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东北虎》导演耿军: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东北虎》导演耿军: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尊重文化的地方必有光芒。

图片来源:《东北虎》剧照

耿军新作《东北虎》成为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竞赛片,有了马丽、章宇、郭月等职业演员的加盟,并没让作者性减弱、商业性加码,一切还是以前那个独立的耿军,有点伤感却又觉得伤感没意思的诙谐耿军。

这一次,他把发生在全国最低房价故乡鹤岗的故事,先带到最高房价的魔都上海市中心,希望能让包括院线和民间放映在内的更多观众看到。也希望鹤岗宇宙能发散开来,至少将来能够扩展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亚区。

你或许看过新闻里孤独的东北虎完达山一号,那么在电影《东北虎》里,这些既像考里斯马基又像罗伊·安德森作品中孤独的“东北人”,在苍凉的底色中,至少还向往着暖和的南方,想去看看海,那就有了些“希望的另一面”吧。

尊重文化的地方必有光芒,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投资增加了,能砸奥迪了,职业演员来了,但还是那个原貌

界面新闻:为什么《东北虎》这么难买?是电影节最难买的一场了吧?

耿军:这可不单单发生在我们这部影片吧。金爵奖竞赛片放映场次少。周浩的《孤注》也难买吧(我也买到了哦!)。那剧情片入围的其他华语片买不到吧?至少陈翠梅的《野蛮人入侵》肯定买不到。

界面新闻:《东北虎》和你之前那些独立电影还是有点不一样。感觉也有了点钱了,能砸得起奥迪了?

耿军:那确实是我们最贵的一场戏。

界面新闻:担心过商业性增加吗?还是本就希望如此?

耿军:没担心过。我跟制片人王子剑对剧本的内容还是挺一致的。我们就想做一部好看的电影,能保持住最初那些原动力的东西,而不是因为投资增加了,去走另外的方向。其实还是我之前最擅长并一贯而之的这种方向。你也能看到这个电影里,还是那个原貌。

界面新闻:即便首次用了职业演员,也并没觉得作者性弱化、商业性加码。章宇大家可能不担心,毕竟接大量文艺片,也不算被大众所认识。但马丽会有一定担心吗?

耿军:她个人并不担心,她是一个优秀演员,喜剧能演这么好,其他不在话下。我对她也不担心,从形象出发,她长的这个样子,就符合剧中人物的长相,一对晚婚夫妻在面临着他们的第一胎,一出场就已经怀孕六七个月了。我从来不担心她被喜剧所定义,我在乎的是,这一个好演员,可塑性非常强。

图片来源:《东北虎》剧照

界面新闻:个人感觉,片中除了郭月扮演的护士,其他角色置身你们冰天雪地的鹤岗,或多或少都有些孤独感,就她不孤独。

耿军:在我这个故事里,我想让郭月扮演的小薇有点神秘感。她的单独空间都是有章宇扮演的徐东存在的。是以徐东的动作线,来带出郭月扮演这个小薇的空间。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她是一个年轻人面对中年人的态度出现。她可不含糊,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会屈就于比她年长的临时恋人,她个性十足,会跟中年人下一盘棋,这盘棋你未必接得住。同时也有爱情中的冲动和勇敢。相当于跟这对夫妇算武打对手吧。

界面新闻:章宇在里面扮演的是什么老师?

耿军:他开始是一个体育老师,开场时,小薇跟他说“那年上体育课,我参加跳高比赛,摔伤了,你背着我去医院,一路上我就这么看着你。”现在他是一个宿管老师。其实就是通过小薇跟他的关系,塑造了他的以往。宿管老师夜里上班,白天在工地开铲车,多挣点奶粉钱,经济不太好,还是有点压力。在东北有双份工作的人很多,比如一个电视台的要开服装店。但凡那个正式工作能抽身,还得干点别的。

伤感,没意思。但前提建立在"我伤感"啊!

