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dia】去切尔诺贝利旅行是怎样的体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dia】去切尔诺贝利旅行是怎样的体验

从2011年开始,切尔诺贝利开始对游客开放。去切尔诺贝利旅行究竟是怎样的体验?一位去切尔诺贝利一日游的游客详细讲述了这趟非同一般的旅程。

图片来源:原文

今天,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三十周年纪念日。迄今为止,在人类民用核电站发生的三起严重核事故中,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毫无疑问是最严重的一起。三十年过去,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难题依然还未彻底解决,核电站周围在事故发生之后也几乎成了人类禁区。

不过,现在的切尔诺贝利也并非完全不能接近,甚至从2011年开始,切尔诺贝利开始对游客开放,你可以去切尔诺贝利旅游了。那么,去切尔诺贝利旅行究竟是怎样的体验?知乎用户“安妮的小熊”在2015年夏天、他大二的暑假曾经去切尔诺贝利一日游,他在知乎上的回答中详细讲述了这趟非同一般的旅程。

当天行程大概是这样:早上8点从基辅火车站出发,一路向北大概1个半小时到达切尔诺贝利,期间拜访了一位独居在那里的80多岁老奶奶、前苏联第二大雷达、核电站附近、普里皮亚季(幼儿园,高中,游乐园,在18层楼的眺望),最后下午6点在外边的切尔诺贝利市(后来新建立的城市)吃晚饭。

驱车一个半小时终于到了切尔诺贝利的边缘,30公里控制区的第一个检查站,总共需要经历3个检查站,每个都要下车,检查护照,登记。

当天这个旅行社去的有两辆车,一个是英语团,一个是俄语团,英语团比俄语团贵了大概30多刀。图中蓝衣服是个来自冰岛的老头,一路一直问我很多关于中国的问题。

进入第一个检查站,辐射值就已经开始慢慢在上升了,看着数字一点点地增加,我的心情也是有点咯噔咯噔的。进了第一个检查站,就已经看不到人了,路上也没有车,但是在第一和第二个检查站中间地带大概是住了4000人,他们的工作就是来维护切尔诺贝利这个地区安全和修筑新的防护罩。

第二个检查站,同样需要下车,查护照。

进了第二个检查站后,路也开始变得破旧起来了,一种破败的感觉渐渐扑面而来,说实话看着盖革计数器数值一点点上升和周围越来越破败的景象,有种上了贼船回不去的感觉。。。

当我正慢慢陷入细思极恐的情绪时,车停了,导游说我们要去看望一位八十多岁老奶奶,她是所住唯一一位发生事故后坚持要回来住的人,原因是她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的,有自己的屋子,自己的田地,所以就从基辅回来这里。

我们到的时候刚老奶奶也在,导游一呼唤她就过来开门。住在这里的快三十年里她几乎都是自给自足,尽管外边的人偶尔会给她捎些日用品来看望她,但是她仍然喝这里的水,吃这里种的东西,呼吸这里的空气。

尽管八十多岁,可是老奶奶的身体看起来仍然很硬朗,并且很热情地招呼我们,尽管讲的是俄语我们都听不懂,还从屋子里拿了一个袋子出来,挑了一袋的苹果给我们吃,但是。。。没人敢吃,出于尊重导游还是收下。

第二地点来到了这个前苏联的雷达站,据说是前苏联第二大雷达,大概165米长,50多米高,分为主副两个雷达,用于探测美国和北约的飞机和导弹,这个雷达站在建完的第二年事故就发生,过了不久就废弃。据军迷科普,这个雷达的型号是DUGA-3,绰号莫斯科之眼或者啄木鸟。

入口处一辆被拆了轮子的小三轮车预示着这个地方应该是一个幼儿园。

有没有发现熟悉画风?红领巾,少先队,在切尔诺贝利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前苏联的遗迹,以及我们学习的前苏联的影子。

“切尔诺贝利”在斯拉夫神话中代表黑暗、死亡的黑之神。

从幼儿园出来就开始朝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进发,那天天气真的很好,云看起来都是一朵一朵的。直到远处几个烟囱和那有点略显破败的旧石棺进入我的视野,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曾经造成多少人死亡的恶魔,如今就静静地躺在那里,随着汽车前进渐渐变大,那种感觉真的很难以言表。

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首先是去喂鲶鱼。或许网上所流传的变异鲶鱼就是这些吧,相比之前见过的,是显得稍微大些,于是我问了导游说这些是因为变异才这么大吗。。。旁边那个冰岛老头笑着说:“天天喂这么多面包,我觉得是给人喂大的。。。”没一会那些鲶鱼也吃腻了,河上还飘着许多没吃的面包。

