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丛桢
光线传媒几乎不惜一切代价,控股了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在线购票平台——猫眼电影,王长田用23.83亿元的现金和价值23.99亿元的光线传媒股票,换来了猫眼57.4%的股权。随着交易完成,光线传媒的股东名单中将同时出现阿里和美团,而猫眼新任CEO郑志昊出身腾讯,又或者大合并已经在酝酿?不少人预测,在BAT的加速进场的背景下,光线控股的猫眼即将迎来一场在线票务网站的“腥风血雨”。
有意思的是,就在几天前,淘宝电影宣布了豪华的A轮融资股东名单,其中包括阿里系蚂蚁金服、新浪网等,也出现了和和影业、博纳影业、华策影视、南派泛娱、联瑞影业等多家传统影视公司,然而作为阿里位列第二大股东的光线并未参与其中,反而“舍近求远”,不惜以“股权+现金”方式谋得猫眼的控制权,王长田如此孤注一掷,又到底为何?
一、王长田的焦虑
1、在线购票被BAT垄断
3年前,影视公司还没开始重视互联网发行,一提起光线,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发行地网。但在短短一年之内,在线购票的比重一跃升至70%以上,相当于2015年全年400亿元票房里大约300亿票房是从网上售出的。在电影产业链中,最容易主导未来和影响用户的正是看似无利可图的在线票务,谁拥有了电影产业的用户入口,谁将在未来的互联网电影领域拥有了直接的话语权。自2010 年起,经历过拓展影院渠道、烧钱抢夺用户两阶段后,2016年在线票务行业渗透率已接近80%,BAT 寡头竞争格局成形,线票务业务基本全部被BAT瓜分。
百度系:百度糯米选择了更简单粗暴的方法,直接将利润给到影院手中。目前,已有包括星美、大地、中影、保利、博纳、CGV、17.5、比高、美嘉、横店、时代金典在内的11家影院与百度糯米进行深度会员绑定。这样解决了电商造成影院会员粘性的降低问题,同时百度糯米保证让影院在交易成功的瞬间资金到帐,解决了影院资金流问题。而且这也提高了百度糯米用户的跨平台成本,不只靠低价吸引用户。
阿里系:淘宝电影作为BAT中老大的孩子,采用了多管齐下的方式与影院进行深度合作。2015年4月,阿里影业全资收购了国内最大的影院售票系统提供商之一的粤科软件,将淘宝电影的数据优势和粤科软件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8月,粤科软件对外发布了独立品牌凤凰佳影“电影云”,帮助影院建立线上售票渠道和会员管理体系。另外,紧随百度糯米的脚步,淘宝电影选择了与金逸影院一同推出联名会员卡服务。而且淘宝电影还在今年年中时从格瓦拉的手中抢到了上海电影节的独家售票的生意,合同一签就是三年。创下了淘宝电影“3分钟售票2万张”的惊人纪录。
腾讯系:微票儿与影院们玩儿起名为“智慧影院”的游戏。智慧影院为影院提供自助售票、精准营销等一套信息化解决方案,尤其对于信息不足又输不起的中小影院来讲,智慧影院会更受欢迎。说白了这仍在基于数据和算法的服务上做文章。虽较猫眼来讲微票儿的数据量并不充分,但其优势是背靠腾讯。这就意味着其虽在电影票购买数据上处于劣势,但更丰富的人们日常生活的数据就在手边,反而更可能做到“智慧”。今年5月初淘宝电影更名淘票票,并迅速完成17亿元A轮融资,估值达到137亿元。
这些基于强大实力疯狂烧钱抢占市场的举措让BAT之外的公司几乎很难再插手,控股某一家具有竞争力的在线购票平台,看起来几乎是天方夜谭。
2、光线有内容无渠道
从《泰囧》开始,业界开始关注到光线的发行。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光线也锤炼了市场发行团队,可以说虽偶尔电影表现不达预期,整体上表现稳定。去年光线投资20%以上的,独家发行和联合发行的影片票房总和是55.7亿。从综合电影公司来讲,光线传媒是排在第一位的。但随着猫眼等在线电影票务平台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电影市场,再加上万达、乐视等玩家在电影发行上发力,让光线感受到压力。
横向挖掘用户其他文化消费需求,对下游衍生品的探索都受限于中短期内有限的市场规模。进军电影产业链上游的发行、投资获取内容爆发收益成为寻求盈利的首选方向。作为上游片方和发行方,光线传媒需要互联网流量完成它的线上发行、用户转化,以及票房贡献,因此必须往下游走。这几年中,从电影到电视,再到游戏,当光线的各种内容资源越来越丰富,缺少输出渠道一度成为成为光线传媒的一大瓶颈。
我们可以从光线永不停止的对新趋势的投资和探索上,看到王长田的焦虑。在在线票务网站刚刚兴起之时,华谊兄弟曾投资过卖座网,获取卖座网51%的股份,而光线也曾投资北京捷通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占比68.55%,捷通无限旗下的“网票网”是电影行业的电商整合平台。但这两者的规模与猫眼都无法相提并论,更遑论与BAT竞争。
在今年3月的一次投资说明会上,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再次表示,将在今年建立光线自己的网上售票系统。如果此次光线投资猫眼,虽不能全资买入,但投资行业第一的在线票务公司,其投资回报应该是更有保障的。
二、猫眼的不安全感
1、猫眼的瓶颈
2015年5月-8月,猫眼从美团独立的时候,王兴在天津一共设立了三家公司,天津猫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天津猫眼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天津猫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200万美元。这三家公司的法人都是王兴,业务涵盖在线售票,发行,文娱产品的设计开发制作。布局的核心在于,让业务相对单一的猫眼成为一家综合性电影公司。
