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螺纹钢期货的惊天暴涨,与20年前“327国债事件”何其相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螺纹钢期货的惊天暴涨,与20年前“327国债事件”何其相似?

仅仅停留在“抑制交易过热”层面无法震慑到期货和股票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恶炒行为。

作者:野马财经田刚

上周五市场走势波澜不惊,并未出现本公号之前担忧的那样暴跌,然而警报却并未解除。尽管沪指上涨了0.22%,创业板指更是大涨了1.27%,但是两市均呈现明显缩量,场内资金做多意愿不强,如果周末没有实质性利好出现,本周初难免再度作出向下破位选择。

不过今天本公号并不想重点谈股市,转而聊聊螺纹钢期货,上周一条戏言说,股市为什么跌?因为资金都去炒期货了,这是螺纹钢近几个月的日K线走势,从3月7日 突然拉起步入上升通道,从1869元历时不到两个月达到上周四最高点2911元,涨幅超过了54%,已经回到了2014年中期的价位水平。

这可是期货啊,是带杠杆的,在这样飙涨的行情下,不知有多少人在赚嗨笑翻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含恨爆仓?螺纹钢是做什么用的?无非是盖房子、搞基建,在当前经济背景下能够支撑螺纹钢价格这样的上涨吗?

其实单从交易的角度来看,螺纹钢期货已经很明显处于脱离基本面、纯粹资金博弈的状态了, 仅4月21日当日螺纹钢主力合约RB1610的成交金额就高达6056亿元,不仅远超过了沪深两市成交总额,而且我国一年生产的螺纹钢总量也就在2亿吨左 右,总值不到6千亿元。也就是说,上周四一天成交的螺纹钢期货买卖合约,就抵得上我国一年的生产总量,这是一种怎样的疯狂?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1995年2月23日的327国债期货事件,那个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327 国债也即是在1992年发行、将于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1991到1994年间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 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但是到1995年时,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2.5%左右。根据这些数据,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 金生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因此当市价在 147~148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辽宁国发集团,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持有大量的空单。

1995年2月23日当天,财政部发布公告 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这导致此前判断错误的空头主力万国证券将蒙受巨额损失,于是一场疯狂而不计后果的豪赌上演了。下午4点22分,在手 头并没有足够保证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砸到150元,然后继续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 打到147.4元。而这笔730万口卖单面值1460亿元,相当于327国债发行总量的6倍以上。当日开盘的多方全部爆仓,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出现了约 40亿元的巨额亏损。

但是这样显然违背了正常经济原理的交易,岂能不惊动监管部门?当日晚上十点,上交所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当日16时 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上交所的这一决定,使万国证券的尾盘 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亏损56亿人民币、濒临破产,最终与上海申银证券合并成为了后来的申银万国证券。

当然,上周四的螺纹钢期货远不像20年前那场资金搏杀那样惨烈,但是其背后的共同点也非常值得关注:首先交易品种都是在资金推动下,脱离商品(金融品)基本面出现单边行情,并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基础;其次成交金额巨大,明显超过了对应商品(金融品)基础品种的市场正常供求,具备大资金操纵的特征。

或许也正式基于这样的相似性,螺纹钢期货也同样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上周四晚间三大期货交易所均出台了抑制交易过热的相关措施,不仅提高了交易手续费,而且对多位客户实施限制开仓监管措施。

但是个人认为,如果仅仅停留在“抑制交易过热”层面,是无法震慑到期货和股票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恶炒行为,仅仅是提高手续费无异于隔靴搔痒,若要根除这种明显违反《证券法》的交易行为,必须要结合事后调查,到底是谁在通过连续买卖操纵市场?又是谁在给这些违法交易行为提供资金?只有将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还原,并对当事人进行应有的处罚,才有助于提高证券市场的透明度,规范运行、健康运行,并从根本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螺纹钢期货的惊天暴涨,与20年前“327国债事件”何其相似?

仅仅停留在“抑制交易过热”层面无法震慑到期货和股票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恶炒行为。

作者:野马财经田刚

上周五市场走势波澜不惊,并未出现本公号之前担忧的那样暴跌,然而警报却并未解除。尽管沪指上涨了0.22%,创业板指更是大涨了1.27%,但是两市均呈现明显缩量,场内资金做多意愿不强,如果周末没有实质性利好出现,本周初难免再度作出向下破位选择。

不过今天本公号并不想重点谈股市,转而聊聊螺纹钢期货,上周一条戏言说,股市为什么跌?因为资金都去炒期货了,这是螺纹钢近几个月的日K线走势,从3月7日 突然拉起步入上升通道,从1869元历时不到两个月达到上周四最高点2911元,涨幅超过了54%,已经回到了2014年中期的价位水平。

这可是期货啊,是带杠杆的,在这样飙涨的行情下,不知有多少人在赚嗨笑翻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含恨爆仓?螺纹钢是做什么用的?无非是盖房子、搞基建,在当前经济背景下能够支撑螺纹钢价格这样的上涨吗?

其实单从交易的角度来看,螺纹钢期货已经很明显处于脱离基本面、纯粹资金博弈的状态了, 仅4月21日当日螺纹钢主力合约RB1610的成交金额就高达6056亿元,不仅远超过了沪深两市成交总额,而且我国一年生产的螺纹钢总量也就在2亿吨左 右,总值不到6千亿元。也就是说,上周四一天成交的螺纹钢期货买卖合约,就抵得上我国一年的生产总量,这是一种怎样的疯狂?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1995年2月23日的327国债期货事件,那个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327 国债也即是在1992年发行、将于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1991到1994年间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 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但是到1995年时,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2.5%左右。根据这些数据,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 金生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因此当市价在 147~148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辽宁国发集团,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持有大量的空单。

1995年2月23日当天,财政部发布公告 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这导致此前判断错误的空头主力万国证券将蒙受巨额损失,于是一场疯狂而不计后果的豪赌上演了。下午4点22分,在手 头并没有足够保证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砸到150元,然后继续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 打到147.4元。而这笔730万口卖单面值1460亿元,相当于327国债发行总量的6倍以上。当日开盘的多方全部爆仓,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出现了约 40亿元的巨额亏损。

但是这样显然违背了正常经济原理的交易,岂能不惊动监管部门?当日晚上十点,上交所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当日16时 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上交所的这一决定,使万国证券的尾盘 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亏损56亿人民币、濒临破产,最终与上海申银证券合并成为了后来的申银万国证券。

当然,上周四的螺纹钢期货远不像20年前那场资金搏杀那样惨烈,但是其背后的共同点也非常值得关注:首先交易品种都是在资金推动下,脱离商品(金融品)基本面出现单边行情,并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基础;其次成交金额巨大,明显超过了对应商品(金融品)基础品种的市场正常供求,具备大资金操纵的特征。

或许也正式基于这样的相似性,螺纹钢期货也同样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上周四晚间三大期货交易所均出台了抑制交易过热的相关措施,不仅提高了交易手续费,而且对多位客户实施限制开仓监管措施。

但是个人认为,如果仅仅停留在“抑制交易过热”层面,是无法震慑到期货和股票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恶炒行为,仅仅是提高手续费无异于隔靴搔痒,若要根除这种明显违反《证券法》的交易行为,必须要结合事后调查,到底是谁在通过连续买卖操纵市场?又是谁在给这些违法交易行为提供资金?只有将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还原,并对当事人进行应有的处罚,才有助于提高证券市场的透明度,规范运行、健康运行,并从根本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