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奇幻森林》:成长需要建构自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奇幻森林》:成长需要建构自我

毛克利从怀疑自己的人类身份到认可自己的人类身份,是一个渐变的寻找自我的过程。按照这样一个成长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被规训的阶段、自由选择阶段、迷茫阶段、建构自我阶段。

2016年4月15日,由迪斯尼动画《森林王子》改编的动画电影《奇幻森林》,在中国、美国同时上映。《森林王子》由原著《丛林之书》改编而成。原著以各种动物形象比喻各类人,对孩子传递道德教育。《奇幻森林》虽然是从《森林王子》改编而来,但是与原著《丛林之书》是一脉相承,尤其体现在对教育、成长这个主题。

《奇幻森林》是由美国华特﹒迪斯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真人动画片,由乔恩﹒费儒,尼尔﹒塞西领衔主演,讲述了小男孩毛克利被狼群抚养长大,面对自己的身份,从怀疑到寻找再到建构的故事。

影片的情节路线围绕人类小孩毛克利展开,可以概括为毛克利被狼群抚养——被老虎发现——逃亡——结交朋友——重回狼群——打败老虎——留在狼群。

毛克利是一个被狼抚养长大的小孩,他没有狼的特性,适应狼群生活;有一些人的特质,但是又无法理解人的生活。他从逃亡到回归狼群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他独自完成的,借助了多方力量,其中包括父母、导师、朋友、敌人等。孩子毛克利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被教育的成长过程。所以,这部电影,不仅是针对孩子的,让他们体验森林生活的乐趣,也让一些大人思考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

毛克利从怀疑自己的人类身份到认可自己的人类身份,是一个渐变的寻找自我的过程。按照这样一个成长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被规训的阶段、自由选择阶段、迷茫阶段、建构自我阶段。

被规训的阶段。小男孩父亲被老虎谢利﹒可汗咬死之后,被黑豹巴吉拉带回狼群。黑豹让狼王夫妇抚养毛克利长大。牙牙学语的小男孩在狼群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成为一个健康正常的少年。黑豹巴吉拉是他在森林成长的导师,训练他成为合格的狼群成员。黑豹巴吉拉在体能上指导他,狼王夫妇在道德上教育他。生活快乐,无忧无虑,年纪尚小。所以这个时期的毛克利处于被规训的阶段。他自己还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一切行为和思想都是通过养父母和导师进行指导。此时的他,是一个愿意听话的孩子。他接受了导师、养父母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

这种规训让他发自内心的朗诵森林法则,并认可森林法则。这一法则是否适合他这个人,或者他是否适应在森林里生活,他自己此时还没有机会、能力、观念思考这些问题。作为人,他与狼不同,这个阶段的他关注的是他为什么不能像狼那样跑的很快?作为孩子,他还没有机会决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自由选择阶段。森林旱季到来,让森林所有动物都聚集在河边,共同享用水资源。老虎谢利﹒可汗发现小孩毛克利,并许诺雨季之时他会杀了毛克利。雨季如期而来,狼群为了保证毛克利的安全,决定让黑豹巴吉拉护送毛克利回到村庄。途中,毛克利和巴吉拉不幸分开。毛克利流落到荒岛之上,他不在受海豹巴吉拉和狼王夫妇的约束,能够自己做出选择、判断。毛克利进入了一个自由选择的阶段。

他为了生存,使用人类特有的技能——利用工具获取食物。聪明伶俐的毛克利被棕熊巴鲁发掘,两人合作,生活愉快。如果在狼群,他被禁止使用工具,也不能违法森林法则。棕熊巴鲁的生活自由、浪漫、快乐、不受森林法则约束,吸引了毛克利。尤其是,棕熊巴鲁肯定了他作为人的特质——使用工具。

主动选择使用工具表明他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思考和判断能力。但是,此时,他还不明确自己喜欢的是棕熊巴鲁的生活,还是狼群的生活,还是人的生活。虽然不再受约束,可以自由选择。但是他也容易陷入迷茫、诱惑之中。所以,此时的他容易被蟒蛇卡拉诱惑。

