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景源
2021年7月14日,界面新闻从上海市发改委获悉,“十三五”以来,上海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持续巩固。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83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73.1%。
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上海服务业依然存在内部结构不均衡、主体发展不均衡、辐射能级不充分、制度供给不匹配等短板和不足。
近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这是上海38项市级转型规划之一,
《规划》坚持定性定量结合,按照总分结构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到2025年,上海将实现服务功能强辐射、服务环节高增值、服务内容高品质,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和产业跨界深度融合,构建以“一强、两高、两融合”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使上海在全球服务网络中的核心枢纽位势和能级不断攀升。
在优化结构、提升能级、提升效率、企业主体、品牌培育等五方面,《规划》也提出了分目标。
其中,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5%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6.7%左右,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左右。
到2025年,上海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全球比重稳定在3.2%左右,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国内直接融资额比重保持85%左右,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不低于52%。
到2025年,上海将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00家左右、贸易型总部300家左右;通过上海品牌认证的产品和服务累计达到300项左右,创建25个以上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为实现上述目标,“十四五”时期,上海将围绕“三个导向”发展“三大板块”,共提出11个类别、涉及29个服务业重点领域。
在城市能级导向的功能型服务业板块,《规划》明确,上海将突出全球资源融通配置,增强城市核心服务功能国际竞争力。
其中,上海将提升金融服务资源配置能力,推进金融服务业更高水平开放,提高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水平,加强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提升贸易服务全球枢纽位势,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创新发展面向国际的大宗商品交易;提升航运服务国际竞争力,完善枢纽港集疏运体系;提升科技服务创新策源能力,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平台和基础设施。
在价值增值导向的生产性服务业板块,《规划》明确上海要抢占高端生产服务价值链制高点。
其中,上海要推动数字经济业态、新模创新,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服务、机器人智能服务等;大力发展法律、财会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广告、人力资源服务等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推动实施“全球服务商计划”;发展总集成总承包、现代供应链、物流服务、研发设计、节能环保、制造衍生服务等,促进供应链效率提升,加快产业链迈向高端。
在消费升级导向的生活性服务业板块,《规划》明确,上海将大力发展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提升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教育培训产业;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体育业;推动商贸家政服务个性化、品质化发展,大力发展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家政服务。
其中在养老服务方面,《规划》显示,上海将推进面向老年人的服务适应性改造,倡导各类公共服务“数字无障碍”;全面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制度,培育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机构,鼓励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
此外,“十四五”时期,上海将着力构建以“一核、两带、三极、多片区”为主体的服务业空间格局。
其中,“一核”为中央活动区,将突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街区经济,引导中心城市核心功能集聚,形成高端服务要素高密度聚集的全球城市24小时服务活力核心。
“两带”为南北向打造黄浦江两岸服务业活力滨江带,东西向打造以延安路-世纪大道为轴线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带。
为保障《规划》实施,上海将支持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聚焦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业,分类放宽准入限制、促进消除行政壁垒。同时有序放开增值电信等领域业务,探索建立适应海外客户需求的网站备案制度。
在人才政策方面,上海将实施更有吸引力的国内外人才集聚政策,优化高端人才激励方式,实施更加便利的境外人才从业政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