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资本圈》从可靠信息源获悉,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云路)的上交所科创板IPO(首发上市申请)已于今日成功过会。青岛即将迎来第五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青岛云路成立于2015年12月,公司位于青岛市即墨区蓝村镇,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控股单位,目前,公司非晶合金材料的市场份额为全球第一,是非晶合金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注册资本9000万元,占地面积170余亩,资产总额逾7亿元。
青岛云路于2008年启动非晶材料研发,历经十余年自主创新发展,已成为国内磁性材料行业少数同时具备材料基础研究与评价能力、极端工艺装备实现能力、产品应用拓展能力的企业。
青岛云路主要生产软磁材料及衍生品,已形成非晶合金、纳米晶合金、磁性粉末三大材料及其制品系列,主要应用于电力配送领域,同时向新能源汽车、新基建、轨道交通、消费电子、白色家电、粒子加速器等下游行业领域延伸,为全球高端客户提供先进金属功能材料、制品及解决方案。
清华学子25年风雨创业路

1992年,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份,这一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自此迈入高速发展期。
也正是在这一年,青岛云路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李晓雨从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李晓雨选择远渡重洋来到韩国。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李晓雨先后在韩国电源株式会社担任生产课长、开发课长、品质课长。
1996年,李晓雨只身回国,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作为首批海外回国的创业者之一,李晓雨起点就是核心磁性器件的研发生产,但当时国内企业真正关注技术的并不多,核心技术创新更无从谈起,创业之初的青岛云路很难找到技术合作对象。在同领域国内形单影只的困境下,他带领青岛云路攻坚克难,在磁性器件领域获得成功。
2008年,李晓雨认识到材料对中国工业发展结构的重要性,于是便提出涉足非晶材料领域的想法,在全体股东的支持下,青岛云路走上了非晶材料研发之路。项目启动之初,青岛云路在技术领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面对技术瓶颈,大家“聚合众力”。在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借鉴、科研技术力量和研发条件极度缺乏的条件下,由李晓雨亲自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工作,并一直坚信,无论过程多么艰辛,都要坚定不移的走正向研发路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为了攻克关键技术,当时李晓雨带领团队成员几乎天天吃住在工厂、扎根在一线,反复失败、反复实验、反复归零、反复重来。
历经多年自主创新研发,也曾经历过研发投入超过预算7倍多的困难时刻,但他们坚韧的挺了过来。青岛云路人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破釜沉舟的决心,一路冲关破卡、攻坚克难,最终掌握了非晶带材产业化的核心技术。从最初与国外企业水平望尘莫及,历经几百次探索、实验和总结,到2012年依靠自主研发突破非晶带材产业化制备关键技术;再到近几年在生产效率、自动化、产品质量方面与行业最高水平并驾齐驱,甚至部分性能超过国际主要竞争对手。
2017年,青岛云路在国内首次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成分高性能的非晶合金薄带,该类非晶合金薄带在饱和磁感应强度、铁损、噪音、叠片系数、韧性、极差方面均显著优于国内市场其他类型的非晶合金薄带产品,达到国内最优、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青岛云路非晶带材全球市场占有率达46%,成为全球第一大供应商。
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青岛云路产品优势地位日益显现,不仅打破国外垄断获得市场认可,也被国外“关注”,而被“关注”的真正原因是云路的材料技术可以在光刻机、核物理控制、加速器、核废料处理乃至国防武器小型化等国防领域关键技术上突破国外封锁。
2017年,国际竞争对手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交了非晶带材商业秘密337调查,指控包括青岛云路在内的多家企业对美国出口或在美国销售的非晶带材产品侵犯其商业秘密。当时摆在青岛云路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积极应对,但时间漫长、耗费巨资,另一条是不应诉,结果是失去美国甚至全球市场,不仅青岛云路的产品将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而且,普遍排除令若被签发,国内所有相关企业都将面临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的风险,这将严重影响国内非晶产业发展。
面对这一状况,青岛云路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成立了应诉小组,经过8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和数轮问卷质询,提供了100G的证据材料,云路成功地向ITC证明了自身的持续投入、独立研发、不断创新、完全不同于申请人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核心技术,以及未侵犯申请人商业秘密等事实,最终迫使原告在开庭前4个月主动无条件向ITC提交撤诉及终结本案调查的申请。这在近十年间ITC发起的全球商业秘密“337调查”案件中尚属首例。“337调查”案后,国外大公司纷纷抛来合作橄榄枝。
2018年,是青岛云路深耕非晶行业的第10年。在国内非晶行业市场无序生长、材料虽好产品却出现噪音等问题的情况下,青岛云路敏锐的感受到非晶行业的发展即将面临又一次考验。同年,青岛云路与业内下游优势企业共同启动国内第二代非晶产业技术的研发。这也成为青岛云路从带材制造商到产品方案提供商角色转变的重要见证。

“我希望运用所学的知识,回报祖国和社会。”李晓雨说。“从磁性器件行业到新材料行业,从电力电子到新能源汽车、国家大科学工程等领域,从搞技术的后来者到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打赢竞争对手在美国发起的“337”调查战,一路走来,我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把握当下,未来可期。青岛云路的发展目标为立足于现有软磁材料及衍生产品体系,依托公司国内领先的磁性材料研发实力,以支持高端制造为核心,以提供安全、高效的功能材料为己任,并拓展军工领域,做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技术的领跑者,真正成为中国制造工业维生素型企业。
