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1400亿韩元的收账,总销售额的72.5%,在这令人歆羡的数据之下, 即使是BIGBANG入伍前的末班车,也有不少国内企业挤破头要分上最后一羹。腾讯、微影时代最终出手海外,分别以4.5 %和8.2%入股韩国三大经纪公司之一YG娱乐,是看准BIGBANG的最后一棒创造市场奇迹,还是借势投资YG打造更丰富强势的国内平台?
作者:陆乐仙子
随着世纪初的韩流预冷到如今逐渐回温,《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更是爆炒韩流,不断颠覆自身热度与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公司和互联网巨头,正试图推进到韩流源头上的韩国影视娱乐公司,顺势在文化领域创投掘金。
5月27日,韩国媒体首先爆出,腾讯和微影时代将分别向YG娱乐注资3000万美金(约1.97亿人民币)和5500万美金(约3.6亿人民币),成为继LVMH集团旗下的L Capital之后的第3、4大股东。韩国内部娱乐公司在不断竞争,试图重整棋局,确立更有利的市场地位关系,有关国外投资入股的纷争也日益激烈。而此次国内企业的大势入资,于内于外好像都不是桩坏差事。
Part1:“1+1+1”三强联手各自意欲何为?
YG娱乐一向和腾讯关系密切,BIGBANG和QQ音乐的合作从数字版权到舞台演出均有涉及;但始料未及的是微影的大投资手笔,比腾讯几近高出一倍价格,这一发展迅猛的票务平台对YG的兴趣似乎异常浓郁。“1+1+1”合作下的三强联手,各自都打着怎样的如意算盘?
1、YG自身优质资产
关于YG,可能国内最熟知的就是BIGBANG,无论是BIGBANG组合活动还是个人solo都具有极强的市场号召力。除了把握BIGBANG的优势资源,YG旗下还有一批强劲的后辈艺人团体,如女子组合2NE1、男子新团Winner、IKON,以及始终保持YouTube视频点击量首位的PSY和具有强烈人群特色的ZionT、乐童音乐家等等。
然而,BIGBANG成员今年起陆续入伍,2NE1孔敏智面临单飞,两大核心团体接连受到人员影响,后辈组合人气有余却难以成为YG精神支柱;另一方面,
YG最近签下韩国元祖偶像团体水晶男孩,公司股票一路飘红的同时还在不断丰富旗下演员和主持阵容,拥有李钟硕、车胜元、姜东元、金喜爱、崔智友等知名演员力量。因此YG自身优质资产虽然在不断壮大扩展,一并也包含着极大的风险与挑战。
2、腾讯多网路平台支撑
早在2014年YG就已经与腾讯搭建起深度合作,宣布推出“中韩娱乐航母计划”,也就是以音乐和明星娱乐资源为核心,搭载全腾讯产品链实现联动运营。
联动运营是以QQ音乐为核心,搭载QQ、QQ空间、Joox、微信、视频、游戏等腾讯娱乐生态链及社交产品链,打造音乐社交、电子商务、O2O演出、娱乐节目等全方位、多元化的明星互动娱乐模式。腾讯拥有多网路平台作为支撑,并有大量用户沉淀作为需求保障。腾讯试图与YG合力打造音乐以外的文化产品,开拓层次更深、面积更广的娱乐领域,多年试水最终成熟的全方位一体化平台是腾讯分量最重的砝码。
3、微影时代:不只是票务平台
微影时代主要业务是网路票务,但它不只是一般概念上的票务中心,而是基于移动社交的泛娱乐营销与发行平台。在发展的两年时间里,微影时代拥有了一亿娱乐消费用户,已成功合作了中国内地80%以上的音乐节、演唱会等重点项目,覆盖了全国1200家演出场馆,并与众多国际著名IP合作。
微影通过IP开发、投资出品、移动营销、互联网发行等方式,深度参与到整个产业链中。YG演唱会向来是演出行业内公认的高水准、高收益,把握住YG旗下艺人演唱会的主办权更是整个演出市场虎视眈眈的一大焦点。微影想在演出业界内迅速占有一席之地,与YG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试图获得主办优先权,但这以向来没准话的YG娱乐作为对象来说,是一次风险不小的押宝。
Part2:内地进入韩国,分羹还是注入新能量?
从H.O.T到BIGBANG,从《大长今》到《来自星星的你》,韩国流行文化在不断进入内地市场,并逐渐呈现出多样化、深层次的市场特点。韩流明星的大受追捧、综艺娱乐的版权引进,韩国独特的文化形态正在不断中国化,并成功获得了内地市场的检验和认可。
中国公司看准了这个机会,意图携资本以令市场。内地进入韩国市场并不少见,有一部分中国公司直接入资韩娱产业,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韩国影视文化的生产和传播。2014年10月,浙江华策注资Next五千万美金(约3.3亿人民币),先后参与投拍了《Kill Me Heal Me》等经典韩剧,也拿下了部分海外发行权和翻拍的版权。
2015年11月,苏宁加投两千九百万美金,控股韩国经纪公司FNC,通过为爱奇艺和阿里影业提供韩星,主导合资拍摄的原创影视剧。《太阳的后裔》更是爱奇艺与韩国制作方精心制造下的爆红,先得到韩国优势资源就等同于优先回报。内地进军韩国娱乐产业似乎成为投资热势,被包装成稳赚不赔的生意。国内资本大势进入韩国市场,真的是韩流力量如此巨大、完全不可逆吗?
