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敬一山
近日,有人在网上发帖举报河北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之子郗某某赴西藏报名高考,被指“高考移民”。西藏教育考试院回应称,郗某某户籍在藏但其父援藏未满三年,已取消其报考资格。
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郗会锁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援藏,其子于2018年3月办理了西藏落户。2018年6月开始,郗会锁回河北任衡水中学校长,而他儿子高中三年一直就读于衡水中学。
按照西藏方面的政策,父亲援藏未满三年,子女不具备报考资格。如果以普通西藏户籍学生的身份报考,则不满足必须至少一年西藏高中学籍的规定。也就是说,郗会锁之子想参加西藏高考,肯定是属于违规,是典型的“高考移民”。
身为教育工作者,且是知名的衡水中学校长,平时应该没少强调教育公平,可是轮到自己儿子身上,却明显遵循另一番行为逻辑。一边让儿子在衡水中学经受高水平的“应试教育”,另一边去享受西藏特殊的高考招生政策,难怪被网友批评,这是啥好处都想占。而且,如果不是被网友举报,这“好处”可能还就占成了。
讽刺的是,最近教育家杂志刚刊发了郗会锁校长的封面文章,标题是《守正创新 育时代新人》。在这篇文章里,郗会锁很动人地说:“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应该是一个精神特区,教师要站在精神高地上,校园应该是风清气正的育人净土。”
可是,当他把自己的儿子,也是在衡水中学读了三年书的学生,违规送去西藏报名高考的时候,他还有底气说自己“站在精神高地上”,还能保证这种行为不影响校园的“风清气正”吗?
相较于以往的“高考移民”案例,此事之所以引发更多讨论,一个原因就在于郗会锁的特殊身份。衡水中学近些年以出类拔萃的高考战绩闻名,其教育模式则颇有争议,但学校向来主张外界的批评是误会,极力捍卫学校荣誉。可在学校鼓励提倡学生们埋头苦读的时候,学校校长却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别处投机取巧,这讽刺感可想而知。
身为教育工作者,本该模范地遵守教育规则,发挥社会垂范作用,而不是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利用自己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处心积虑钻空子。国家对“高考移民”的打击向来态度明确。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照例强调了加强高考报名资格审核,严厉打击“高考移民”,切实维护招生秩序。
郗会锁不可能不了解相关政策,那他为什么还是铤而走险,把儿子送去西藏高考呢?除了追问他个人之外,还有必要查一查,既然是违规,那又是怎么通过报考资格审查的,背后有没有什么人故意大开方便之门。不追惩相关责任人,那就无法起到警示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