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外合拍”,1+1真的大于2?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外合拍”,1+1真的大于2?

合拍片模式的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电影人还是要紧紧抓住蓬勃发展的国内市场。而合拍仅仅意味着一部电影的合作,更应该是个长期学习的过程。

作者:王增香

毫无疑问,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电影人的“兵家必争之地”。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美国队长》系列的导演罗素兄弟、《蜘蛛侠》系列的导演山姆·雷米等好莱坞大咖陆续现身,不是谈合作制作影片就是谈合作成立公司。好莱坞导演们纷纷来中国掘金,难道1+1真的大于2?

ONE:中美“合拍”为什么如此诱人

1.当然是Money!

来中国的好莱坞制片商人数越来越多是源于“经济和艺术”两大因素。中国电影市场最吸引好莱坞的是什么?首先的是资金。詹姆士·沙姆斯就坦言道,好莱坞以前的资金来自印度和海湾国家,如今则是来自中国,以及一些拥有高净值对冲基金的个人和银行。同时中国的市场也是更加有利可图。

如今中外合拍片越来越受到重视,奥斯卡获奖影片《荒野猎人》就有中国投资介入,博纳投资福克斯六部大片、万达收购AMC等现象,标志着中国资本对好莱坞的追逐。合拍片权威人士、制片人李少伟在电影节论坛上表示,中国资金投入对好莱坞来说很重要,以往好莱坞电影在北美和海外地区的票房比例是五五分,到《荒野猎人》这部影片,票房比例已经是三七分。

在电影节上,《蜘蛛侠》的导演与《窃听风暴》导演携手亮相,宣布与“文投控股-耀莱影视”共同成立制片公司。未来5年内预计投拍制作8-10部预算在3000万-8000万美元之间的影片。一般在好莱坞,一部预算3000万~8000万美元的影片很难找到融资。曾经在奥斯卡上获得7项大奖的《地心引力》,最初没有人投资,前后花了5年的时间才找到拍摄资金。而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好莱坞的一些优秀项目可以马上启动,有更多好的影片可以让观众看到。由此看来,好莱坞也越来越倚赖中国票房和中国投资

而另一方面,随着美国的电影市场现在越来越品牌化,缺乏创新,一味拍摄超级英雄的续集电影和科幻大片局面的出现,好莱坞的发展已没有空间,而中国是一个爆炸式的市场,因此它绝对是电影制片人不二的选择。从中也会寻找“新的声音和新的体验。

2.“借船出海”才是目的

第三届美中影视产业博览会在北京电影节期间也正式亮相,而且主办方宣布今年的博览会将举办中外合拍片颁奖盛典“金色银幕奖”,授予为合拍片做出杰出贡献的公司和个人。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苗晓天先生表示:“中国电影需要以合拍片‘借船出海’。”美中影视产业博览会首席执行官佐虹透露:“去年以来,我们共收到100多个电影合作项目的方案及剧本,经过多方评估,甄选出8部优秀的影片,将以合拍片或好莱坞独立制作的方式陆续搬上大银幕,进入全球市场。其中已成功完成了一部科幻电影拍摄,同时投资拍摄的动漫,也将于2018年年底与大家

TWO:“中外合拍”竟水土不服?

一切似乎看起来那么美好,很多好莱坞顶尖电影人也开始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但冷静想想,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合拍片之路真的可以那么顺利吗?在李安《卧虎藏龙》制作过程中,中方编剧和美国编剧一直吵架,矛盾不断,不得不靠李安在中间调停,而目前最为火热的合拍片——张艺谋的《长城》,也遇到了文化冲突和协调大腕明星档期等种种问题。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张艺谋敢于挑战这个项目需要很大勇气,而《长城》若成功,也会开发出中外电影商业合作的新模型。

THTEE:如何把握“合拍”的节奏

中国电影产业在最近几年中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中国电影越来越多地与世界接轨,近年包括《狼图腾》《功夫熊猫3》等在内的一系列中外合拍片取得了票房口碑的双丰收。

