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些亿万富翁的童年,一个比一个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些亿万富翁的童年,一个比一个惨

回顾全球知名亿万富翁的童年,或许能找到他们究竟为何能够出类拔萃的密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阿德勒曾指出,童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定位有着重要影响。

回顾全球知名亿万富翁的童年,或许能找到他们究竟为何能够出类拔萃的密码。

01 冒险至上

1971年,马斯克出生在南非一个白人富豪家庭,母亲梅耶·马斯克(Maye Musk)是加拿大和英国混血模特,后来成为一名营养师,父亲埃罗·马斯克(Errol Musk)是一名生于南非的英国工程师。

埃罗当时拥有赛马、游艇、几处房产,甚至一架飞机。从6岁开始,马斯克就和父亲游历了南非和全世界,走遍了五大洲。

虽然看上去很美,但马斯克的童年并不幸福。母亲不堪忍受家暴而在马斯克9岁时选择离婚。他还在校园霸凌中差点被打死。

马斯克聪明且早熟,但却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充满书呆子气,不擅长融入同龄人。他对读书如饥似渴,小学时每天阅读时间超过10小时,三四年级就能熟读《大英百科全书》,10岁自学软件编程,12岁便成功设计出射击游戏炸弹(Blaster),并以500美元的价格售出,赚取了第一桶金。

马斯克的冒险基因也源自其家族。他的外祖父母喜欢自己开飞机旅行,曾飞行3万英里往返于南非与澳大利亚,还曾经带领家人深入非洲丛林,用一个月去探秘失落之城。

马斯克从小就对计算机保持热忱,12岁时他已是电脑天才。马斯克对学校规定的科目兴趣寥寥,在他看来,“我宁愿玩计算机游戏、写代码和读书,也不愿意去获得那些没有意义的A。”

当时的南非种族冲突激烈,时有流血事件发生,马斯克对美国心生向往。17岁时,马斯克通过继承母亲的加拿大国籍,获取了加拿大护照,以此作为前往美国的跳板。

在马斯克的人生中,他的母亲梅耶扮演着重要角色。马斯克多次公开表示:“我的母亲才是我的英雄,我的成功都来自母亲的培养和影响。”

梅耶15岁登台走秀,22岁结婚,31岁离婚,成为带着三个孩子的单身母亲。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她41岁离开南非到加拿大。

最拮据时,她曾一度打五份工。即便如此,她还是慷慨地给马斯克买了一台昂贵的电脑,让他打开了通往未来世界的窗户。

1995年,马斯克在硅谷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Zip2。梅耶二话不说拿出了全部积蓄1万美元,帮儿子支付了办公室租金。

“股神”巴菲特的职业生涯则深受父亲的影响。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了。他的父亲是一名股票经纪人。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巴菲特从小对数字十分敏感,放学后会和小伙伴一起数汽车牌照号码。

看似腼腆安静的巴菲特,还是一位精明的小商人。夏天的夜晚,巴菲特会挨家挨户地兜售可口可乐。

他的特殊爱好之一是在加油站的自动售货机附近收集瓶盖。妈妈很好奇他为什么有这个爱好,巴菲特则兴奋地说,“我把这些瓶盖进行分区统计,就能知道哪种饮料在哪一片畅销了。以后我去推销饮料,就专挑那些人们最喜爱的品牌。”

11岁,巴菲特跟着父亲去了趟股票交易所,从此被股票深深吸引住了,成为了一名小股票交易商,实战经验颇丰。

卖报纸是少年巴菲特积累财富的重要一步。14岁时,巴菲特送了3年报,攒了2000多美元,他用其中的1200美元,投资到内布拉斯加一块40英亩的农场上,变成了一名农场主。

1945年暑假过后,15岁的巴菲特进入高中,依然坚持经商、送报。他每天早晚送两次报纸,一天只工作两小时左右,一个月就能赚175美元,比中学老师工资还要高。他还把挣到的每一分钱都积蓄起来。

