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双面”槟榔风波又起,海南槟榔产业再陷迷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双面”槟榔风波又起,海南槟榔产业再陷迷雾

持续的市场需求让槟榔在供需关系中发展出完善的产业链,而槟榔产业发展对海南经济发展、农户增收、脱贫致富都有着深远影响。

文丨马丽娜 陈明艳

槟榔,种植于我国南部的热带果实,生果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烹调后是与烟、酒等品类产品功能相近的休闲食品,深受湖南、海南等地区消费者青睐。但随着食用槟榔受众逐年扩大,槟榔“致癌”的争议再次被放大。与此同时,因不同层面的问题,海南虽是槟榔种植大省,但尚未形成完善产业链。眼下,海南槟榔发展如何走出怪圈,行业未来发展如何定位,都将是行业发展所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海南万宁槟榔林 图片来源:界面海南

徘徊于灰色地带的千亿产业

9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的通知》,其文明确自即日起,将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这不是槟榔第一次在宣传方面被“封杀”,从早前的“槟榔致癌科普”,到近期的广州全面叫停户外槟榔广告、土耳其逮捕携带槟榔入境的旅客,致癌成分引发的连串舆论压力让海南槟榔的价格跌宕起伏,槟榔的争议性是悬在这个产业头上的“达摩利克斯之剑”。

而海南省槟榔产业自2010年进入快车道后,2012年就已经成为海南岛第二大经济作物,2017年海南槟榔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200亿元。2021年7月29日,在海南省政府召开的《海南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新闻发布会上,槟榔被列入12大布局产业之一。

与此同时,最近几年槟榔消费人群规模仍在增加。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槟榔消费人群已从2018年的6000万增加到8000万。槟榔中含有槟榔碱、麻黄素等物质,其中槟榔碱作用与尼古丁大致相同,而麻黄素也容易兴奋人的神经,所以食用槟榔就和抽烟一样容易让人上瘾。

据统计,海南人嚼槟榔的比例达到38.42%,其中30至40岁人群更是高达50.36%。在海南,食用槟榔已然是流传甚广的当地社交文化,在海南三亚少数民族村落更有以槟榔提亲的民间习俗。

持续的市场需求让槟榔在供需关系中发展出完善的产业链,而槟榔产业发展对海南经济发展、农户增收、脱贫致富都有着深远影响。

“双面”槟榔,是致富还是致癌?

槟榔以种植便利,正常情况下成年果树无须太多护理,且年产果量高等特点,成为海南农户种植意愿较高的热带作物。

近些年,海南槟榔产业处于高速扩容期,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海南全省槟榔种植面积仅为2万多平方公顷,年产量为3万多吨,而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槟榔种植面积已达230万亩,占全国99%,收获118万亩,鲜果产量60多万吨,干果产量27.22万吨,产值190亿元,涉及70多万种植户约230万人,约占海南省全省农业人口的41.37%。

槟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增多的背后,是迅速增长的市场规模,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槟榔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显示,槟榔市场正以每年30%的增长速度不断扩大。

素有“中国槟榔之乡”“国家槟榔示范基地”之称的万宁也在近年来相继出台了标准化种植、槟榔烘干绿色改造项目、金融贷款支农和槟榔品牌建设等一系列举措,进行槟榔黄化病防治技术攻关,坚持推广槟榔良种,并投入经济补助解决槟榔产业贷款难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此外,《万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还提出万宁将打造世界最大的槟榔交易市场,槟榔加工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

界面海南通过走访了解到,当前海南槟榔价格逐年递增,今年9月开始槟榔收购价格已达到24-26元/斤,平均下来槟榔生果收购价达1.5-2元/个。海南省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9月14日,海南各市县的槟榔收购价格已突破23元/斤,收购价格同比涨幅均在60%以上,三亚甚至达到了100%,直接翻番。

图片来源:海南省发改委官网截图

“昨天刚收完一次果,这批生果我家卖到了26元一斤,今年的价格特别好。”万宁市北大镇坚西村的槟榔种植户蔡笃良告诉界面海南,科学种植槟榔,家中14亩地连年溢产,预计今年收果将达10000斤,收入将达20余万元。

在槟榔加工产业方面,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槟榔”的企业共有1.4万余家。从地区分布看,企业数量TOP3省份分别为湖南、海南、福建,其中湖南省槟榔企业有7000多家,占全国槟榔企业数量的一半,海南省槟榔企业有4900余家,占比约33.76%。

