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6年,北京没有音乐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6年,北京没有音乐节

草莓还挂着北京的名字,脚已经落在河北。

2015年五一,迷笛和草莓双双缺席京城。

2016年,

迷笛又一次告别北京,

草莓还挂着北京的名字,脚已经落在河北。

是谁带走了音乐节的原始根据地?

=- 停止你的音乐 -=

密集恐惧症和被迫害幻想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踩踏,成为所有「叫停」事件的最佳嫌疑人。

2015年3月28日下午,刚刚开场的第十四届330金属音乐节被紧急叫停。各种猜疑还没有落定时,对乐迷更大的打击还在路上:

——就在当天晚上,迷笛官方发布的一条公告紧急停办公告

看起来是给「文化政策」和「踩踏」撇清关系,但含混不清的表达很容易被理解成此地无银三百两……

还没咬文嚼字完,草莓音乐节官方又来一条:4月3日,摩登天空官微发布通告,表示2015年北京草莓将改期举办

——但这个改期,最后,也没有了尾声。

短短几天,多少滚青的春游计划被碾碎:不明原因,也看不到结局,满脸懵逼。

2015年的春天毁了,2016年重新来过就行啊——

并没有。

2016年,迷笛彻底开到了南方。而所谓超级草莓,重拾「北京」的名号,却回不到经典的通州运河公园。人多,就怕出事,历来如此,虽然音乐节不在广场办,但公园也是公家的地方。刚出过事,何况这还不是单纯的人多,上海跨年踩踏,成为不说也懂的原因。

但中国摇滚的逻辑不全是这样的,总有一种「被迫害」「被压制」的感受在受伤的人群中蔓延。对家长式管教的不满,与生俱来地体现在这种特殊的音乐形式中;然而,北京,就是家长的脚下。你不服我,我不服你;但我要打你,你连争辩的权利都没有。

音乐节上的pogo、开火车、跳水等以肢体冲撞发泄能量和激情的方式,即使参与者再强调有多安全,在没尝试过的旁观者看来,还是充满踩踏之类的危险。

其实,就算不考虑密集人群的安全危险,家长们也不懂这群年轻人在干什么:一切这些看上去就会失控,躁动的人群,看着就像带着一幅幅不服管教的表情。

就像330音乐节的停办,官方给的说法是:到场人数远远超出举办场地容量。但还有一个细节很值得玩味:给出警告后,已经要求乐迷先全部离场,再次排队入场以控制人数。本来这样重新入场就可以了,结果来视察的有司人员,刚好在糖果二楼俯瞰到在玩「死墙」的人群,完全被这种激烈的肢体冲撞吓到,也别重开,直接叫停喝茶——这个时候,门口的乐迷还在井然有序地排队。

死墙在音乐节狂欢形式中最为激烈,但远远看去就是在打群架。

这种内外的反差很难被瞬间理解,就像许多摇滚青年脑中,都埋着由叛逆而来的「被迫害幻想」的种子。这不仅是简单的代沟,而变成了相互之间的猜疑忌惮。但在强制管理下,绿色无公害的乐迷们,并没有发言权。

更重要的是,音乐节自身的主观条件,也还不足以和这些外力因素抗衡。

=- 音乐节大迁徙 -=

先天性缺陷和战略性转移

露营是音乐节的一个户外传统要素,而迷笛和草莓的早期主阵地都是在公园,但按照北京治安管理条例规定,公园,街心花园,小区绿地等均不可露营过夜。

不考虑外力因素时,场地,是最大的问题。能不能争到场地,又要看背后的实力、资本运作、政府关系等等。在音乐节刚刚兴起的年代,这些问题本没有那么重要。虽然要经过层层审批,但当时的小型聚会,对场地也没有太大要求。

2000年,第一届迷笛音乐节,其实就是迷笛音乐学校的年度汇报表演,直接在学校礼堂进行,之后挪到整个校园,终于在2004年移师户外,场地是北京国际雕塑公园。随着迷笛音乐节“一直往南方开”,在北京的场地却一年比一年远,只是北京这么大,感觉上还在而已。加上慢慢有其他品种的音乐节参与竞争,迷笛的演出阵容也开始被盖过风头。