他在实践中不仅培养了重视市场调查,以客观事实为决策依据的习惯,而且磨砺出了敏锐的洞察力,这对一名投资家而言至关重要。

02 动荡不安

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亚马逊创始人兼CEO杰夫·贝佐斯的身世则不同寻常,他们生下来就是“弃儿”,这或许造就了他们独立的个性、追求极致成功的欲望。

贝佐斯是一个16岁少女与一名18岁少年不小心怀上的,而后者是一名游手好闲的马戏演员。两人惊慌失措地奉子成婚,2年后母亲改嫁,贝佐斯与生父便再无联系。

5岁那年,贝佐斯开始对太空有关的一切十分痴迷。“在电视上看到阿姆斯特朗踏上了月球,我深受感染,满脑子都是太空。”太空梦驱使着贝佐斯2000年成立了蓝色起源(Blue Origin),致力于推动太空旅行平民化。

与马斯克一样,贝佐斯对母亲感情很深,“母亲是我最大的幸运。感谢所有一切,妈妈。”

在2010年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中,贝佐斯提到,小时候,他暑假总是和外公外婆在德州牧场度过,“我帮忙修理风车,为牛接种疫苗,也做其它家务。每天下午,我们都会看肥皂剧。”

史蒂夫·乔布斯也不是一个计划中的孩子。他的母亲乔安妮·席贝尔(Joanne Schieble)来自威斯康星乡村的一个德裔天主教家庭。乔安妮的父亲很严厉,强烈反对她与一名叙利亚的穆斯林助教恋爱,并威胁要断绝关系。

1955年,乔安妮生下了乔布斯,并为他找到了一个领养家庭。乔布斯的养父是一名高中辍学生,从事二手车修理,养母是一名记账员。

“被遗弃”成为了乔布斯生命的一部分,也影响了他对自己的看法。他最亲密的朋友认为,“他强烈的掌控欲,就来源于他的性格以及刚出生就被抛弃这件事。”

乔布斯从来都是一个特立独行、不愿服从权威的捣蛋鬼,他的恶作剧远近闻名。一次,一名女老师差点被他吓得魂飞魄散,因为乔布斯在她的椅子下点燃了炸药。

父母却对乔布斯十分宽容,不仅没有惩罚他,还为他辩护。尽管遭到了学校的遣返和警告,父亲却质问老师,“这不是他的错,如果他对学校不感兴趣,要好好反思的是你。”

乔布斯童年住在硅谷附近,周边邻居很多都是工程师,研究太阳能光伏等很酷的东西。而当时芯片业的爆炸式发展也让乔布斯着迷。

父亲修车的工作使乔布斯很早就接触到电子设备,10岁的乔布斯就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把小型电子产品拆解开来,想要弄懂其原理。

叛逆的个性让乔布斯不喜结交朋友,常常在车库里鼓捣电脑,一待就是半天。高中的最后两年,乔布斯对电子世界极度痴迷,也因此加入了惠普探索者俱乐部每周一次的聚会。

这里对乔布斯而言就是天堂。在那里,他见到了惠普正在开发的第一台小型台式计算机,终身难忘。“它身形巨大,大概有40磅重,但它真的很美,我爱上了它。”

与电子产品密切关联的童年生活,让乔布斯最终走上了与众不同的道路。

03 苦难是金

任正非在《我的父亲母亲》里透露了极度贫苦的童年生活。

他的青少年时代被饥饿的阴影覆盖,深深烙上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印记。十四五岁的任正非是老大,一家九口人全靠当老师的父母的微薄薪资度日。三个人合盖一条被,直接睡在稻草上。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生存下来,家里的口粮严格分配,谁也不能多吃一口。但即使家境如此贫寒,父母依然坚持让7个孩子都读书。

面临高考的任正非,也正处在青春期,有时饿得前胸贴后背,只得把米糠和菜混合在一起,艰难地咽下肚。虽然柜子不上锁,他也不舍得随便在瓦缸里抓一把粮食吃,只因心系弟妹的生命。“父母的无私对我影响很大,华为今天这么成功,也多少是因为我的不自私。”

