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教育似乎教导我们要夹着尾巴做人,在《道德经》里老子也赞同“满招损,谦受益”的理念,《易经》里面有一个谦卦,其所显示的是六爻皆吉。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很会营销自己,所以人们心里自然会有“如果处处表现得很谦虚,会不会很容易被埋没了”的疑问。
人活在世界上,坦坦荡荡地做该做的事,只求问心无愧。一个君子,没有想到怎样出人头地,怎样出名,会不会被埋没,完全没有往这方面想的。君子整天想的是怎么样做对的事,让别人得到好处。要是存心都是为公、为别人,为什么要很出名呢?
现在的人为了出名,会干寡廉鲜耻的事;为了出名,在网络上捏造无中生有的事情;为了出名,在影视作品里就敢脱,对社会的风气做出了很不良的示范。这在古人的眼中,都是很羞耻的事!
一个君子会觉得,出了名,有什么意义呢,得到那么多喝彩,又真正能得到什么呢?问心无愧就好,尽力做正确的事就好,至于会不会出头,会不会出类拔萃,交给老天好了,先别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埋没。《孟子•离娄上》说“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什么叫做不虞之誉?就是本来做一件事情没什么,你也没有料想到竟然会有那么多人称赞你;求全之毁,就是不断地求全,不断地小心谨慎,可是毁谤还是不断地加诸在你身上。现实中也常有这种事情,若真发生这种事情,就交给老天好了。
一个人要谦虚,就是把自己缩小、看重别人的意思。是要学会关心他人,看重他人的得失,自己可以吃亏。当好事情完成了,会想:这是他们的功劳,要是没有他们的话,怎么可能把这个事情完成。
各位想想看,真能这样谁能埋没他?没有人能埋没他。天下人无法与他争,百善都会归在他身上。一个人把善往身上揽,其实所有的坏事都会到他的身上;一个人把善往外推,所有的善全部都会回向他的身上,老天爷是这样回报人的。这道理很简单,所以你不要以为自己谦虚,好事就都会被拿走。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你尽管去累积你的谦德,不要想我今天谦虚了,明天就要看到好处。
一个人的德性是经过三年五年,旁边的人才会慢慢感觉得到的,只管做自己的谦德,不要期盼别人一定要看到,若是做谦德还需要别人看到的话,那就是虚伪,又添一桩心里的罪。做好了一件事,如果有那样的心思,就是求名求利了。其实求那个虚名做什么呢?我们做我们该做的,存好我们谦恭的心,仅此而已。
根据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讲师在网络音频“幸福内心禅”第77集的问答整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