消防员纪念碑,无论发生什么重大事故,牺牲的往往总是冲在第一线的消防员,当时八月份天津塘沽大爆炸,也不知道现在那里怎么样了。

兜了一圈,终于来到了核电站4号机组的面前,曾经多少前苏联的英雄在这里献出生命,可以说用斯拉夫民族的血浇筑了机组的旧石棺。不过可以看到的是,旧石棺30年的使用期限已经到了,而且已经发生了部分破损,新石棺在正在旁边进行建设,预计2017年可以将旧石棺完全覆盖,使用期限是100年。而我在想100年后又该怎么办,总不能建个更大设施覆盖上去吧。

核电站上面有不少工人在那里施工,附近也有住人,看到这里有游客,不知从哪里跑来几只狗,闯进了镜头。

建设中的新石棺,基本完成了主体建设,剩下的步骤就是整个沿导轨平移过去,将旧石棺覆盖。一切顺利的话,2017年能够完成。

参观完核电站,下一个地点是为切尔诺贝利而建立的城市:普里皮亚季,就在离核电站15分钟路程的地方。正是因为靠的近,所以当时这个城市里的5万人几乎全都遭受了严重的核辐射。普里皮亚季可以说是当时全乌克兰境内配套最完备、设施最齐全的城市,因为住的都是核电站工作相关的高科技人才,所以前苏联当局为他们和家属提供了最好的资源,在当时,不少基辅市民专门搭车来普里皮亚季就为了买在基辅没有的商品。

第一次对切尔诺贝利有直观感受,是在使命召唤4里面2人小分队刺杀军火商的关卡,相信不少人应该和我一样。当时我还专门玩了好几回这关,年少时游戏的场景出现在面前,这种体验也是挺不可思议的。游戏中狙击军火商的位置就是这家Hotel的顶层了,事故发生时这个酒店顶层被用来让直升机装吊封堵爆炸口的铅块。

酒店旁边的综合中心,放在现在应该就是类似万达广场的一个地方。

建筑内部除了破败还是破败,满目疮痍,各种废弃物散落一地。

电影院,能拆的都被拆掉了

 

远处是政府大楼。

从综合中心一个小口走出来,就到了许多人所熟悉的摩天轮。当时事故发生时这个游乐园仍未营业,所以可以说,这个摩天轮还没正真意义上搭载过一位游客,就永远地静止。

穿过游乐园,来到的这个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那时候我只是感觉这里的树怎么那么高,直到穿过下图的从林,观众席突然出在面前才知道原来这个以前是一个足球场!30年的时光,一个足球场就长满了十多二十米的大树。

足球场入口处,同样被大树包围。当人类仓皇逃离时,大自然重新接管了这里,用遍地参天大树宣誓着它的存在,人类在自然之力面前唯有深深的敬畏。

从足球场出来下一个地方是一所学校。那里只有两种东西,满地布满灰尘的书和防毒面具。

从学校出来时间也差不多快到4点了,来到这个游泳池,也是同样出现在使命召唤4的一个场景,记得从左边跳出去就是游乐场,然后在那里和敌人血拼,保护受伤的队友直至一架支奴干开着机枪扫射从天而降。导游问我们最后还有时间是想去眺望下切尔诺贝利,不过要爬16层楼;还是去一间漂亮的咖啡屋看看,我们几个想都不想说肯定都去啊,来都来了。

于是倒数第二个地方就来到了这里,一座16层楼的住宅。

入口的过道是一片漆黑,每个人都掏出手机开灯,黑暗中,分分钟有种生化危机的即视感。

终于爬到楼顶。

树林吞噬了一切,大自然接管了一切。

很漂亮的玻璃彩绘,有人曾建议把这里的玻璃拆一些去基辅的切尔诺贝利博物馆展览,但是那里的工作人员拒绝,原因是留存的辐射太大了,或许刚刚发出警报的盖革计数器也证明了这一点吧。可以看出到是尽管三十多年过去,但是这些玻璃仍然熠熠生辉。

参观完最后一处地方,行程就差不多结束了,原路返回。

在经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北面时,我的盖格计数器最后一次响起,算是道别吧。

经过检查站时,每个人都需要接受测量,只有仪器亮绿灯时,证明辐射值正常,可以通过,如果不通过,检查人员会帮你清理。通过最后第三道检查后,我们在最外圈的居住区的一个餐厅吃饭,这里的辐射已经恢复和基辅差不多的水平,我在饭桌上看到了同坐的一个美国人手上纹着USN和船锚的标志,一问,他是在“罗斯福”号核动力航母上服役8年的核装置操作员。同行的其他人包括3位荷兰人,另外两个美国人,一个冰岛老头和两个巴西人。

来源:核电观察

原标题:去切尔诺贝利旅行是怎样的体验

最新更新时间:04/26 17:1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dia】去切尔诺贝利旅行是怎样的体验