迷茫阶段。当黑豹巴吉拉再次出现时,狼群的生活风格与棕熊巴鲁的生活风格发生冲突矛盾,毛克利陷入选择的迷茫中。他已经体验了自由、享受、奔放的生活,他不能否认这种生活的优点。这种生活是快乐的,也没有给森林和其他人带来危险,毛克利有理由选择这种生活。但是,狼群的生活原则与这种生活原则不同。在黑豹巴吉拉眼里,毛克利已经与狼群生活原则背道而驰了。狼群的生活代表正义、公平、善良;棕熊巴鲁的生活代表了自由、快乐、无拘无束。这两种生活,毛克利都喜欢。此时,让他迷茫的不仅包括如何让黑豹巴吉拉,还有狼群接受棕熊巴鲁的生活,而且也包括他是否要回到人类中去。

让他回到人类是他的父母、导师的目标。他们为了这个目标,耗尽了心血,甚至失去了生命。但是,这个目标是否也是毛克利自己的目标呢?此时的他意识到他可以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但是,该如何做?他不知道,所以,他迷茫。

建构自我阶段。森林猴群大王猩猩路易的出现,让毛克利从迷茫中走出,找到了出路,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猩猩用暴力威胁毛克利,并且试图杀死毛克利。此时,毛克利认识到人是具有比动物更强大的能力——使用火。认识到正义和公平对森林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狼王的死,让他认识到自己一个人快乐是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快乐,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让所有人都有可能感受到快乐。

毛克利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不能离开森林,也不能离开狼群,他可以选择自由、快乐的生活方式,也必须承担起狼的责任。当他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价值时,他才能在多重影响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开始塑造自我。但是,他也无法丢下人的特质。这时需要导师巴吉拉和父母转变态度。

在影片中,巴吉拉和狼母最终都认可了毛克利作为人的特长,并且允许他利用自己的智慧。这对毛克利来说,是自我建构的关键节点,也是他能否获得自我认知的决定因素。

这种寻找自我的过程,让我想起了拉康的镜像理论。拉康在镜像理论中,认为人的自我形成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父母、教育、他者等等。人不能独立的成为一个个体,在各种影响中形成自我。在这些各种影响中,作用力最大的就是父母的影响。

那么,对毛克利来说,他生长在狼群。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决定他做出选择的就是狼群生存法则了。长期以来,狼群的行为习惯和生存法则成为一个隐形的结构嵌入了毛克利的观念中,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走向。他可以遵守狼群的生存法则,但是这种法则也必须根据他的特点做出适当改变,一切事物都应在变化与协调之中,才能顺应趋势。

所以,后来毛克利回到森里,并自愿回到狼群,自愿遵守森林法则,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也是他必然选择的事情。

从毛克利的成长过程中来看,狼王夫妇、导师巴吉拉、朋友棕熊、猴群以及蟒蛇卡拉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果将毛克利看成是我们现实社会中正在成长的一个十岁的小男孩,那么狼王夫妇就是父母角色,导师巴吉拉就是老师角色,朋友棕熊就是那些我们父母不允许孩子结交的“坏”朋友,猴群就是那些会伤害我们的朋友,蟒蛇是引诱我们的事物。

现代社会,作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大多都会遇到这些角色。作为家长,该如何处理。影片给出了很好的例子。

家庭教育能够让孩子形成一个起决定作用的思想基础。这种思想基础就像原型结构。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行为会发生一些变异,但是结构原型不会发生变化。不管孩子会遇到什么样的诱惑,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最终他会在父母组成的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做出符合要求的选择。

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哪些不好的人或事,做了哪些不好的事,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父母学会处理这些事情。当孩子的行为发生了变化,父母应该有一个观念: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都有解决的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才能为孩子建立健康、完整的人格。

正如影片设定的情节那样,人孩毛克利被蟒蛇迷惑,又被棕熊巴鲁吸引,最后盗取火种,引发了森林大火,这样的过程和结果并没有让狼母失去耐心,毛克利重新回到狼群,大象也帮助他一起扑灭了大火。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任何糟糕的结果,都有解决的办法。对于那些父母来说,多一些耐心和品德教育,会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完成自我建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奇幻森林》:成长需要建构自我

