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双碳”驱动下,中石油“大象”转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双碳”驱动下,中石油“大象”转身

未来五年,中石油将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王山而

冬日暖阳下,北京市延庆区延庆镇米家堡村东的一座加油站内,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忙碌着。

这片1.5万平方米的场地里,依次陈列着加油、加气、加氢、充电和便利店等设施,私家车主们补给完“能量”,有序从出口驶出。

这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第一座“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站,今年9月底正式投运。

这处北京远郊不显眼的加油站,是中石油从石油巨头转型为综合性能源企业的一个缩影,也是其迈向清洁低碳发展的一处重要的注脚。

11月5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中石油国际合作论坛暨签约仪式在上海举办。中石油总经理侯启军在会上宣布,“十四五”期间,中石油将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

未来五年,中石油将规模化发展地热、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风光气电融合等业务;加强氢能、新材料、CCS/CCUS、新能源服务支持战略布局等。

转型提速

中石油提速能源转型,既源于自身发展需求,更源于大势所趋。

去年9月22日,中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今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随后,国务院印发《关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中国各个领域的低碳减排行动,因此步入快车道。

在这场涉及全社会的系统性改革中,能源领域首当其冲。界面新闻从中石油国际合作论坛暨签约仪式上了解到,能源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86%。油气行业产生的碳排放占中国总量的17%。

作为中国最大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中石油任重道远。为此,近一年来,中石油从顶层设计、目标制定、组织架构和业务布局等各环节入手,绘制出了公司未来30年的能源转型蓝图。

这幅蓝图的重要时间节点之一,是一场特殊的动员大会。

4月8日,一场主题为“集团公司总部组织体系优化调整部署动员会”的会议在中石油悄然召开。

主席台上,中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坐镇中央。他宣布,中石油将构建油气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四大业务板块(子集团)。

这是历史性的一步。自成立以来,以油气为主业的中石油,首次将新能源提升至和油气业务并列的战略高度。

此前,中石油有八大业务,分别为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贸易、管道储运、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金融服务。

此次调整后,凸显了中石油对“新能源”和“新材料”发展的高度重视。

作为中国第一大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中石油对国内油气供应安全承担着首要责任。这头“大象”想要转身,并在新能源领域起舞,并非易事。

2020年,中石油国内油气产量当量首次突破2亿吨。其中,原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天然气产量占到国内总产量的69%。

从资产构成而言,石油是中石油的核心战略资源,仍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去年,中石油的原油和炼油产品的合同收入为3万亿元,占全年销售总额的七成以上;天然气合同收入为6414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16%。

尽管如此,侯启军等中石油高层明白,“未来十年将是世界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

国际石油公司已经启动了转型按钮。去年以来,bp、壳牌、道达尔等国际能源公司纷纷制定“净零”排放愿景目标,调整组织结构和业务组合,不断释放加强低碳业务和新能源技术研发的强烈信号。

中石油不能落后。“对于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而言,能源转型不应该是负担,而应该是动力。”侯启军在上述论坛上表示。

今年年初,中石油制定了绿色发展顶层设计。

2月17日,戴厚良接受央视新春特别节目《开局之年访央企》专访时表示,中石油把“绿色低碳”纳入了公司五大发展战略之一,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即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发展。

针对具体时间表,侯启军表示,中石油将力争在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35年外供绿色零碳能源超过自身消耗的化石能源,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

最现实的路径

天然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是中石油选择的最现实的转型路径。

2020年,中石油国内天然气产量当量首次突破1亿吨,在油气产量中的占比也实现首次超50%,油气结构调整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今年前三季度,中石油天然气产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原油产量则出现下降。

中石油旗下上市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油,601857.SH)财报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石油原油总产量662.3百万桶,比上年同期下降5.6%;可销售天然气产量3.28万亿立方英尺,比上年同期增长6.5%。

同期,中国石油销售天然气1987.2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4%。财报称,天然气销量大幅增长,为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稳定的清洁低碳能源供应。

中石油计划,到2025年把天然气在国内油气产量当量中的占比提高到55%以上。

在上述中石油国际合作论坛暨签约仪式上,中国石油副总裁李鹭光表示,天然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包括天然气在内的化石能源,既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又是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安全的“稳定器”。

李鹭光认为,天然气发电业务是未来重要增长极;天然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在不同地区可以呈现不同的模式。

比如,在可再生资源较好的“三北”地区,建立风光气水综合能源外送模式;在可再生资源较好的沿海地区,建立风光气水综合能源消费模式;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推广集供电、供气、供热、供冷于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模式。

