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一次,荧光增白剂为“致癌”背的黑锅可以放下了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一次,荧光增白剂为“致癌”背的黑锅可以放下了么?

据悉,所谓荧光增白剂(简称FWA),实际上就是一种能吸收紫外光,从而发出蓝光或蓝紫光的有机化合物。可以肯定的是,荧光增白剂是可以安全使用的。

作者:翔子

5月25日,广东省皮肤病医院公布《2015年度化妆品皮肤病临床监测报告》中显示在对186例患者皮肤进行荧光增白剂检测的检出率高达14.5%,让荧光增白剂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不过,据该医院院长杨斌介绍,目前化妆品中添加荧光增白剂对人体长期危害的相关系统研究尚未明确。

巧合的是,同一天,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洗协)的官方微信号发布了一篇题为《荧光增白剂会致癌?别闹!荧光增白剂科普知识来了》(以下简称《科普》)文章,澄清了荧光增白剂的无害性。

既然荧光增白剂是无害,且可添加于日化品中,为何有关荧光增白剂有害、致癌的传闻每隔一阵子就会放出来?

1

据悉,所谓荧光增白剂(简称FWA),实际上就是一种能吸收紫外光,从而发出蓝光或蓝紫光的有机化合物。在国家标准GB/T6687-2006《染料名词术语》的定义是,荧光增白剂是一种无色的荧光染料,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激发出蓝、紫光,与基质上的黄光互补而具有增白效果。

荧光增白剂是否真的有害?

根据这篇《科普》文章介绍,关于荧光增白剂的安全性研究,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包括欧洲化学工业协会、日本国立卫生试验机构等不同的独立组织、研究机构以及汽巴-嘉基、拜耳等国际大公司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发布报告,报告表明荧光增白剂对皮肤和眼没有刺激性,没有皮肤致敏性和光毒性,经口毒性和经皮毒性为无毒或低毒,无致癌性,无生殖毒性和致畸性,也没有致突变型(即无遗传毒性)等。

该文章强调,在国内外已有70多年使用历史的荧光增白剂,已广泛应用于造纸、洗涤品、纺织品等多个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由于荧光增白剂造成致病或人身伤害的案例。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荧光增白剂是可以安全使用的。

2

尽管如此,不少日化品牌也都曾因为荧光增白剂而屡屡被推上风口浪尖。

蓝月亮因含荧光剂被告上法庭

2011年6月,国内“打假第一人”王海指蓝月亮洗衣液含致癌物荧光增白剂,危害消费者健康,把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及其品牌代言人杨澜告上法庭。后来经经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和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定表明,蓝月亮洗衣液中所添加的荧光美白剂为合格产品,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最终蓝月亮胜诉。

事实上,在我国关于洗涤产品的标准中,并没有关于荧光增白剂添加量的要求,也没有检测指标的要求。含荧光增白剂的洗涤剂本身就是一种多功能的洗涤剂,属于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范畴。

而之所以不规定添加量,根据上文《科普》分析,荧光增白剂的价格昂贵,制约了企业在配方中的加入量;而且,荧光增白剂本身就是安全的,由于配方技术要求,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只能微量加入,过量不但不能增加洗涤效果,反而还会使衣服变黄。

韩国BB霜含荧光增白剂闹乌龙

2014年,一则“韩国制BB霜黑暗中发荧光,严重可致癌!”的帖子在微信朋友圈中疯传,在电视新闻中也有相关报道。荧光剂成分继美白产品、面膜之后,出现在BB霜中,而且是最擅于做BB霜的韩系产品中,引起了众多消费者关注。据消费者爆料,此次涉及到的韩国彩妆品牌为韩国三大化妆品集团之一ABLE C

而后,有专家辟谣,造成BB霜“荧光”事件的真凶可能不在荧光增白剂上,而是防晒剂。这场乌龙又让荧光增白剂成为众矢之的。

3

为何中枪的总是它?

《科普》表示,人们可能只看到了光宇荧光增白剂能延缓血液凝固或致癌的早期的假象和未被证实的描述,而没有注意到后来毒理学家经过科学严谨的研究得出的相反结论;

其二,荧光增白剂在快消品中应用得最广泛,而洗涤用品、纸品等快消品的质量安全又与亿万家庭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每当一些不知名的日化厂家推出新品时,往往会利用此类谣言来为新品造势。因为日化行业的集中程度高,隐性的竞争门槛高,而小厂家的生产成本要明显高于大型日化公司,且溢价空间又有限,为了拉升产品销量,容易误导消费者。比方说去年亮相的某品牌,就因其声称是中国第一个不含荧光剂的品牌而受到“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一次,荧光增白剂为“致癌”背的黑锅可以放下了么?