从2011年开始,切尔诺贝利开始对游客开放。去切尔诺贝利旅行究竟是怎样的体验?一位去切尔诺贝利一日游的游客详细讲述了这趟非同一般的旅程。

图片来源:原文

今天,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三十周年纪念日。迄今为止,在人类民用核电站发生的三起严重核事故中,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毫无疑问是最严重的一起。三十年过去,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难题依然还未彻底解决,核电站周围在事故发生之后也几乎成了人类禁区。

不过,现在的切尔诺贝利也并非完全不能接近,甚至从2011年开始,切尔诺贝利开始对游客开放,你可以去切尔诺贝利旅游了。那么,去切尔诺贝利旅行究竟是怎样的体验?知乎用户“安妮的小熊”在2015年夏天、他大二的暑假曾经去切尔诺贝利一日游,他在知乎上的回答中详细讲述了这趟非同一般的旅程。

当天行程大概是这样:早上8点从基辅火车站出发,一路向北大概1个半小时到达切尔诺贝利,期间拜访了一位独居在那里的80多岁老奶奶、前苏联第二大雷达、核电站附近、普里皮亚季(幼儿园,高中,游乐园,在18层楼的眺望),最后下午6点在外边的切尔诺贝利市(后来新建立的城市)吃晚饭。

驱车一个半小时终于到了切尔诺贝利的边缘,30公里控制区的第一个检查站,总共需要经历3个检查站,每个都要下车,检查护照,登记。

当天这个旅行社去的有两辆车,一个是英语团,一个是俄语团,英语团比俄语团贵了大概30多刀。图中蓝衣服是个来自冰岛的老头,一路一直问我很多关于中国的问题。

进入第一个检查站,辐射值就已经开始慢慢在上升了,看着数字一点点地增加,我的心情也是有点咯噔咯噔的。进了第一个检查站,就已经看不到人了,路上也没有车,但是在第一和第二个检查站中间地带大概是住了4000人,他们的工作就是来维护切尔诺贝利这个地区安全和修筑新的防护罩。

第二个检查站,同样需要下车,查护照。

进了第二个检查站后,路也开始变得破旧起来了,一种破败的感觉渐渐扑面而来,说实话看着盖革计数器数值一点点上升和周围越来越破败的景象,有种上了贼船回不去的感觉。。。

当我正慢慢陷入细思极恐的情绪时,车停了,导游说我们要去看望一位八十多岁老奶奶,她是所住唯一一位发生事故后坚持要回来住的人,原因是她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的,有自己的屋子,自己的田地,所以就从基辅回来这里。

我们到的时候刚老奶奶也在,导游一呼唤她就过来开门。住在这里的快三十年里她几乎都是自给自足,尽管外边的人偶尔会给她捎些日用品来看望她,但是她仍然喝这里的水,吃这里种的东西,呼吸这里的空气。

尽管八十多岁,可是老奶奶的身体看起来仍然很硬朗,并且很热情地招呼我们,尽管讲的是俄语我们都听不懂,还从屋子里拿了一个袋子出来,挑了一袋的苹果给我们吃,但是。。。没人敢吃,出于尊重导游还是收下。

第二地点来到了这个前苏联的雷达站,据说是前苏联第二大雷达,大概165米长,50多米高,分为主副两个雷达,用于探测美国和北约的飞机和导弹,这个雷达站在建完的第二年事故就发生,过了不久就废弃。据军迷科普,这个雷达的型号是DUGA-3,绰号莫斯科之眼或者啄木鸟。

入口处一辆被拆了轮子的小三轮车预示着这个地方应该是一个幼儿园。

有没有发现熟悉画风?红领巾,少先队,在切尔诺贝利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前苏联的遗迹,以及我们学习的前苏联的影子。

“切尔诺贝利”在斯拉夫神话中代表黑暗、死亡的黑之神。

从幼儿园出来就开始朝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进发,那天天气真的很好,云看起来都是一朵一朵的。直到远处几个烟囱和那有点略显破败的旧石棺进入我的视野,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曾经造成多少人死亡的恶魔,如今就静静地躺在那里,随着汽车前进渐渐变大,那种感觉真的很难以言表。

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首先是去喂鲶鱼。或许网上所流传的变异鲶鱼就是这些吧,相比之前见过的,是显得稍微大些,于是我问了导游说这些是因为变异才这么大吗。。。旁边那个冰岛老头笑着说:“天天喂这么多面包,我觉得是给人喂大的。。。”没一会那些鲶鱼也吃腻了,河上还飘着许多没吃的面包。

