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ASC
电动垂直起降飞机行业(eVTOL)迎来2021年第一场收购案。
Astro Aerospace(“Astro”)收购同行Horizon Aircraft (“Horizon”)。
官方报道称,Astro公司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短途eVTOL电动飞机的制造商,Horizon是第一架eVTOL的生产商,并且研发出目前行业领先的电动垂直起降飞机CAVORITE X5。此次兼并将有效整合产能,助力Astro成为eVTOL行业的领导者。
全球超过200家公司争夺电动飞机头把交椅,Astro是否够格成为“空中特斯拉”?
三个月前,IASC文章【空中特斯拉 | 资本青睐的电动飞机领域,何时“风起猪飞”?】向大家介绍了我们认知的航空业的电动化产业革命逻辑,并重点盘点领先的电动航空初创公司。
本文的两家企业Astro与Horizon其实并没有位列领先企业之中。
随着IASC研究的深入,隐藏在这场收购案下资本的游戏和较量逐渐展露。
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决定了,即使Astro顺利完成并购也很难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
两家企业的合并,给我们一个另类启示:电动飞机领域在第一轮投资热潮后已开始洗牌。
强强联合?还是抱团取暖?
Astro官网里显示,收购Horizon后旗下产品CAVORITE X5在性能方面对竞品的碾压能力,但其公司估值在其他巨头面前相形见绌。
Astro和Horizon的主要竞争对手为Ehang, JOBY, LILIUM等。接下来我们来对比分析Astro在行业中的大致地位与这次合并的背后逻辑。
IASC认为,在电动飞机行业中,行业认证、应用场景、资本支持这三个维度是独角兽公司突出重围的三大要素。
电动飞机的行业认证是商业化的基础,而融资能力是企业获得行业认证的前提。
Astro完成收购后集中力量推行核心产品CAVORITE X5的试飞计划,Horizon CEO强调CAVORITE X5设计类似于传统飞行器,更有利于获得认证。
同时他也承认,公司原型机大规模进行飞行测试以取得认证至少需要1亿元资金投入(划重点),而Astro和Horizon的整体估值还不到一亿美元的门槛线,更别提融资总和了,取得认证任重道远。此外,认证难以落实令投资人不看好其投资前景,望而却步。
而Astro的主要对手中,空中出租车JOBY Aviation现金流最为充裕,公司估值达8.7亿,今年2月25日借壳登陆纽交所,其旗下C系列产品获得丰田等投资人青睐,预计两年内取得认证。体量较小的LILIUM也已获得超过3.8亿的融资,公司获得腾讯融资,战略目标明确,计划尽早取得小型eVLOT(SC VLOT)认证。
行业认证是eVOTL领域的行业门槛,没有行业认证对应用场景的设想将失去根基。
综上,Astro与Horizon两家企业的并购并非强强联合,抢占新兴电动飞机行业市场的份额。这次并购更像是两者抱团取暖,整合势力,以期从更多的渠道获得融资,加快CAVORITE X5的取证之路。
产品至上?还是资本为王?
从产品性能来看,Astro的确拥有一定的优势,而CAROVITE X5性能突出,其专利机翼风扇专利使CAVORITE X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像普通飞机一样执行大部分任务的eVTOL。研发能力和产品性能能否成为其打破融资僵局的尚方宝剑呢?
遗憾的是,电动飞行项目研发-认证-商业化推行周期仍较长,应用场景预期尚不稳定而科技含量与生产成本都极高,高风险而为止回报空间的领域。毫无疑问,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和企业背后的资本方是“电动飞机新势力”的核心竞争要件,产品性能的优势在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之前并不是最重要的决胜要素。
Astro首席执行官布鲁斯·本特(Bruce Bent)在并购公告里提出美好愿景,“在我们进入电动飞机时代下一章时,作为更大参与者,Astro的股东很快就能按照预期实现指数级的增长。”
然而这个愿望可能很难实现。这次并购不是大鱼吃小鱼的丛林故事,也不是锦上添花的童话幻想,而是行业洗牌将至的信号灯。电动飞机行业对安全的极高要求,而其需求端的全民化还遥遥无期,该行业势必不能像电动汽车一样百花齐放。eVTOL行业洗牌后巨头将率先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小型研发团队与初创公司当下只能合并抱团,争分夺秒推进商业化进度,大风暴变局来临之时才能拥有更大的筹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