1、 FTA实质性谈判的告终
2014年11月,中韩双方结束了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实质性谈判。中国政府一方面简化了对外投资的程序,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认可的投资金额上限,很多中国公司得以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规避了文化产品进口的规定。在政策革新的大环境下国内企业拥有更多投资入股的选择,而新鲜自由的国外市场相对发展较不开放的国内市场更加瞩目,创收幅度会相较明显。
2、 韩国娱乐产业化发展迅猛
近年来韩国娱乐的产业化发展迅速,实力雄厚,内地企业可以选择更加灵活多样的处理方式与韩国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从引进版权到合资出品、引进模式、海外发行等等,韩国娱乐产业所能给内地带来的经验借鉴越来越丰富多样,并逐步体现出本土化、专门化的创新点。大荧幕上的《重返二十岁》、《我是证人》的票房表现不俗,《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更是创造收视现象,中国公司以资本介入韩国公司的运营能够通过自身学习模仿和经验借鉴,实现经济效益的回收。
3、国内市场的不完全开放
随着一系列限令的出台,国外文化产品进入内地市场的门槛在逐渐提高,而中国强大的消费市场也在成为国外各大企业力争的不二宝地。影视节目播出需要经过广电总局审批,音乐尤其是演唱会的举办需要更多关卡的审定,而中国公司既有的平台可以相对减缓这一冲击。不仅是中国愿意走出去,国外资本更加欢迎我们走进来。正是由于内地市场不完全开放的特点,反而促进打造了一个极易达成双赢的跨境贸易平台。
Part3:资本进入,韩国市场是喜是忧?
中国资本正在逐步角力于韩国市场,虽然前段时间综艺节目引进热潮的速度稍有放缓,但仍然是大势所趋。
驻华韩国文化院院长金辰坤说道:“韩国市场很小,所以会更多地考虑到外国市场的取向和需求。”来自内地的巨大资本注入,对于有限的韩国市场来说能够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海外市场,更加有利于产业的蓬勃发展,并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以及新的机遇。韩国的娱乐产业是在不断地卖出中创新,以钱生钱,这种立足于全球化营销的企业战略和眼光,给韩国近几年的娱乐产业积累下不少的发展资本。
而过度的资本介入呢?韩国文化振兴院预测了2016年文化产业的十大趋势,其中包括“中国资金的扩散,中国文化的逆袭”,中国资本将对韩国文化产业持续投入并扩大影响力,同时中国制作的文化产品也可能进军韩国。就好像前车之鉴的台湾综艺一样,大陆学台湾的结果是台湾综艺的最终没落,因为内地强大的资金链能够给外来制作方更大的发挥空间。
我们在玩韩国20年前玩剩下的东西,但是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奋起直追,Tfboys的火爆奇迹、纯网综艺的点击狂潮都可见一斑。韩媒曾经发文表示:“虽然中国资本的介入为面临资金短缺、谋求进军国外市场的韩国娱乐公司提供新机遇,但从长远角度看可能会‘弊大于利’,因为中国公司投资韩国企业后,韩流文化内容制作技术和人才或将流失,致使韩国企业沦为中国企业的外包商。”
Part4:中国入资,牟利不是唯一性
中国投资韩国市场呈现遍地开花的趋势,涉猎项目逐渐多元丰富,几乎囊括了韩国所有优势产业。2014年3月,腾讯就曾斥资5亿美元收购韩国游戏公司CJ Games的28%股份;2015年4月,王思聪旗下的普思投资就曾1000万美元入股韩国电影特效公司Dexter,当年12月22日,这家公司在韩国韩国中小企业及创业板上市,也让王思聪在8个月赚了3倍;2015年6月,聚美优品千万美元入股韩国化妆品公司It s Skin。
中国企业看准韩国优势产业,必定是看准了一个具有足够吸引力的牟利点。在获取收益的同时,如何创造更长远的创收链比眼下获得合作利益要更加重要。韩国担心中国市场最终会反过来侵蚀韩国市场,但是反向输出这一点显然比单纯投资要困难得多。如何打造自身的硬实力及品牌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一旦牟利成为唯一性,内地市场就会被一直牵着鼻子走。
结语:随着中国机构和公司逐渐将投资范围延伸,海外投资日益成为追逐热点,韩国成为投资热地无法避免。然而一味牟利终究只是暂时,如何实现文化反向输出才是海外投资的最大亮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