界面新闻:其他角色呢,就和现实新闻里的东北虎完达山一号一样,有着强烈的孤独感。有观众认为衬托孤独的底色,是苍凉。势必会让人想到大东北的空城化。

耿军:它是什么呢?随着时代的剧烈变化,东北确实搬走了很多人,有点钱的搬海南了,做小生意的去省会了。城市人口确实是逐渐减少。我的生活区,在天冷的时候,街上人流稀少。电影里,我确实抽离了一些生活态的东西,我想让大家注意力更集中到主人公身上。环境始终是为故事服务的。

图片来源:《东北虎》剧照

界面新闻:亲友场放映,导演杨瑾乐观地看到芬兰导演考里斯马基作品里的希望,可能他刚看了《希望的另一面》吧。但我相信更多人看不到希望,只有灰色。但看片时,我的脑海中一直响着万晓利一首歌,《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耿军:哎,咱俩一样了。因为经常都会人劝人嘛。我也会劝我自己,伤感,没意思。但这前提得建立在我伤感啊,我才会劝我自己伤感没意思。苍凉吗?当然苍凉。但苍凉里面还有温暖啊,还有人和人之间相处的温度呢。这些东西我觉得是让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的底色。

界面新闻:至少电影时间里,直至结束,这些角色的处境和前景都还挺糟的。让马千里还债肯定是没指望了。你确实在结尾放了徐东一段关于成长记忆的画外音,表达一个希望吧?

耿军:对。他的19岁和动物园那只东北虎的19岁,有一个互相的映衬。

界面新闻:所以两个男人想去南方海边?

耿军:那个是他们内心里童年记忆里对好地方的向往。我的上一个电影《轻松+愉快》里,也说到了暖和的南方。我的好朋友,二手玫瑰的梁龙,他一去暖和的南方,就会给我发一个暖和的南方的图片,“我在暖和的南方,呵呵。”

界面新闻:比如他在南方的《回南天》里。

耿军:哈,他在暖和的南方演的电影。这些当然是对好生活的向往吧,还有童年记忆里那些没去过的地方。证明什么呢?证明他的心还没有死。《东北虎》里的角色想把金链子卖掉,想去看看大海,在死之前想去暖和的南方溜达溜达。可能一溜达,就像你是一个旅行家,心就打开了,未必就想死了。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东西。

图片来源:《东北虎》剧照

我从来不想短视频的事,我只想电影的事

界面新闻:杨瑾可能觉得《东北虎》的主题和气息都比较考里斯马基。但场景表现上,包括你之前的作品,都会让人不可避免去对比罗伊·安德森,也是一个个油画般灰头土脸的人。但我们也知道,耿军就是耿军,不是芬兰人不是瑞典人,虽然人们调侃瑞典人不就是东北人。那你更多从什么地方汲取氧份?张献民说你不看外国文学,以前你总拿着那种国内严肃文学月刊。

耿军:就是《收获》杂志,这杂志就在上海。挺经典的。我有时候买一本会从头看到尾,也有的小说不喜欢,可能看一页放弃了。我也读外国文学,但确实没那么多,对经典文学没那么高的迷恋。我喜欢阅读喜欢看小说,每天能有三小时阅读时间,在北京出门坐地铁到公司,路上一个多小时,回来又是一个多小时。我就在地铁上阅读。我也没有快手抖音,就看小说。这都是我生活里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家乡鹤岗的那些人们,我熟悉的一起长大的朋友、长辈。每年春节回去,待一两个月,那些东西都是创作的元素,这些元素作为支点,通过想象力,来构建电影世界。

界面新闻:包括这些算不上金句的台词,大家觉得冷幽默的对话,比如《东北虎》里的“经济活动活跃期”,会是老乡们冒出来的话吗?

耿军:对。马千里亲属里有一个哲学系的研究生。这些点子这些事,全是表弟带领亲属们来干的。所以他嘴里会出现这些经济学术语。挺有幽默感。

界面新闻:地铁里读书,是手机里还是纸质?

耿军:我看不了手机里的,只能买纸质版,而且看不了电子书。

界面新闻:所以没任何机灵来源于短视频?那么在当下,怎么在90分钟里抓观众?

耿军:我不想短视频的事,因为我不是他们的观众,我只想电影的事,我既是电影观众又是一个创作者,按着大银幕观看的方式来创作。所以当门关上、灯暗下、大银幕亮起来,带着观众走进一个世界,是我要干的事。我身边可能90%的人都会去看短视频,那个是他们的乐趣,但不是我的乐趣。

耿军在《东北虎》拍摄现场,图片来源:片方提供。

界面新闻:这个发生在全国最低房价鹤岗的电影,首次亮相,就是在最高房价的上海市中心。这个太有意思。你期待观众对这个反差有什么反应和互动呢?

