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冠希
来源 | 布林客BLINK
纽约地铁站内的马赛克艺术作品
Public art is a reflection of how we see the world
the artist’s response to our time and place combined with our own sense of who we are.
——What is public art?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rt
来纽约的头一年,我拿着一本带有纽约地图线路的《非游客旅游指南》探索这里的每一个景点、大师建筑、小店、小苍蝇馆。
后来,我每天乘坐不同线路,辗转于曼哈顿上东区的出租屋与布鲁克林的学校。再到后来,每日经中央车站与时代广场之间的快线,穿梭到达下城的西边上班。
在那段每日换乘地铁的巅峰时期,不仅地铁线路图已经烙印在我的脑海,对于纽约地铁的很多线路站点、站点里大致的公共艺术作品、哪位民间艺人在什么时间段会在哪个站台营业,我都如数家珍。
关于纽约地铁里的公共艺术,大到车站的建筑本身、站台对所在社区特色的一些列表达,小至车站的站名字体、几块马赛克、车厢里的一幅插画、一首诗,都是艺术家对于纽约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的某种表达。这些东西,往往跟美术馆里的展品一样,能激发出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的多样理解。
车站里的公共艺术
作为日吞吐量达到30万人次的站口,Fulton Street站绝对是纽约最重要的地铁枢纽之一。这里的空间设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天空反射网装置”的加入,让这座地铁站与其呈平面三角关系的世贸中心站、华尔街站完美比肩。
Fulton Street 站的“天空反射网装置”
由于该站连结了9条地铁线路,换乘平台层层深入地下,这个过程本身就令人惊叹,而悬浮在中庭上的锥状装置,更是把自然日光以璀璨的方式引入地下,十分震撼。
Fulton Street 站的“天空反射网装置”
其实,这也是一种方向上的指引:人们只要来到这片光下,环顾周围环形的指示系统,就一定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站台,很难迷路。第一次匆匆经过此站的行人,无不被头顶的波光粼粼所吸引,并感到惊喜连连。
Fulton Street 站的“天空反射网装置”
提到Stillwell Ave站,就不得不说纽约的科尼岛。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科尼岛曾是繁荣纽约的后花园。这里曾是一个充满幻想和奇妙的地方,以怪人秀、奇幻游乐场、大型装置而出名。这里也是美食的聚集地,曾是全美知名的Nathan's热狗的发明地。每年的7月,一年一度的“吃热狗比赛”的英雄榜,依然屹立在餐厅外墙。
Stillwell Ave 站
作为科尼岛的门户地铁站,Stillwell Ave站也标榜着这里的文化与历史,你可以从出站口的玻璃砖上感受到科尼岛独特的风情。
在DeKalb Ave站的隧道中,我发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从这里开往曼哈顿的B、Q线路里,在地铁刚刚离开站台的隧道里,隐藏着一个只有几秒钟的艺术品:在此刻恰好望向车窗右侧黑暗隧道的乘客,可以幸运地欣赏到这段令人惊喜的公共艺术作品——由实验影像艺术家比尔·布兰迪(Bill Brand)于1980年创作的手绘“万象镜装置”:Masstransiscope (1980)。
从车窗望出去,看到的“万象镜装置”:Masstransiscope
这种相遇,简而言之就是“只有有缘人才能看见”,一幅幅渐变的手绘抽象图案,被安装在废弃的路段里,透过隔离墙上一条条细细的缝隙,静止的图画被点亮,于是一帧帧画面变成动画,随着列车的启动开始在观看者的眼前跳舞!
