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妆品财经在线CBO 李建子
编辑|张慧媛
今日(8月1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表《科学认识“刷酸”美容》一文,矛头对准“刷酸”。
国药监指出,目前在美容护肤领域很流行的“刷酸”必须要经过科学的浓度配比和专业人士的操作才是安全的医疗行为。
同时,其所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妆品。
所谓的刷酸其实是一种化学换肤术,又称化学剥脱术,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依据化学换肤的作用深度不同,可以分为浅层换肤、中层换肤、深层换肤。换肤作用的深度越深,效果也越明显,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更大。
01刷酸使用的“酸”不是化妆品
在小红书,关于刷酸有20W+篇笔记,1900+件商品。不难看出,“刷酸”早已成为中国消费者不陌生的美容方式。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文章指出“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其所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妆品。
目前,“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种类很多,有些“酸”是不能用于化妆品的,例如:维A酸、三氯醋酸等。为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刷酸”时“酸”的浓度一般相对较高。医疗机构皮肤科常见的“刷酸祛痘”为例:治疗时果酸常用的浓度为20%、35%、50%和70%,水杨酸常用的浓度为20%-30%。
而丁香医生也曾明确指出,广义上可分为护肤品刷酸和医疗刷酸。护肤品刷酸是通过涂抹含有低浓度果酸或水杨酸成分护肤品达到去角质、改善皮肤暗沉、提亮肤色的作用。
02化妆品中的“酸”浓度有严格要求
根据现有化妆品原料规定,化妆品中可以添加某些“酸”,例如果酸、水杨酸等,但有着严格的使用限制和技术要求。
例如,化妆品中α-羟基酸及其盐类和酯类(包括苹果酸、柠檬酸等果酸)的含量不得超过6.0%,产品pH值不得低于3.5,一定情况下还需在标签上标明“与防晒化妆品同时使用”。
化妆品中水杨酸的含量不得超过3.0%,除洗护用品外,不得用于三岁以下儿童使用的产品中,同时在标签上标明“含水杨酸,三岁以下儿童勿用”等。可见,化妆品中“酸”的允许使用浓度相对较低。
此外,必须强调的是,化妆品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避免使用“换肤”等不当宣称,防止误导消费者。
03不建议自行刷酸
有不愿具名的B站美妆博主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采访时表示,即便是护肤刷酸,也是因人而异,且十分小心地操作。她认为,过于频繁,或者肤质不适合的情况下,刷酸不仅会让角质层变薄,屏障受损,还会造成“烂脸”。
“市场驱动下,品牌和美妆KOL似乎都在推荐刷酸,但消费者要根据自身皮肤耐受度决定是否刷酸,同时要仔细甄别美妆产品的成分。”她强调,高于10%浓度的果酸,高于6%浓度的水杨酸完全不建议自行使用;低浓度果酸水杨酸,可以使用,但建议不要频繁使用,并且做好防晒。
皮肤科医生王子洋指出,自行购买了果酸、水杨酸护肤品的消费者不用紧张,因为消费者购买的都是低浓度产品,虽然也有一定风险,但是风险不大,国家严格限制了护肤品中果酸和水杨酸的含量,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国家药监局发文的目的是不要去没有资质的美容院,去刷一些可能毁容的高浓度的酸。或者不要自行通过不当渠道获取高浓度的酸来自行操作,这种行为是很危险的。”
记者注意到,包括the ordinary在内的多个美妆品牌的果酸和水杨酸的浓度其实是超出了化妆品要求的浓度,而多数博主在推荐这些产品的同时也没有注明这些产品有一定风险,且不适合在日常护肤使用。而随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文章的发出,护肤品刷酸领域势必会掀起又一轮成分改革。
在CS渠道,刷酸目前而言还是停留在线上,线下订货渠道有限,且刷酸产品的客单价比较低,没有相对爆款的引流品。有店老板告诉记者:“刷酸护肤热潮还是在线上比较流行,线下没有形成很大的风口,还是抗衰和补水等诉求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