耿军:以前小时候听过一首歌,唱到,“请让我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们自己”(侯德健词曲、陈琳演唱的《熊猫咪咪》)。我觉得就是希望彼此互相认识一下。我们在东北也能看到上海这样一个魔都,看到中国经济最繁华、商业最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一个地方。我也希望魔都的观众,也能看到全国房价最低那儿人民的生活。其实人和人之间的事,是很容易达成情感上的共识的。这个共识就是互相关心吧。

界面新闻:可惜你现在聊天时才想起这歌。

耿军:哎呀,确实早想起来,就没梁龙的事了。梁龙给我的片尾曲喜欢吗?

界面新闻:很喜欢啊!什么时候单发啊?

鹤岗宇宙,或会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亚区扩展

界面新闻:贾樟柯花了好些年,才让他的老乡们走出汾阳,去到三峡甚至墨尔本。那耿军的人物呢?既然三番五次向往有海的南方。

耿军:我确实真想拍我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亚区的故事。东北人太多了,我早上去吃早点,天啊!觉得除了椰子树,我就没来三亚。我想吃点海南的东西,满耳全是,“大哥快进来,豆腐脑。”但那帮人在那儿生活的真好,因为气候好,很多有点钱的子女会把父母送到那边过冬天,对心脏病、风湿病都有好处。这些基本都是我们那儿年前酒桌上的一个话题,“过年在哪啊?”

“带父母去三亚。你呢?”

“就在本地了。”

“咋的啦?差钱啊?父母上南方暖和点多好,心脑血管病到那都好了,差钱说啊。”

当然都还是建立在经济基础还不错的那帮人,才能聊这样的话题。

界面新闻:现在看到有观众提出“鹤岗宇宙”?

耿军:今天记者跟我提到第四次了。我自己没想过,也没有耿家帮,我们虽然是一个团伙,但都没有想过。大家既然提出,应该是一个善意的玩笑。今天更有意思的是,一个女孩说她太喜欢小二这个人物,简直是鹤岗宇宙的守门人。这个就是我创作之外,观众带来的更有趣的东西。

图片来源:《东北虎》剧组工作照

界面新闻:这也算是简单粗暴介绍你片子风格的一种办法。

耿军:我真没意料到,就觉得这词挺有意思。尤其鹤岗宇宙守门人这个定义,这两天不是在踢球嘛,守门人、丹麦最美人墙这些。

民间放映,尊重文化的地方必有光芒

界面新闻:之前的作品,也能看到现实主义的根基和荒诞瞬间,是怎么把握这些平衡的?

耿军:现实就是荒谬的,我并没有跟现实剥离开。这么荒诞,它失真了吗?没失真。它写实吗?至少在心理层面是写实的。在细节层面,会有一些艺术上的处理。它们之间没有分离的关系。写实里的效果处理,都是建立在我认识到的这个世界面貌基础上的,都没那么死板。想象力、创造力,在现实基础上跳出那么一点,就是荒诞的部分。

界面新闻:你之前那些作品,都被认为是独立电影,现在这个拿来国际电影节,虽然不能说是转折,但肯定存在和以前那些的差别吧?

图片来源:《东北虎》剧照

耿军:肯定的。第一意义可能是创作方面的满足;第二是跟观众互动的期待。电影拍完另一半留给观众,琢磨琢磨。它接触到的观众层面肯定要多得多。

界面新闻:要是只上张献民老师的十荐,就太难被看到了。

耿军:确实现在跟之前的观影氛围没得比。之前的独立影展是一个重要舞台,让民间创作的主流之外的那些珍贵作品,有个和影迷交流的场所。那些影展不在了,这些影片放映渠道就更窄了,像去年的《情诗》、《裂流》虽然也会做陆陆续续的反应,但跟以前那些年比,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界面新闻:FIRST今年邀请各地民间放映团体负责人过去。确实,北京上海上之外,去哪找放映成了个很复杂的问题。

耿军:FIRST这么做太好了。文化多元起来很有意思,主流之外创作的,才能让总体局面更丰富。就像《东北虎》里说的,“尊重文化的地方必有光芒”。我之前做放映时认识的那些人,80%在这些年都不做放映了,观众和组织者都打散了。

界面新闻:你以前的片子想让大家看到,会以什么方式呢?