消防员纪念碑,无论发生什么重大事故,牺牲的往往总是冲在第一线的消防员,当时八月份天津塘沽大爆炸,也不知道现在那里怎么样了。

兜了一圈,终于来到了核电站4号机组的面前,曾经多少前苏联的英雄在这里献出生命,可以说用斯拉夫民族的血浇筑了机组的旧石棺。不过可以看到的是,旧石棺30年的使用期限已经到了,而且已经发生了部分破损,新石棺在正在旁边进行建设,预计2017年可以将旧石棺完全覆盖,使用期限是100年。而我在想100年后又该怎么办,总不能建个更大设施覆盖上去吧。

核电站上面有不少工人在那里施工,附近也有住人,看到这里有游客,不知从哪里跑来几只狗,闯进了镜头。

建设中的新石棺,基本完成了主体建设,剩下的步骤就是整个沿导轨平移过去,将旧石棺覆盖。一切顺利的话,2017年能够完成。

参观完核电站,下一个地点是为切尔诺贝利而建立的城市:普里皮亚季,就在离核电站15分钟路程的地方。正是因为靠的近,所以当时这个城市里的5万人几乎全都遭受了严重的核辐射。普里皮亚季可以说是当时全乌克兰境内配套最完备、设施最齐全的城市,因为住的都是核电站工作相关的高科技人才,所以前苏联当局为他们和家属提供了最好的资源,在当时,不少基辅市民专门搭车来普里皮亚季就为了买在基辅没有的商品。

第一次对切尔诺贝利有直观感受,是在使命召唤4里面2人小分队刺杀军火商的关卡,相信不少人应该和我一样。当时我还专门玩了好几回这关,年少时游戏的场景出现在面前,这种体验也是挺不可思议的。游戏中狙击军火商的位置就是这家Hotel的顶层了,事故发生时这个酒店顶层被用来让直升机装吊封堵爆炸口的铅块。

酒店旁边的综合中心,放在现在应该就是类似万达广场的一个地方。

建筑内部除了破败还是破败,满目疮痍,各种废弃物散落一地。

电影院,能拆的都被拆掉了

 

远处是政府大楼。

从综合中心一个小口走出来,就到了许多人所熟悉的摩天轮。当时事故发生时这个游乐园仍未营业,所以可以说,这个摩天轮还没正真意义上搭载过一位游客,就永远地静止。

穿过游乐园,来到的这个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那时候我只是感觉这里的树怎么那么高,直到穿过下图的从林,观众席突然出在面前才知道原来这个以前是一个足球场!30年的时光,一个足球场就长满了十多二十米的大树。

足球场入口处,同样被大树包围。当人类仓皇逃离时,大自然重新接管了这里,用遍地参天大树宣誓着它的存在,人类在自然之力面前唯有深深的敬畏。

从足球场出来下一个地方是一所学校。那里只有两种东西,满地布满灰尘的书和防毒面具。

从学校出来时间也差不多快到4点了,来到这个游泳池,也是同样出现在使命召唤4的一个场景,记得从左边跳出去就是游乐场,然后在那里和敌人血拼,保护受伤的队友直至一架支奴干开着机枪扫射从天而降。导游问我们最后还有时间是想去眺望下切尔诺贝利,不过要爬16层楼;还是去一间漂亮的咖啡屋看看,我们几个想都不想说肯定都去啊,来都来了。

于是倒数第二个地方就来到了这里,一座16层楼的住宅。

入口的过道是一片漆黑,每个人都掏出手机开灯,黑暗中,分分钟有种生化危机的即视感。

终于爬到楼顶。

树林吞噬了一切,大自然接管了一切。

很漂亮的玻璃彩绘,有人曾建议把这里的玻璃拆一些去基辅的切尔诺贝利博物馆展览,但是那里的工作人员拒绝,原因是留存的辐射太大了,或许刚刚发出警报的盖革计数器也证明了这一点吧。可以看出到是尽管三十多年过去,但是这些玻璃仍然熠熠生辉。

参观完最后一处地方,行程就差不多结束了,原路返回。

在经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北面时,我的盖格计数器最后一次响起,算是道别吧。

经过检查站时,每个人都需要接受测量,只有仪器亮绿灯时,证明辐射值正常,可以通过,如果不通过,检查人员会帮你清理。通过最后第三道检查后,我们在最外圈的居住区的一个餐厅吃饭,这里的辐射已经恢复和基辅差不多的水平,我在饭桌上看到了同坐的一个美国人手上纹着USN和船锚的标志,一问,他是在“罗斯福”号核动力航母上服役8年的核装置操作员。同行的其他人包括3位荷兰人,另外两个美国人,一个冰岛老头和两个巴西人。

来源:核电观察

原标题:去切尔诺贝利旅行是怎样的体验

最新更新时间:04/26 17:1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