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十四五”期间,上海如何做到社会救助“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十四五”期间,上海如何做到社会救助“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面对不少沉默的少数困难群体,上海将不再让“人找政策”,而是主动让“政策找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杨舒鸿吉

“十四五”时期,上海将进一步聚焦相对贫困问题,努力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在20201年8月13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勇在解读《上海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时表示,“十四五”期间,上海既要在“救”上下功夫,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也要在“助”上谋发展,通过为有需要的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社会融入、资源链接等服务,增强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记者获悉,“十四五”期间,上海要确保居民年度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全市居民月人均消费支出的33%,较“十三五”时期平均水平提高近2个百分点。其中,2021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由2020年的1240元,提高至1330元。

“十四五”期间,上海要稳步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2021年,上海市重残无业人员、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补贴标准由2020年的每人每月330元或300元,统一上调至每人每月410元;本市低收入家庭中的残疾人,补贴标准也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00元上调至每人每月290元。

李勇透露,“十三五”期间,上海已经在探索应对相对贫困问题,救助范围涵盖低保家庭、低收入困难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特困人员、临时救助对象、流浪乞讨人员等,在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外,提供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关心关爱困难群体。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加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关注困难群众的心理调适和情绪疏导,发展心理救助服务,再比如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深化推动市民综合帮扶,全面推动社区基金会设立“暖心基金”,关心关爱困难群众。

李勇强调,面对不少沉默的少数困难群体,上海将不再让“人找政策”,而是主动让“政策找人”。

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根据法律规定,社会救助是以救助对象主动申请为前提的。近年来,上海不断完善政策制度,让困难对象“有政策可找”;持续推进“全市通办”、“一网通办”,让“人找政策”更方便。

考虑到一些由于自身健康状况、不了解政策等原因没有求助的“不声不响”的困难群众,可能成为救助“沉默的少数”,上海已经在“十三五”期间我们按照“不漏一户、不少一人”的要求,率先提出要“政策找人”,坚持“做实线下,用好线上”的思路,努力构建“救助顾问等走访发现+大数据智能查找”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政策找人”模式,做到困难对象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李勇透露。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联系、服务困难群众的神经末梢。

李勇表示,上海将依托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居村民委员会、专业社工、志愿者和其他社会力量,深化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建设,在街道、居村设置社区救助顾问点、配备专业顾问,就近为主动求助的困难群众分析现状、诊断问题、提供指引、申请政策、链接各种资源进行救助,同时加强走访排摸,及时发现遭遇急难的困难群众,提前预警,主动服务,防患于未然。

同时,上海民政部门还将顺应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加强相关部门的数据整合,建设“一库一池”即困难群众数据库和救助政策资源池,通过具体应用场景智能查找符合条件的对象,探索数据驱动的“找人”路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十四五”期间,上海如何做到社会救助“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面对不少沉默的少数困难群体,上海将不再让“人找政策”,而是主动让“政策找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杨舒鸿吉

“十四五”时期,上海将进一步聚焦相对贫困问题,努力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在20201年8月13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勇在解读《上海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时表示,“十四五”期间,上海既要在“救”上下功夫,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也要在“助”上谋发展,通过为有需要的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社会融入、资源链接等服务,增强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记者获悉,“十四五”期间,上海要确保居民年度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全市居民月人均消费支出的33%,较“十三五”时期平均水平提高近2个百分点。其中,2021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由2020年的1240元,提高至1330元。

“十四五”期间,上海要稳步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2021年,上海市重残无业人员、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补贴标准由2020年的每人每月330元或300元,统一上调至每人每月410元;本市低收入家庭中的残疾人,补贴标准也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00元上调至每人每月290元。

李勇透露,“十三五”期间,上海已经在探索应对相对贫困问题,救助范围涵盖低保家庭、低收入困难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特困人员、临时救助对象、流浪乞讨人员等,在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外,提供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关心关爱困难群体。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加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关注困难群众的心理调适和情绪疏导,发展心理救助服务,再比如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深化推动市民综合帮扶,全面推动社区基金会设立“暖心基金”,关心关爱困难群众。

李勇强调,面对不少沉默的少数困难群体,上海将不再让“人找政策”,而是主动让“政策找人”。

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根据法律规定,社会救助是以救助对象主动申请为前提的。近年来,上海不断完善政策制度,让困难对象“有政策可找”;持续推进“全市通办”、“一网通办”,让“人找政策”更方便。

考虑到一些由于自身健康状况、不了解政策等原因没有求助的“不声不响”的困难群众,可能成为救助“沉默的少数”,上海已经在“十三五”期间我们按照“不漏一户、不少一人”的要求,率先提出要“政策找人”,坚持“做实线下,用好线上”的思路,努力构建“救助顾问等走访发现+大数据智能查找”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政策找人”模式,做到困难对象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李勇透露。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联系、服务困难群众的神经末梢。

李勇表示,上海将依托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居村民委员会、专业社工、志愿者和其他社会力量,深化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建设,在街道、居村设置社区救助顾问点、配备专业顾问,就近为主动求助的困难群众分析现状、诊断问题、提供指引、申请政策、链接各种资源进行救助,同时加强走访排摸,及时发现遭遇急难的困难群众,提前预警,主动服务,防患于未然。

同时,上海民政部门还将顺应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加强相关部门的数据整合,建设“一库一池”即困难群众数据库和救助政策资源池,通过具体应用场景智能查找符合条件的对象,探索数据驱动的“找人”路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