耿军:其实还是希望像尤伦斯那样的环境。北京上海之外,其他地方大学的电影社也会有联系,连放映带讲座,像沈阳的鲁美、长春的东北师大和南方一些学校有电影戏剧文学专业的,会让我带一些片子过去放映交流。但民间野生的我知道的就很少了,成都的小查,南京的高达,福建的两岸影展,现在就知道这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东北虎》导演耿军: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尊重文化的地方必有光芒。

图片来源:《东北虎》剧照

耿军新作《东北虎》成为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竞赛片,有了马丽、章宇、郭月等职业演员的加盟,并没让作者性减弱、商业性加码,一切还是以前那个独立的耿军,有点伤感却又觉得伤感没意思的诙谐耿军。

这一次,他把发生在全国最低房价故乡鹤岗的故事,先带到最高房价的魔都上海市中心,希望能让包括院线和民间放映在内的更多观众看到。也希望鹤岗宇宙能发散开来,至少将来能够扩展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亚区。

你或许看过新闻里孤独的东北虎完达山一号,那么在电影《东北虎》里,这些既像考里斯马基又像罗伊·安德森作品中孤独的“东北人”,在苍凉的底色中,至少还向往着暖和的南方,想去看看海,那就有了些“希望的另一面”吧。

尊重文化的地方必有光芒,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投资增加了,能砸奥迪了,职业演员来了,但还是那个原貌

界面新闻:为什么《东北虎》这么难买?是电影节最难买的一场了吧?

耿军:这可不单单发生在我们这部影片吧。金爵奖竞赛片放映场次少。周浩的《孤注》也难买吧(我也买到了哦!)。那剧情片入围的其他华语片买不到吧?至少陈翠梅的《野蛮人入侵》肯定买不到。

界面新闻:《东北虎》和你之前那些独立电影还是有点不一样。感觉也有了点钱了,能砸得起奥迪了?

耿军:那确实是我们最贵的一场戏。

界面新闻:担心过商业性增加吗?还是本就希望如此?

耿军:没担心过。我跟制片人王子剑对剧本的内容还是挺一致的。我们就想做一部好看的电影,能保持住最初那些原动力的东西,而不是因为投资增加了,去走另外的方向。其实还是我之前最擅长并一贯而之的这种方向。你也能看到这个电影里,还是那个原貌。

界面新闻:即便首次用了职业演员,也并没觉得作者性弱化、商业性加码。章宇大家可能不担心,毕竟接大量文艺片,也不算被大众所认识。但马丽会有一定担心吗?

耿军:她个人并不担心,她是一个优秀演员,喜剧能演这么好,其他不在话下。我对她也不担心,从形象出发,她长的这个样子,就符合剧中人物的长相,一对晚婚夫妻在面临着他们的第一胎,一出场就已经怀孕六七个月了。我从来不担心她被喜剧所定义,我在乎的是,这一个好演员,可塑性非常强。

图片来源:《东北虎》剧照

界面新闻:个人感觉,片中除了郭月扮演的护士,其他角色置身你们冰天雪地的鹤岗,或多或少都有些孤独感,就她不孤独。

耿军:在我这个故事里,我想让郭月扮演的小薇有点神秘感。她的单独空间都是有章宇扮演的徐东存在的。是以徐东的动作线,来带出郭月扮演这个小薇的空间。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她是一个年轻人面对中年人的态度出现。她可不含糊,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会屈就于比她年长的临时恋人,她个性十足,会跟中年人下一盘棋,这盘棋你未必接得住。同时也有爱情中的冲动和勇敢。相当于跟这对夫妇算武打对手吧。

界面新闻:章宇在里面扮演的是什么老师?

耿军:他开始是一个体育老师,开场时,小薇跟他说“那年上体育课,我参加跳高比赛,摔伤了,你背着我去医院,一路上我就这么看着你。”现在他是一个宿管老师。其实就是通过小薇跟他的关系,塑造了他的以往。宿管老师夜里上班,白天在工地开铲车,多挣点奶粉钱,经济不太好,还是有点压力。在东北有双份工作的人很多,比如一个电视台的要开服装店。但凡那个正式工作能抽身,还得干点别的。

伤感,没意思。但前提建立在"我伤感"啊!

