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2021慕尼黑车展,各大车企展台除了“新宠”——纯电动汽车之外,另一个两轮出行工具也悄然占据了一席之地。
比如,主打颜值与环保的Makka超轻量电动自行车(由极星和CAKE联手打造)。作为极星2的配套产品,Makka的诞生专门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而来。据了解,Makka可以直接通过线缆连接到极星2上进行充电。甚至后者在行驶中都能直接给这款自行车进行充电。
除此之外,宝马也推出了BMW i Vision AMBY及BMW Motorrad Vision AMBY两款概念车。
这两款概念车不仅结合了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的特点,采用纯电驱动,还引入了“场景自适应”概念。
在非机动车道、城市机动车道和城际机动车道上时,车辆会根据地理围栏技术自动识别位置和道路类型,自行选择骑行模式和车速。
车主可以使用手机应用程序查看车辆当前电量、剩余充电时间等,也能寻找停车位置。BMW i Vision AMBY还可根据车主记录的身高与腿内侧长度等身体数据,自动将座椅高度调整至最佳状态,手机的生物识别技术更能将智能手机变成数字钥匙,省去携带实体钥匙的麻烦。
除了实物之外,博世集团也拿出了可以实时更新的eBike Flow应用程序。
是的,2021慕尼黑车展上关于电动自行车的种种细节,反映出欧洲近两年出现的关于新能源载具的另一种新风潮——电动自行车正在成为低碳出行新潮流。
曾经是欧洲大陆最尴的存在
事实上,就在去年以前,电动自行车对欧洲某些国家(地区)来说还是一种颇为尴尬的存在。
2015年的欧洲自行车行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当年欧盟自行车年销量为2075万辆。销量较大的国家依次为德国(435万)、英国(351万)、法国(300万)和意大利(165万)。其中,电动自行车年销量仅为135万辆,仅占6.5%。其中,电动自行车的主销国家只有德国(53万)与荷兰(28万)。
2019年11月,在欧洲播出的一期真人秀节目上,曾有参赛选手针对“成功打造一个全新电动自行车品牌”的商业项目发出灵魂拷问:自行车为什么还要电动的?
要知道,当年整个欧洲电动自行车的年销量仅为370万辆。远不及中国某单一电动自行车品牌的年销量。
在不少欧洲人看来,自行车的首要功能不在于通勤而是健身用途。少了健身功能的电动自行车,对这部分用户来说,就等于被废了武功的江湖青年,并没啥用。
疫情让电动自行车成为爆款
进入到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彻底打破了欧洲人对电动自行车的“刻板偏见”。
随着疫情开始出现缓和,欧洲各国也开始逐步“解封”。对想出门但不愿意戴着口罩乘坐公共交通的部分欧洲人来说,电动自行车成为了最合适代步工具。
巴黎、柏林及米兰等多个大城市甚至给自行车另辟专道。
数据显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电动自行车迅速成为整个欧洲的主流通勤载具,销售额增长52%,年销量直逼450万辆,年销售额达到100亿欧元。
其中,德国成为欧洲销量战绩最辉煌市场。仅去年上半年,德国就卖出了110万辆电动自行车。2020年全年销量更是达到200万辆大关。
荷兰共售出超过55万辆电动自行车,排名第二;排在销量榜第三的则是法国,去年共售出了51.5万辆,同比增长29%;意大利以28万辆排在第四;比利时以24万辆位居第五。
今年3月,欧洲自行车组织发布一组数据显示:即使疫情过后,电动自行车热销潮没有显示出放缓的迹象。预计欧洲电动自行车的年销量或将从2019年的370万辆,激增到2030年的1700万辆。最快到2024年,电动自行车的年销量就会达到1000万辆。
《福布斯》认为:如果预测是准确的,那么未来每年欧盟注册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将是汽车的两倍。
对此,2021慕尼黑车展期间,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沃尔克马尔·邓纳尔表示:“当前欧洲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发展迅猛,今年的增长率同比已达35%。”
大额补贴成热销背后主推手
欧洲人爱上电骑动自行车,除了环保理念和不想戴口罩等个人主因之外,补贴也是一个主要推手。
据了解,欧洲各地政府从去年年初开始,纷纷对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提供几百到上千欧元的补贴。
比如,2020年2月开始,法国萨瓦省省会城市尚贝里启动了对每一户购买电动自行车的居民发放500欧元补贴(相当于打了个对折)。
如今,整个法国电动自行车的平均补贴额为400欧元。
除了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奥地利和比利时等国家都启动了类似的电动自行车补贴计划。