毛克利从怀疑自己的人类身份到认可自己的人类身份,是一个渐变的寻找自我的过程。按照这样一个成长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被规训的阶段、自由选择阶段、迷茫阶段、建构自我阶段。

2016年4月15日,由迪斯尼动画《森林王子》改编的动画电影《奇幻森林》,在中国、美国同时上映。《森林王子》由原著《丛林之书》改编而成。原著以各种动物形象比喻各类人,对孩子传递道德教育。《奇幻森林》虽然是从《森林王子》改编而来,但是与原著《丛林之书》是一脉相承,尤其体现在对教育、成长这个主题。

《奇幻森林》是由美国华特﹒迪斯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真人动画片,由乔恩﹒费儒,尼尔﹒塞西领衔主演,讲述了小男孩毛克利被狼群抚养长大,面对自己的身份,从怀疑到寻找再到建构的故事。

影片的情节路线围绕人类小孩毛克利展开,可以概括为毛克利被狼群抚养——被老虎发现——逃亡——结交朋友——重回狼群——打败老虎——留在狼群。

毛克利是一个被狼抚养长大的小孩,他没有狼的特性,适应狼群生活;有一些人的特质,但是又无法理解人的生活。他从逃亡到回归狼群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他独自完成的,借助了多方力量,其中包括父母、导师、朋友、敌人等。孩子毛克利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被教育的成长过程。所以,这部电影,不仅是针对孩子的,让他们体验森林生活的乐趣,也让一些大人思考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

毛克利从怀疑自己的人类身份到认可自己的人类身份,是一个渐变的寻找自我的过程。按照这样一个成长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被规训的阶段、自由选择阶段、迷茫阶段、建构自我阶段。

被规训的阶段。小男孩父亲被老虎谢利﹒可汗咬死之后,被黑豹巴吉拉带回狼群。黑豹让狼王夫妇抚养毛克利长大。牙牙学语的小男孩在狼群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成为一个健康正常的少年。黑豹巴吉拉是他在森林成长的导师,训练他成为合格的狼群成员。黑豹巴吉拉在体能上指导他,狼王夫妇在道德上教育他。生活快乐,无忧无虑,年纪尚小。所以这个时期的毛克利处于被规训的阶段。他自己还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一切行为和思想都是通过养父母和导师进行指导。此时的他,是一个愿意听话的孩子。他接受了导师、养父母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

这种规训让他发自内心的朗诵森林法则,并认可森林法则。这一法则是否适合他这个人,或者他是否适应在森林里生活,他自己此时还没有机会、能力、观念思考这些问题。作为人,他与狼不同,这个阶段的他关注的是他为什么不能像狼那样跑的很快?作为孩子,他还没有机会决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自由选择阶段。森林旱季到来,让森林所有动物都聚集在河边,共同享用水资源。老虎谢利﹒可汗发现小孩毛克利,并许诺雨季之时他会杀了毛克利。雨季如期而来,狼群为了保证毛克利的安全,决定让黑豹巴吉拉护送毛克利回到村庄。途中,毛克利和巴吉拉不幸分开。毛克利流落到荒岛之上,他不在受海豹巴吉拉和狼王夫妇的约束,能够自己做出选择、判断。毛克利进入了一个自由选择的阶段。

他为了生存,使用人类特有的技能——利用工具获取食物。聪明伶俐的毛克利被棕熊巴鲁发掘,两人合作,生活愉快。如果在狼群,他被禁止使用工具,也不能违法森林法则。棕熊巴鲁的生活自由、浪漫、快乐、不受森林法则约束,吸引了毛克利。尤其是,棕熊巴鲁肯定了他作为人的特质——使用工具。

主动选择使用工具表明他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思考和判断能力。但是,此时,他还不明确自己喜欢的是棕熊巴鲁的生活,还是狼群的生活,还是人的生活。虽然不再受约束,可以自由选择。但是他也容易陷入迷茫、诱惑之中。所以,此时的他容易被蟒蛇卡拉诱惑。