中石油预测,中国的天然气年消费量在2030年将达5400亿方,2040年前天然气年消费将达到近6500亿方峰值,将成为电力消费的增长主体。

据李鹭光介绍,目前国家和省市能源主管部门审批的13个天然气与新能源互补项目正在实施。这不仅为有效解决新能源发展提出了解决方案,也为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提供了明确方向。

除了天然气,中石油在新能源和新能源技术领域也实现了多点布局。

2月7日,中石油首家加氢站落户张家口,为冬奥崇礼赛区50辆氢能源旅游大巴开始加注氢燃料;曹妃甸地热供暖项目打造了唐山首座“无烟城”;全面完成加油站防渗改造,炼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削减45%;持续推进科技减排,部署松辽、鄂尔多斯、新疆等CCUS基地。

在国际绿色低碳合作交流方面,2018年中石油发起成立了“OGCI昆仑气候产业投资基金”,深度绑定投资中国低碳技术及项目。截至2019年,中石油连续九次当选“中国低碳榜样”企业。

倡导合作

然而,能源转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国内外石油公司迈出能源转型步伐的第一年,一场席卷欧洲和亚洲的“能源危机”开始上演。

今年9月以来,欧洲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持续飙升,一度价格折换成石油超过了200美元/桶。同期的布伦特石油刚突破80美元/桶。

同期,因煤炭短缺、煤价急速上涨,中国个别地区拉闸限电。

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被席卷其中。巴西火电发电成本激增;印度部分燃煤电厂因无力购买高价煤炭而遭遇“煤荒”。

在此情况下,能源转型应该放缓,还是应该加速?业内众说纷纭。围绕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能源危机及其带来的教训等讨论,开始被业内热议。

侯启军认为,“低碳发展并非一时之念,而是持久之功,要处理好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的关系,既要安全,又要创新;既要稳定,又要发展,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找动态平衡”。

侯启军在上述论坛上表示,能源转型是一个曲折、漫长、持续的过程,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和企业间合作。

为此,中石油提出“五项合作计划”,分别是深化与国际同行在绿色低碳项目上的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在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方面的合作、开展与国内顶尖新能源企业的全方位合作、深化与战略供应商在绿色低碳服务领域的全方面合作,以及加强联合研究及国际交流的务实合作等。

谈及与国际同行在绿色低碳项目的合作,侯启军表示,未来合作重点将集中在天然气与新能源业务、化工产品与新材料、绿色低碳投资与CCUS产业化等领域。

他表示,中石油将综合考虑合作伙伴的战略契合度、优势互补等因素,在天然气业务布局、生物质能、电动出行、氢能业务、高温地热资源开发、化工业务等领域探讨开展合作;在国内低碳领域风险投资、油田CCUS项目建设等方面,学习引进国际油气公司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与“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在绿色低碳产业链方面的合作,中石油主要着力于推动天然气管道项目合作;重点推进非洲、中亚、中东等地区光伏发电、风电项目,推动肯尼亚、印尼等国地热开发,探索与俄罗斯、阿联酋等国氢能合作业务;落实绿色企业文化和责任等。

中石油还将与国内顶尖新能源企业的展开全方位合作。今年2月5日,中石油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宁德时代等企业的战略合作也在推进之中。

侯启军称,今后中石油将与更多新能源企业开展合作,与发电企业、能源设备制造企业、设计和工程施工企业、投融资机构建立合作联盟。通过强强联合,构建完善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

中石油还将持续优化供应商资源结构,优先准入节能环保型产品和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大力提升设备能效,加大节能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集成应用;推进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实施绿色采购,开展绿色包装、运输和物流,探索建立上下游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

11月5日,在上述中石油国际合作论坛暨签约仪式上,中石油分别与沙特阿美、梅赛尼斯亚太有限公司、斯伦贝谢、西门子能源、贝克休斯等来自全球33家等企业,签署了33份采购协议,合同总金额近155亿美元。

此外,中石油将加强联合研究及国际交流的合作。

“十三五”以来,中石油的低碳科技专项资金投入超过2亿元。未来,中石油计划继续加强智库交流和联合研究,扩大与国内外知名智库及咨询研究机构、大学等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上的战略合作。

侯启军称,中石油将继续深入推进OGCI框架下的国际合作,适时加入油气甲烷伙伴关系组织、减少天然气燃烧全球伙伴关系组织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组织;继续参与重要国际能源组织的活动,提升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能力水平。

“今年已经有了良好开局,下一步关键是加快布局,积极稳健推进,高质量、高水平的实现我们确定的目标。”李鹭光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国石油

