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壳牌:2035年要占据全球氢能市场的10%以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壳牌:2035年要占据全球氢能市场的10%以上

壳牌将业务分为三个板块,计划每年共投入金额约220亿美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王勇

在定下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后,壳牌将着重推进范畴三的间接排放控制。

“三季度财报发布当天,壳牌在计算了范畴一和范畴二碳排放的情况下提出,计划到2030年,公司绝对排放比2016年减少50%。”11月12日,壳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壳牌中国)主席黄志昌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世界资源研究所等机构发起的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企业碳排放分为三个范围,分别是企业运营产生的直接排放(范畴一)、企业外购能源产生的间接排放(范畴二)以及来自企业价值链上下游的其他间接排放(范畴三)。

“对壳牌来讲,范畴三的碳排放约占90%,”黄志昌表示,“范畴三既包括壳牌生产的能源在使用过程中的排放,也包括由其他企业生产,壳牌销售的能源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产生的排放。

他指出,壳牌在年初提出的“赋能进步”计划,已涵盖了上述三种范畴。即以2016年数据为基准,碳强度目标是到2023年减少6-8%,到2030年降低20%,到2035年降低45%,到2050年降低100%。

“在减碳的同时,还需要考虑能源总需求在增长。将范畴三纳入减碳计划中,也是因为需要上下游共同打造生态圈,才能避免因独立或者单方面减碳带来的波动性。”黄志昌说。

他还指出,要达到净零目标,除电气化外,还需要氢能、生物燃料实现完全商业化,“股东、客户、自然和保供四个维度都需要满足,否则不具备可持续性。”

以氢能为例,“氢能要有经济性,一定要做到一体化,从制氢、储存、运输、利用都要端对端,如果没有全方位管理,经济性很难体现。”

与此同时,黄志昌也透露了壳牌在氢能业务上的目标:“壳牌已明确提出,到2035年在全球市场达到10%以上的占有率。”

壳牌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布局氢能产业。

今年7月,壳牌启动了欧洲最大的PEM绿色氢电解槽项目,在壳牌的莱茵能源和化工园区运营,计划将位于科隆附近的莱茵兰工厂的电解槽容量从10兆瓦扩大到100兆瓦,使用可再生电力每年生产约1300吨绿色氢气。

2009年,壳牌首次进入中国氢能领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座商业运营的加氢站,现由同济大学运营。

2020年11月,壳牌中国发布消息称,与张家口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张家口市交投壳牌新能源有限公司),计划在张家口市投资建设2万千瓦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加氢项目。这是壳牌在中国落地的第一个氢能商业化项目。

今年8月1日,壳牌中国正式换帅。黄志昌出任壳牌集团执行副总裁、壳牌中国主席。此前,他曾任壳牌全球特种业务总裁、壳牌中国下游新业务发展副总裁等管理职务。

10月28日,壳牌发布三季度财报。该公司三季度调整后收益41.3亿美元,环比下降25%,同比增长332%,同时产生创纪录的现金流。其中,三季度调整后上游利润为16.9亿美元。

这一增长数据低于彭博此前的预估。彭博分析师曾预估该公司三季度利润为54.2亿美元;调整后上游利润16.9亿美元。

根据年初的“赋能进步”计划,壳牌将在短期内重新平衡业务组合。该公司业务分为三个板块,计划每年投入总金额约220亿美元。

一是传统上游业务,计划每年将有80亿美元投资于勘探开采;二是以天然气、化工为主要业务的转型支撑板块,每年投资80亿-90亿美元。

三是未来增长型业务,每年投入50亿-60亿美元。其中,市场营销业务约3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解决方案业务20亿-30亿美元。

壳牌预计,其石油产量每年将逐步减少1-2%左右,包括资产剥离和自然下降。

在年初的战略发布中,壳牌已提到,计划每年实现平均40亿美元的资产剥离,但并未明确指出资产属性。壳牌同时指出,随着时间推移,资本支出将转向未来增长型业务,占比将达一半。

“天然气作为转型板块,短期内市场仍会继续增加。这一方面的资金分配相对合理。”黄志昌表示。

这一判断与国际能源署(IEA)在11月发布的《2021追踪清洁能源发展报告》一致。该报告预计,2021年天然气发电将增长1%,天然气需求不减反增,直到2030年开始下降;预计到2040年,天然气需求将较2020年下降90%。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壳牌

