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年中GDP增速全省第二,什么左右了“东营之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年中GDP增速全省第二,什么左右了“东营之变”?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617.45亿元,同比增长12.9%,居全省第7位;两年平均增长6.8%,居全省第2位。

文 | 侯春萍

东营市,黄河入海口,胜利油田的崛起地。年轻的土地,年轻的城市,曾创下人均GDP全国第一的辉煌战绩,属于一个小而精的经济强市。

近日,东营市发布2021上半年“成绩单”。

翻看这张“期中考卷”、“全省第1位”、“高于全省”等字眼让人眼前一亮,成绩可圈可点。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617.45亿元,同比增长12.9%,居全省第7位;两年平均增长6.8%,居全省第2位。尤其进出口增势迅猛,全市完成进出口987.2亿元,同比增长73.4%,居全省第1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2.99亿元,同比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950.71亿元,同比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593.75亿元,同比增长11.6%。

总的来看,全市经济运行稳健复苏并渐趋常态,经济发展由“稳”向“进”转变,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东营之变,有目共睹

众所周知,东营是围绕油田建起来的城市,因为1969年先有了胜利油田,14年后才有了东营市,东营市的发展早期靠的几乎都是油田建设的红利,有着很深的石油印记。

尤其2000年之前的东营,城市的主体是油田矿区,城市的主要社会形态是围绕石油产业发展起来的一系列配套设施和一二三产业。胜利油田为东营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起于油田,成于油田,也落于油田。

随着后来开采加大,油田的效益就开始慢慢减弱了。在2018年的时候,这个城市还是“一匹黑马”,是全国百强城市中的人均GDP第一,高于深圳,更是将北京、广州、上海远远抛在后面。

但是,意外来得太突然了,到了2019年的时候,因为GDP缩水了1000亿,东营的人均GDP瞬间从第一的位置上跌落,犹如从天堂落入了崖底。中国石油大学的的异地搬迁,对东营的经济发展更是沉重一击,说当年石油大学的离开是东营人心中永远的痛,其实这一点都不为过。

许多人因此陷入困惑,离开了石油,东营市的定位是什么?

直到今年上半年,东营市围绕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目标,聚焦“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求突破,突出抓好“四项重点工作”“九个三年行动计划”“九大改革攻坚”。

而今成果斐然,上半年东营市的增速20.42%仅次于潍坊,虽然GDP仍排名在全省第10位,但它上半年的增量要超过排名在它前面的德州和菏泽,更是拉开了排名第11位的威海的优势,已高于100亿元以上。

很明显,东营在变。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产业转型之路,何去何从?

东营之变,关键在走出了新路子。

由于前期石油带来的资金积累,使得东营在发展其他产业上有了雄厚的资本。仔细观察东营现状,民营企业以传统制造业和炼化为主,2019年有15家入围全国500强,占山东省近四分之一,但缺少高科技创新型企业。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挑战,对于东营这样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来说,找准定位、转型发展,紧要而迫切。

曾是资源型城市一旦资源发展有阻碍,优点也就成为“短板”了。而资源型城市想要转型的话,其实也不容易。

当然,近年来,东营也在转型发展,减少对石油工业的依赖。东营立足产业优势,围绕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特色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两大优势产业,生物制药、航空航天两大未来产业,构建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以绿色和创新为支撑的产业模式和发展格局。

东营的行业也在转型、重整,造车、制药、高端化工、铜精制等行业不断升级改造,GDP占比不断上升,逐渐摆脱石油等传统行业的束缚。

尤其在山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大背景下,东营市抢抓机遇,一方面提升传统产业,一方面发展新兴产业,布局谋划了“1+4+3+6”新旧动能转换发展体系,在积极培育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橡胶轮胎等一批“龙头”产业,打好“优势牌”的同时,拿出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特色菜”,描绘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东营样板。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推动东营市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呈现良好态势。例如,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化工行业超过炼油,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且优势持续扩大。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随着一大批重点项目、重大事项的推进落实,经济发展由“形”到“势”转变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上半年数据就是很好的证明,东营市加快推进动能转换,新兴动能加快崛起,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9%,高于全部规上工业9.2个百分点。同时,新动能投资大幅增长,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01.2%,居全省第1位。