迷茫阶段。当黑豹巴吉拉再次出现时,狼群的生活风格与棕熊巴鲁的生活风格发生冲突矛盾,毛克利陷入选择的迷茫中。他已经体验了自由、享受、奔放的生活,他不能否认这种生活的优点。这种生活是快乐的,也没有给森林和其他人带来危险,毛克利有理由选择这种生活。但是,狼群的生活原则与这种生活原则不同。在黑豹巴吉拉眼里,毛克利已经与狼群生活原则背道而驰了。狼群的生活代表正义、公平、善良;棕熊巴鲁的生活代表了自由、快乐、无拘无束。这两种生活,毛克利都喜欢。此时,让他迷茫的不仅包括如何让黑豹巴吉拉,还有狼群接受棕熊巴鲁的生活,而且也包括他是否要回到人类中去。

让他回到人类是他的父母、导师的目标。他们为了这个目标,耗尽了心血,甚至失去了生命。但是,这个目标是否也是毛克利自己的目标呢?此时的他意识到他可以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但是,该如何做?他不知道,所以,他迷茫。

建构自我阶段。森林猴群大王猩猩路易的出现,让毛克利从迷茫中走出,找到了出路,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猩猩用暴力威胁毛克利,并且试图杀死毛克利。此时,毛克利认识到人是具有比动物更强大的能力——使用火。认识到正义和公平对森林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狼王的死,让他认识到自己一个人快乐是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快乐,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让所有人都有可能感受到快乐。

毛克利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不能离开森林,也不能离开狼群,他可以选择自由、快乐的生活方式,也必须承担起狼的责任。当他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价值时,他才能在多重影响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开始塑造自我。但是,他也无法丢下人的特质。这时需要导师巴吉拉和父母转变态度。

在影片中,巴吉拉和狼母最终都认可了毛克利作为人的特长,并且允许他利用自己的智慧。这对毛克利来说,是自我建构的关键节点,也是他能否获得自我认知的决定因素。

这种寻找自我的过程,让我想起了拉康的镜像理论。拉康在镜像理论中,认为人的自我形成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父母、教育、他者等等。人不能独立的成为一个个体,在各种影响中形成自我。在这些各种影响中,作用力最大的就是父母的影响。

那么,对毛克利来说,他生长在狼群。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决定他做出选择的就是狼群生存法则了。长期以来,狼群的行为习惯和生存法则成为一个隐形的结构嵌入了毛克利的观念中,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走向。他可以遵守狼群的生存法则,但是这种法则也必须根据他的特点做出适当改变,一切事物都应在变化与协调之中,才能顺应趋势。

所以,后来毛克利回到森里,并自愿回到狼群,自愿遵守森林法则,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也是他必然选择的事情。

从毛克利的成长过程中来看,狼王夫妇、导师巴吉拉、朋友棕熊、猴群以及蟒蛇卡拉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果将毛克利看成是我们现实社会中正在成长的一个十岁的小男孩,那么狼王夫妇就是父母角色,导师巴吉拉就是老师角色,朋友棕熊就是那些我们父母不允许孩子结交的“坏”朋友,猴群就是那些会伤害我们的朋友,蟒蛇是引诱我们的事物。

现代社会,作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大多都会遇到这些角色。作为家长,该如何处理。影片给出了很好的例子。

家庭教育能够让孩子形成一个起决定作用的思想基础。这种思想基础就像原型结构。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行为会发生一些变异,但是结构原型不会发生变化。不管孩子会遇到什么样的诱惑,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最终他会在父母组成的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做出符合要求的选择。

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哪些不好的人或事,做了哪些不好的事,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父母学会处理这些事情。当孩子的行为发生了变化,父母应该有一个观念: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都有解决的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才能为孩子建立健康、完整的人格。

正如影片设定的情节那样,人孩毛克利被蟒蛇迷惑,又被棕熊巴鲁吸引,最后盗取火种,引发了森林大火,这样的过程和结果并没有让狼母失去耐心,毛克利重新回到狼群,大象也帮助他一起扑灭了大火。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任何糟糕的结果,都有解决的办法。对于那些父母来说,多一些耐心和品德教育,会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完成自我建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