草莓音乐节则有摩登天空的强力支撑,从2009年开始一直坚守在通州运河公园。虽然摇滚铁托们更爱迷笛,但是草莓音乐节的吸引力也不容小觑,一来场地不算偏,二来更重要的,有更强大的阵容。虽然草莓更偏向流行化,虽然摩登天空用力捧自己的艺人上主舞台,但更齐全的国内乐队阵容和国际顶级天团,还是足以分流不少摇滚乐迷。

然而,两家并驾齐驱、共同做大的同时,北京能不能容下还在其次;对质量的要求上来之后,自身的一些先天弊病已经开始表现出来。

迷笛音乐节最初只是一场聚会,免费啤酒和简陋的校园舞台,爱怎么躁怎么躁。简单、粗糙、原始,却如理想天堂一般。暴雨侵袭之后的不插电现场、泥地里的潇洒露营,都是这个乌托邦里最纯朴美好的回忆。但这些突发情况的背后,也暴露了主办方在准备和应对上的缺失。

2014年的草莓音乐节,通州运河公园堵得不成样子,两三条街开车要走了一个钟头。最后一晚,张曼玉上场后还没唱几句就遭到了大风侵袭,整个主舞台被吹垮,音乐节宣告紧急取消,各舞台的压轴演出也都没戏了,而在归来途中,临时加班的公交车漫天要价,挤满了人,有朋友都是一路双脚架空回来的。

北京的风确实大,但更可怕的是经不住吹的台子,和缺席的紧急预案。

那些是我们的笑谈,是我们的美好回忆,但不能否认里面潜在的问题。中国的音乐节还去要成长,但各种问题和安全隐患的存在,让音乐节本身的形象变得脆弱,经不住禁令的考验。

而在其他嗷嗷待哺的一二三线城市,更宽松的环境,同样热情的本地居民,给了音乐节更多机会。曾经的雪山音乐节、贺兰山音乐节已经成为传说,迷笛开进长江、深圳,草莓宣布N城同期,各路资本力量乱入扶植新音乐节的时候,当年南下播撒的种子,已经遍地花开。

只是北京,暂时回不去了。

=- 现实照进梦想 -=

伍德斯托克和再见乌托邦

1969年,以「和平、反战、博爱、平等」为主题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影响不不止一代人。

迷笛总会宣传自己为中国的伍德斯托克,但很少有人追究一个细节:真正的伍德斯托克,只办了一届;爱与和平,只存在三天。

今年和去年的北京并不是什么音乐节都没有,但影响力无法和迷笛、草莓相提并论。音乐节这种户外音乐狂欢形式能发展起来,尽管更多主流味道的音乐节开始攻占更多市场,还是撼动不了迷笛在摇滚青年这些核心粉丝心中的地位:有些人只是来消费,有些人,则是来朝拜。

当迷笛的历史意义慢慢被遗忘,人们可能只记住了2000年的简陋聚会,酒瓶子、噪音、人群、无尽的幻想、种子。那是一片混沌,却不似各种权利博弈下的满目疮痍,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唯一拥有的,不是畏惧,而是希望。

早期的迷笛现场,当时是舌头乐队压轴演出,观众都挤到台子上。就在这里,吴吞留下了「摇滚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自己」那段金句。

有一天,这些音乐节会真正成熟,或者半路夭折,都改变不了那次聚会的意义。可能根据地的宿命,就是用来做成革命老区参观学习、凭吊怀念。

不能细说的外力压制下,不忍深究的主观因素中,不常去想的历史进程上,北京,适合朝圣,适合学习,不适合尽情挥洒的音乐节。

梦已经做够了,醒来,我们还有许多实际的工作。去祖国各地躁吧,摇滚乐的明天,不属于虚构中的火种,属于草地上撒欢的每一个人。

(更多精彩请移步微信公号:rocktheold)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6年,北京没有音乐节

草莓还挂着北京的名字,脚已经落在河北。

2015年五一,迷笛和草莓双双缺席京城。

2016年,

迷笛又一次告别北京,

草莓还挂着北京的名字,脚已经落在河北。

是谁带走了音乐节的原始根据地?

