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到2025年,初步建成“轨道上的青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到2025年,初步建成“轨道上的青岛”

9月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精神,推进我市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落地实施有关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二级巡视员刘凯,青岛地铁集团总工程师迟建平,青岛地铁集团副总工程师、总工办主任芦睿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9月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精神,推进我市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落地实施有关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二级巡视员刘凯,青岛地铁集团总工程师迟建平,青岛地铁集团副总工程师、总工办主任芦睿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刘 凯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二级巡视员

迟建平青岛地铁集团总工程师

芦睿泉青岛地铁集团副总工程师

总工办主任

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精神

推进我市城市轨道交通

三期建设规划落地实施

我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于8月底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为下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全面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下面简要介绍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精神,推进我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落地实施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为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支持城市重点区域发展,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则同意我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2号线二期、5号线、6号线二期、7号线二期、8号线支线、9号线一期和15号线一期,共7个项目,线路规模139公里,估算总投资980.7亿元。规划期为2021-2026年。

三期建设规划的获批离不开国家对青岛的大力支持和全市的共同努力。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申报时序、投资规模、技术标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市发展改革委、市地铁办(地铁集团)组织开展了三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先后完成了生态环境部环评审查、已批建设规划中期执行情况评估、三期建设规划初审等重要审查程序。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受理上报文件,5月通过专家评估,8月通过住建部会审并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二、相关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批复中,对我市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实施工作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一是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功能布局、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推进。

二是做好项目建设方案论证。

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有效提升线网服务水平。加强对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的保护,采用有效保护措施,避免安全性影响。加强地面设施的建筑设计,与周边历史城区整体格局风貌特色相协调。深化穿越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方案,加强对路基、桥梁的防护,尽量降低影响。

三是加强与重要交通枢纽的衔接。

统筹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深入研究枢纽综合开发,做好换乘设计,科学布设出入口,提升旅客出行的安全性、便捷性,提高土地综合开发效益。

四是切实保障工程建设运营质量安全。

高标准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加强项目建设全程管理和监督,切实防范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在前期设计工作中,要充分考虑运营安全和服务需求,轨道交通运营主体要加强运营安全管理。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在审批(核准)项目、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运营安全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有关要求。

三、工作打算

下步,市发展改革委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抓紧推进各条线路开展前期工作,助力地铁三期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用。突出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保障,制定相关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建设和运营,结合城市开发进程,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二是加强衔接。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统筹协调轨道交通与周边生态、环境及工程的关系。做好综合交通衔接,提高公共交通整体效率和吸引力,着力提升轨道交通客流水平。三是加强研究。完善项目建设方案、投融资方案,专项研究车站周边土地利用和交通接驳,积极探索利用土地开发保障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发展的途径,全面提升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水平。

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建设好“轨道上的青岛”,赋能城市发展新动力,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发改贡献。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相关项目规划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市轨道交通既有获批线路9条(1、2、3、4、6、7、8、11、13号线),包括一期、二期建设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2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总长364公里。三期建设规划获批后,我市轨道交通获批里程达503公里,位列全国第9位,进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但与成都、南京、武汉等同类城市仍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已开通运营线路6条(2、3、11、13和1号线北段、8号线北段),全长246公里,运营里程位列全国第10位,日均客运量超80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122万人次,网络化运营初步形成。在建线路5条,全长118公里,获批线路全部开工建设。1号线南段计划于春节前开通,运营里程达284公里,将实现青岛主城区与西海岸新区接轨,运营网络客流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至“十四五”末,预计既有获批线路(9条、364公里)全部通车运营,东岸城区轨道交通基本成网,西岸、北岸轨道交通骨架初步搭建,三岸之间实现轨道交通联系,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重要枢纽形成串联。“十四五”期间,也将同步加快推进三期建设规划项目的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东岸城区网络进一步织密,西岸、北岸城区网络骨架初步搭建,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重要交通枢纽实现全面覆盖,三岸主城区内部45分钟可达、关键节点之间1小时可达,初步建成“轨道上的青岛”。

二、三期项目情况

三期建设规划共获批7个项目,长139公里。延伸项目3个(2号线二期、6号线二期、7号线二期),新建项目4个(5号线、8号线支线、9号线一期、15号线一期)。

其中,2号线二期、5号线是东岸城区骨干线路,进一步织密东岸网络,缓解交通拥堵。2号线二期长8.9公里,设站8座,主要服务李沧东片区、院士港等区域。5号线长32.7公里,设站29座,是“C”字型线路,与多条线路实现换乘,主要服务邮轮母港及老四方、浮山后等人口密集区。

