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挂羊头卖狗肉?《北京遇上西雅图》这碗汤,我们不喝!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挂羊头卖狗肉?《北京遇上西雅图》这碗汤,我们不喝!

续集作品,当之无愧的“国产影视剧作之殇”。放眼林林总总的国产影视续集,伪IP现象严重的同时,质量也难以与前作齐肩。这是利益环境下的急速驱使,还是当下创新实在难做?

“X年前陪你看《XXX》的那个人,他还在吗?”这句话的经典程度完全可以纳入高考作文万能模板,它适用于一切续集电影上映时网友们的一番聊骚。续集电影不仅只是内容上的继承,它包含着观众对岁月的感慨,电影作为可视化的载体,它蕴含其中的时间意义与电影内容不相上下。那么,三年前陪你看《北京遇上西雅图》的那个人,他还在吗?

2013年,《北京遇上西雅图》创下6.5亿票房稳坐内地爱情片票房榜首,而三年后原班人马打造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于昨日内地首映并成功破亿。电影刚透出拍摄消息时众多网友纷纷感慨“三年一眨眼就过”,然而翘首等待的续集似乎并未达到我们的理想高度。

Part1:《不二情书》——这真的不是第二部?

很多网友看完《北京遇上西雅图2》后表示诧异,汤唯饰演澳门女赌徒姣爷,吴秀波饰演洛杉矶房产经纪人,两人还是三年前颜好任性,但是北京呢?西雅图呢?这片名难道不是《北京遇上西雅图》吗!

导演薛晓路曾表示《不二情书》将是个完全新颖的故事,它严格说来并不能算做续集,而是导演与两位主演的多年心结。既然如此,为何这部基本独立的新电影非得冠以《北京遇上西雅图》的虚名呢?

“伪IP”鼓动市场

《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成功性的确使其具有作为IP的市场和前景,而此篇续集既不是前传又不是后传,既不脱胎又不联结。以“伪IP”的形式仅仅保留电影名称,它一方面掌握了市场的客观需要,容易打通观众群体;另一方面独立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不限制发挥,降低了剧作者创作难度。

IP改编于内容或理念,无论改编的立足点是大是小,它已经有具象化可延伸的方向。仅以几个字所组成的词组作为IP,就会表现出内容不足、言过其实的状态。2015年暑期档上映的《栀子花开》就是“伪IP”的典型例证。故意傍身歌曲本身的知名度,脱离歌曲制造一篇完全可以叫《我要奋斗》、《友谊万岁》的疼痛青春童话,没故事没人物,剩下只有满满的槽点。

Part2:套名电影or另开新山?

“出系列、出续集的电影,前部作品一定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没有投资者会愚蠢到继续制作烂电影的续集,因此选择将电影延续化的制作商们已经拥有一定的市场资源,有相对于全新电影的票房保障。

1、续集符合观众心理

观众一般具有惯性心理和好奇意识双重特性,电影作为主观化的大众文化,个人理解不同对后续故事的期待值就会产生差异。作为观众所需要的不是单纯喜剧或悲剧的结局,而是一种自我联想和发散。好电影会使人产生代入感,关心人物和故事的走向,续集就是满足观众惯性心理与好奇心的最好方式。艺术是为欣赏并关照它的观众而服务的,必须以观众为依归。

2、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

成功的影视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品牌,续集的生产在前部效益的基础上会收获更稳定的预期,品牌效应的煽动使得影片投资风险更小,市场容纳度更高。而拍续集可以使已初步成功所树立起来的典型形象和道德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化功能。

3、情怀是块敲门砖

观望国内电影市场,大量青春文艺影片的充斥使情怀成为一片众人拾柴的净土,而“续集情怀”可以说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青春现象。我们更偏爱于群体而不是独居,看电影成为一种增进互相关系的良好方式。我们常常会问“那个人他还在吗”,可见人事变迁的情怀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Part3:国产续集难逾前作高峰

 第一部作品的出现有其独特的考量,制作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影片质量有团队的共同保证。作为第一部的续集,第二部难免会成为投资者们渴求短期获得暴利的捷径。在市场有充分人群的状况下,影片更多的关注度偏离了本身的故事与创新,而是放在如何造势和选择档期上。