妈妈心疼他,经常早上塞给他一个小玉米饼。任正非感动到落泪:“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玉米饼,却是从家人的嘴里抠出来的,他们的爱我无以报答。”19岁的任正非便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以坚强的毅力考上了大学。

饥饿与苦难磨难了任正非的心性,也塑造他的思维、格局,毫无疑问也为他后来创办华为这家身经百战的公司打下了基础。

李嘉诚的童年在战争年代度过的。1939年6月日本入侵广东后,他和家人颠沛流离、穿越重重封锁线来到香港讨生活,寄居在舅父庄静庵家里。

父亲因肺病不愈而长辞人间,作为长子的李嘉诚只有11岁,便结束学业出来打工,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妹的重担。一家人的生活相当清贫,主食便是两顿稀粥,加上母亲去菜市场收集的菜叶子。

这是李嘉诚一生中的关键时刻。12岁,本应该是天真浪漫的时光,他却尝遍人间辛酸,一夜长大,变得非常努力,不怕辛苦,充满责任感。

李嘉诚先在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他每天总是最早到、最晚走,留心察言观色,见机行事。3年后,17岁的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随后被升为业务经理。22岁时李嘉诚成功创业,创建了长江塑胶厂。

“如果战争没有摧毁我的童年,如果父亲没有在我童年时去世,如果我有机会继续升学,我的一生将如何改写?我对医学知识如此热诚,我会不会成为一个医生?我对推理与新发现充满兴趣,我会不会成为一个科学家?”

“这一切永远没有答案,因为命运没有给我另类的选择,我成为了今日的我。”李嘉诚表示。

从这些企业家绝不雷同的人生故事中可以发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苦难就是最大的财富。独立、有担当而果敢的灵魂,正是传统教育模式不能培养出来的。

与其在内卷中让下一代负重前行,不如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去开辟另一片新天地,毕竟,探索精神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

来源:华商韬略

原标题:这些亿万富翁的童年,一个比一个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些亿万富翁的童年,一个比一个惨

回顾全球知名亿万富翁的童年,或许能找到他们究竟为何能够出类拔萃的密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阿德勒曾指出,童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定位有着重要影响。

回顾全球知名亿万富翁的童年,或许能找到他们究竟为何能够出类拔萃的密码。

01 冒险至上

1971年,马斯克出生在南非一个白人富豪家庭,母亲梅耶·马斯克(Maye Musk)是加拿大和英国混血模特,后来成为一名营养师,父亲埃罗·马斯克(Errol Musk)是一名生于南非的英国工程师。

埃罗当时拥有赛马、游艇、几处房产,甚至一架飞机。从6岁开始,马斯克就和父亲游历了南非和全世界,走遍了五大洲。

虽然看上去很美,但马斯克的童年并不幸福。母亲不堪忍受家暴而在马斯克9岁时选择离婚。他还在校园霸凌中差点被打死。

马斯克聪明且早熟,但却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充满书呆子气,不擅长融入同龄人。他对读书如饥似渴,小学时每天阅读时间超过10小时,三四年级就能熟读《大英百科全书》,10岁自学软件编程,12岁便成功设计出射击游戏炸弹(Blaster),并以500美元的价格售出,赚取了第一桶金。

马斯克的冒险基因也源自其家族。他的外祖父母喜欢自己开飞机旅行,曾飞行3万英里往返于南非与澳大利亚,还曾经带领家人深入非洲丛林,用一个月去探秘失落之城。

马斯克从小就对计算机保持热忱,12岁时他已是电脑天才。马斯克对学校规定的科目兴趣寥寥,在他看来,“我宁愿玩计算机游戏、写代码和读书,也不愿意去获得那些没有意义的A。”

当时的南非种族冲突激烈,时有流血事件发生,马斯克对美国心生向往。17岁时,马斯克通过继承母亲的加拿大国籍,获取了加拿大护照,以此作为前往美国的跳板。

在马斯克的人生中,他的母亲梅耶扮演着重要角色。马斯克多次公开表示:“我的母亲才是我的英雄,我的成功都来自母亲的培养和影响。”

