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净利润翻倍,长安汽车“加速度”是如何做到的?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长安汽车正加速向前。

10月29日,长安汽车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长安汽车营业收入224.15亿元,归母净利润12.63亿元,同比增长42.9%;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92.7%。前三季度,长安汽车营业收入791.99亿元,同比增长41.83%。

第三季度业绩的提振令投资者惊喜。相比上一季度,第三季度长安汽车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44.29%,扣非净利润环比增长50倍。

受业绩提振,11月1日公司股价大涨5.33%。长安汽车靠什么在整体环境不佳的背景下,逆势走出了自己的路?

自主品牌持续发力

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与长安汽车市场销量表现密切相关。

今年1至9月,长安汽车累计销售173.2万辆,同比增长26.4%。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突破135万,同比上涨30.6%;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突破90万,同比上涨40.1%。行业方面,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1-9月中国汽车市场乘用车零售量累计达到1448.6万辆,同比增长12%。长安汽车的销量增速明显跑赢了市场。

分车型来看,1-9月CS75系列销售22.6万辆、同比增长25.9%;第二代CS55PLUS上市首月销量过万,旗舰产品CS75系列推出蓝鲸版;接下来,长安汽车还将推出第二代CS75PLUS及全新高端序列产品UNI-V。轿车中逸动系列销售13.8万辆、同比增长16.8%;同时该系列也实现月销量连续19个月突破万辆大关。

各子品牌销量在今年前三季度也表现优异。前三季度长安汽车的高端品牌 “UNI”系列实现销量9.1万辆,月销量稳定过万辆;长安欧尚品牌今年1-9月销售17.93万辆,同比增长高达65.3%。

产品热销带来的品牌效应,也推动了长安新能源及海外市场的发展。在新能源板块,长安汽车更是火力全开,增速跑赢细分市场。长安系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1-9月销售7.12万辆、同比增长310.5%。同时,长安汽车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逐级攀升,至今年10月,累计销量已正式突破10万辆大关。

盈利能力提升

第三季度整车行业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缺芯影响,销量增长趋势被打乱,另外去年同期销量及收入基数相对较高,导致整车行业第三季度业绩普遍较为一般。在这一大背景下,长安汽车依然实现了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42%的业绩,利润增长也好于行业整体。这一方面体现了公司降本对冲原材料涨价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与管理水平的改善有直接关系。

车型方面,长安汽车高毛利车型占比的提升带动了单车价格上拓。产能达产后,固定成本也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有效对冲了大宗商品及芯片涨价对毛利的不利影响。

财务数据显示,长安汽车三季度单季度净利润达到了4.5%,这是五年来同期最高水平。这充分体现了近几年长安汽车车型平台化、成本精益化等多个层次的管理改善。费用方面,2021第三季度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率分别下降12.42%、25.7%和24.95%。

特别需要留意的是,长安汽车持续的研发高投入已经卓有成效。长安汽车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十一五”至今已累计投入超过1100亿元。目前,长安汽车拥有涵盖振动噪声、碰撞安全、制动性能、底盘试验、驱动系统等16个领域、194个国际先进实验室,在重庆、北京、河北、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建立“六国九地”全球协同研发基地。

今年以来,长安汽车持续大规模投入研发,加快了技术转型。尤其是自主板块中,通过蓝鲸家族、PLUS家族、中高端UNI序列等产品的投放,长安自主品牌旗下车型实现大幅回暖,蓝鲸动力深入人心;在新能源领域,长安汽车也从未放弃。其研发了七合一电驱系统、七合一电控系统和智慧电池管家,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复苏派”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与目前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特斯拉、比亚迪不同,长安汽车是一家历史浓厚的车企。长安汽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时期创立的上海洋炮局。这种背景让长安汽车的制造基因更为浓厚。

特别是在2017年开启了第三次创业后,长安汽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制造优势。在内部管理中,长安汽车首先构建了全新的品牌架构,包括长安乘用品牌、欧尚汽车、凯程汽车及高端品牌即阿维塔科技公司,并在各品牌内部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度改革。其中在乘用车板块,长安汽车推出了经典车型CS35、CS55、CS75的PLUS版本,以及全新的UNI-T、UNI-K等车型。特别是CS75 PLUS的车型的推出,上市即收到追捧。2019年9月上市到12月,CS75 PLUS总销量达到70011台。此后一直都是长安汽车的主力车型。

PLUS和UNI两大系列产品的推出也成功拉动长安自主品牌单价与毛利率的整体上升。根据东方证券数据,从2018年到2021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车型均价从7.72万元提升至10.0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2%,远高于同行其他自主品牌。

今年5月,随着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第2000万辆产品的正式下线,正式标志着长安汽车迈入了“2000万辆时代”。

2019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净亏5个亿,经过这一轮调整,2020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已经能够为上市公司贡献15亿元的利润,远超其他合资品牌。而上汽、广汽以及一汽的自主品牌还迟迟未能实现盈利,这也是这轮汽车股上升周期中,长安汽车能重获青睐的根本原因。

