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海外疫情反复支撑7月出口,进口增速持续放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海外疫情反复支撑7月出口,进口增速持续放缓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中国7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9.3%,增速较上月收窄12.9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28.1%,增速较上月收窄8.6个百分点。出口和进口增速均略低于预期。

2020年7月13日,一艘远洋滚装轮在连云港港东方公司码头68泊位装载汽车出口英国。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樊旭

海关总署周六公布数据称,以美元计,中国7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9.3%,增速较上月收窄12.9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28.1%,增速较上月收窄8.6个百分点。当月实现贸易顺差565.9亿美元,较上月扩大50.6亿美元。

出口和进口增速均略低于预期。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8家机构预测均值显示,7月,出口同比增长19%,进口同比增长30%。

分析师指出,在海外疫情再度扩散和需求持续恢复的作用下,海外对中国制造的需求仍然旺盛,支撑我国出口延续高增长水平。

从外需来看,7月主要发达经济体制造业表现依然良好。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虽然降至59.5%,但仍处于高景气区间;欧元区制造业PMI报62.8%,连续5个月处于60%以上的水平。

“同时,由于海外疫情反复,相关产品需求收缩速度放缓,拉长了我国出口增速放缓的节奏。”民生银行高级宏观研究员王静文指出。另从货运价格看,7月30日,中国上海出口集装箱指数(SCFI)达4196.24点,创历史新高。

从出口商品看,劳动密集型产品、杂项制品维持较强需求。海关数据显示,7月,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2%,鞋靴出口同比增长22.2%。

华创证券分析指出,尽管受疫情影响,但美欧等国并未暂停重启步伐,高频数据显示各国出行指数仍在提升,从而支撑服装鞋靴等出行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持续提升。中国港口协会信息亦显示,国外进口商正着手为开学季及年末节日需求补货,进一步提振部分劳动密集型与杂项产品(如日用品、装饰品等)的出口。

展望后市,浙商证券认为,虽然当前发达经济体供需双旺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强于扰动,但后续发展中经济体供给修复和发达经济体耐用品消费景气走弱决定了我国出口渐进下行特征。

对于第二个因素,浙商证券表示:“因为美国大量财政补贴计划带来的消费品需求前置,会导致后续商品消费持续性下降,特别是财政刺激计划影响下降后,商品消费需求的下降将导致对我国出口拉动作用的下降。”

不过,也有分析师认为,下半年出口增速虽然会放缓,但依旧有较强支撑。

“4月以来,印度和东南亚出口金额同比大幅度修复,并未削弱4-6月我国在集成电路等机电类产品的替代效应和出口水平,因此,此后印度和东南亚疫情修复并不一定会导致我国出口金额大幅放缓。”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说。

进口来看,同比增速连续第二个月放缓。分析师表示,这一方面是因为进口大宗商品如铜、铁矿石、原油等价格涨幅有所收窄,对进口增速支撑减弱;另一方面,进口增速持续放缓反映出当前我国内需的回落已经传导至进口需求的回落。

海关数据显示,7月,我国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金额同比增长93.2%,增速较6月的91.2%略快2个百分点;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金额同比增长63.8%,增速较6月的83.3%放缓19.5个百分点;进口原油金额同比增长51.5%,增速较6月的62.8%放缓11.3个百分点。

从内需来看,7月,中国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至50.4%,是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且已经连续四个月下滑;PMI进口指数49.4%,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成本上升挤压中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加中小企业困境。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已经从乐观转谨慎,没有再提“稳增长压力较小”,表明政策目标中稳增长重要性提升。

浙商证券指出,随着海外供给能力持续修复,“内需拉动”逐渐成为我国进口的主导逻辑。从制造业PMI等高频指标来看,下半年我国需求将呈现下行特征,预计进口也将渐次回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海外疫情反复支撑7月出口,进口增速持续放缓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中国7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9.3%,增速较上月收窄12.9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28.1%,增速较上月收窄8.6个百分点。出口和进口增速均略低于预期。

2020年7月13日,一艘远洋滚装轮在连云港港东方公司码头68泊位装载汽车出口英国。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樊旭

海关总署周六公布数据称,以美元计,中国7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9.3%,增速较上月收窄12.9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28.1%,增速较上月收窄8.6个百分点。当月实现贸易顺差565.9亿美元,较上月扩大50.6亿美元。

出口和进口增速均略低于预期。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8家机构预测均值显示,7月,出口同比增长19%,进口同比增长30%。

分析师指出,在海外疫情再度扩散和需求持续恢复的作用下,海外对中国制造的需求仍然旺盛,支撑我国出口延续高增长水平。

从外需来看,7月主要发达经济体制造业表现依然良好。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虽然降至59.5%,但仍处于高景气区间;欧元区制造业PMI报62.8%,连续5个月处于60%以上的水平。

“同时,由于海外疫情反复,相关产品需求收缩速度放缓,拉长了我国出口增速放缓的节奏。”民生银行高级宏观研究员王静文指出。另从货运价格看,7月30日,中国上海出口集装箱指数(SCFI)达4196.24点,创历史新高。

从出口商品看,劳动密集型产品、杂项制品维持较强需求。海关数据显示,7月,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2%,鞋靴出口同比增长22.2%。

华创证券分析指出,尽管受疫情影响,但美欧等国并未暂停重启步伐,高频数据显示各国出行指数仍在提升,从而支撑服装鞋靴等出行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持续提升。中国港口协会信息亦显示,国外进口商正着手为开学季及年末节日需求补货,进一步提振部分劳动密集型与杂项产品(如日用品、装饰品等)的出口。

展望后市,浙商证券认为,虽然当前发达经济体供需双旺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强于扰动,但后续发展中经济体供给修复和发达经济体耐用品消费景气走弱决定了我国出口渐进下行特征。

对于第二个因素,浙商证券表示:“因为美国大量财政补贴计划带来的消费品需求前置,会导致后续商品消费持续性下降,特别是财政刺激计划影响下降后,商品消费需求的下降将导致对我国出口拉动作用的下降。”

不过,也有分析师认为,下半年出口增速虽然会放缓,但依旧有较强支撑。

“4月以来,印度和东南亚出口金额同比大幅度修复,并未削弱4-6月我国在集成电路等机电类产品的替代效应和出口水平,因此,此后印度和东南亚疫情修复并不一定会导致我国出口金额大幅放缓。”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说。

进口来看,同比增速连续第二个月放缓。分析师表示,这一方面是因为进口大宗商品如铜、铁矿石、原油等价格涨幅有所收窄,对进口增速支撑减弱;另一方面,进口增速持续放缓反映出当前我国内需的回落已经传导至进口需求的回落。

海关数据显示,7月,我国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金额同比增长93.2%,增速较6月的91.2%略快2个百分点;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金额同比增长63.8%,增速较6月的83.3%放缓19.5个百分点;进口原油金额同比增长51.5%,增速较6月的62.8%放缓11.3个百分点。

从内需来看,7月,中国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至50.4%,是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且已经连续四个月下滑;PMI进口指数49.4%,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成本上升挤压中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加中小企业困境。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已经从乐观转谨慎,没有再提“稳增长压力较小”,表明政策目标中稳增长重要性提升。

浙商证券指出,随着海外供给能力持续修复,“内需拉动”逐渐成为我国进口的主导逻辑。从制造业PMI等高频指标来看,下半年我国需求将呈现下行特征,预计进口也将渐次回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