多年,每年走的路程,相当于一次长征。他生前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地方最险的是三桷垭乡马黄沟,直到九十九道拐,这些路就太难走了,山太陡,有些还要在后边推,有些上不去,弯连弯,拐连拐,太多了,一天只能翻半坡,山太大、太高了。”

在三桷垭乡马黄沟,就是这个九十九道拐的地方,一次一只山鸡突然飞出来,受惊的马差点让王顺友丢掉性命,“突然一只野鸡飞出来了,我赶忙去拉住缰绳,但是马蹬了我一脚,啊哟,当时我倒下去,冒着汗,我觉得完了。”

这一脚,足足让王顺友躺了三个小时。他强忍着疼痛站了起来,找了棍子拄着,和驮着邮件的马,边走边歇。这段平常只要一天的路程,王顺友走了九天。“到了医院,医生给我做手术,说我再晚来两个小时就没命了,我肚子里的肠子断了三公分,后来就住了45天的院。”

这是王顺友工作以来在县城待的最长的一次,出院后第三天,他又上路了。因为,王顺友记着父亲把缰绳递到他手里时说的话:邮件,一不能丢,二不能晚。木里藏族自治县乔瓦镇锄头村村民降初玛对王顺友印象深刻,“有一次下大雨,他从县上走下来,突然半路上就下起大雨了,把他淋得跟落汤鸡一样。我跟他说,老王,来屋子里烤一下火,等衣服干了再走,他说不行,我这里有一些重要文件和通知,必须要赶时间送到。”

他爱喝酒,为了御寒、壮胆。他也爱唱歌,乡亲们听到歌声就知道,外面的世界来了。这条路不好走,但他一走就是三十余年。他说,因为山里头,有很多人在等着他,“我文化程度不高,什么单位也不会要我,但是乡亲们是离不了我的,乡亲们希望我为他的远方亲戚带去消息,盼着我;政府盼着我给他们带去党的声音,需要我。”

“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这是王顺友生前常挂在嘴边的话。2005年,王顺友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但愿马班邮路早日消失!”2011年,在出席四川省两会时,作为人大代表的王顺友曾说过这样的话。2017年,木里县三桷垭乡通了公路,14天往返的马班邮路,现在只需要10来个小时,木里县各乡镇都通了电话,乡亲们都用上了互联网、手机,邮递员们骑摩托、开汽车送件,“马班邮路”从此成了历史。马班邮路消失了,王顺友一路洒下的歌声,依然响彻山间;几代马帮邮递员凝结在这条路上的为民奉献精神,依然生动鲜活。

5月30日晚,王顺友的儿子王银海告诉媒体,家里正在忙父亲的葬礼,目前没有安排追悼会的打算。王银海说,父亲去世很突然,是因突发疾病去世的。去世之前状态挺不错,吃饭和说话都没问题。当天,在得知王顺友去世的消息后,家里的亲友和当地的领导都来了。王银海说,他们准备按照当地的习俗来处理后事,初步计划在6月1日早上,将送父亲上山安葬。

“哎……我从北京赶回来哟,乡里乡亲等着我噢;牵着马儿就上路哟,送去党的好声音噢喂!” 王顺友背影在大山中慢慢隐去,而他的歌声还飘荡在幽静的山谷中。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深山信使”王顺友因病去世:一人一马一辈子,山里山外三十年_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