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慧慧
谁说配角不会红?
彩妆这一曾被视为“配角”的化妆品品类,近两年正在节节攀升,成了各大品牌业绩的主要贡献者。
前两日,雅诗兰黛集团(Estée Lauder Cos. Inc. )公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6财年三季报,其旗下MAC、Smashbox 和Tom Ford 三大化妆品牌均保持双位数增长,带动了化妆品部门以7%的增速领涨所有部门。
雅诗兰黛将这一成绩归功于亚洲女性:亚洲女性使用彩妆的频率更高,这是集团的巨大商机,这些彩妆品牌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欧莱雅集团也不约而同地表示,今年一季度,其高档化妆品增速最快,在中国的增幅是市场的两倍。
彩妆这个“配角”缘何能成功逆袭?
她们一天自拍的照片比妈妈一年的都多
百度营销咨询部去年发布的彩妆峰会大数据显示,20-29岁年龄层的85后占到了彩妆使用者的62%,95后紧随其后占30%,而75后只占7.3%,彩妆使用年轻化趋势明显。
值得玩味的是,这些年轻的彩妆消费群体,正是在各类社交媒体上晒自拍的热衷者。
相关报道显示,纽约城市大学研究院关于自拍的实证研究发现,自2002年逐渐变成一种主流文化以来,全球每天有超过一百万的自拍照被上传到各大社交平台。而根据城市的不同,女性自拍者在调查样本中占的比例为55%至82%不等。
“现在 30 岁左右的人,每天的自拍比她们的妈妈那一辈一年拍的照还多,所以她们更关心皮肤当下的样子,而不是 40 岁时的样子。”雅诗兰黛 CEO Fabrizio Freda 曾公开表示,千禧一代(注:特指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生,21世纪初期进入成人期的一代)更喜欢展现当下的自我,也就对具有立竿见影效果的彩妆产品更为热衷。
欧莱雅在去年的财报中,也明确提到“自拍热推动了彩妆的发展”。
而越来越多爱带妆晒自拍的年轻女性,也使得彩妆产品的分享特性和互动价值越来越明显。
市场这个指挥棒永远不会失灵。
基于此,各大品牌也争相推出各类更适合自拍的产品,甚至将自拍视为产品研发设计的新标准。
比如,宝洁卖给科蒂的彩妆品牌CoverGirl就推出了Outlast Stay亮颜粉底液,并称是首个用iPhone 5和iPhone 6做过测试的产品;而雅芳推出的超高饱和度唇膏,称可以减轻手机拍照吃色和色差的问题。
经济不景气时的精神安慰剂
如果说自拍是带动彩妆热的一大引擎,那么,彩妆在经济不景气时“精神安慰剂”的作用,似乎更有说服力,也就是经济学中的“口红经济”理论,也叫 “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这个有趣的经济现象来源于美国。
据称,每当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逆势增长。因为相对于房产、汽车等大宗物品,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可以如一针精神安慰剂般,满足消费者在经济不景气时强烈的消费欲望。
另外,在兜里的钱没有那么充裕时,女性渴望变美的心理却并不会减少,而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心理的幸福感也能得到极大满足。
“口红效应”也曾多次在美国得到历史的论证:1990年至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时,化妆品行业工人数量增加;2001年遭受“9•11”袭击后,口红销售额翻倍;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口红、面膜的销量大幅上升。
抛开经济学理论,“口红效应”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女性都选择唇膏作为出门必备的彩妆。对于女性消费者而言,一支唇膏并不单单意味着妆容的变化,更意味着巨大的心理满足感。
其实,不光是口红,彩妆产品也都具有口红的这些特征,能瞬间让消费者得到精神的愉悦。
或许,这样的感性附加值便是彩妆产品的价值所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