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会长大的亲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会长大的亲情

父母在我们眼里,从童年那无所不知的厉害人物,到少年那什么都要管的聒噪大人,再到青年那“临行密密缝”的慈爱双亲。现在,他们是我们为数不多真正想去关心的亲人。

踏出社会以后,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家里人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高。这是一种自然演变的态度,发自我们的真诚内心,所以好像这件事情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也许更多的人间冷暖让我们明白什么叫做“家庭”,也许无奈的孤独使我们认识到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可贵,也许成长的伤痛到头来只有获得他们的安慰才能够痊愈。所以,我们更加在乎亲情,并且不由自主地去珍惜这种永恒的爱。

或许我们居住的家很普通,甚至还有些“陋室”的感觉。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快乐,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感动。倘若一人在外地,无论寄居在怎样豪华的房子里,都无法体会到这份亲情。尽管我们渴望奔向更高的天地,只身谋求改变,但牵挂的心始终惦记着遥远处故乡里,那间历经春夏秋冬的茅屋。

那时候,我们也曾无理取闹,抗拒大人的关怀,还美其名曰:青春期叛逆。大人的话,我们压根不想听——你说东,我偏要向西。怕你啊!可笑!可耻!我们的任性究竟对大人造成了多大的心理伤害,他们从来不会告诉我们,只会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并且希望我们能尽快成长起来。

好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历的补充,我们慢慢摆脱那个可怜的形象,开始思考亲情的重要性。在这个利益为重的社会中,我们连真正的好朋友都变得越来越少,就更不可能感受到像家人那样无私的关怀。家人永远是我们奋斗的一个重要的理由,以及背后的支持和信念的承载。

当《父亲》旋律响起的时候,我们内心激动,眼泪呼之欲出。音乐播放器里,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循环了一遍又一遍,听不完的是永远的亲情。终于有一天,我们不再嫌弃中学课本上那一曲《常回家看看》,并且能够深刻体会到里面写的家长里短。

原来歌声的感动,包括亲情。

我们会在父亲节说一声快乐,会在母亲节送康乃馨,再给家里挑选一件礼物,再不时问候一下还在读书的弟弟妹妹。我们坚韧地承担起“让家庭更美好”的重任,从被动到主动,从恐惧到勇敢,从不知所措到壮志凌云。在北京吸雾霾,在香港挤角落,在深圳吃泡面;都无所谓——我们只想发愤图强,给家人一个更好的交待。因为,我们不忍辜负他们的厚望。

偶尔听说父母年轻的故事,我们非常激动,原来他们也有生活的另外一面。父母在我们眼里,从童年那无所不知的厉害人物,到少年那什么都要管的聒噪大人,再到青年那“临行密密缝”的慈爱双亲。现在,他们是我们为数不多真正想去关心的亲人。每一份成功的喜悦,都想和他们分享;每一次生活的烦恼,也会和他们倾诉。

我们曾经不在意亲情,认为家人的一切付出都理所应当,有什么好关注。于是嘻嘻哈哈地玩乐,对朋友和恋人,以及兴趣更加看重。在工作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手机和电脑成为我们生活的亲密伙伴,占据一大部分本来属于亲情的关注。直到有一天,我们远赴他乡,漂泊在外,流过泪,摔过跤,忍过痛,受过伤,才终于明白亲情的重要。

这亲情,会长大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会长大的亲情

父母在我们眼里,从童年那无所不知的厉害人物,到少年那什么都要管的聒噪大人,再到青年那“临行密密缝”的慈爱双亲。现在,他们是我们为数不多真正想去关心的亲人。

踏出社会以后,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家里人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高。这是一种自然演变的态度,发自我们的真诚内心,所以好像这件事情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也许更多的人间冷暖让我们明白什么叫做“家庭”,也许无奈的孤独使我们认识到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可贵,也许成长的伤痛到头来只有获得他们的安慰才能够痊愈。所以,我们更加在乎亲情,并且不由自主地去珍惜这种永恒的爱。

或许我们居住的家很普通,甚至还有些“陋室”的感觉。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快乐,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感动。倘若一人在外地,无论寄居在怎样豪华的房子里,都无法体会到这份亲情。尽管我们渴望奔向更高的天地,只身谋求改变,但牵挂的心始终惦记着遥远处故乡里,那间历经春夏秋冬的茅屋。

那时候,我们也曾无理取闹,抗拒大人的关怀,还美其名曰:青春期叛逆。大人的话,我们压根不想听——你说东,我偏要向西。怕你啊!可笑!可耻!我们的任性究竟对大人造成了多大的心理伤害,他们从来不会告诉我们,只会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并且希望我们能尽快成长起来。

好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历的补充,我们慢慢摆脱那个可怜的形象,开始思考亲情的重要性。在这个利益为重的社会中,我们连真正的好朋友都变得越来越少,就更不可能感受到像家人那样无私的关怀。家人永远是我们奋斗的一个重要的理由,以及背后的支持和信念的承载。

当《父亲》旋律响起的时候,我们内心激动,眼泪呼之欲出。音乐播放器里,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循环了一遍又一遍,听不完的是永远的亲情。终于有一天,我们不再嫌弃中学课本上那一曲《常回家看看》,并且能够深刻体会到里面写的家长里短。

原来歌声的感动,包括亲情。

我们会在父亲节说一声快乐,会在母亲节送康乃馨,再给家里挑选一件礼物,再不时问候一下还在读书的弟弟妹妹。我们坚韧地承担起“让家庭更美好”的重任,从被动到主动,从恐惧到勇敢,从不知所措到壮志凌云。在北京吸雾霾,在香港挤角落,在深圳吃泡面;都无所谓——我们只想发愤图强,给家人一个更好的交待。因为,我们不忍辜负他们的厚望。

偶尔听说父母年轻的故事,我们非常激动,原来他们也有生活的另外一面。父母在我们眼里,从童年那无所不知的厉害人物,到少年那什么都要管的聒噪大人,再到青年那“临行密密缝”的慈爱双亲。现在,他们是我们为数不多真正想去关心的亲人。每一份成功的喜悦,都想和他们分享;每一次生活的烦恼,也会和他们倾诉。

我们曾经不在意亲情,认为家人的一切付出都理所应当,有什么好关注。于是嘻嘻哈哈地玩乐,对朋友和恋人,以及兴趣更加看重。在工作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手机和电脑成为我们生活的亲密伙伴,占据一大部分本来属于亲情的关注。直到有一天,我们远赴他乡,漂泊在外,流过泪,摔过跤,忍过痛,受过伤,才终于明白亲情的重要。

这亲情,会长大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