下一步,东营市要求各级各部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推进机制,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图片来源:摄图网

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干”在当下

定位决定地位,格局决定结局。

东营面积不大、人口不多,自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确定“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目标定位以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加压奋进,改革攻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实际情况来看,东营作为一个经济强市,除了丰富的石油资源外,顶级企业的实力毋庸置疑,在2020鲁企300强企业榜单中,东营有19家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数量仅次于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且其中有14家位列山东省百强,东营顶级企业实力之强可见一斑。

但受限于人口等因素影响,东营的顶级企业发展马太效应极为明显,顶级企业实力超群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集中了城市最优质的的资源,而底部企业则很难发展壮大。由此,企业和人口流失太快,仍是东营的痛点。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实践证明,实干是成事之道、发展之基、立业之本。东营市每一步发展、每一次跨越、每一个成就,都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前瞻决策。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东营发展站在了新起点,要想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就必须始终保持实干者的姿态推进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

这看似是一句空话,但在东营,“实干”也有了标准。

奋力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就要狠抓工作落实。抓落实是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能力,不抓落实的干部、没有落实本领的干部就不是新时期的好干部。为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东营发布了《中共东营市委关于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意见》,为培育选树新时期好干部提供了遵循。“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原则,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根本保证”,东营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冯玉峰表示。

具体来讲,东营将以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坚持“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和“四看一听”选人用人机制,注重在全市“实干突破”大竞赛、大比武中,在深入推进“1+499”工作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

显然,东营市各项工作的提升有目共睹,去年综合排名和多项指标在全省位次大幅前移,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中上游。可见,奋力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走在全省前列,东营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

十四五开局之际,东营提出了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的远景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这是它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作出示范的责任担当,以及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信心、决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年中GDP增速全省第二,什么左右了“东营之变”?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617.45亿元,同比增长12.9%,居全省第7位;两年平均增长6.8%,居全省第2位。

文 | 侯春萍

东营市,黄河入海口,胜利油田的崛起地。年轻的土地,年轻的城市,曾创下人均GDP全国第一的辉煌战绩,属于一个小而精的经济强市。

近日,东营市发布2021上半年“成绩单”。

翻看这张“期中考卷”、“全省第1位”、“高于全省”等字眼让人眼前一亮,成绩可圈可点。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617.45亿元,同比增长12.9%,居全省第7位;两年平均增长6.8%,居全省第2位。尤其进出口增势迅猛,全市完成进出口987.2亿元,同比增长73.4%,居全省第1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2.99亿元,同比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950.71亿元,同比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593.75亿元,同比增长11.6%。

总的来看,全市经济运行稳健复苏并渐趋常态,经济发展由“稳”向“进”转变,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东营之变,有目共睹

众所周知,东营是围绕油田建起来的城市,因为1969年先有了胜利油田,14年后才有了东营市,东营市的发展早期靠的几乎都是油田建设的红利,有着很深的石油印记。

尤其2000年之前的东营,城市的主体是油田矿区,城市的主要社会形态是围绕石油产业发展起来的一系列配套设施和一二三产业。胜利油田为东营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起于油田,成于油田,也落于油田。

随着后来开采加大,油田的效益就开始慢慢减弱了。在2018年的时候,这个城市还是“一匹黑马”,是全国百强城市中的人均GDP第一,高于深圳,更是将北京、广州、上海远远抛在后面。

但是,意外来得太突然了,到了2019年的时候,因为GDP缩水了1000亿,东营的人均GDP瞬间从第一的位置上跌落,犹如从天堂落入了崖底。中国石油大学的的异地搬迁,对东营的经济发展更是沉重一击,说当年石油大学的离开是东营人心中永远的痛,其实这一点都不为过。

许多人因此陷入困惑,离开了石油,东营市的定位是什么?

