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南京疫情已外溢5省8市,机场防疫缘何屡屡“破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南京疫情已外溢5省8市,机场防疫缘何屡屡“破防”

这已经是国内机场第很多次“破防”了。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原祎鸣 实习记者 郭晨雪

编辑 | 谢欣

南京禄口机场引发的新一轮疫情从首例病例报告到今天已经一周了。

国家卫健委官网7月27日通报消息称,7月2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0例(云南19例,广东13例,上海4例,江苏3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31例(均在江苏);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4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而从近日新增本土病例的轨迹来看,绝大多数都与南京禄口机场有关。目前,共有5省8市出现与南京禄口机场疫情相关的感染者,分别是广东珠海、广东中山、辽宁沈阳、辽宁大连、安徽和县、江苏宿迁、四川绵阳以及安徽芜湖。

另外,在此前已经公布的37例确诊病例中,有24人都在南京禄口机场工作,其中21人从事保洁工作,多人从事客舱保洁;剩余的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是上述病例的家属或者是居住在机场附近禄口街道;广东中山以及四川绵阳发现的确诊病例,也都曾到过该机场。

事件爆发以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防疫工作受到了公众的质疑。但作为一个接触境外的“高暴露”、“高流量”的国际交通枢纽,防疫也没有那么容易。

机场防疫绝非易事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官网介绍到,该机场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重要枢纽”。目前,航线通达国内78个主要城市及国际和地区35个城市航点。2017年,该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11名,货运吞吐量位居第10名。

在航空行业工作20余年的高强(化名)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飞机上的环境相对特殊,工作人员以及旅客在飞行过程中长时间处于封闭空间里,新冠疫情好转后,飞机的上座率有所提高,基本都是“人挤人”地坐着,更容易造成病毒的传播。

另一名航空行业从事者王途(化名)则补充,机场的地勤人员每天需要近距离接触大量来往于各地的旅客,受时间限制以及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在很多流程上容易产生疏漏。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潘陈为也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地勤人员需要“把好”每一个航站楼的各个出入口,测温设施、扫码等各种检查不能出纰漏。同时地勤安检员还需穿好防护服在各个航站楼里要做多遍消杀并保持航站楼的温度舒适。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他认为,机场的入境航班地面保障人员防疫装备是否增配到位、飞行机组和旅客的检疫流程是否分离、专用通道设置和使用是否合理、电子边检通道是否足够畅通等问题都是机场能否守住的关键。

而由于机场“高流量”的特殊性,其“破防”造成的更加严重的后果还包括,阳性案例的密接人员以及次接人员的寻找相对更困难。“航班几乎是跨省航班,寻回密接、次接需要多个省市一起行动。”王途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而此次南京禄口机场“破防”也并非国内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首例机场相关疫情传播事件。

  • 2020年11月9日,上海浦东机场一位货运人员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之后14天里浦东机场西货运区累计确诊8例关联病例。
  • 2021年1月,河北石家庄出现疫情,首例确诊病例的居住地紧邻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和高铁正定机场站。
  • 2021年6月,深圳宝安机场海关工作人员和机场餐厅服务员感染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

机场防疫工作“达标”存疑

机上、机场都是相对特殊的公共场所,因此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为“中国民航局”)也早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便颁布了相关的防控条例。2020年2月,中国民航局印发了《关于印发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二版)》(以下简称为《指南》),其中提出了对机场公共区域消毒的严格且全面的要求。

至今,《指南》已经更新到了第七版,但具体的落实情况是否和《指南》一样严格且全面,对机场而言是个考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杨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仅仅注意口罩、穿防护服等硬件配置,充分培训和养成好习惯同样重要。“如果不注意手卫生,防护服穿脱不规范,都会使高配置的防护设备失效。”杨帆表示。