在意大利,所有人口大于5万的城市,市民只要购买电动自行车或是电动滑板车,就可享受最高达车辆售价70%的补贴(限额500欧元)。该补贴政策推出后,意大利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购买意愿提升了整整9倍,远超过英国人的1.4倍和法国人的1.2倍。
荷兰则选择直接给每款电动自行车发放相当于售价30%的补贴。
在德国的慕尼黑等城市,任意公司、慈善机构或自由职业者都可以获得政府补贴用以购买电动自行车。其中,电动自行货车最高可获补贴1000欧元;电动自行车最高可获补贴500欧元。
如今,德国电动自行车销量已经占到所有售出自行车的三分之一。也难怪近两年来,德国车企和与汽车制造业密切相关的公司,会“不务正业”地积极打造各类型电动自行车。
上文提及的宝马集团,除了在今年推出两款电动自行车概念车之前,早已拥有了从自行车到电动自行车的全系列矩阵共8种型号。其最普通的折叠自行车售价为775欧元,最昂贵的电动城市混合动力自行车售价则高达2590欧元。
就连LV也耐不住寂寞,选择与巴黎单车制造商Maison TAMBOITE合作,联手推出了一款LV Bike。
即使LV Bike的每一辆车都由工匠纯手工打造,并在车架、车把、座椅、后座皮革及齿轮盘上印满LV的logo。但在某些方面,这款车也使用了不少电气化、智能化零部件。比如,推出的所有自行车都有配套的电动助力选装包。
欧洲订单让中国相关产业迎来春天
欧洲刮起的这波电动自行车热,也让中国自行车产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据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在去年5月发布一组数据显示:西班牙市场自行车销售额同比上涨超过22倍,意大利、英国也都上涨了4倍左右。电动滑板车的销售额也大幅增长,意大利上涨近9倍,英国上涨近8倍,法国上涨380%,体量本身就很大的西班牙也增长了280%。
欧洲市场的走热,让国内商家们订单排到了1个月之后。
要知道,销往欧洲市场的无论电动滑板车或还是自行车(包含电动自行车),其普遍售价都要1000欧元上下,折合人民币近万元。甚至连售价超过1500欧元的豪华款也被订购一空。为此,国内生产厂家不得不加班加点生产。
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国外市场成了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销量大增的主要驱动力。去年1-10月,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滑板车的出口量已达1382万辆,同比增长41.7%。
对此,据雅迪副总裁周超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去年前5个月,雅迪的出口发货量就已经达到全年任务量的43%,接单量更是达到了全年任务量的64%。”
此外,在国内长期叫好不叫座的米家QiCYCLE智能电力折叠自行车,以超出国内售价两倍的价格卖到法国市场后(国内售价RMB2999元,法国售价约RMB8000元),一度供不应求,消费者购买后的提车周期更是长达2个月。
同样深受海外市场欢迎的还有小牛电动车。数据显示,2019年,小牛电动车海外销量占比为14.9%。到了2020年,仅前3个月其海外销量就直接升至总销量的28.9%。且出口产品为售价区间在1-3万元的高端车型。
电动自行车已被资本盯上
除了老牌自行车企业迎来春天,还有不少新兴电动车品牌在欧洲也成为了市场中香饽饽。
就在几天前,荷兰电动自行车品牌VanMoof就宣布获得1.28亿美元C轮少数股权融资。领投就是我们无比熟悉的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高瓴集团。这是欧洲电动自行车品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C轮融资,VanMoof也因此成为了目前全球融资最多的电动自行车公司。
这家诞生仅两年的荷兰新兴电动车品牌,将利用这笔新资金进一步在全球快速扩张,同时提高生产能力,开发新技术,改善电动自行车的规格和性能,打破更多的骑行障碍。
据悉,目前VanMoof的最新产品VanMoof S3 和 VanMoof X3能提供一种科技化的骑行体验,除了拥有强大的电机和自动电动换挡技术,它还拥有自动识别骑手的防盗技术和苹果Find My网络,售价为2298美元(约合人民币1.5万元)。
去年,这个新兴电动自行车品牌的全球零售和服务网点从8个快速增到50个,销售额也增长了两倍多,欧美是增长最快的市场。
总结
如今,欧洲越来越多的自行车开始主动拥抱高科技,主动“带电”,不在只看重外观和新兴材料等硬件设施。随着当地电动自行车的市场极速发展壮大,各种竞争也明显激烈起来,并开始向智能电动汽车那样,出现电气化部件。人们也不再满足简单地将骑车视为健身或代步工具,而是慢慢将这类产品有趣化多功能化,做到环保、健身和通勤多位一体,让自行车具备智能化特性。
“电动自行车已是欧洲目前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欧洲自行车产业首席执行官凯文·梅恩表示,“这些新数据可以向欧盟、各国政府和全球自行车行业表明,欧洲的自行车市场是投资的地方,可以实现欧盟绿色协议、经济复苏和新的绿色就业岗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