梅耶15岁登台走秀,22岁结婚,31岁离婚,成为带着三个孩子的单身母亲。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她41岁离开南非到加拿大。

最拮据时,她曾一度打五份工。即便如此,她还是慷慨地给马斯克买了一台昂贵的电脑,让他打开了通往未来世界的窗户。

1995年,马斯克在硅谷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Zip2。梅耶二话不说拿出了全部积蓄1万美元,帮儿子支付了办公室租金。

“股神”巴菲特的职业生涯则深受父亲的影响。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了。他的父亲是一名股票经纪人。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巴菲特从小对数字十分敏感,放学后会和小伙伴一起数汽车牌照号码。

看似腼腆安静的巴菲特,还是一位精明的小商人。夏天的夜晚,巴菲特会挨家挨户地兜售可口可乐。

他的特殊爱好之一是在加油站的自动售货机附近收集瓶盖。妈妈很好奇他为什么有这个爱好,巴菲特则兴奋地说,“我把这些瓶盖进行分区统计,就能知道哪种饮料在哪一片畅销了。以后我去推销饮料,就专挑那些人们最喜爱的品牌。”

11岁,巴菲特跟着父亲去了趟股票交易所,从此被股票深深吸引住了,成为了一名小股票交易商,实战经验颇丰。

卖报纸是少年巴菲特积累财富的重要一步。14岁时,巴菲特送了3年报,攒了2000多美元,他用其中的1200美元,投资到内布拉斯加一块40英亩的农场上,变成了一名农场主。

1945年暑假过后,15岁的巴菲特进入高中,依然坚持经商、送报。他每天早晚送两次报纸,一天只工作两小时左右,一个月就能赚175美元,比中学老师工资还要高。他还把挣到的每一分钱都积蓄起来。

他在实践中不仅培养了重视市场调查,以客观事实为决策依据的习惯,而且磨砺出了敏锐的洞察力,这对一名投资家而言至关重要。

02 动荡不安

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亚马逊创始人兼CEO杰夫·贝佐斯的身世则不同寻常,他们生下来就是“弃儿”,这或许造就了他们独立的个性、追求极致成功的欲望。

贝佐斯是一个16岁少女与一名18岁少年不小心怀上的,而后者是一名游手好闲的马戏演员。两人惊慌失措地奉子成婚,2年后母亲改嫁,贝佐斯与生父便再无联系。

5岁那年,贝佐斯开始对太空有关的一切十分痴迷。“在电视上看到阿姆斯特朗踏上了月球,我深受感染,满脑子都是太空。”太空梦驱使着贝佐斯2000年成立了蓝色起源(Blue Origin),致力于推动太空旅行平民化。

与马斯克一样,贝佐斯对母亲感情很深,“母亲是我最大的幸运。感谢所有一切,妈妈。”

在2010年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中,贝佐斯提到,小时候,他暑假总是和外公外婆在德州牧场度过,“我帮忙修理风车,为牛接种疫苗,也做其它家务。每天下午,我们都会看肥皂剧。”

史蒂夫·乔布斯也不是一个计划中的孩子。他的母亲乔安妮·席贝尔(Joanne Schieble)来自威斯康星乡村的一个德裔天主教家庭。乔安妮的父亲很严厉,强烈反对她与一名叙利亚的穆斯林助教恋爱,并威胁要断绝关系。

1955年,乔安妮生下了乔布斯,并为他找到了一个领养家庭。乔布斯的养父是一名高中辍学生,从事二手车修理,养母是一名记账员。

“被遗弃”成为了乔布斯生命的一部分,也影响了他对自己的看法。他最亲密的朋友认为,“他强烈的掌控欲,就来源于他的性格以及刚出生就被抛弃这件事。”