由于微票儿、淘票票、百度糯米等对手的跟进,猫眼未来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虽然保持第一位,但市场占有率已经从最高时的70%多出现了明显下降。今年第一季度,艾媒咨询报告的报告中,虽然猫眼电影仍然居榜首,但这个数字已下降至22.2%。百度糯米20.1%、微影时代13.9%以及淘宝电影10.6%。刚分拆的,估值137亿元的淘宝电影,和估值20亿美元的微影时代,给猫眼造成的压力不容小觑。淘宝电影背后有阿里影业,微票后面也跟着腾讯在影业层面的布局。
2、猫眼需要力争“上游”
在线票务网站做到一定程度,商业模式决定了它不可能盈利,这种情况下它必须往上游走。自去年年底开始,美团CEO王兴即开始布局,将美团电影独立为猫眼是第一步,将猫眼分拆成为一家综合性电影公司是第二步。
猫眼电影不能永远做一个卖票的公司,想要触碰电影市场更大的蛋糕,就需要打通整个产业链,深入到电影产业的上游中去,上游则包括电影的前期投资,宣传和发行,甚至电影的制作,这也需要背靠一家影视巨头。而光线、华谊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华谊跟阿里走得近,而美团跟阿里正对着干,光线是最好的选择。
今天4月,王兴在猫眼分拆独立发展的内部邮件中也明确提出:依托领先的电影票务平台和用户社区,成为中国最具影响的综合电影公司之一;重点加强发展电影上游业务,打造猫眼娱乐媒体平台。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猫眼需要全面拥抱文化娱乐产业上下游,与行业资源深度对接。在一定程度上,与光线合作,这是王兴必须要做出的选择。
三、光线控股猫眼,电影市场风云突变?
一个必须向上走,一个必须向下走,光线和猫眼的资本合作就拥有了基础。可以预测到的是两者之间的这次合作,在电影市场定会掀起一场巨变,引起电影市场竞争格局的又一次洗牌。
1、光线+猫眼,电影市场新霸主
光线上市后,一直在影视等泛娱乐的上下游布局,已投资超过50家公司。包括8.3亿入股新丽传媒(影视制作发行),2014年先后收购热锋网络51%股权、妙趣横生26.66%股权、仙海网络20%股权和蓝弧文化50.8%股权(都是游戏),投资金额分别约1.77亿、1.6亿、2.3亿和2.08亿元,共计7.75亿元。
5月,光线传媒以自有资金1.31亿元受让金华傲翔持有的浙江齐聚科技有限公司36.38%股权。浙江齐聚主要产品有呱呱视频社区、齐齐互动视频、呱呱财经视频社区和聚乐直播小站。早在2012年,光线传媒就以7500万元拿到了浙江齐聚32%股权。此次转让完成后,光线传媒将持有浙江齐聚(直播)63.2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不过据年报,光线传媒2015年全年实现营收15.23亿元,同比增长25.1%;电影收入13.11亿元,占总营收86.1%,同比增长102.7%。显然,光线其他的布局目前还没产生明显成效,电影是其命根,押宝猫眼,也是要在主业上做强做大,真正坐实娱乐之王宝座的关键之举。下血本控股猫眼,打通线上线下,更好地掌握用户行为习惯,进而保证上游的产出或代理的影票能更精准打击到受众,也是为了让光线在娱乐大风口上站稳第一梯队的位置。
而对于猫眼而言,此次,没有在BAT中站队,而是选择了光线,正式切入电影上游产业链。在光线传媒在2016年的最新布局中,已经陈列出包括影视、动漫、游戏、出版、互联网、音乐在内的多个板块,并且已快速布局大量内容IP资源,而这些娱乐资源,将让猫眼电影相比其他在线购票平台在发展后劲上更有优势。
2、四巨头竞争,消费者坐收渔利?
通过烧钱大战带来的低票价一直是在线票务平台市场份额的最有力竞争手段,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初百度糯米凭借“3.7元看电影”笼络了大量用户,市场份额迅速攀升,也让这一行业格局有些变化。
尽管光线此次尽量用光线控股去收购,但光线传媒仍以15.83 亿元现金的价格获取了猫眼文化 19.00%股权。一旦分属阿里旗下的淘票票和腾讯旗下的微票齐发力,类似之前滴滴快发动“打车大战”那样,来给全国人民一个免费看电影,光线传媒能hold住吗?
在资深从业者看来,未来电商们会逐渐放弃低价票策略。现在观众已经培养了手机购票的习惯,加上电商行业现在就被BAT那几家垄断,就像打车软件的发展,未来低价票优惠不可能像今天那么多了。
电商发展到今天,首先要感谢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的大众化,在线购票不用排队,可以提前选座不怕票卖光,这是实实在在的优势。过去两年,电商们处于扩张阶段,因为中国观众对票价很敏感,他们用烧钱的方式,低价票的策略,让用户产生手机购票的依赖性,培养他们的用户习惯。现在用户养成习惯了,不管票贵不贵,有相当一部分的观众还是习惯在手机上买票。
而且电商第一梯队的阵容也形成了,市场集中度也高了,对他们来说,虽然近期还是会有票补,但十块钱,十五块钱那样的低价票会越来越少。因为卖票显然不是这些公司的最终目的,就像所有互联网公司的模式一样,大家要的是用户量的积累,然后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变现。
(部分数据资料来于:搜狐财经、微信公众号i黑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