据悉,所谓荧光增白剂(简称FWA),实际上就是一种能吸收紫外光,从而发出蓝光或蓝紫光的有机化合物。可以肯定的是,荧光增白剂是可以安全使用的。

作者:翔子

5月25日,广东省皮肤病医院公布《2015年度化妆品皮肤病临床监测报告》中显示在对186例患者皮肤进行荧光增白剂检测的检出率高达14.5%,让荧光增白剂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不过,据该医院院长杨斌介绍,目前化妆品中添加荧光增白剂对人体长期危害的相关系统研究尚未明确。

巧合的是,同一天,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洗协)的官方微信号发布了一篇题为《荧光增白剂会致癌?别闹!荧光增白剂科普知识来了》(以下简称《科普》)文章,澄清了荧光增白剂的无害性。

既然荧光增白剂是无害,且可添加于日化品中,为何有关荧光增白剂有害、致癌的传闻每隔一阵子就会放出来?

1

据悉,所谓荧光增白剂(简称FWA),实际上就是一种能吸收紫外光,从而发出蓝光或蓝紫光的有机化合物。在国家标准GB/T6687-2006《染料名词术语》的定义是,荧光增白剂是一种无色的荧光染料,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激发出蓝、紫光,与基质上的黄光互补而具有增白效果。

荧光增白剂是否真的有害?

根据这篇《科普》文章介绍,关于荧光增白剂的安全性研究,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包括欧洲化学工业协会、日本国立卫生试验机构等不同的独立组织、研究机构以及汽巴-嘉基、拜耳等国际大公司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发布报告,报告表明荧光增白剂对皮肤和眼没有刺激性,没有皮肤致敏性和光毒性,经口毒性和经皮毒性为无毒或低毒,无致癌性,无生殖毒性和致畸性,也没有致突变型(即无遗传毒性)等。

该文章强调,在国内外已有70多年使用历史的荧光增白剂,已广泛应用于造纸、洗涤品、纺织品等多个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由于荧光增白剂造成致病或人身伤害的案例。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荧光增白剂是可以安全使用的。

2

尽管如此,不少日化品牌也都曾因为荧光增白剂而屡屡被推上风口浪尖。

蓝月亮因含荧光剂被告上法庭

2011年6月,国内“打假第一人”王海指蓝月亮洗衣液含致癌物荧光增白剂,危害消费者健康,把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及其品牌代言人杨澜告上法庭。后来经经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和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定表明,蓝月亮洗衣液中所添加的荧光美白剂为合格产品,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最终蓝月亮胜诉。

事实上,在我国关于洗涤产品的标准中,并没有关于荧光增白剂添加量的要求,也没有检测指标的要求。含荧光增白剂的洗涤剂本身就是一种多功能的洗涤剂,属于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范畴。

而之所以不规定添加量,根据上文《科普》分析,荧光增白剂的价格昂贵,制约了企业在配方中的加入量;而且,荧光增白剂本身就是安全的,由于配方技术要求,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只能微量加入,过量不但不能增加洗涤效果,反而还会使衣服变黄。

韩国BB霜含荧光增白剂闹乌龙

2014年,一则“韩国制BB霜黑暗中发荧光,严重可致癌!”的帖子在微信朋友圈中疯传,在电视新闻中也有相关报道。荧光剂成分继美白产品、面膜之后,出现在BB霜中,而且是最擅于做BB霜的韩系产品中,引起了众多消费者关注。据消费者爆料,此次涉及到的韩国彩妆品牌为韩国三大化妆品集团之一ABLE C

而后,有专家辟谣,造成BB霜“荧光”事件的真凶可能不在荧光增白剂上,而是防晒剂。这场乌龙又让荧光增白剂成为众矢之的。

3

为何中枪的总是它?

《科普》表示,人们可能只看到了光宇荧光增白剂能延缓血液凝固或致癌的早期的假象和未被证实的描述,而没有注意到后来毒理学家经过科学严谨的研究得出的相反结论;

其二,荧光增白剂在快消品中应用得最广泛,而洗涤用品、纸品等快消品的质量安全又与亿万家庭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每当一些不知名的日化厂家推出新品时,往往会利用此类谣言来为新品造势。因为日化行业的集中程度高,隐性的竞争门槛高,而小厂家的生产成本要明显高于大型日化公司,且溢价空间又有限,为了拉升产品销量,容易误导消费者。比方说去年亮相的某品牌,就因其声称是中国第一个不含荧光剂的品牌而受到“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