中国航发为青岛云路控股股东
股权结构方面,中国航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青岛云路38%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中国航发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由国务院(股比70%)、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
青岛云路董事长、总经理李晓雨直接持有公司27.76%的股份,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此外李晓雨通过多邦合伙间接持有青岛云路,最终受益股份为28.76%。
青岛云路副董事长郭克云持有公司27.70%的股份,为公司第三大股东。青岛云路员工持股平台多邦合伙持有公司5%的股份,青岛云路原董事江志俊持有公司1.54%的股份。
业绩稳步增长,相关产业前景光明
截至2021年6月30日,青岛云路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为82,095.34万元和33,877.92万元,较上年末小幅增长4.98%和2.2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48,217.42万元,较上年末增长7.00%,主要系2021年1-6月的经营利润留存所致。
2018年,2019年,2020年青岛云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35亿元、7.00亿元、7.1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486.75万元、8244.69万元、9584.76万元。
2021年1-6月青岛云路实现营业收入41,446.53万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35.34%。2021年上半年公司在非晶产品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小幅增长的同时,经过市场拓展及培育,纳米晶超薄带和雾化粉末及其制品销量大幅增长。受益于营业收入的增长,2021年1-6月青岛云路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19.53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83.34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2.59%和28.37% 。
从近三年的业务分布来看,非晶合金薄带及其制品始终占据青岛云路业务收入8成,呈逐年下降态势,纳米晶产品和磁性粉末及其制品所占比重逐年升高。
募资8亿元用于自身建设
本次IPO,青岛云路拟募集资金8亿元,用于高性能超薄纳米晶带材及其器件产业化项目、高品质合金粉末制品产业化项目、万吨级新一代高性能高可靠非晶合金闭口立体卷产业化项目、产品及技术研发投入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青岛云路的主要产品非晶合金材料、纳米晶合金材料和磁性粉末材料均属于先进磁性金属材料,主要功能是导磁、电磁能量的转换与传输,具有低矫顽力、高磁导率等材料特性,电磁能量转换效率优异,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类电能变换设备中。环保、低碳、高效的新形态的能源应用要求带来了电磁能量转换和使用上的高效、节能的应用新需求。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对于电气设备要求的改变和替换、以及新产生消费方式的高效、节能需求,促进了磁性金属材料行业的发展。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几乎所有行业面临‘加’(碳中和下的新增需求)和‘减’(供给收缩和结构调整)的变化,而新材料便属于“加”上有新增需求的产业。”在国家大力支持的新基建领域(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和新能源发电等),非晶合金需求明显,发展前景广阔;在太空环境下,非晶合金作为空间材料也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与传统硅钢材料相比,非晶合金薄带、超薄纳米晶和磁性粉末等材料在节能、提效方面的优势明显,生产流程显著短于硅钢等材料,使得材料制备更为节能;非晶合金等相关材料及其制品具有高电阻率、高磁导率等特性,使得磁性器件使用更为节能;主要产品可实现无污染回收再利用,具有突出的节能环保特性,是“制造节能、使用节能、回收节能”的全生命周期可循环绿色材料及产品,是天然的“碳中和”践行者,未来的新增需求以及存量替换空间有望持续增加。
青岛云路深耕磁性金属材料行业多年,已成为国内磁性材料行业少数同时具备材料成分设计与评价能力、极端工艺装备实现能力、产品应用拓展能力的新材料企业之一。公司通过持续不断地材料技术创新、应用方案创新等,不断创造和引领新型应用市场,扩大产品市场空间,巩固行业内的龙头地位。
目前,青岛云路已成为行业内最大的非晶合金薄带供应商,年产能达到6万吨。同时,公司持续开拓国际市场,非晶合金产品的境外销量和规模快速增长,主要客户分布在印度、韩国、越南等国。根据QY Research的统计数据,2019年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非晶合金薄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1.15%,排名全球第一;公司非晶合金薄带的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为53.17%。
在纳米晶材料方面,2019年公司的产量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1.61%;公司纳米晶材料主要在国内市场进行销售,2019年,公司纳米晶材料的国内市场份额为 3.75%。公司纳米晶超薄带产品于2019年年中才正式投产,因此2019年产量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较低。随着纳米晶超薄带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在纳米晶市场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2020年,随着新产品市场推广效果显著,公司纳米晶超薄带产量快速增长至2,216吨,估算全球市场占有率提升至7.97%、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8.36%。
来源:青岛资本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