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拓跋冲
新能源车又起火了。这回是荣威e550,也在上海,距上次浦东一比亚迪唐发生自燃整2个月。
两起事故都发生在上海,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最大的城市。两款车都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目前现实与理想相结合最好的一种新能源车型。接连两起起火,是技术不成熟还是人为失误?会让方兴未艾的新能源车遇阻吗?
一、4月浦东,唐引发上海新能源第一把火
4月9日上海浦东,周浦镇一小区内的一辆唐在车主停车后,突然自燃。
车主王先生说,他刚入手这辆唐不到4个月。当天停车的时候,他像往常一样把挡位挂好,按了一下一键启停按钮,突然看到前引擎盖处闪起了火光。
之后,火势迅速扩大。王先生可能因为紧张,安全带一时不能顺利打开,他回想当时的心情是非常绝望:“我差点出不来,不跑出来也得烧死了。” 万幸的是,他最终得以逃脱,只是手指被烧伤。
根据当时的天气、停放环境、行驶里程、操作过程,有分析认为:由电控系统失控、电路短路,从而电池爆炸引发的可能性最大。
比亚迪相关人士也曾表示过:“可能是燃油系统这一块有些小故障,也有可能是电动机这块有些小故障,都有可能。”
二、6月宝山,e550现上海新能源第二把火
2016年6月3日凌晨,上海市宝山区,一居民小区内停放的一辆白色荣威e550突然起火。起火点为车内内饰部分,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在当日晚间18点,上汽乘用车即发表了一份情况通告。通告称:“经上汽服务站及工程师团队查明,燃烧原因源于内饰起火导致。”
这份官方文件详细解释了事故原因:结合目击证人与现场勘查判定,由于该车在充电时没有按照规范条件充电,而使用拖线方式,将充电装置外接拖线板放置于车内,从而在充电时过热导致内饰燃烧事故的发生。
最后,上汽给出了一个结论:现场勘察电池包与油箱完整,并无爆燃,可以充分判定,此事故并非由于电池爆炸及其他电池安全问题所导致。
简单讲,这份通告的核心意思是:这次e550自燃,和车子本身的设计与质量无关,是车主使用了不合规的插线板,并把插线板放到了车内,充电过载后引燃了内饰导致。
至少就目前所知情况,这个解释在逻辑上讲得通,因为市面上超过8成的家用插线板的额定功率是2500瓦、最大电流10安培,只有空调等大功率设备的专用线板才是4000瓦、16安培。而上汽说明书里说了需要3300瓦的功率。
看来,事故根源应该是车主未使用足够大功率的插线板造成的。
上汽公关团队的反应确实够快速,可车聚君仍然有一个疑问:插线板过载真能引起火灾吗?
三、央视,插线板过载确实会引发火灾
其实这个问题,中央电视台曾经专门在大型求证节目《是真的吗?》中讨论过。主持人黄西问大家,家里的插线板额定功率是多少?几乎没人能回答上来。而问当插线板承载的总功率超过额定功率时,会引发火灾是真的吗?
有的嘉宾表示了不相信。
节目于是联合北京交通大学做了一个实验:一个额定功率为2500W的插线板,连上一个可调节的电阻箱。当实际功率达到插线板额定功率2500W时,没有产生异常现象。当继续加大功率,当接入功率达到20kW时,插线板的一段电线开始冒烟了。
看来,插线板接入功率过大的确会引发火灾。当然实验中的功率超过了额定功率近10倍,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人们不会这么“丧心病狂”。那,轻微超过额定功率就会一定没事吗?
据专家介绍:插线板的插头、导线、开关、插座,都是有电流限制的。而电流会带来热量,如果超过额定功率,就会发生过热现象,极易导致起火。
日常生活一般达不到20kW。但只要超过额定功率,就有可能发生导线变软、打火、冒烟、异味等现象。如果插线板周围有一些易燃物,也会引起火灾。
四、新能源车主们,我们该怎么防范?
▎插线板一定要选4000瓦的,就是空调专用的大功率线板。大品牌的产品也不过50块左右,别省。
▎顺便核对一下该线板的最大电压为220伏或以上,最大电流为16安培或以上。
▎插线板千万不要置于车内,或易燃物周围,也要注意线路没有老化现象。
▎尽量避免空中垂挂线板充电,遇有雷雨天非常危险。而且,现在马上要进入长三角的梅雨季节了。
▎严格按说明书的操作来,别犯“差不多”的经验主义错误。
▎如果有条件,买个车位或租个固定车位吧,加装一套充电的专用设施。
▎如果车位有困难,至少买个自燃险吧,虽然要多花三四百,但可以买个安心。
车聚小结:
对汽车厂家来说,既然目前的充电环境如此紧张恶劣,新能源汽车知识也不普及,那应该多做一些“防呆设计”(Fool-Proofing Design),避免小白用户因犯“愚蠢错误”而酿成大祸。
所以,此次e550起火事件中,上汽没有错,公关也及时得当,但设计与宣传上可以做的更好。
最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普及事业,还任重道远。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各种“土办法”难免有安全隐患,需要国、企、民发挥集体智慧早日解决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