4k
  • 回归脚踏实地!沪深300价值ETF(562320)今日微涨0.58%,连续2个交易日成交额超过3000万元
  • 中石油煤岩气年产量同比增九成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双碳”驱动下,中石油“大象”转身

未来五年,中石油将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王山而

冬日暖阳下,北京市延庆区延庆镇米家堡村东的一座加油站内,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忙碌着。

这片1.5万平方米的场地里,依次陈列着加油、加气、加氢、充电和便利店等设施,私家车主们补给完“能量”,有序从出口驶出。

这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第一座“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站,今年9月底正式投运。

这处北京远郊不显眼的加油站,是中石油从石油巨头转型为综合性能源企业的一个缩影,也是其迈向清洁低碳发展的一处重要的注脚。

11月5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中石油国际合作论坛暨签约仪式在上海举办。中石油总经理侯启军在会上宣布,“十四五”期间,中石油将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

未来五年,中石油将规模化发展地热、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风光气电融合等业务;加强氢能、新材料、CCS/CCUS、新能源服务支持战略布局等。

转型提速

中石油提速能源转型,既源于自身发展需求,更源于大势所趋。

去年9月22日,中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今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随后,国务院印发《关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中国各个领域的低碳减排行动,因此步入快车道。

在这场涉及全社会的系统性改革中,能源领域首当其冲。界面新闻从中石油国际合作论坛暨签约仪式上了解到,能源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86%。油气行业产生的碳排放占中国总量的17%。

作为中国最大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中石油任重道远。为此,近一年来,中石油从顶层设计、目标制定、组织架构和业务布局等各环节入手,绘制出了公司未来30年的能源转型蓝图。

这幅蓝图的重要时间节点之一,是一场特殊的动员大会。

4月8日,一场主题为“集团公司总部组织体系优化调整部署动员会”的会议在中石油悄然召开。

主席台上,中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坐镇中央。他宣布,中石油将构建油气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四大业务板块(子集团)。

这是历史性的一步。自成立以来,以油气为主业的中石油,首次将新能源提升至和油气业务并列的战略高度。

此前,中石油有八大业务,分别为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贸易、管道储运、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金融服务。

此次调整后,凸显了中石油对“新能源”和“新材料”发展的高度重视。

作为中国第一大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中石油对国内油气供应安全承担着首要责任。这头“大象”想要转身,并在新能源领域起舞,并非易事。

2020年,中石油国内油气产量当量首次突破2亿吨。其中,原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天然气产量占到国内总产量的69%。

从资产构成而言,石油是中石油的核心战略资源,仍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去年,中石油的原油和炼油产品的合同收入为3万亿元,占全年销售总额的七成以上;天然气合同收入为6414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16%。

尽管如此,侯启军等中石油高层明白,“未来十年将是世界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

国际石油公司已经启动了转型按钮。去年以来,bp、壳牌、道达尔等国际能源公司纷纷制定“净零”排放愿景目标,调整组织结构和业务组合,不断释放加强低碳业务和新能源技术研发的强烈信号。

中石油不能落后。“对于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而言,能源转型不应该是负担,而应该是动力。”侯启军在上述论坛上表示。

今年年初,中石油制定了绿色发展顶层设计。

2月17日,戴厚良接受央视新春特别节目《开局之年访央企》专访时表示,中石油把“绿色低碳”纳入了公司五大发展战略之一,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即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发展。

针对具体时间表,侯启军表示,中石油将力争在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35年外供绿色零碳能源超过自身消耗的化石能源,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

最现实的路径

天然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是中石油选择的最现实的转型路径。

2020年,中石油国内天然气产量当量首次突破1亿吨,在油气产量中的占比也实现首次超50%,油气结构调整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今年前三季度,中石油天然气产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原油产量则出现下降。

中石油旗下上市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油,601857.SH)财报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石油原油总产量662.3百万桶,比上年同期下降5.6%;可销售天然气产量3.28万亿立方英尺,比上年同期增长6.5%。

同期,中国石油销售天然气1987.2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4%。财报称,天然气销量大幅增长,为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稳定的清洁低碳能源供应。

中石油计划,到2025年把天然气在国内油气产量当量中的占比提高到55%以上。

在上述中石油国际合作论坛暨签约仪式上,中国石油副总裁李鹭光表示,天然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包括天然气在内的化石能源,既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又是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安全的“稳定器”。

李鹭光认为,天然气发电业务是未来重要增长极;天然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在不同地区可以呈现不同的模式。

比如,在可再生资源较好的“三北”地区,建立风光气水综合能源外送模式;在可再生资源较好的沿海地区,建立风光气水综合能源消费模式;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推广集供电、供气、供热、供冷于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模式。

