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制定甲烷行动计划作为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重要内容,是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落实中美联合宣言的重要举措。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第二大人为制造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0%。虽然甲烷在大气中的存续时间相对较短,但其全球变暖潜能(GWP,即甲烷气体捕捉大气中热量的能力)比二氧化碳大28-34倍。
麦肯锡的《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对策》报告中提到,若要实现1.5摄氏度的目标,全球甲烷排放量到2030年必须下降35%左右,到2050年必须下降65%左右。今年8月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中也提出,快速、全面控制甲烷排放是短期内延缓气候变暖速率的有效手段。
在刚闭幕不久的COP26 会议上,全球多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全球甲烷承诺(Global Methane Pledge)”,承诺到2030年将甲烷排放量在2020年的基础上减少30%。
2021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下称《宣言》),《宣言》中提到,中美双方认为加大行动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是21世纪20年代的必要事项。中美计划在2022年上半年共同召开会议,聚焦强化甲烷测量和减排具体事宜,包括通过标准减少来自化石能源和废弃物行业的甲烷排放,以及通过激励措施和项目减少农业甲烷排放。
《宣言》中还提到,中方计划在其近期通报的国家自主贡献之外,制定一份全面、有力度的甲烷国家行动计划,争取在21世纪20年代取得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的显著效果。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甲烷行动计划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安排和打算:
一是开展甲烷排放控制研究。对中国甲烷排放控制现状进行充分的调研,在煤炭开采、农业、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水处理、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研究制定有效的甲烷减排措施,促进甲烷回收利用和减排技术的发展。
二是推动出台中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建立煤炭、油气、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甲烷减排的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适时修订煤层气,也就是煤矿瓦斯排放标准,强化标准的实施,同时加强石油天然气开采,废弃物等领域甲烷排放控制和回收利用,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管理办法和相关方法学,支持具备条件的甲烷减排项目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利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开展甲烷减排。
三是加强重点领域甲烷排放的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推动重点设施甲烷排放数据收集和分析,开展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甲烷减排成效评估跟踪,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报告制度中甲烷相关数据的报告制度。不断提升甲烷排放的数据质量。
四是鼓励先行先试。继续鼓励重点领域甲烷自愿减排行动,鼓励地方和行业企业开展甲烷排放控制合作,建立示范项目和工程,推动甲烷利用相关技术、装备和产业发展。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源资源化利用和污染物协同控制等多重效应。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在甲烷控制政策、技术、标准体系、甲烷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以及减排技术创新等方面与各方加强合作和交流。
今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提出,中国将加强对非二氧化碳排放的管控。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管控力度,“十四五”期间,中国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结合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推动开展中国控制甲烷排放行动。
评论