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B+级轿车的尴尬从何而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B+级轿车的尴尬从何而来?

B级车市场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众所周知,B级车市场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一细分市场,不光需求较为旺盛,并且选择这个价位的消费群体也是对生活品质有所追求的阶层。传统意义上,B级车是指轴距一般在2.7m左右,车身长度在4.7m左右,排量一般在1.8L至2.4L,典型的代表车型有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等。而C级车,定位比B级更高,轴距一般在2.8m以上,排量一般在2.5L至3.2L,典型代表为奥迪A6L、奔驰E级、宝马5系等车型。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汽车的分类变得越来越细分和精准,所以,诞生了在B级车和C级车之间的B+级产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车型有别克君越、福特金牛座、以及刚刚上市的雪铁龙C6等。

但一直以来,B+的产品似乎都不太受消费者青睐。在刚过去的4月里,迈腾以12252辆的成绩排在轿车第21位,全新君越完成5092辆成绩排在第61位,长安福特金牛座则仅完成403台的销量。可以看出,无论是迈腾,还是全新君越的成绩,都应该不能让这些配置更高、空间更大的B+级产品们满意。

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B+级轿车销量相对不高的现状呢?

“高不成”。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市场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汽车产品已经较为普及,这一点对于一、二线大城市来说,更是如此。也因此,国内市场迎来两个变化,其一,就是很多再次购买汽车的家庭,对于汽车之于家庭的认知越发理性,以至于对于如B+级车型般的空间需求并不大,相反对于高品质的需求越发明显;其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能力的升级,再次购车的家庭会考虑品牌价值更高的豪华品牌产品。

在这样的变化下,合资品牌B+级车既不能满足消费者对豪华品牌价值的向往,同时,受制于品牌地位,也不能带来堪比豪华品牌的做工和驾乘享受。

“低不就”。

再次回到市场竞争上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造车工艺的发展,传统的B级车也不再受到尺寸的限制,可以看出市场上的B级车空间表现越来越好;其次,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个品牌的B级产品都在通过降价销售和提升配置的做法,吸引消费者。

而B+级产品,由于其产品定位的原因,无论是售价、空间、配置、做工都要比传统的B级车定位在更高的区间。所以,当消费者购车时,消费者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优、性价比更高的B级车。

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消费者普遍具有的虚荣心促使。可以想象,在品牌层面,选择金牛座和蒙迪欧并不会带来消费者太大的差距;同理,选择君威就可以满足日常使用的情况下,大部分消费者不愿意再掏出更多的钱,购买君越。

综合来看,B+级市场没有火爆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方面,B+级的产品还不能和更高级的豪华品牌相比,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层面;另一方面,B+级产品在和传统B级产品的比拼中,又丧失了性价比的优势。

当然,笔者在这里讨论B+级产品不受市场待见的原因,并没有调侃B+级产品力不足的意思。反而,在笔者看来B+级车的出现,应该是瞄准了B级细分市场的避风港,它们寄希望在带来更长的轴距、更多的高科技技术、豪华配置来夺回高端用户的芳心;理论上讲,B+级市场应该是大有可为的。但是在市场快速变化的格局下,B+级产品的确需要想一想如何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欢迎阅读此文章,想获得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车业杂谈”微信公众号,微信号:qichezhoulei,分享更多原创汽车资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B+级轿车的尴尬从何而来?

B级车市场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众所周知,B级车市场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一细分市场,不光需求较为旺盛,并且选择这个价位的消费群体也是对生活品质有所追求的阶层。传统意义上,B级车是指轴距一般在2.7m左右,车身长度在4.7m左右,排量一般在1.8L至2.4L,典型的代表车型有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等。而C级车,定位比B级更高,轴距一般在2.8m以上,排量一般在2.5L至3.2L,典型代表为奥迪A6L、奔驰E级、宝马5系等车型。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汽车的分类变得越来越细分和精准,所以,诞生了在B级车和C级车之间的B+级产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车型有别克君越、福特金牛座、以及刚刚上市的雪铁龙C6等。

但一直以来,B+的产品似乎都不太受消费者青睐。在刚过去的4月里,迈腾以12252辆的成绩排在轿车第21位,全新君越完成5092辆成绩排在第61位,长安福特金牛座则仅完成403台的销量。可以看出,无论是迈腾,还是全新君越的成绩,都应该不能让这些配置更高、空间更大的B+级产品们满意。

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B+级轿车销量相对不高的现状呢?

“高不成”。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市场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汽车产品已经较为普及,这一点对于一、二线大城市来说,更是如此。也因此,国内市场迎来两个变化,其一,就是很多再次购买汽车的家庭,对于汽车之于家庭的认知越发理性,以至于对于如B+级车型般的空间需求并不大,相反对于高品质的需求越发明显;其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能力的升级,再次购车的家庭会考虑品牌价值更高的豪华品牌产品。

在这样的变化下,合资品牌B+级车既不能满足消费者对豪华品牌价值的向往,同时,受制于品牌地位,也不能带来堪比豪华品牌的做工和驾乘享受。

“低不就”。

再次回到市场竞争上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造车工艺的发展,传统的B级车也不再受到尺寸的限制,可以看出市场上的B级车空间表现越来越好;其次,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个品牌的B级产品都在通过降价销售和提升配置的做法,吸引消费者。

而B+级产品,由于其产品定位的原因,无论是售价、空间、配置、做工都要比传统的B级车定位在更高的区间。所以,当消费者购车时,消费者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优、性价比更高的B级车。

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消费者普遍具有的虚荣心促使。可以想象,在品牌层面,选择金牛座和蒙迪欧并不会带来消费者太大的差距;同理,选择君威就可以满足日常使用的情况下,大部分消费者不愿意再掏出更多的钱,购买君越。

综合来看,B+级市场没有火爆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方面,B+级的产品还不能和更高级的豪华品牌相比,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层面;另一方面,B+级产品在和传统B级产品的比拼中,又丧失了性价比的优势。

当然,笔者在这里讨论B+级产品不受市场待见的原因,并没有调侃B+级产品力不足的意思。反而,在笔者看来B+级车的出现,应该是瞄准了B级细分市场的避风港,它们寄希望在带来更长的轴距、更多的高科技技术、豪华配置来夺回高端用户的芳心;理论上讲,B+级市场应该是大有可为的。但是在市场快速变化的格局下,B+级产品的确需要想一想如何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欢迎阅读此文章,想获得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车业杂谈”微信公众号,微信号:qichezhoulei,分享更多原创汽车资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