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布局上,动力电池领域长安汽车选择和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在车联网领域选择和腾讯成立梧桐科技;自动驾驶领域则与博世、百度以及地平线达成合作;在新能源汽车品牌方面,和蔚来成立长安蔚来,并且为“长安新能源”引入战略投资者。

今年,长安汽车又进一步升级了战略。

在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期间,长安汽车对外发布了“新汽车新生态”发展战略。战略明确了长安汽车全面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重塑“新汽车+新生态”的目标。

销量方面,长安汽车还明确2025年长安品牌销量将达到300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35%;2030年销量将达到450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60%,海外销量占比达到30%。未来五年,预计全产业链累计投入1500亿元,打造科技公司技术生态,加快构建软件和智能化能力。到2025年,智能化软件人才占比达到50%;同时大力引进领军人才,打造全球优秀人才聚集高地。

智能化方面,长安汽车将与华为、腾讯、科大讯飞、中国移动等企业强强合作,推动云计算及大数据、车载微信、5G车联网等产业合作。与一汽、东风成立中汽创智T3出行。

估值贵吗?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长安汽车股价从不到10元一路飙升到最高时的23.66元,目前维持在20元左右。那么,这个价格贵吗?

按照2021年46亿元的净利润估算,长安汽车市盈率约为33倍。要理解这一估值,还要与同行业作一番对比。

旗下拥有多个新能源业务的比亚迪市盈率高达170倍,比肩互联网企业;民营汽车企业长城汽车由于坦克300、欧拉好猫等车型的大卖,市盈率也高达70倍。而转型较为坎坷的传统车企中,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的市盈率分别仅为9倍和20倍。显然,长安汽车目前的估值介于传统车企与互联网车企之间。向谁看齐,最终还是要落到公司业务布局上。

对于长安汽车而言,核心看点在于盈利兑现以及和华为合作车型逐步推出。公司此前宣布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等企业整合资源,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在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期间,阿维塔科技旗下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首款产品——内部代号E11局部造型首度曝光。新品牌集“硬件+软件+数字化触点+智慧生态”为一体,搭载长安汽车、华为和宁德时代共创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架构,打造最强“Smart EV”产品矩阵。

此外,长安汽车将与华为和宁德时代携手,发挥各自在整车集成、软件科技和电池领域的优势,共同打造CHN平台。

种种迹象都证明,长安汽车不仅发力传统车型,也在积极拥抱造车新势力,而选择其中最优秀的合作方,无疑将事半功倍。长安汽车已经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长安汽车

5.4k
  • 主机厂大秀机器人,上海车展“智能”唱主角
  • 长安汽车:控股股东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重组细节暂未披露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单季净利润翻倍,长安汽车“加速度”是如何做到的?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长安汽车正加速向前。

10月29日,长安汽车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长安汽车营业收入224.15亿元,归母净利润12.63亿元,同比增长42.9%;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92.7%。前三季度,长安汽车营业收入791.99亿元,同比增长41.83%。

第三季度业绩的提振令投资者惊喜。相比上一季度,第三季度长安汽车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44.29%,扣非净利润环比增长50倍。

受业绩提振,11月1日公司股价大涨5.33%。长安汽车靠什么在整体环境不佳的背景下,逆势走出了自己的路?

自主品牌持续发力

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与长安汽车市场销量表现密切相关。

今年1至9月,长安汽车累计销售173.2万辆,同比增长26.4%。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突破135万,同比上涨30.6%;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突破90万,同比上涨40.1%。行业方面,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1-9月中国汽车市场乘用车零售量累计达到1448.6万辆,同比增长12%。长安汽车的销量增速明显跑赢了市场。

分车型来看,1-9月CS75系列销售22.6万辆、同比增长25.9%;第二代CS55PLUS上市首月销量过万,旗舰产品CS75系列推出蓝鲸版;接下来,长安汽车还将推出第二代CS75PLUS及全新高端序列产品UNI-V。轿车中逸动系列销售13.8万辆、同比增长16.8%;同时该系列也实现月销量连续19个月突破万辆大关。

各子品牌销量在今年前三季度也表现优异。前三季度长安汽车的高端品牌 “UNI”系列实现销量9.1万辆,月销量稳定过万辆;长安欧尚品牌今年1-9月销售17.93万辆,同比增长高达65.3%。

产品热销带来的品牌效应,也推动了长安新能源及海外市场的发展。在新能源板块,长安汽车更是火力全开,增速跑赢细分市场。长安系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1-9月销售7.12万辆、同比增长310.5%。同时,长安汽车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逐级攀升,至今年10月,累计销量已正式突破10万辆大关。

盈利能力提升

第三季度整车行业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缺芯影响,销量增长趋势被打乱,另外去年同期销量及收入基数相对较高,导致整车行业第三季度业绩普遍较为一般。在这一大背景下,长安汽车依然实现了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42%的业绩,利润增长也好于行业整体。这一方面体现了公司降本对冲原材料涨价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与管理水平的改善有直接关系。

车型方面,长安汽车高毛利车型占比的提升带动了单车价格上拓。产能达产后,固定成本也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有效对冲了大宗商品及芯片涨价对毛利的不利影响。

