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海南: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突破8000亿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海南: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突破8000亿元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海南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五年。

文丨马丽娜

7月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公布。《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海南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五年,也是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凝聚共识、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取得跨越式发展,有力支撑海南“三区一中心”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8000亿元,新型工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营业收入达到 4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000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6%;打造10家绿色工厂和2个绿色园区,“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超过95%。

图片来源:《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文件

《规划》提出,将结合海南各市县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市场环境,着力构筑 “两区、三城、六园”的产业空间格局。

图片来源:《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文件

其中,“两区”即把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洋浦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十四五”时期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平台”,聚焦强链补链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着力提升数字经济、石油化工新材料和现代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影响力;“三城”即文昌国际航天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强调科技的引领作用,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六园”即海口江东新区、老城经济开发区、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三个综合性园区和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陵水清水湾信息产业园三个数字经 济园区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优化功能布局,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推动生产要素、重大项目、骨干企业向园区聚集,提升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产值和税收,积极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将突出“3+3”(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未来产业)重点产业,层次推进,梯度发展。立足已有基础,提升规模质量,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石油化工新材料和现代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挖掘需求潜力,坚持创新引领,培育壮大以“陆海空”为主的三大未来产业。发挥区位优势,突出海南特色,优化升级相关产业。

数字经济方面,依托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陵水清水湾信息产业园、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海口未来产业园等园区,做优做强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跨境数字贸易等数字产业链。围绕产业数字化,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无人机、智能游艇等智能制造产业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高效农业的融合,加快“智慧海南”建设。到2025年,数字经济产业营业收入达到4000亿元。

超前布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在城市管理、旅游、医疗、环保、交通等领域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落地应用的路径和方法,争取在国际互联网业务开放和信息服务、国际医疗康养和旅游消费服务、数字孪生驱动的一体化智慧监管和治理模式、离岸创新创业以及数据跨境服务等特色领域综合能力领跑全国,推动“智慧海南”创新发展。

石油化工新材料方面,延长石油化工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形成上游勘探开发、中游油气加工及综合利用、下游新材料一体化发展格局,依托海口建设油气区域总部,加快澄迈油气服务保障基地建设,将洋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石油化工新材料基地,将东方建设成为以天然气化工为主的新材料基地。到2025年,石油化工新材料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0亿元。

现代生物医药方面,发挥本地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招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壮大海口药谷产业规模,高水准规划建设海口美安生态科技新城“美安新药谷”,大力发展高端化学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加快实现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医疗技术、设备和药品与国际“三同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疗集团。到2025年,现代生物医药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

南繁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南繁育种全产业链工业化生产设施、设备等的研制开发,助力南繁育种发展壮大,重点发展生物育种实验设备、育种育苗设备等,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智能化。到2025年,全省服务南繁育种的新型工业有良好起步。

深海产业方面,加快建设崖州湾深海科技城,谋划深海产业链,吸引深海科技相关企业和人才落户。主攻深远海探测、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资源勘探及开发利用等方向,加强相关装备与技术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提高深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25年,深海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航天科技方面,抢抓临空经济、商业航天发展机遇,推动文昌国际航天城、 江东临空产业园等开放化、国际化、商业化发展,推进火箭研发 和商业卫星研制、卫星导航等产业发展,建设航天高端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和“航天+”产业示范区。到2025年,航天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

清洁能源方面,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海南清洁能源岛目标,依托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大力发展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以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汽车等为重点发展壮大清洁能源汽车产业链。到2025年,全省初步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清洁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突破330亿元。

节能环保方面,抓住海南省禁塑政策机遇期,依托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老城经济开发区、洋浦经济开发区等园区,积极构建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链,打造海口高新区云龙产业园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基地。支持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定安塔岭工业园、定安新竹绿色建筑产业基地等加快发展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到2025年,节能环保产业有序发展,产值达到350亿元。

高端食品加工方面,围绕海南乡村产业振兴战略需求,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打造热带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加快工艺改进和设施装备升级,延伸食品加工产业链条,提升食品加工产业附加值,努力发展高端食品加工产业。

现代服务业方面,重点推进科技服务业、以航运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现代会展业、现代金融、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业、健康医疗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电子商务等发展,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成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旅游业支撑技术方面,大力推动全域旅游科技创新,支撑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打造旅游发展科技引擎,创新驱动国际旅游岛建设,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新热点,提升高端旅游消费水平,推动旅游消费提质升级。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方面,围绕热带特色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的重大科技需求,开展“三棵树”(槟榔、椰子、橡胶)以及沉香、降香等全产业链技术研究,支持林木花卉、智能农机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农作物灾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气象服务等领域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以科技创新支撑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海南: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突破8000亿元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海南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五年。