    《澳门风云》每年都瞄准春节档迎合合家欢,今年第3部上映仍是大牌加身但却不敌新作《美人鱼》,其情节的无趣程度好像是在花钱去影院吃爆米花。而好莱坞续集比起盈利更加注重质量,因此诞生了《速度与激情》《飓风营救》《碟中谍》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续集电影对于观众来说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固定印象,因此创新才是抓住观众眼球的根本。一年一部的制作周期能够孕育出什么样的优秀作品,这点暂且保留意见;但是如果续集是作为投机、牟利的敲砖石,不如老老实实沉下心,做一部有诚意、有新意的新作品。

Part4:这些事与愿违的“续集”

1、《卧虎藏龙之青冥宝剑》

导演说我们跟《卧虎藏龙》真的没有关系,只是都有杨紫琼。有人预测《青冥宝剑》是一部立项注定要失败的电影,结果就是崩坏的场景、夸张的造型、跳戏的音乐和尴尬的旁白。完全和《卧虎藏龙》脱离关系,那要以此作为片名真的就只有分羹经典这一说了。“如果不说脏话的话,那这篇影评就很短了。”

2、《港囧》

如果票房能够成为唯一评判的因素,那《港囧》就直接别看了吧。作为徐峥《囧途》系列的续集,《港囧》明显陷入了无法跳脱的僵局,因为整部电影都在讨巧,但不好笑;剧情零散不集中,看过就忘。如果《港囧》能作为一个粤语歌串烧MV,我是愿意认真看完的。

3、《步步惊情》

强行插一部电视剧,因为《步步惊心》实在是古装穿越剧难以逾越的经典。当年电视剧获得前所未有的反响,连带小说和演员都瞬间走红。其实可以以悲剧结尾,撩拨观众的小情绪,但是制作方太考虑到观众的心理,强行加了一段现代续集。原班人马是保障,但却不是影视剧作成功的金钥匙。

最后,一部好看的影视作品,无论是新作品还是续集,是否启用原班人马,它的内核都应该是全新的。没有意义的续集甚至是“伪续集”,即使定位于观众对于后续故事好奇心,仍然会被社会无形淘汰。

本文作者:陆乐仙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挂羊头卖狗肉?《北京遇上西雅图》这碗汤,我们不喝!

续集作品,当之无愧的“国产影视剧作之殇”。放眼林林总总的国产影视续集,伪IP现象严重的同时,质量也难以与前作齐肩。这是利益环境下的急速驱使,还是当下创新实在难做?

“X年前陪你看《XXX》的那个人,他还在吗?”这句话的经典程度完全可以纳入高考作文万能模板,它适用于一切续集电影上映时网友们的一番聊骚。续集电影不仅只是内容上的继承,它包含着观众对岁月的感慨,电影作为可视化的载体,它蕴含其中的时间意义与电影内容不相上下。那么,三年前陪你看《北京遇上西雅图》的那个人,他还在吗?

2013年,《北京遇上西雅图》创下6.5亿票房稳坐内地爱情片票房榜首,而三年后原班人马打造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于昨日内地首映并成功破亿。电影刚透出拍摄消息时众多网友纷纷感慨“三年一眨眼就过”,然而翘首等待的续集似乎并未达到我们的理想高度。

Part1:《不二情书》——这真的不是第二部?

很多网友看完《北京遇上西雅图2》后表示诧异,汤唯饰演澳门女赌徒姣爷,吴秀波饰演洛杉矶房产经纪人,两人还是三年前颜好任性,但是北京呢?西雅图呢?这片名难道不是《北京遇上西雅图》吗!

导演薛晓路曾表示《不二情书》将是个完全新颖的故事,它严格说来并不能算做续集,而是导演与两位主演的多年心结。既然如此,为何这部基本独立的新电影非得冠以《北京遇上西雅图》的虚名呢?