财务数据显示,长安汽车三季度单季度净利润达到了4.5%,这是五年来同期最高水平。这充分体现了近几年长安汽车车型平台化、成本精益化等多个层次的管理改善。费用方面,2021第三季度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率分别下降12.42%、25.7%和24.95%。

特别需要留意的是,长安汽车持续的研发高投入已经卓有成效。长安汽车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十一五”至今已累计投入超过1100亿元。目前,长安汽车拥有涵盖振动噪声、碰撞安全、制动性能、底盘试验、驱动系统等16个领域、194个国际先进实验室,在重庆、北京、河北、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建立“六国九地”全球协同研发基地。

今年以来,长安汽车持续大规模投入研发,加快了技术转型。尤其是自主板块中,通过蓝鲸家族、PLUS家族、中高端UNI序列等产品的投放,长安自主品牌旗下车型实现大幅回暖,蓝鲸动力深入人心;在新能源领域,长安汽车也从未放弃。其研发了七合一电驱系统、七合一电控系统和智慧电池管家,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复苏派”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与目前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特斯拉、比亚迪不同,长安汽车是一家历史浓厚的车企。长安汽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时期创立的上海洋炮局。这种背景让长安汽车的制造基因更为浓厚。

特别是在2017年开启了第三次创业后,长安汽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制造优势。在内部管理中,长安汽车首先构建了全新的品牌架构,包括长安乘用品牌、欧尚汽车、凯程汽车及高端品牌即阿维塔科技公司,并在各品牌内部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度改革。其中在乘用车板块,长安汽车推出了经典车型CS35、CS55、CS75的PLUS版本,以及全新的UNI-T、UNI-K等车型。特别是CS75 PLUS的车型的推出,上市即收到追捧。2019年9月上市到12月,CS75 PLUS总销量达到70011台。此后一直都是长安汽车的主力车型。

PLUS和UNI两大系列产品的推出也成功拉动长安自主品牌单价与毛利率的整体上升。根据东方证券数据,从2018年到2021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车型均价从7.72万元提升至10.0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2%,远高于同行其他自主品牌。

今年5月,随着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第2000万辆产品的正式下线,正式标志着长安汽车迈入了“2000万辆时代”。

2019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净亏5个亿,经过这一轮调整,2020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已经能够为上市公司贡献15亿元的利润,远超其他合资品牌。而上汽、广汽以及一汽的自主品牌还迟迟未能实现盈利,这也是这轮汽车股上升周期中,长安汽车能重获青睐的根本原因。

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布局上,动力电池领域长安汽车选择和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在车联网领域选择和腾讯成立梧桐科技;自动驾驶领域则与博世、百度以及地平线达成合作;在新能源汽车品牌方面,和蔚来成立长安蔚来,并且为“长安新能源”引入战略投资者。

今年,长安汽车又进一步升级了战略。

在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期间,长安汽车对外发布了“新汽车新生态”发展战略。战略明确了长安汽车全面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重塑“新汽车+新生态”的目标。

销量方面,长安汽车还明确2025年长安品牌销量将达到300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35%;2030年销量将达到450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60%,海外销量占比达到30%。未来五年,预计全产业链累计投入1500亿元,打造科技公司技术生态,加快构建软件和智能化能力。到2025年,智能化软件人才占比达到50%;同时大力引进领军人才,打造全球优秀人才聚集高地。

智能化方面,长安汽车将与华为、腾讯、科大讯飞、中国移动等企业强强合作,推动云计算及大数据、车载微信、5G车联网等产业合作。与一汽、东风成立中汽创智T3出行。

估值贵吗?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长安汽车股价从不到10元一路飙升到最高时的23.66元,目前维持在20元左右。那么,这个价格贵吗?

按照2021年46亿元的净利润估算,长安汽车市盈率约为33倍。要理解这一估值,还要与同行业作一番对比。

旗下拥有多个新能源业务的比亚迪市盈率高达170倍,比肩互联网企业;民营汽车企业长城汽车由于坦克300、欧拉好猫等车型的大卖,市盈率也高达70倍。而转型较为坎坷的传统车企中,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的市盈率分别仅为9倍和20倍。显然,长安汽车目前的估值介于传统车企与互联网车企之间。向谁看齐,最终还是要落到公司业务布局上。

对于长安汽车而言,核心看点在于盈利兑现以及和华为合作车型逐步推出。公司此前宣布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等企业整合资源,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在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期间,阿维塔科技旗下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首款产品——内部代号E11局部造型首度曝光。新品牌集“硬件+软件+数字化触点+智慧生态”为一体,搭载长安汽车、华为和宁德时代共创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架构,打造最强“Smart EV”产品矩阵。

此外,长安汽车将与华为和宁德时代携手,发挥各自在整车集成、软件科技和电池领域的优势,共同打造CHN平台。

种种迹象都证明,长安汽车不仅发力传统车型,也在积极拥抱造车新势力,而选择其中最优秀的合作方,无疑将事半功倍。长安汽车已经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