中石油预测,中国的天然气年消费量在2030年将达5400亿方,2040年前天然气年消费将达到近6500亿方峰值,将成为电力消费的增长主体。

据李鹭光介绍,目前国家和省市能源主管部门审批的13个天然气与新能源互补项目正在实施。这不仅为有效解决新能源发展提出了解决方案,也为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提供了明确方向。

除了天然气,中石油在新能源和新能源技术领域也实现了多点布局。

2月7日,中石油首家加氢站落户张家口,为冬奥崇礼赛区50辆氢能源旅游大巴开始加注氢燃料;曹妃甸地热供暖项目打造了唐山首座“无烟城”;全面完成加油站防渗改造,炼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削减45%;持续推进科技减排,部署松辽、鄂尔多斯、新疆等CCUS基地。

在国际绿色低碳合作交流方面,2018年中石油发起成立了“OGCI昆仑气候产业投资基金”,深度绑定投资中国低碳技术及项目。截至2019年,中石油连续九次当选“中国低碳榜样”企业。

倡导合作

然而,能源转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国内外石油公司迈出能源转型步伐的第一年,一场席卷欧洲和亚洲的“能源危机”开始上演。

今年9月以来,欧洲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持续飙升,一度价格折换成石油超过了200美元/桶。同期的布伦特石油刚突破80美元/桶。

同期,因煤炭短缺、煤价急速上涨,中国个别地区拉闸限电。

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被席卷其中。巴西火电发电成本激增;印度部分燃煤电厂因无力购买高价煤炭而遭遇“煤荒”。

在此情况下,能源转型应该放缓,还是应该加速?业内众说纷纭。围绕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能源危机及其带来的教训等讨论,开始被业内热议。

侯启军认为,“低碳发展并非一时之念,而是持久之功,要处理好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的关系,既要安全,又要创新;既要稳定,又要发展,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找动态平衡”。

侯启军在上述论坛上表示,能源转型是一个曲折、漫长、持续的过程,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和企业间合作。

为此,中石油提出“五项合作计划”,分别是深化与国际同行在绿色低碳项目上的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在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方面的合作、开展与国内顶尖新能源企业的全方位合作、深化与战略供应商在绿色低碳服务领域的全方面合作,以及加强联合研究及国际交流的务实合作等。

谈及与国际同行在绿色低碳项目的合作,侯启军表示,未来合作重点将集中在天然气与新能源业务、化工产品与新材料、绿色低碳投资与CCUS产业化等领域。

他表示,中石油将综合考虑合作伙伴的战略契合度、优势互补等因素,在天然气业务布局、生物质能、电动出行、氢能业务、高温地热资源开发、化工业务等领域探讨开展合作;在国内低碳领域风险投资、油田CCUS项目建设等方面,学习引进国际油气公司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与“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在绿色低碳产业链方面的合作,中石油主要着力于推动天然气管道项目合作;重点推进非洲、中亚、中东等地区光伏发电、风电项目,推动肯尼亚、印尼等国地热开发,探索与俄罗斯、阿联酋等国氢能合作业务;落实绿色企业文化和责任等。

中石油还将与国内顶尖新能源企业的展开全方位合作。今年2月5日,中石油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宁德时代等企业的战略合作也在推进之中。

侯启军称,今后中石油将与更多新能源企业开展合作,与发电企业、能源设备制造企业、设计和工程施工企业、投融资机构建立合作联盟。通过强强联合,构建完善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

中石油还将持续优化供应商资源结构,优先准入节能环保型产品和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大力提升设备能效,加大节能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集成应用;推进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实施绿色采购,开展绿色包装、运输和物流,探索建立上下游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

11月5日,在上述中石油国际合作论坛暨签约仪式上,中石油分别与沙特阿美、梅赛尼斯亚太有限公司、斯伦贝谢、西门子能源、贝克休斯等来自全球33家等企业,签署了33份采购协议,合同总金额近155亿美元。

此外,中石油将加强联合研究及国际交流的合作。

“十三五”以来,中石油的低碳科技专项资金投入超过2亿元。未来,中石油计划继续加强智库交流和联合研究,扩大与国内外知名智库及咨询研究机构、大学等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上的战略合作。

侯启军称,中石油将继续深入推进OGCI框架下的国际合作,适时加入油气甲烷伙伴关系组织、减少天然气燃烧全球伙伴关系组织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组织;继续参与重要国际能源组织的活动,提升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能力水平。

“今年已经有了良好开局,下一步关键是加快布局,积极稳健推进,高质量、高水平的实现我们确定的目标。”李鹭光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