“万象镜装置”:Masstransiscope 的原理草图
另外,在纽约地铁的官方网站上,还包含了地铁系统里所有车站、车厢艺术作品的详细信息和图片。打开这个网站,就像是进入了一座具有纽约本土特色的线上美术馆。
车厢里、车票上的艺术
我觉得,纽约地铁艺术的规模大小范围极广,覆盖了不同维度的通勤体验。宏大如巨型穹顶,细小如车厢里一幅小画、一首小诗,甚至地铁卡背面的一小张艺术作品。
车厢窗户上沿上的艺术品
在车厢的窗户上沿,时常装饰有一幅横向的小画,一般来说,内容是以地铁通勤、或者富有想象力的自由创作为主题,有的时候小小的画幅却能让艺术家施展出超高的艺术技巧,有的画作内容密度之高的如同一部复杂的小说。我想,这真是城市设计者的用心良苦,让站着的乘客克服面对其他乘客时的尴尬,让一幅可读性很高的小画,转移大家的注意力,用有趣的审美方式消磨掉这段时间。
克鲁格艺术家纪念版车票
除此之外,纽约地铁也会发行一些纪念版的地铁票。在这些地铁票上印着的作品,有的是艺术行业的广告、有的是公益广告,无不体现着不同时代纽约客的文化,以及这座城里发生的大事件。
波普艺术家James Rizzi的画作
比如,波普艺术家James Rizzi的画作、女权艺术家Barbara Kruger的作品、为了庆祝飓风“桑迪”后地铁系统的恢复而发行的“我爱纽约”、纽约建筑系列的(前)世贸大楼和克莱斯勒大楼、以及911事件搜救人员纪念系列。
纽约建筑纪念车票
其中,911事件搜救人员纪念的地铁卡共有四张不同的款式,为了纪念出事后为搜救献出生命、或者患上疾病的救援人员。在这四幅照片里,地铁系统也通过自己的艺术方式,让市民们牢记住了在这次公共事件中的几位代表性人物,他们分别是:患癌去世的旧金山消防员、来自佛州的消防员与患上了肺部严重损伤的交通救援人员、遭受创伤后遗症的前女警官,还有来自佛州的消防员与他的搜救犬。
纽约911搜救人员纪念车票
地铁里的艺术家
其实,地铁系统就像一个美术馆,也像一个演艺舞台。这里不仅有静态的艺术作品,从大到小为地铁系统打造了一个完整而多元的艺术世界,这里更有许多充满激情、充满创意的表演艺术家,每天,有无数的音乐家、舞蹈家、诗人为纽约的地下世界呈现着实时的沉浸式演出。
地铁车站里的墙壁艺术
纽约地铁的艺术设计与音乐部门,每年都会在中央车站一侧的大厅,开展隆重的试听试镜,来筛选出一些优秀的艺术家,成为演出花名册上一员。地铁站里,平均每年的公益演出多达7000场。专业而公开,设定在嘈杂繁忙的中央车站的试镜,才能选出最适合在地下通勤环境里表演的演出。而专业评审们最看重的标准之一就是多元性。
在地铁站里表演的艺术家
仅仅是我自己亲身遇到过的演出类型就包罗万象,例如:古典小提琴演奏、拉美特色音乐、摇滚乐、民谣、爵士乐、舞蹈、重唱、非洲鼓……这些演出,无疑是快节奏的上班族在每天心照不宣的短暂狂欢,更是把一些音乐厅内才能欣赏到的演出,免费带给了暂时支付不起门票的普通人。无论那天你的工作、开会是否顺利,在地铁中的欢快演出总是在那里,可以说,我没有一天的上班路上会缺少现场音乐的陪伴。
地铁车站里的墙壁艺术
除了这些有官方认证的艺术家演出之外,还有更多的、数不清的民间艺人的精彩营业。时常,我们就可以在车厢里偶遇跳breaking的少年、宝刀未老的老年男声四重唱、原创的情歌弹唱、创意十足的beatbox,甚至是精细立体的剪纸表演、用打字机现场定制诗歌的即兴演出,还有更多自己发明的、让人说不出名字的自创乐器的表演。在唐人街的地铁站,我还经常能看到中国爷爷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表现地铁生活的油画作品
可以说,在纽约的地铁站中,就是一个社会与艺术大融合的缩影剧场,这里发生的千姿百态的作品与演出无比精彩,联系着这座城市没日没夜运转的交通血液,也丰富和融入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日常记忆。世界的、民族的、多元的瑰宝,就肆意在这个地下城里开出了狂野的花。
作者:冠希,现居纽约。从小追逐建筑的人。
来源:布林客BLINK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