界面新闻:其他角色呢,就和现实新闻里的东北虎完达山一号一样,有着强烈的孤独感。有观众认为衬托孤独的底色,是苍凉。势必会让人想到大东北的空城化。

耿军:它是什么呢?随着时代的剧烈变化,东北确实搬走了很多人,有点钱的搬海南了,做小生意的去省会了。城市人口确实是逐渐减少。我的生活区,在天冷的时候,街上人流稀少。电影里,我确实抽离了一些生活态的东西,我想让大家注意力更集中到主人公身上。环境始终是为故事服务的。

图片来源:《东北虎》剧照

界面新闻:亲友场放映,导演杨瑾乐观地看到芬兰导演考里斯马基作品里的希望,可能他刚看了《希望的另一面》吧。但我相信更多人看不到希望,只有灰色。但看片时,我的脑海中一直响着万晓利一首歌,《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耿军:哎,咱俩一样了。因为经常都会人劝人嘛。我也会劝我自己,伤感,没意思。但这前提得建立在我伤感啊,我才会劝我自己伤感没意思。苍凉吗?当然苍凉。但苍凉里面还有温暖啊,还有人和人之间相处的温度呢。这些东西我觉得是让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的底色。

界面新闻:至少电影时间里,直至结束,这些角色的处境和前景都还挺糟的。让马千里还债肯定是没指望了。你确实在结尾放了徐东一段关于成长记忆的画外音,表达一个希望吧?

耿军:对。他的19岁和动物园那只东北虎的19岁,有一个互相的映衬。

界面新闻:所以两个男人想去南方海边?

耿军:那个是他们内心里童年记忆里对好地方的向往。我的上一个电影《轻松+愉快》里,也说到了暖和的南方。我的好朋友,二手玫瑰的梁龙,他一去暖和的南方,就会给我发一个暖和的南方的图片,“我在暖和的南方,呵呵。”

界面新闻:比如他在南方的《回南天》里。

耿军:哈,他在暖和的南方演的电影。这些当然是对好生活的向往吧,还有童年记忆里那些没去过的地方。证明什么呢?证明他的心还没有死。《东北虎》里的角色想把金链子卖掉,想去看看大海,在死之前想去暖和的南方溜达溜达。可能一溜达,就像你是一个旅行家,心就打开了,未必就想死了。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东西。

图片来源:《东北虎》剧照

我从来不想短视频的事,我只想电影的事

界面新闻:杨瑾可能觉得《东北虎》的主题和气息都比较考里斯马基。但场景表现上,包括你之前的作品,都会让人不可避免去对比罗伊·安德森,也是一个个油画般灰头土脸的人。但我们也知道,耿军就是耿军,不是芬兰人不是瑞典人,虽然人们调侃瑞典人不就是东北人。那你更多从什么地方汲取氧份?张献民说你不看外国文学,以前你总拿着那种国内严肃文学月刊。

耿军:就是《收获》杂志,这杂志就在上海。挺经典的。我有时候买一本会从头看到尾,也有的小说不喜欢,可能看一页放弃了。我也读外国文学,但确实没那么多,对经典文学没那么高的迷恋。我喜欢阅读喜欢看小说,每天能有三小时阅读时间,在北京出门坐地铁到公司,路上一个多小时,回来又是一个多小时。我就在地铁上阅读。我也没有快手抖音,就看小说。这都是我生活里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家乡鹤岗的那些人们,我熟悉的一起长大的朋友、长辈。每年春节回去,待一两个月,那些东西都是创作的元素,这些元素作为支点,通过想象力,来构建电影世界。

界面新闻:包括这些算不上金句的台词,大家觉得冷幽默的对话,比如《东北虎》里的“经济活动活跃期”,会是老乡们冒出来的话吗?

耿军:对。马千里亲属里有一个哲学系的研究生。这些点子这些事,全是表弟带领亲属们来干的。所以他嘴里会出现这些经济学术语。挺有幽默感。

界面新闻:地铁里读书,是手机里还是纸质?

耿军:我看不了手机里的,只能买纸质版,而且看不了电子书。

界面新闻:所以没任何机灵来源于短视频?那么在当下,怎么在90分钟里抓观众?

耿军:我不想短视频的事,因为我不是他们的观众,我只想电影的事,我既是电影观众又是一个创作者,按着大银幕观看的方式来创作。所以当门关上、灯暗下、大银幕亮起来,带着观众走进一个世界,是我要干的事。我身边可能90%的人都会去看短视频,那个是他们的乐趣,但不是我的乐趣。

耿军在《东北虎》拍摄现场,图片来源:片方提供。

界面新闻:这个发生在全国最低房价鹤岗的电影,首次亮相,就是在最高房价的上海市中心。这个太有意思。你期待观众对这个反差有什么反应和互动呢?