因此,对机场而言,应该确定高风险工作人群,并强化这些员工的防护意识和知识的培训。“这一次出现问题的大规模群体是清洁工,这些人防疫意识以及受到的培训可能比较弱。”杨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另外,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通过粪便途径传播,或者通过含有病毒的粪便形成气溶胶再传播,机场的厕所也是一个“高危”点。“任何微生物的致病程度都和病毒量有关,国际航班区域的厕所应强化消毒、通风。”杨帆说到。

而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长期在一线的防疫人员出现个别的麻痹大意也并不意外,因此,核酸检测采样阶段的质量是否仍像“战时”状态之时一样严谨也是存疑的。“例如,核酸检测采样时用棉签碰一下对方的舌头就回来了,这样会导致假阴性的状况存在。”杨帆表示。

国际国内航班统一运营为“大忌”

另外,据财新网报道,东部机场集团一度将国际航班与国内航班由原来的分开运营变为统一混合运营。对此,杨帆认为,将国际和国内的航班“混在一起”是大忌。因为这样会让员工在2种场所切换中麻痹大意。

而航空从业者高强也表示,上述行为如若属实,一定是有疏漏的。“国际货物运送到国内涉及到消防、检疫、报关等多个流程,没完成相应的手续是不应该的进入国内的。这和国际回来的客人也要先过海关,边防,和国内旅客严格隔离开来是一样的。”高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潘陈为补充说到,入境的飞机的一定要注重设置单独通道,有隔离区域。并且入境保障区域的工作人员也应避免与其他人员同时混用公共设施,尽量固定工作及上下班路线,避免与为国内旅客提供服务的员工混流。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破防”后也立刻“紧张”起来。

据《新华日报》报道,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透露,机场已一夜升级“加码”消毒标准,提升旅客密切接触物品的日常消毒频次,从最初的每3-4小时一次提升到每2小时一次,提高消毒液配比度,达到使用标准上限,确保消毒“全覆盖、无死角”。

与此同时,机场在T1、T2航站楼分别为从事国内航班保障的员工设立脱卸防护用品的区域,严格员工个人防护标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南京疫情已外溢5省8市,机场防疫缘何屡屡“破防”

这已经是国内机场第很多次“破防”了。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原祎鸣 实习记者 郭晨雪

编辑 | 谢欣

南京禄口机场引发的新一轮疫情从首例病例报告到今天已经一周了。

国家卫健委官网7月27日通报消息称,7月2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0例(云南19例,广东13例,上海4例,江苏3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31例(均在江苏);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4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而从近日新增本土病例的轨迹来看,绝大多数都与南京禄口机场有关。目前,共有5省8市出现与南京禄口机场疫情相关的感染者,分别是广东珠海、广东中山、辽宁沈阳、辽宁大连、安徽和县、江苏宿迁、四川绵阳以及安徽芜湖。

另外,在此前已经公布的37例确诊病例中,有24人都在南京禄口机场工作,其中21人从事保洁工作,多人从事客舱保洁;剩余的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是上述病例的家属或者是居住在机场附近禄口街道;广东中山以及四川绵阳发现的确诊病例,也都曾到过该机场。

事件爆发以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防疫工作受到了公众的质疑。但作为一个接触境外的“高暴露”、“高流量”的国际交通枢纽,防疫也没有那么容易。

机场防疫绝非易事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官网介绍到,该机场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重要枢纽”。目前,航线通达国内78个主要城市及国际和地区35个城市航点。2017年,该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11名,货运吞吐量位居第10名。

在航空行业工作20余年的高强(化名)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飞机上的环境相对特殊,工作人员以及旅客在飞行过程中长时间处于封闭空间里,新冠疫情好转后,飞机的上座率有所提高,基本都是“人挤人”地坐着,更容易造成病毒的传播。