文丨马丽娜

7月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公布。《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海南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五年,也是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凝聚共识、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取得跨越式发展,有力支撑海南“三区一中心”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8000亿元,新型工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营业收入达到 4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000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6%;打造10家绿色工厂和2个绿色园区,“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超过95%。

图片来源:《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文件

《规划》提出,将结合海南各市县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市场环境,着力构筑 “两区、三城、六园”的产业空间格局。

图片来源:《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文件

其中,“两区”即把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洋浦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十四五”时期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平台”,聚焦强链补链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着力提升数字经济、石油化工新材料和现代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影响力;“三城”即文昌国际航天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强调科技的引领作用,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六园”即海口江东新区、老城经济开发区、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三个综合性园区和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陵水清水湾信息产业园三个数字经 济园区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优化功能布局,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推动生产要素、重大项目、骨干企业向园区聚集,提升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产值和税收,积极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将突出“3+3”(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未来产业)重点产业,层次推进,梯度发展。立足已有基础,提升规模质量,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石油化工新材料和现代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挖掘需求潜力,坚持创新引领,培育壮大以“陆海空”为主的三大未来产业。发挥区位优势,突出海南特色,优化升级相关产业。

数字经济方面,依托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陵水清水湾信息产业园、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海口未来产业园等园区,做优做强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跨境数字贸易等数字产业链。围绕产业数字化,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无人机、智能游艇等智能制造产业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高效农业的融合,加快“智慧海南”建设。到2025年,数字经济产业营业收入达到4000亿元。

超前布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在城市管理、旅游、医疗、环保、交通等领域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落地应用的路径和方法,争取在国际互联网业务开放和信息服务、国际医疗康养和旅游消费服务、数字孪生驱动的一体化智慧监管和治理模式、离岸创新创业以及数据跨境服务等特色领域综合能力领跑全国,推动“智慧海南”创新发展。

石油化工新材料方面,延长石油化工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形成上游勘探开发、中游油气加工及综合利用、下游新材料一体化发展格局,依托海口建设油气区域总部,加快澄迈油气服务保障基地建设,将洋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石油化工新材料基地,将东方建设成为以天然气化工为主的新材料基地。到2025年,石油化工新材料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0亿元。

现代生物医药方面,发挥本地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招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壮大海口药谷产业规模,高水准规划建设海口美安生态科技新城“美安新药谷”,大力发展高端化学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加快实现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医疗技术、设备和药品与国际“三同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疗集团。到2025年,现代生物医药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

南繁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南繁育种全产业链工业化生产设施、设备等的研制开发,助力南繁育种发展壮大,重点发展生物育种实验设备、育种育苗设备等,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智能化。到2025年,全省服务南繁育种的新型工业有良好起步。

深海产业方面,加快建设崖州湾深海科技城,谋划深海产业链,吸引深海科技相关企业和人才落户。主攻深远海探测、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资源勘探及开发利用等方向,加强相关装备与技术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提高深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25年,深海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航天科技方面,抢抓临空经济、商业航天发展机遇,推动文昌国际航天城、 江东临空产业园等开放化、国际化、商业化发展,推进火箭研发 和商业卫星研制、卫星导航等产业发展,建设航天高端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和“航天+”产业示范区。到2025年,航天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

清洁能源方面,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海南清洁能源岛目标,依托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大力发展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以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汽车等为重点发展壮大清洁能源汽车产业链。到2025年,全省初步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清洁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突破330亿元。

节能环保方面,抓住海南省禁塑政策机遇期,依托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老城经济开发区、洋浦经济开发区等园区,积极构建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链,打造海口高新区云龙产业园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基地。支持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定安塔岭工业园、定安新竹绿色建筑产业基地等加快发展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到2025年,节能环保产业有序发展,产值达到350亿元。

高端食品加工方面,围绕海南乡村产业振兴战略需求,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打造热带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加快工艺改进和设施装备升级,延伸食品加工产业链条,提升食品加工产业附加值,努力发展高端食品加工产业。

现代服务业方面,重点推进科技服务业、以航运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现代会展业、现代金融、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业、健康医疗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电子商务等发展,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成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旅游业支撑技术方面,大力推动全域旅游科技创新,支撑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打造旅游发展科技引擎,创新驱动国际旅游岛建设,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新热点,提升高端旅游消费水平,推动旅游消费提质升级。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方面,围绕热带特色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的重大科技需求,开展“三棵树”(槟榔、椰子、橡胶)以及沉香、降香等全产业链技术研究,支持林木花卉、智能农机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农作物灾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气象服务等领域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以科技创新支撑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