在“原材料—初加工—深加工”的产业链上,海南承担了前边两者,约占1/4的总产值,湖南居于后者,约占3/4的总产值。尽管近些年,海南也在逐步探索槟榔产业深加工领域,然而目前而言,收效并不显著,也多为湖南的槟榔品牌巨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空降于此,脱胎于海南本土的深加工厂较少,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比均不明显。

海南万宁槟榔初加工工厂一角 图片来源:界面海南

尽管槟榔所带来的收益不可估量,但长期嚼食槟榔可能会引发癌变仍是不争的事实。

早在2003年,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将其与烟草、酒精等致癌物列为同一类。

这与槟榔的成分有关。槟榔中包括槟榔碱,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能直接杀死细胞,导致炎症,造成口腔损伤。槟榔粗糙的纤维容易刺激口腔粘膜,引发细胞的不正常增生,从而使癌变风险增加。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曾做过统计,近两年接诊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大幅增长,2016年和2017年两年里的2608例患者都有嚼食槟榔的习惯。

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提出,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以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健康的危害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促进牙周、口腔黏膜病变等疾病早诊早治。

叠加天灾,海南槟榔发展步履维艰

除致癌成分以及舆论扼喉,影响槟榔产业发展的另一大因素则是病虫害。黄化病是祸乱海南槟榔产业的最大病患,但该病患传播性极强,无特效药,一旦发生便难以根治,只能将病重的果树除去重新栽种,新树仍会染病,其治疗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本地农户的种植热情。

重度黄化病感染下槟榔树将成为枯树干 图片来源:界面海南

据了解,今年万宁已经有超过30万亩的槟榔感染黄化病,相对总量的54万亩,已是过大半。而在陵水,90%的槟榔树感染黄化病,处于接近绝产的窘境。在初加工方面,万宁市槟榔初加工厂商就近240家,但近年来因受黄化病影响,原材料短缺,当前仅有约150家保持运营。

在万宁种植槟榔十余年的贫困种植户叶桂峰坦言,自家槟榔树自感染黄化病以来逐年严重,今年以来多棵果树已是不结果,无果可收。若砍伐重新栽种,先不提期间的费用,新苗开花结果也需要几年时间。

前有限制,后有天灾,千亿级槟榔产业引发的风波不容忽视,与此同时,“一刀切”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其背后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体量不可轻视,牵一发而动全身,海南槟榔产业前路何在或许仍值得讨论,但随着一波大过一波的舆论海啸不断来袭,有理由相信,这个产业从上至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为时不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双面”槟榔风波又起,海南槟榔产业再陷迷雾

持续的市场需求让槟榔在供需关系中发展出完善的产业链,而槟榔产业发展对海南经济发展、农户增收、脱贫致富都有着深远影响。

文丨马丽娜 陈明艳

槟榔,种植于我国南部的热带果实,生果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烹调后是与烟、酒等品类产品功能相近的休闲食品,深受湖南、海南等地区消费者青睐。但随着食用槟榔受众逐年扩大,槟榔“致癌”的争议再次被放大。与此同时,因不同层面的问题,海南虽是槟榔种植大省,但尚未形成完善产业链。眼下,海南槟榔发展如何走出怪圈,行业未来发展如何定位,都将是行业发展所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海南万宁槟榔林 图片来源:界面海南

徘徊于灰色地带的千亿产业

9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的通知》,其文明确自即日起,将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这不是槟榔第一次在宣传方面被“封杀”,从早前的“槟榔致癌科普”,到近期的广州全面叫停户外槟榔广告、土耳其逮捕携带槟榔入境的旅客,致癌成分引发的连串舆论压力让海南槟榔的价格跌宕起伏,槟榔的争议性是悬在这个产业头上的“达摩利克斯之剑”。

而海南省槟榔产业自2010年进入快车道后,2012年就已经成为海南岛第二大经济作物,2017年海南槟榔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200亿元。2021年7月29日,在海南省政府召开的《海南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新闻发布会上,槟榔被列入12大布局产业之一。

与此同时,最近几年槟榔消费人群规模仍在增加。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槟榔消费人群已从2018年的6000万增加到8000万。槟榔中含有槟榔碱、麻黄素等物质,其中槟榔碱作用与尼古丁大致相同,而麻黄素也容易兴奋人的神经,所以食用槟榔就和抽烟一样容易让人上瘾。

据统计,海南人嚼槟榔的比例达到38.42%,其中30至40岁人群更是高达50.36%。在海南,食用槟榔已然是流传甚广的当地社交文化,在海南三亚少数民族村落更有以槟榔提亲的民间习俗。

持续的市场需求让槟榔在供需关系中发展出完善的产业链,而槟榔产业发展对海南经济发展、农户增收、脱贫致富都有着深远影响。

“双面”槟榔,是致富还是致癌?