另一名航空行业从事者王途(化名)则补充,机场的地勤人员每天需要近距离接触大量来往于各地的旅客,受时间限制以及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在很多流程上容易产生疏漏。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潘陈为也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地勤人员需要“把好”每一个航站楼的各个出入口,测温设施、扫码等各种检查不能出纰漏。同时地勤安检员还需穿好防护服在各个航站楼里要做多遍消杀并保持航站楼的温度舒适。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他认为,机场的入境航班地面保障人员防疫装备是否增配到位、飞行机组和旅客的检疫流程是否分离、专用通道设置和使用是否合理、电子边检通道是否足够畅通等问题都是机场能否守住的关键。

而由于机场“高流量”的特殊性,其“破防”造成的更加严重的后果还包括,阳性案例的密接人员以及次接人员的寻找相对更困难。“航班几乎是跨省航班,寻回密接、次接需要多个省市一起行动。”王途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而此次南京禄口机场“破防”也并非国内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首例机场相关疫情传播事件。

  • 2020年11月9日,上海浦东机场一位货运人员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之后14天里浦东机场西货运区累计确诊8例关联病例。
  • 2021年1月,河北石家庄出现疫情,首例确诊病例的居住地紧邻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和高铁正定机场站。
  • 2021年6月,深圳宝安机场海关工作人员和机场餐厅服务员感染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

机场防疫工作“达标”存疑

机上、机场都是相对特殊的公共场所,因此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为“中国民航局”)也早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便颁布了相关的防控条例。2020年2月,中国民航局印发了《关于印发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二版)》(以下简称为《指南》),其中提出了对机场公共区域消毒的严格且全面的要求。

至今,《指南》已经更新到了第七版,但具体的落实情况是否和《指南》一样严格且全面,对机场而言是个考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杨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仅仅注意口罩、穿防护服等硬件配置,充分培训和养成好习惯同样重要。“如果不注意手卫生,防护服穿脱不规范,都会使高配置的防护设备失效。”杨帆表示。

因此,对机场而言,应该确定高风险工作人群,并强化这些员工的防护意识和知识的培训。“这一次出现问题的大规模群体是清洁工,这些人防疫意识以及受到的培训可能比较弱。”杨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另外,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通过粪便途径传播,或者通过含有病毒的粪便形成气溶胶再传播,机场的厕所也是一个“高危”点。“任何微生物的致病程度都和病毒量有关,国际航班区域的厕所应强化消毒、通风。”杨帆说到。

而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长期在一线的防疫人员出现个别的麻痹大意也并不意外,因此,核酸检测采样阶段的质量是否仍像“战时”状态之时一样严谨也是存疑的。“例如,核酸检测采样时用棉签碰一下对方的舌头就回来了,这样会导致假阴性的状况存在。”杨帆表示。

国际国内航班统一运营为“大忌”

另外,据财新网报道,东部机场集团一度将国际航班与国内航班由原来的分开运营变为统一混合运营。对此,杨帆认为,将国际和国内的航班“混在一起”是大忌。因为这样会让员工在2种场所切换中麻痹大意。

而航空从业者高强也表示,上述行为如若属实,一定是有疏漏的。“国际货物运送到国内涉及到消防、检疫、报关等多个流程,没完成相应的手续是不应该的进入国内的。这和国际回来的客人也要先过海关,边防,和国内旅客严格隔离开来是一样的。”高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潘陈为补充说到,入境的飞机的一定要注重设置单独通道,有隔离区域。并且入境保障区域的工作人员也应避免与其他人员同时混用公共设施,尽量固定工作及上下班路线,避免与为国内旅客提供服务的员工混流。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破防”后也立刻“紧张”起来。

据《新华日报》报道,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透露,机场已一夜升级“加码”消毒标准,提升旅客密切接触物品的日常消毒频次,从最初的每3-4小时一次提升到每2小时一次,提高消毒液配比度,达到使用标准上限,确保消毒“全覆盖、无死角”。

与此同时,机场在T1、T2航站楼分别为从事国内航班保障的员工设立脱卸防护用品的区域,严格员工个人防护标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