3.9k
  • 广东惠州开年聚焦石化新材料产业,招商签约929亿
  • 疑似发生泄漏,壳牌关闭新加坡一石油加工设施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壳牌:2035年要占据全球氢能市场的10%以上

壳牌将业务分为三个板块,计划每年共投入金额约220亿美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王勇

在定下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后,壳牌将着重推进范畴三的间接排放控制。

“三季度财报发布当天,壳牌在计算了范畴一和范畴二碳排放的情况下提出,计划到2030年,公司绝对排放比2016年减少50%。”11月12日,壳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壳牌中国)主席黄志昌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世界资源研究所等机构发起的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企业碳排放分为三个范围,分别是企业运营产生的直接排放(范畴一)、企业外购能源产生的间接排放(范畴二)以及来自企业价值链上下游的其他间接排放(范畴三)。

“对壳牌来讲,范畴三的碳排放约占90%,”黄志昌表示,“范畴三既包括壳牌生产的能源在使用过程中的排放,也包括由其他企业生产,壳牌销售的能源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产生的排放。

他指出,壳牌在年初提出的“赋能进步”计划,已涵盖了上述三种范畴。即以2016年数据为基准,碳强度目标是到2023年减少6-8%,到2030年降低20%,到2035年降低45%,到2050年降低100%。

“在减碳的同时,还需要考虑能源总需求在增长。将范畴三纳入减碳计划中,也是因为需要上下游共同打造生态圈,才能避免因独立或者单方面减碳带来的波动性。”黄志昌说。

他还指出,要达到净零目标,除电气化外,还需要氢能、生物燃料实现完全商业化,“股东、客户、自然和保供四个维度都需要满足,否则不具备可持续性。”

以氢能为例,“氢能要有经济性,一定要做到一体化,从制氢、储存、运输、利用都要端对端,如果没有全方位管理,经济性很难体现。”

与此同时,黄志昌也透露了壳牌在氢能业务上的目标:“壳牌已明确提出,到2035年在全球市场达到10%以上的占有率。”

壳牌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布局氢能产业。

今年7月,壳牌启动了欧洲最大的PEM绿色氢电解槽项目,在壳牌的莱茵能源和化工园区运营,计划将位于科隆附近的莱茵兰工厂的电解槽容量从10兆瓦扩大到100兆瓦,使用可再生电力每年生产约1300吨绿色氢气。

2009年,壳牌首次进入中国氢能领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座商业运营的加氢站,现由同济大学运营。

2020年11月,壳牌中国发布消息称,与张家口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张家口市交投壳牌新能源有限公司),计划在张家口市投资建设2万千瓦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加氢项目。这是壳牌在中国落地的第一个氢能商业化项目。

今年8月1日,壳牌中国正式换帅。黄志昌出任壳牌集团执行副总裁、壳牌中国主席。此前,他曾任壳牌全球特种业务总裁、壳牌中国下游新业务发展副总裁等管理职务。

10月28日,壳牌发布三季度财报。该公司三季度调整后收益41.3亿美元,环比下降25%,同比增长332%,同时产生创纪录的现金流。其中,三季度调整后上游利润为16.9亿美元。

这一增长数据低于彭博此前的预估。彭博分析师曾预估该公司三季度利润为54.2亿美元;调整后上游利润16.9亿美元。

根据年初的“赋能进步”计划,壳牌将在短期内重新平衡业务组合。该公司业务分为三个板块,计划每年投入总金额约220亿美元。

一是传统上游业务,计划每年将有80亿美元投资于勘探开采;二是以天然气、化工为主要业务的转型支撑板块,每年投资80亿-90亿美元。

三是未来增长型业务,每年投入50亿-60亿美元。其中,市场营销业务约3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解决方案业务20亿-30亿美元。

壳牌预计,其石油产量每年将逐步减少1-2%左右,包括资产剥离和自然下降。

在年初的战略发布中,壳牌已提到,计划每年实现平均40亿美元的资产剥离,但并未明确指出资产属性。壳牌同时指出,随着时间推移,资本支出将转向未来增长型业务,占比将达一半。

“天然气作为转型板块,短期内市场仍会继续增加。这一方面的资金分配相对合理。”黄志昌表示。

这一判断与国际能源署(IEA)在11月发布的《2021追踪清洁能源发展报告》一致。该报告预计,2021年天然气发电将增长1%,天然气需求不减反增,直到2030年开始下降;预计到2040年,天然气需求将较2020年下降90%。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