乔布斯从来都是一个特立独行、不愿服从权威的捣蛋鬼,他的恶作剧远近闻名。一次,一名女老师差点被他吓得魂飞魄散,因为乔布斯在她的椅子下点燃了炸药。

父母却对乔布斯十分宽容,不仅没有惩罚他,还为他辩护。尽管遭到了学校的遣返和警告,父亲却质问老师,“这不是他的错,如果他对学校不感兴趣,要好好反思的是你。”

乔布斯童年住在硅谷附近,周边邻居很多都是工程师,研究太阳能光伏等很酷的东西。而当时芯片业的爆炸式发展也让乔布斯着迷。

父亲修车的工作使乔布斯很早就接触到电子设备,10岁的乔布斯就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把小型电子产品拆解开来,想要弄懂其原理。

叛逆的个性让乔布斯不喜结交朋友,常常在车库里鼓捣电脑,一待就是半天。高中的最后两年,乔布斯对电子世界极度痴迷,也因此加入了惠普探索者俱乐部每周一次的聚会。

这里对乔布斯而言就是天堂。在那里,他见到了惠普正在开发的第一台小型台式计算机,终身难忘。“它身形巨大,大概有40磅重,但它真的很美,我爱上了它。”

与电子产品密切关联的童年生活,让乔布斯最终走上了与众不同的道路。

03 苦难是金

任正非在《我的父亲母亲》里透露了极度贫苦的童年生活。

他的青少年时代被饥饿的阴影覆盖,深深烙上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印记。十四五岁的任正非是老大,一家九口人全靠当老师的父母的微薄薪资度日。三个人合盖一条被,直接睡在稻草上。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生存下来,家里的口粮严格分配,谁也不能多吃一口。但即使家境如此贫寒,父母依然坚持让7个孩子都读书。

面临高考的任正非,也正处在青春期,有时饿得前胸贴后背,只得把米糠和菜混合在一起,艰难地咽下肚。虽然柜子不上锁,他也不舍得随便在瓦缸里抓一把粮食吃,只因心系弟妹的生命。“父母的无私对我影响很大,华为今天这么成功,也多少是因为我的不自私。”

妈妈心疼他,经常早上塞给他一个小玉米饼。任正非感动到落泪:“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玉米饼,却是从家人的嘴里抠出来的,他们的爱我无以报答。”19岁的任正非便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以坚强的毅力考上了大学。

饥饿与苦难磨难了任正非的心性,也塑造他的思维、格局,毫无疑问也为他后来创办华为这家身经百战的公司打下了基础。

李嘉诚的童年在战争年代度过的。1939年6月日本入侵广东后,他和家人颠沛流离、穿越重重封锁线来到香港讨生活,寄居在舅父庄静庵家里。

父亲因肺病不愈而长辞人间,作为长子的李嘉诚只有11岁,便结束学业出来打工,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妹的重担。一家人的生活相当清贫,主食便是两顿稀粥,加上母亲去菜市场收集的菜叶子。

这是李嘉诚一生中的关键时刻。12岁,本应该是天真浪漫的时光,他却尝遍人间辛酸,一夜长大,变得非常努力,不怕辛苦,充满责任感。

李嘉诚先在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他每天总是最早到、最晚走,留心察言观色,见机行事。3年后,17岁的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随后被升为业务经理。22岁时李嘉诚成功创业,创建了长江塑胶厂。

“如果战争没有摧毁我的童年,如果父亲没有在我童年时去世,如果我有机会继续升学,我的一生将如何改写?我对医学知识如此热诚,我会不会成为一个医生?我对推理与新发现充满兴趣,我会不会成为一个科学家?”

“这一切永远没有答案,因为命运没有给我另类的选择,我成为了今日的我。”李嘉诚表示。

从这些企业家绝不雷同的人生故事中可以发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苦难就是最大的财富。独立、有担当而果敢的灵魂,正是传统教育模式不能培养出来的。

与其在内卷中让下一代负重前行,不如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去开辟另一片新天地,毕竟,探索精神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

来源:华商韬略

原标题:这些亿万富翁的童年,一个比一个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