9号线一期、15号线一期是北岸城区骨干线路,搭建北岸网络框架,加强城阳与东岸主城区的联系。9号线一期长16.6公里,设站13座,主要服务城阳核心区,打通北岸东西向通道。15号线一期长30.8公里,设站17座,主要服务黑龙江路沿线大型居住区、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实现东岸和北岸的快速联系。

6号线二期、7号线二期、8号线支线是西海岸原胶南城区、即墨、胶州三个重要区域的骨干线路,服务内部交通出行,实现与主中心的快速联系。6号线二期长14.7公里,设站10座,主要服务西海岸原胶南城区,衔接青岛西站。7号线二期由北段和南段组成,其中北段,长12.8公里,设站11座,南段长3.7公里,设站3座,主要服务即墨中心区、李沧西部区域,实现即墨与城阳、东岸主城区的快速联系。8号线支线长18.8公里,设站10座,主要服务胶州中心区,通过网络互连实现胶州和东岸、北岸城区的快速联系。

三、工作安排

目前,市地铁办(地铁集团)已开展了三期建设规划线路的前期研究工作,并提前启动了部分线路的勘察设计工作。在后续工作中,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相关要求,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秉承“为城市建地铁、为人民建地铁”的理念,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合理安排线路建设时序,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加强建设运营的安全管理,全面提升轨道交通网络服务水平。支撑城市发展战略,着力为城市发展赋能,全面推进TOD发展模式,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城市有机更新,切实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增强城市活力。

同时,结合我市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开展轨道交通新版线网规划修编工作,新版线网规划以“快线搭骨干,普线织肌理”为基本理念,构建“一环四联,两翼放射”的快线架构,进一步优化网络布局,拓展城市大框架,加大线网密度,提高人口岗位覆盖率,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和出行便捷度。形成三岸主城区内部30分钟、三岸主城区关键节点之间45分钟可达,周边区域与主城区各关键节点之间1小时可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力争将新版线网规划修编纳入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一并报批,为后续轨道交通项目报批建设提供规划支撑。

 

来源:青岛发布

原标题:到2025年,初步建成“轨道上的青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到2025年,初步建成“轨道上的青岛”

9月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精神,推进我市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落地实施有关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二级巡视员刘凯,青岛地铁集团总工程师迟建平,青岛地铁集团副总工程师、总工办主任芦睿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9月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精神,推进我市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落地实施有关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二级巡视员刘凯,青岛地铁集团总工程师迟建平,青岛地铁集团副总工程师、总工办主任芦睿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刘 凯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二级巡视员

迟建平青岛地铁集团总工程师

芦睿泉青岛地铁集团副总工程师

总工办主任

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精神

推进我市城市轨道交通

三期建设规划落地实施

我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于8月底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为下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全面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下面简要介绍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精神,推进我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落地实施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为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支持城市重点区域发展,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则同意我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2号线二期、5号线、6号线二期、7号线二期、8号线支线、9号线一期和15号线一期,共7个项目,线路规模139公里,估算总投资980.7亿元。规划期为2021-2026年。

三期建设规划的获批离不开国家对青岛的大力支持和全市的共同努力。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申报时序、投资规模、技术标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市发展改革委、市地铁办(地铁集团)组织开展了三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先后完成了生态环境部环评审查、已批建设规划中期执行情况评估、三期建设规划初审等重要审查程序。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受理上报文件,5月通过专家评估,8月通过住建部会审并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二、相关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批复中,对我市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实施工作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一是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功能布局、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推进。

二是做好项目建设方案论证。

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有效提升线网服务水平。加强对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的保护,采用有效保护措施,避免安全性影响。加强地面设施的建筑设计,与周边历史城区整体格局风貌特色相协调。深化穿越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方案,加强对路基、桥梁的防护,尽量降低影响。

三是加强与重要交通枢纽的衔接。

统筹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深入研究枢纽综合开发,做好换乘设计,科学布设出入口,提升旅客出行的安全性、便捷性,提高土地综合开发效益。

四是切实保障工程建设运营质量安全。

高标准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加强项目建设全程管理和监督,切实防范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在前期设计工作中,要充分考虑运营安全和服务需求,轨道交通运营主体要加强运营安全管理。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在审批(核准)项目、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运营安全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有关要求。