=- 停止你的音乐 -=

密集恐惧症和被迫害幻想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踩踏,成为所有「叫停」事件的最佳嫌疑人。

2015年3月28日下午,刚刚开场的第十四届330金属音乐节被紧急叫停。各种猜疑还没有落定时,对乐迷更大的打击还在路上:

——就在当天晚上,迷笛官方发布的一条公告紧急停办公告

看起来是给「文化政策」和「踩踏」撇清关系,但含混不清的表达很容易被理解成此地无银三百两……

还没咬文嚼字完,草莓音乐节官方又来一条:4月3日,摩登天空官微发布通告,表示2015年北京草莓将改期举办

——但这个改期,最后,也没有了尾声。

短短几天,多少滚青的春游计划被碾碎:不明原因,也看不到结局,满脸懵逼。

2015年的春天毁了,2016年重新来过就行啊——

并没有。

2016年,迷笛彻底开到了南方。而所谓超级草莓,重拾「北京」的名号,却回不到经典的通州运河公园。人多,就怕出事,历来如此,虽然音乐节不在广场办,但公园也是公家的地方。刚出过事,何况这还不是单纯的人多,上海跨年踩踏,成为不说也懂的原因。

但中国摇滚的逻辑不全是这样的,总有一种「被迫害」「被压制」的感受在受伤的人群中蔓延。对家长式管教的不满,与生俱来地体现在这种特殊的音乐形式中;然而,北京,就是家长的脚下。你不服我,我不服你;但我要打你,你连争辩的权利都没有。

音乐节上的pogo、开火车、跳水等以肢体冲撞发泄能量和激情的方式,即使参与者再强调有多安全,在没尝试过的旁观者看来,还是充满踩踏之类的危险。

其实,就算不考虑密集人群的安全危险,家长们也不懂这群年轻人在干什么:一切这些看上去就会失控,躁动的人群,看着就像带着一幅幅不服管教的表情。

就像330音乐节的停办,官方给的说法是:到场人数远远超出举办场地容量。但还有一个细节很值得玩味:给出警告后,已经要求乐迷先全部离场,再次排队入场以控制人数。本来这样重新入场就可以了,结果来视察的有司人员,刚好在糖果二楼俯瞰到在玩「死墙」的人群,完全被这种激烈的肢体冲撞吓到,也别重开,直接叫停喝茶——这个时候,门口的乐迷还在井然有序地排队。

死墙在音乐节狂欢形式中最为激烈,但远远看去就是在打群架。

这种内外的反差很难被瞬间理解,就像许多摇滚青年脑中,都埋着由叛逆而来的「被迫害幻想」的种子。这不仅是简单的代沟,而变成了相互之间的猜疑忌惮。但在强制管理下,绿色无公害的乐迷们,并没有发言权。

更重要的是,音乐节自身的主观条件,也还不足以和这些外力因素抗衡。

=- 音乐节大迁徙 -=

先天性缺陷和战略性转移

露营是音乐节的一个户外传统要素,而迷笛和草莓的早期主阵地都是在公园,但按照北京治安管理条例规定,公园,街心花园,小区绿地等均不可露营过夜。

不考虑外力因素时,场地,是最大的问题。能不能争到场地,又要看背后的实力、资本运作、政府关系等等。在音乐节刚刚兴起的年代,这些问题本没有那么重要。虽然要经过层层审批,但当时的小型聚会,对场地也没有太大要求。

2000年,第一届迷笛音乐节,其实就是迷笛音乐学校的年度汇报表演,直接在学校礼堂进行,之后挪到整个校园,终于在2004年移师户外,场地是北京国际雕塑公园。随着迷笛音乐节“一直往南方开”,在北京的场地却一年比一年远,只是北京这么大,感觉上还在而已。加上慢慢有其他品种的音乐节参与竞争,迷笛的演出阵容也开始被盖过风头。