相关统计表明,2015年全年立项的中外合拍片超过80部,创历年新高。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中外合拍片自然成为了各方热议的焦点。中外电影人也纷纷为中国电影如何抓住合拍片的机遇“支招”。

1.内容上要平衡好本土与国际观众

对国际合拍片而言,内容上如何平衡本土观众与国际观众是创作者们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年不少在国内备受好评的国产片在国外就频频遭遇水土不服的状况。

曾创本土票房冠军纪录的《捉妖记》导演许诚毅认为,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并非所有影片都适合合拍,如果影片要面向全球观众,创作者应作出必要的调整,像《功夫熊猫3》的中英文版本之间就设计了很多不同的对话。他还指出,面对合拍片的风行国内创作者不应浮躁,最重要的还是先把中国自己的电影做好,“中国观众都不看,我们就更难说服全世界观众去看,好莱坞电影一开始也只是拍给美国人看的,后来才被全世界观众喜欢,我觉得中国电影也会经历这个过程。”

2.“合拍”仅仅加入中外演员就够了吗?

在选择本土化还是国际化上,不少片方存在认识误区:“有一些项目自认为放入了中美两地的元素,实际上只是加了几国演员,但这是很大的误区。最有价值的融合应该从根本开始,要把中外编剧融合到一起做一个大家都看得懂的剧本。

通过两方的编剧来进行合作,才能满足两国观众需求。国际制片人李少伟还透露了当年《卧虎藏龙》的轶事,“中国编剧是王蕙玲和蔡国荣,美国编剧是詹姆士·沙姆斯,双方对剧本的观点不一样,一直吵架,李安就在中间做判断,最后那一稿是找了钟阿城来修改,钟阿城没有署名,润色了对白,让剧本最终变得很好。”

3.在资本输出的同时不忘创意

把我们的故事推向世界,是几代中国电影人的共同追求,在经历了寻求海外资金和海外资金来华寻求合作后,中外合拍片已进入新的形态,即中国资本开始向世界输出,这一点随着国内资本收购北美院线、建立合资电影公司等举措已成为现实。而好莱坞近年青睐投拍续集、创新精神匮乏,这正是中国资本深入输出的良好时机,由此看来未来的合拍片一定是在中国投资人主导下的国际制作,他们将给好莱坞带去自己的创意,和改良过的、适合中国市场甚至亚洲市场放映的电影。

FOUR:“合拍”片的预告

1.北京文化携手罗素兄弟 将合作《战狼2》

近日,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美国队长3》导演乔·罗素、Anthem Pictures的CEO Todd Makurath共同出席了“。当晚,北京文化宣布,与罗素兄弟及其领衔的Anthem Pictures正式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未来将在投资和创作等层面展开多角度合作。

此次战略合作已启动多个电影项目,包括“西游”题材的电影、吴京导演的作品《战狼2》等。而对于《战狼2》计划已经基本确定,罗素兄弟将出任该片顾问,称道“吴京是我们两年前认识的朋友,我们这次将把拍《美国队长》第二、第三部的部分团队带给《战狼2》”。

2.《入殓师》导演也要拍华语片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剧角映画举办片单发布会,《端脑》《传送点》《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等八部新片拍摄计划曝光。其中,《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即将执导的首部华语影片《闻烟》备受关注。

3.Anthem Pictures制片公司的加盟

Anthem Pictures制片公司计划在2018年前推出两部电影。其中一部电影将由一名年轻的中国导演执导,讲述的是一个中国超级英雄的原创故事。作为制片商,罗素说他和他的兄弟希望用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帮助中国电影制片人“正确地制作一部电影”。

近年的中外合拍片虽然涌现了一些精品,但同时也应看到,不少影片虽是中外合作,却远没有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甚至“等于二”的水准,相比英美等国家在合拍片上已形成固定、高效的合作模式相比,中国电影人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合拍片模式的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电影人还是要紧紧抓住蓬勃发展的国内市场。而合拍仅仅意味着一部电影的合作,更应该是个长期学习的过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外合拍”,1+1真的大于2?