槟榔以种植便利,正常情况下成年果树无须太多护理,且年产果量高等特点,成为海南农户种植意愿较高的热带作物。

近些年,海南槟榔产业处于高速扩容期,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海南全省槟榔种植面积仅为2万多平方公顷,年产量为3万多吨,而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槟榔种植面积已达230万亩,占全国99%,收获118万亩,鲜果产量60多万吨,干果产量27.22万吨,产值190亿元,涉及70多万种植户约230万人,约占海南省全省农业人口的41.37%。

槟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增多的背后,是迅速增长的市场规模,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槟榔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显示,槟榔市场正以每年30%的增长速度不断扩大。

素有“中国槟榔之乡”“国家槟榔示范基地”之称的万宁也在近年来相继出台了标准化种植、槟榔烘干绿色改造项目、金融贷款支农和槟榔品牌建设等一系列举措,进行槟榔黄化病防治技术攻关,坚持推广槟榔良种,并投入经济补助解决槟榔产业贷款难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此外,《万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还提出万宁将打造世界最大的槟榔交易市场,槟榔加工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

界面海南通过走访了解到,当前海南槟榔价格逐年递增,今年9月开始槟榔收购价格已达到24-26元/斤,平均下来槟榔生果收购价达1.5-2元/个。海南省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9月14日,海南各市县的槟榔收购价格已突破23元/斤,收购价格同比涨幅均在60%以上,三亚甚至达到了100%,直接翻番。

图片来源:海南省发改委官网截图

“昨天刚收完一次果,这批生果我家卖到了26元一斤,今年的价格特别好。”万宁市北大镇坚西村的槟榔种植户蔡笃良告诉界面海南,科学种植槟榔,家中14亩地连年溢产,预计今年收果将达10000斤,收入将达20余万元。

在槟榔加工产业方面,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槟榔”的企业共有1.4万余家。从地区分布看,企业数量TOP3省份分别为湖南、海南、福建,其中湖南省槟榔企业有7000多家,占全国槟榔企业数量的一半,海南省槟榔企业有4900余家,占比约33.76%。

在“原材料—初加工—深加工”的产业链上,海南承担了前边两者,约占1/4的总产值,湖南居于后者,约占3/4的总产值。尽管近些年,海南也在逐步探索槟榔产业深加工领域,然而目前而言,收效并不显著,也多为湖南的槟榔品牌巨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空降于此,脱胎于海南本土的深加工厂较少,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比均不明显。

海南万宁槟榔初加工工厂一角 图片来源:界面海南

尽管槟榔所带来的收益不可估量,但长期嚼食槟榔可能会引发癌变仍是不争的事实。

早在2003年,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将其与烟草、酒精等致癌物列为同一类。

这与槟榔的成分有关。槟榔中包括槟榔碱,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能直接杀死细胞,导致炎症,造成口腔损伤。槟榔粗糙的纤维容易刺激口腔粘膜,引发细胞的不正常增生,从而使癌变风险增加。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曾做过统计,近两年接诊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大幅增长,2016年和2017年两年里的2608例患者都有嚼食槟榔的习惯。

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提出,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以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健康的危害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促进牙周、口腔黏膜病变等疾病早诊早治。

叠加天灾,海南槟榔发展步履维艰

除致癌成分以及舆论扼喉,影响槟榔产业发展的另一大因素则是病虫害。黄化病是祸乱海南槟榔产业的最大病患,但该病患传播性极强,无特效药,一旦发生便难以根治,只能将病重的果树除去重新栽种,新树仍会染病,其治疗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本地农户的种植热情。

重度黄化病感染下槟榔树将成为枯树干 图片来源:界面海南

据了解,今年万宁已经有超过30万亩的槟榔感染黄化病,相对总量的54万亩,已是过大半。而在陵水,90%的槟榔树感染黄化病,处于接近绝产的窘境。在初加工方面,万宁市槟榔初加工厂商就近240家,但近年来因受黄化病影响,原材料短缺,当前仅有约150家保持运营。

在万宁种植槟榔十余年的贫困种植户叶桂峰坦言,自家槟榔树自感染黄化病以来逐年严重,今年以来多棵果树已是不结果,无果可收。若砍伐重新栽种,先不提期间的费用,新苗开花结果也需要几年时间。

前有限制,后有天灾,千亿级槟榔产业引发的风波不容忽视,与此同时,“一刀切”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其背后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体量不可轻视,牵一发而动全身,海南槟榔产业前路何在或许仍值得讨论,但随着一波大过一波的舆论海啸不断来袭,有理由相信,这个产业从上至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为时不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