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劳动者拒绝违法超时加班安排,用人单位能否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放弃加班费协议,能否主张加班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实行包薪制是否需要依法支付加班费?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超时加班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进一步明确工时及加班工资法律适用标准。
据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一些行业、企业超时加班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劳动者依法享有相应的劳动报酬和休息休假权益。遵守国家工时制度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超时加班极易引发劳动争议,影响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
对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通过联席会议、联合培训等方式,加大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办案指导力度,准确适用法律政策,统一裁判尺度。
本次两部门联合向社会公开发布典型案例,一方面提示用人单位违法行为风险,促进依法规范用工;另一方面明确劳动者维权预期,引导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
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消息还透露,下一步,人社部和最高法将继续联合开展制定指导意见、发布案例、加强信息比对等工作,不断推进裁审程序衔接和法律适用统一,更好实现仲裁与司法的高效、有序衔接,实现劳动争议纠纷化解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公布的十起典型案例中,“劳动者拒绝违法超时加班安排,用人单位能否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分析明确指出“996”严重违法。
案例中,张某于2020年6月入职某快递公司,双方订立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月工资为8000元。快递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工作时间为早9时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2个月后,张某以工作时间严重超过法律规定上限为由拒绝超时加班安排,快递公司则以张某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张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后经裁决,该快递公司支付张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8000元,仲裁委员会将案件情况通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某快递公司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
案件分析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为确保劳动者休息权的实现,我国法律对延长工作时间的上限予以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制定违反法律规定的加班制度,在劳动合同中与劳动者约定违反法律规定的加班条款,均应认定为无效。
该案件中,快递公司规章制度“工作时间为早9时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的内容,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应认定为无效。张某拒绝违法超时加班安排,系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不能据此认定其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故仲裁委员会依法裁决某快递公司支付张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近些年加班文化越发盛行,“996”工作制已然成了不少公司的工作常态。但对于企业而言,超时加班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因超时加班而被行政处罚的案例也并不在少数。界面职场此前报道,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时加班被罚12900元。根据披露的违法事实,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2020年8月份至2021年2月份期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时加班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为2021年2月份,超时加班36小时以上54小时以内49人;超时加班54小时以上72小以内的14人;超时加班72小时以上的13人。
南京市江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进行行政处罚的依据同样是违反了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另据界面职场查阅,更早前,珠海人社局以及淄博人社局等都曾公布过因超时加班被处罚的案例。
新华社曾对加班文化发布评论称,“畸形加班现象必须坚决遏制,让劳动者超时工作、透支健康,是违法操作,是对奋斗精神的背离。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让追梦人健康地奔跑,让企业发展更有温度,才是奋斗该有的样子。”
光明日报的评论也指出,“一些习惯于用‘996’加班文化给员工打鸡血,甚至把不眠不休的工作状态解读成‘奋斗’,解读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样的论调既是对过度加班的无底线美化,也是对‘奋斗’的曲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