三、工作打算

下步,市发展改革委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抓紧推进各条线路开展前期工作,助力地铁三期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用。突出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保障,制定相关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建设和运营,结合城市开发进程,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二是加强衔接。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统筹协调轨道交通与周边生态、环境及工程的关系。做好综合交通衔接,提高公共交通整体效率和吸引力,着力提升轨道交通客流水平。三是加强研究。完善项目建设方案、投融资方案,专项研究车站周边土地利用和交通接驳,积极探索利用土地开发保障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发展的途径,全面提升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水平。

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建设好“轨道上的青岛”,赋能城市发展新动力,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发改贡献。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相关项目规划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市轨道交通既有获批线路9条(1、2、3、4、6、7、8、11、13号线),包括一期、二期建设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2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总长364公里。三期建设规划获批后,我市轨道交通获批里程达503公里,位列全国第9位,进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但与成都、南京、武汉等同类城市仍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已开通运营线路6条(2、3、11、13和1号线北段、8号线北段),全长246公里,运营里程位列全国第10位,日均客运量超80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122万人次,网络化运营初步形成。在建线路5条,全长118公里,获批线路全部开工建设。1号线南段计划于春节前开通,运营里程达284公里,将实现青岛主城区与西海岸新区接轨,运营网络客流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至“十四五”末,预计既有获批线路(9条、364公里)全部通车运营,东岸城区轨道交通基本成网,西岸、北岸轨道交通骨架初步搭建,三岸之间实现轨道交通联系,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重要枢纽形成串联。“十四五”期间,也将同步加快推进三期建设规划项目的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东岸城区网络进一步织密,西岸、北岸城区网络骨架初步搭建,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重要交通枢纽实现全面覆盖,三岸主城区内部45分钟可达、关键节点之间1小时可达,初步建成“轨道上的青岛”。

二、三期项目情况

三期建设规划共获批7个项目,长139公里。延伸项目3个(2号线二期、6号线二期、7号线二期),新建项目4个(5号线、8号线支线、9号线一期、15号线一期)。

其中,2号线二期、5号线是东岸城区骨干线路,进一步织密东岸网络,缓解交通拥堵。2号线二期长8.9公里,设站8座,主要服务李沧东片区、院士港等区域。5号线长32.7公里,设站29座,是“C”字型线路,与多条线路实现换乘,主要服务邮轮母港及老四方、浮山后等人口密集区。

9号线一期、15号线一期是北岸城区骨干线路,搭建北岸网络框架,加强城阳与东岸主城区的联系。9号线一期长16.6公里,设站13座,主要服务城阳核心区,打通北岸东西向通道。15号线一期长30.8公里,设站17座,主要服务黑龙江路沿线大型居住区、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实现东岸和北岸的快速联系。

6号线二期、7号线二期、8号线支线是西海岸原胶南城区、即墨、胶州三个重要区域的骨干线路,服务内部交通出行,实现与主中心的快速联系。6号线二期长14.7公里,设站10座,主要服务西海岸原胶南城区,衔接青岛西站。7号线二期由北段和南段组成,其中北段,长12.8公里,设站11座,南段长3.7公里,设站3座,主要服务即墨中心区、李沧西部区域,实现即墨与城阳、东岸主城区的快速联系。8号线支线长18.8公里,设站10座,主要服务胶州中心区,通过网络互连实现胶州和东岸、北岸城区的快速联系。

三、工作安排

目前,市地铁办(地铁集团)已开展了三期建设规划线路的前期研究工作,并提前启动了部分线路的勘察设计工作。在后续工作中,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相关要求,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秉承“为城市建地铁、为人民建地铁”的理念,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合理安排线路建设时序,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加强建设运营的安全管理,全面提升轨道交通网络服务水平。支撑城市发展战略,着力为城市发展赋能,全面推进TOD发展模式,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城市有机更新,切实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增强城市活力。

同时,结合我市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开展轨道交通新版线网规划修编工作,新版线网规划以“快线搭骨干,普线织肌理”为基本理念,构建“一环四联,两翼放射”的快线架构,进一步优化网络布局,拓展城市大框架,加大线网密度,提高人口岗位覆盖率,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和出行便捷度。形成三岸主城区内部30分钟、三岸主城区关键节点之间45分钟可达,周边区域与主城区各关键节点之间1小时可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力争将新版线网规划修编纳入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一并报批,为后续轨道交通项目报批建设提供规划支撑。

 

来源:青岛发布

原标题:到2025年,初步建成“轨道上的青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