“伪IP”鼓动市场

《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成功性的确使其具有作为IP的市场和前景,而此篇续集既不是前传又不是后传,既不脱胎又不联结。以“伪IP”的形式仅仅保留电影名称,它一方面掌握了市场的客观需要,容易打通观众群体;另一方面独立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不限制发挥,降低了剧作者创作难度。

IP改编于内容或理念,无论改编的立足点是大是小,它已经有具象化可延伸的方向。仅以几个字所组成的词组作为IP,就会表现出内容不足、言过其实的状态。2015年暑期档上映的《栀子花开》就是“伪IP”的典型例证。故意傍身歌曲本身的知名度,脱离歌曲制造一篇完全可以叫《我要奋斗》、《友谊万岁》的疼痛青春童话,没故事没人物,剩下只有满满的槽点。

Part2:套名电影or另开新山?

“出系列、出续集的电影,前部作品一定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没有投资者会愚蠢到继续制作烂电影的续集,因此选择将电影延续化的制作商们已经拥有一定的市场资源,有相对于全新电影的票房保障。

1、续集符合观众心理

观众一般具有惯性心理和好奇意识双重特性,电影作为主观化的大众文化,个人理解不同对后续故事的期待值就会产生差异。作为观众所需要的不是单纯喜剧或悲剧的结局,而是一种自我联想和发散。好电影会使人产生代入感,关心人物和故事的走向,续集就是满足观众惯性心理与好奇心的最好方式。艺术是为欣赏并关照它的观众而服务的,必须以观众为依归。

2、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

成功的影视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品牌,续集的生产在前部效益的基础上会收获更稳定的预期,品牌效应的煽动使得影片投资风险更小,市场容纳度更高。而拍续集可以使已初步成功所树立起来的典型形象和道德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化功能。

3、情怀是块敲门砖

观望国内电影市场,大量青春文艺影片的充斥使情怀成为一片众人拾柴的净土,而“续集情怀”可以说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青春现象。我们更偏爱于群体而不是独居,看电影成为一种增进互相关系的良好方式。我们常常会问“那个人他还在吗”,可见人事变迁的情怀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Part3:国产续集难逾前作高峰

 第一部作品的出现有其独特的考量,制作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影片质量有团队的共同保证。作为第一部的续集,第二部难免会成为投资者们渴求短期获得暴利的捷径。在市场有充分人群的状况下,影片更多的关注度偏离了本身的故事与创新,而是放在如何造势和选择档期上。

    《澳门风云》每年都瞄准春节档迎合合家欢,今年第3部上映仍是大牌加身但却不敌新作《美人鱼》,其情节的无趣程度好像是在花钱去影院吃爆米花。而好莱坞续集比起盈利更加注重质量,因此诞生了《速度与激情》《飓风营救》《碟中谍》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续集电影对于观众来说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固定印象,因此创新才是抓住观众眼球的根本。一年一部的制作周期能够孕育出什么样的优秀作品,这点暂且保留意见;但是如果续集是作为投机、牟利的敲砖石,不如老老实实沉下心,做一部有诚意、有新意的新作品。

Part4:这些事与愿违的“续集”

1、《卧虎藏龙之青冥宝剑》

导演说我们跟《卧虎藏龙》真的没有关系,只是都有杨紫琼。有人预测《青冥宝剑》是一部立项注定要失败的电影,结果就是崩坏的场景、夸张的造型、跳戏的音乐和尴尬的旁白。完全和《卧虎藏龙》脱离关系,那要以此作为片名真的就只有分羹经典这一说了。“如果不说脏话的话,那这篇影评就很短了。”

2、《港囧》

如果票房能够成为唯一评判的因素,那《港囧》就直接别看了吧。作为徐峥《囧途》系列的续集,《港囧》明显陷入了无法跳脱的僵局,因为整部电影都在讨巧,但不好笑;剧情零散不集中,看过就忘。如果《港囧》能作为一个粤语歌串烧MV,我是愿意认真看完的。

3、《步步惊情》

强行插一部电视剧,因为《步步惊心》实在是古装穿越剧难以逾越的经典。当年电视剧获得前所未有的反响,连带小说和演员都瞬间走红。其实可以以悲剧结尾,撩拨观众的小情绪,但是制作方太考虑到观众的心理,强行加了一段现代续集。原班人马是保障,但却不是影视剧作成功的金钥匙。

最后,一部好看的影视作品,无论是新作品还是续集,是否启用原班人马,它的内核都应该是全新的。没有意义的续集甚至是“伪续集”,即使定位于观众对于后续故事好奇心,仍然会被社会无形淘汰。

本文作者:陆乐仙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