直到今年上半年,东营市围绕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目标,聚焦“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求突破,突出抓好“四项重点工作”“九个三年行动计划”“九大改革攻坚”。

而今成果斐然,上半年东营市的增速20.42%仅次于潍坊,虽然GDP仍排名在全省第10位,但它上半年的增量要超过排名在它前面的德州和菏泽,更是拉开了排名第11位的威海的优势,已高于100亿元以上。

很明显,东营在变。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产业转型之路,何去何从?

东营之变,关键在走出了新路子。

由于前期石油带来的资金积累,使得东营在发展其他产业上有了雄厚的资本。仔细观察东营现状,民营企业以传统制造业和炼化为主,2019年有15家入围全国500强,占山东省近四分之一,但缺少高科技创新型企业。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挑战,对于东营这样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来说,找准定位、转型发展,紧要而迫切。

曾是资源型城市一旦资源发展有阻碍,优点也就成为“短板”了。而资源型城市想要转型的话,其实也不容易。

当然,近年来,东营也在转型发展,减少对石油工业的依赖。东营立足产业优势,围绕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特色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两大优势产业,生物制药、航空航天两大未来产业,构建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以绿色和创新为支撑的产业模式和发展格局。

东营的行业也在转型、重整,造车、制药、高端化工、铜精制等行业不断升级改造,GDP占比不断上升,逐渐摆脱石油等传统行业的束缚。

尤其在山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大背景下,东营市抢抓机遇,一方面提升传统产业,一方面发展新兴产业,布局谋划了“1+4+3+6”新旧动能转换发展体系,在积极培育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橡胶轮胎等一批“龙头”产业,打好“优势牌”的同时,拿出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特色菜”,描绘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东营样板。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推动东营市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呈现良好态势。例如,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化工行业超过炼油,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且优势持续扩大。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随着一大批重点项目、重大事项的推进落实,经济发展由“形”到“势”转变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上半年数据就是很好的证明,东营市加快推进动能转换,新兴动能加快崛起,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9%,高于全部规上工业9.2个百分点。同时,新动能投资大幅增长,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01.2%,居全省第1位。

下一步,东营市要求各级各部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推进机制,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图片来源:摄图网

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干”在当下

定位决定地位,格局决定结局。

东营面积不大、人口不多,自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确定“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目标定位以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加压奋进,改革攻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实际情况来看,东营作为一个经济强市,除了丰富的石油资源外,顶级企业的实力毋庸置疑,在2020鲁企300强企业榜单中,东营有19家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数量仅次于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且其中有14家位列山东省百强,东营顶级企业实力之强可见一斑。

但受限于人口等因素影响,东营的顶级企业发展马太效应极为明显,顶级企业实力超群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集中了城市最优质的的资源,而底部企业则很难发展壮大。由此,企业和人口流失太快,仍是东营的痛点。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实践证明,实干是成事之道、发展之基、立业之本。东营市每一步发展、每一次跨越、每一个成就,都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前瞻决策。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东营发展站在了新起点,要想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就必须始终保持实干者的姿态推进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

这看似是一句空话,但在东营,“实干”也有了标准。

奋力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就要狠抓工作落实。抓落实是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能力,不抓落实的干部、没有落实本领的干部就不是新时期的好干部。为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东营发布了《中共东营市委关于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意见》,为培育选树新时期好干部提供了遵循。“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原则,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根本保证”,东营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冯玉峰表示。

具体来讲,东营将以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坚持“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和“四看一听”选人用人机制,注重在全市“实干突破”大竞赛、大比武中,在深入推进“1+499”工作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

显然,东营市各项工作的提升有目共睹,去年综合排名和多项指标在全省位次大幅前移,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中上游。可见,奋力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走在全省前列,东营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

十四五开局之际,东营提出了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的远景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这是它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作出示范的责任担当,以及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信心、决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