合拍片模式的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电影人还是要紧紧抓住蓬勃发展的国内市场。而合拍仅仅意味着一部电影的合作,更应该是个长期学习的过程。

作者:王增香

毫无疑问,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电影人的“兵家必争之地”。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美国队长》系列的导演罗素兄弟、《蜘蛛侠》系列的导演山姆·雷米等好莱坞大咖陆续现身,不是谈合作制作影片就是谈合作成立公司。好莱坞导演们纷纷来中国掘金,难道1+1真的大于2?

ONE:中美“合拍”为什么如此诱人

1.当然是Money!

来中国的好莱坞制片商人数越来越多是源于“经济和艺术”两大因素。中国电影市场最吸引好莱坞的是什么?首先的是资金。詹姆士·沙姆斯就坦言道,好莱坞以前的资金来自印度和海湾国家,如今则是来自中国,以及一些拥有高净值对冲基金的个人和银行。同时中国的市场也是更加有利可图。

如今中外合拍片越来越受到重视,奥斯卡获奖影片《荒野猎人》就有中国投资介入,博纳投资福克斯六部大片、万达收购AMC等现象,标志着中国资本对好莱坞的追逐。合拍片权威人士、制片人李少伟在电影节论坛上表示,中国资金投入对好莱坞来说很重要,以往好莱坞电影在北美和海外地区的票房比例是五五分,到《荒野猎人》这部影片,票房比例已经是三七分。

在电影节上,《蜘蛛侠》的导演与《窃听风暴》导演携手亮相,宣布与“文投控股-耀莱影视”共同成立制片公司。未来5年内预计投拍制作8-10部预算在3000万-8000万美元之间的影片。一般在好莱坞,一部预算3000万~8000万美元的影片很难找到融资。曾经在奥斯卡上获得7项大奖的《地心引力》,最初没有人投资,前后花了5年的时间才找到拍摄资金。而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好莱坞的一些优秀项目可以马上启动,有更多好的影片可以让观众看到。由此看来,好莱坞也越来越倚赖中国票房和中国投资

而另一方面,随着美国的电影市场现在越来越品牌化,缺乏创新,一味拍摄超级英雄的续集电影和科幻大片局面的出现,好莱坞的发展已没有空间,而中国是一个爆炸式的市场,因此它绝对是电影制片人不二的选择。从中也会寻找“新的声音和新的体验。

2.“借船出海”才是目的

第三届美中影视产业博览会在北京电影节期间也正式亮相,而且主办方宣布今年的博览会将举办中外合拍片颁奖盛典“金色银幕奖”,授予为合拍片做出杰出贡献的公司和个人。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苗晓天先生表示:“中国电影需要以合拍片‘借船出海’。”美中影视产业博览会首席执行官佐虹透露:“去年以来,我们共收到100多个电影合作项目的方案及剧本,经过多方评估,甄选出8部优秀的影片,将以合拍片或好莱坞独立制作的方式陆续搬上大银幕,进入全球市场。其中已成功完成了一部科幻电影拍摄,同时投资拍摄的动漫,也将于2018年年底与大家

TWO:“中外合拍”竟水土不服?

一切似乎看起来那么美好,很多好莱坞顶尖电影人也开始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但冷静想想,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合拍片之路真的可以那么顺利吗?在李安《卧虎藏龙》制作过程中,中方编剧和美国编剧一直吵架,矛盾不断,不得不靠李安在中间调停,而目前最为火热的合拍片——张艺谋的《长城》,也遇到了文化冲突和协调大腕明星档期等种种问题。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张艺谋敢于挑战这个项目需要很大勇气,而《长城》若成功,也会开发出中外电影商业合作的新模型。

THTEE:如何把握“合拍”的节奏

中国电影产业在最近几年中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中国电影越来越多地与世界接轨,近年包括《狼图腾》《功夫熊猫3》等在内的一系列中外合拍片取得了票房口碑的双丰收。