耿军:以前小时候听过一首歌,唱到,“请让我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们自己”(侯德健词曲、陈琳演唱的《熊猫咪咪》)。我觉得就是希望彼此互相认识一下。我们在东北也能看到上海这样一个魔都,看到中国经济最繁华、商业最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一个地方。我也希望魔都的观众,也能看到全国房价最低那儿人民的生活。其实人和人之间的事,是很容易达成情感上的共识的。这个共识就是互相关心吧。

界面新闻:可惜你现在聊天时才想起这歌。

耿军:哎呀,确实早想起来,就没梁龙的事了。梁龙给我的片尾曲喜欢吗?

界面新闻:很喜欢啊!什么时候单发啊?

鹤岗宇宙,或会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亚区扩展

界面新闻:贾樟柯花了好些年,才让他的老乡们走出汾阳,去到三峡甚至墨尔本。那耿军的人物呢?既然三番五次向往有海的南方。

耿军:我确实真想拍我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亚区的故事。东北人太多了,我早上去吃早点,天啊!觉得除了椰子树,我就没来三亚。我想吃点海南的东西,满耳全是,“大哥快进来,豆腐脑。”但那帮人在那儿生活的真好,因为气候好,很多有点钱的子女会把父母送到那边过冬天,对心脏病、风湿病都有好处。这些基本都是我们那儿年前酒桌上的一个话题,“过年在哪啊?”

“带父母去三亚。你呢?”

“就在本地了。”

“咋的啦?差钱啊?父母上南方暖和点多好,心脑血管病到那都好了,差钱说啊。”

当然都还是建立在经济基础还不错的那帮人,才能聊这样的话题。

界面新闻:现在看到有观众提出“鹤岗宇宙”?

耿军:今天记者跟我提到第四次了。我自己没想过,也没有耿家帮,我们虽然是一个团伙,但都没有想过。大家既然提出,应该是一个善意的玩笑。今天更有意思的是,一个女孩说她太喜欢小二这个人物,简直是鹤岗宇宙的守门人。这个就是我创作之外,观众带来的更有趣的东西。

图片来源:《东北虎》剧组工作照

界面新闻:这也算是简单粗暴介绍你片子风格的一种办法。

耿军:我真没意料到,就觉得这词挺有意思。尤其鹤岗宇宙守门人这个定义,这两天不是在踢球嘛,守门人、丹麦最美人墙这些。

民间放映,尊重文化的地方必有光芒

界面新闻:之前的作品,也能看到现实主义的根基和荒诞瞬间,是怎么把握这些平衡的?

耿军:现实就是荒谬的,我并没有跟现实剥离开。这么荒诞,它失真了吗?没失真。它写实吗?至少在心理层面是写实的。在细节层面,会有一些艺术上的处理。它们之间没有分离的关系。写实里的效果处理,都是建立在我认识到的这个世界面貌基础上的,都没那么死板。想象力、创造力,在现实基础上跳出那么一点,就是荒诞的部分。

界面新闻:你之前那些作品,都被认为是独立电影,现在这个拿来国际电影节,虽然不能说是转折,但肯定存在和以前那些的差别吧?

图片来源:《东北虎》剧照

耿军:肯定的。第一意义可能是创作方面的满足;第二是跟观众互动的期待。电影拍完另一半留给观众,琢磨琢磨。它接触到的观众层面肯定要多得多。

界面新闻:要是只上张献民老师的十荐,就太难被看到了。

耿军:确实现在跟之前的观影氛围没得比。之前的独立影展是一个重要舞台,让民间创作的主流之外的那些珍贵作品,有个和影迷交流的场所。那些影展不在了,这些影片放映渠道就更窄了,像去年的《情诗》、《裂流》虽然也会做陆陆续续的反应,但跟以前那些年比,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界面新闻:FIRST今年邀请各地民间放映团体负责人过去。确实,北京上海上之外,去哪找放映成了个很复杂的问题。

耿军:FIRST这么做太好了。文化多元起来很有意思,主流之外创作的,才能让总体局面更丰富。就像《东北虎》里说的,“尊重文化的地方必有光芒”。我之前做放映时认识的那些人,80%在这些年都不做放映了,观众和组织者都打散了。

界面新闻:你以前的片子想让大家看到,会以什么方式呢?

耿军:其实还是希望像尤伦斯那样的环境。北京上海之外,其他地方大学的电影社也会有联系,连放映带讲座,像沈阳的鲁美、长春的东北师大和南方一些学校有电影戏剧文学专业的,会让我带一些片子过去放映交流。但民间野生的我知道的就很少了,成都的小查,南京的高达,福建的两岸影展,现在就知道这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