草莓音乐节则有摩登天空的强力支撑,从2009年开始一直坚守在通州运河公园。虽然摇滚铁托们更爱迷笛,但是草莓音乐节的吸引力也不容小觑,一来场地不算偏,二来更重要的,有更强大的阵容。虽然草莓更偏向流行化,虽然摩登天空用力捧自己的艺人上主舞台,但更齐全的国内乐队阵容和国际顶级天团,还是足以分流不少摇滚乐迷。

然而,两家并驾齐驱、共同做大的同时,北京能不能容下还在其次;对质量的要求上来之后,自身的一些先天弊病已经开始表现出来。

迷笛音乐节最初只是一场聚会,免费啤酒和简陋的校园舞台,爱怎么躁怎么躁。简单、粗糙、原始,却如理想天堂一般。暴雨侵袭之后的不插电现场、泥地里的潇洒露营,都是这个乌托邦里最纯朴美好的回忆。但这些突发情况的背后,也暴露了主办方在准备和应对上的缺失。

2014年的草莓音乐节,通州运河公园堵得不成样子,两三条街开车要走了一个钟头。最后一晚,张曼玉上场后还没唱几句就遭到了大风侵袭,整个主舞台被吹垮,音乐节宣告紧急取消,各舞台的压轴演出也都没戏了,而在归来途中,临时加班的公交车漫天要价,挤满了人,有朋友都是一路双脚架空回来的。

北京的风确实大,但更可怕的是经不住吹的台子,和缺席的紧急预案。

那些是我们的笑谈,是我们的美好回忆,但不能否认里面潜在的问题。中国的音乐节还去要成长,但各种问题和安全隐患的存在,让音乐节本身的形象变得脆弱,经不住禁令的考验。

而在其他嗷嗷待哺的一二三线城市,更宽松的环境,同样热情的本地居民,给了音乐节更多机会。曾经的雪山音乐节、贺兰山音乐节已经成为传说,迷笛开进长江、深圳,草莓宣布N城同期,各路资本力量乱入扶植新音乐节的时候,当年南下播撒的种子,已经遍地花开。

只是北京,暂时回不去了。

=- 现实照进梦想 -=

伍德斯托克和再见乌托邦

1969年,以「和平、反战、博爱、平等」为主题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影响不不止一代人。

迷笛总会宣传自己为中国的伍德斯托克,但很少有人追究一个细节:真正的伍德斯托克,只办了一届;爱与和平,只存在三天。

今年和去年的北京并不是什么音乐节都没有,但影响力无法和迷笛、草莓相提并论。音乐节这种户外音乐狂欢形式能发展起来,尽管更多主流味道的音乐节开始攻占更多市场,还是撼动不了迷笛在摇滚青年这些核心粉丝心中的地位:有些人只是来消费,有些人,则是来朝拜。

当迷笛的历史意义慢慢被遗忘,人们可能只记住了2000年的简陋聚会,酒瓶子、噪音、人群、无尽的幻想、种子。那是一片混沌,却不似各种权利博弈下的满目疮痍,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唯一拥有的,不是畏惧,而是希望。

早期的迷笛现场,当时是舌头乐队压轴演出,观众都挤到台子上。就在这里,吴吞留下了「摇滚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自己」那段金句。

有一天,这些音乐节会真正成熟,或者半路夭折,都改变不了那次聚会的意义。可能根据地的宿命,就是用来做成革命老区参观学习、凭吊怀念。

不能细说的外力压制下,不忍深究的主观因素中,不常去想的历史进程上,北京,适合朝圣,适合学习,不适合尽情挥洒的音乐节。

梦已经做够了,醒来,我们还有许多实际的工作。去祖国各地躁吧,摇滚乐的明天,不属于虚构中的火种,属于草地上撒欢的每一个人。

(更多精彩请移步微信公号:rocktheold)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