相关统计表明,2015年全年立项的中外合拍片超过80部,创历年新高。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中外合拍片自然成为了各方热议的焦点。中外电影人也纷纷为中国电影如何抓住合拍片的机遇“支招”。

1.内容上要平衡好本土与国际观众

对国际合拍片而言,内容上如何平衡本土观众与国际观众是创作者们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年不少在国内备受好评的国产片在国外就频频遭遇水土不服的状况。

曾创本土票房冠军纪录的《捉妖记》导演许诚毅认为,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并非所有影片都适合合拍,如果影片要面向全球观众,创作者应作出必要的调整,像《功夫熊猫3》的中英文版本之间就设计了很多不同的对话。他还指出,面对合拍片的风行国内创作者不应浮躁,最重要的还是先把中国自己的电影做好,“中国观众都不看,我们就更难说服全世界观众去看,好莱坞电影一开始也只是拍给美国人看的,后来才被全世界观众喜欢,我觉得中国电影也会经历这个过程。”

2.“合拍”仅仅加入中外演员就够了吗?

在选择本土化还是国际化上,不少片方存在认识误区:“有一些项目自认为放入了中美两地的元素,实际上只是加了几国演员,但这是很大的误区。最有价值的融合应该从根本开始,要把中外编剧融合到一起做一个大家都看得懂的剧本。

通过两方的编剧来进行合作,才能满足两国观众需求。国际制片人李少伟还透露了当年《卧虎藏龙》的轶事,“中国编剧是王蕙玲和蔡国荣,美国编剧是詹姆士·沙姆斯,双方对剧本的观点不一样,一直吵架,李安就在中间做判断,最后那一稿是找了钟阿城来修改,钟阿城没有署名,润色了对白,让剧本最终变得很好。”

3.在资本输出的同时不忘创意

把我们的故事推向世界,是几代中国电影人的共同追求,在经历了寻求海外资金和海外资金来华寻求合作后,中外合拍片已进入新的形态,即中国资本开始向世界输出,这一点随着国内资本收购北美院线、建立合资电影公司等举措已成为现实。而好莱坞近年青睐投拍续集、创新精神匮乏,这正是中国资本深入输出的良好时机,由此看来未来的合拍片一定是在中国投资人主导下的国际制作,他们将给好莱坞带去自己的创意,和改良过的、适合中国市场甚至亚洲市场放映的电影。

FOUR:“合拍”片的预告

1.北京文化携手罗素兄弟 将合作《战狼2》

近日,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美国队长3》导演乔·罗素、Anthem Pictures的CEO Todd Makurath共同出席了“。当晚,北京文化宣布,与罗素兄弟及其领衔的Anthem Pictures正式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未来将在投资和创作等层面展开多角度合作。

此次战略合作已启动多个电影项目,包括“西游”题材的电影、吴京导演的作品《战狼2》等。而对于《战狼2》计划已经基本确定,罗素兄弟将出任该片顾问,称道“吴京是我们两年前认识的朋友,我们这次将把拍《美国队长》第二、第三部的部分团队带给《战狼2》”。

2.《入殓师》导演也要拍华语片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剧角映画举办片单发布会,《端脑》《传送点》《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等八部新片拍摄计划曝光。其中,《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即将执导的首部华语影片《闻烟》备受关注。

3.Anthem Pictures制片公司的加盟

Anthem Pictures制片公司计划在2018年前推出两部电影。其中一部电影将由一名年轻的中国导演执导,讲述的是一个中国超级英雄的原创故事。作为制片商,罗素说他和他的兄弟希望用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帮助中国电影制片人“正确地制作一部电影”。

近年的中外合拍片虽然涌现了一些精品,但同时也应看到,不少影片虽是中外合作,却远没有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甚至“等于二”的水准,相比英美等国家在合拍片上已形成固定、高效的合作模式相比,中国电影人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合拍片模式的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电影人还是要紧紧抓住蓬勃发展的国内市场。而合拍仅仅意味着一部电影的合作,更应该是个长期学习的过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